中傳研究生錄取破除「唯分數」論?如何培養碩士專家這樣說

2020-12-13 封面新聞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封面新聞記者 粟裕

近日,中國傳媒大學(下文簡稱中傳)拉開研究生教育改革大幕。8月6日,中傳公告指出,2021年招生年度開始,將對碩士研究生招生選拔方式全面改革,包括初試自命題科目設置、複試選拔流程、複試考核辦法等。

中傳在選拔錄取中,初試增設了材料評審環節,多維度考核學生綜合素養;規範科研訓練等方面,取消碩士生發表學術論文與學位資格掛鈎的陳規。專家表示,探索多元化學術創新成果評價體系,有助於激勵研究生把更多精力用於科研和實踐。

中傳舉行研究生教育會議。圖片來源:中國傳媒大學微信公眾號

初試達國家線即進入複試選拔 增加材料評議環節

封面新聞記者注意到,中傳改革複試選拔流程,增加材料評議環節,破除「唯分數」論。初試成績達國家線的考生可進入複試選拔,複試選拔流程包括材料評議和複試考核兩個環節。

材料評議環節通過考生提交的報考材料,對其既往學業水平、科研創新能力、專業實踐能力、綜合素質等進行綜合評價並給出評分。由材料評分和初試成績按一定比例計算出綜合成績,按綜合成績劃定複試分數線,綜合成績達到複試分數線的考生可參加複試考核。

「按考研分數從高低錄取,必定會助長應試考研,也不利於學校選拔有學術興趣、學術潛能的學生。」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表示,按1.5:1或1.2:1比例確定複試線,學校選擇空間並不大,而把國家線就作為複試線,對入圍複試學生採取材料評議+複試考核的方式,就拓寬了選擇空間,對扭轉應試考研有積極作用。

他指出,如這一改革能做好,其他高校也可採取這種方式,不再單獨劃線,而以國家線為基礎,形成國家線+材料評議+複試考核的新招生模式,也就是統一考試成績+綜合學業表現+大學面試考察方式。這種模式也同樣適合本科招生,在本科強基計劃、綜合素質評價錄取中,都可採取這種方式。

通過更多維度考核學生綜合素質,對許多正在備考的考生意味著要準備更多了。準備報考中傳編導研究生的張夢(化名)告訴記者,由於考綱變化,之前的學習大部分要重頭開始,令她更著急的是現在需要準備報考的材料,因為跨專業考試所以沒實踐過,「我需要在這段時間參與一些拍攝項目或實習,做出一些好作品,競爭力才會更大一點。」

取消碩士生發論文與學位掛鈎

中傳通知稱,取消碩士生發表學術論文與學位資格掛鈎,要求學碩生參加論文寫作訓練計劃,提升論文寫作能力,鼓勵學術發表。要求專碩生在學期間參與實踐基地活動、校企合作課題、專業創作項目和創新創業項目等,提升專業實踐能力。

我國《學位條例》規定,高等學校和科學研究機構研究生,或具有研究生畢業同等學力的人員,通過碩士、博士學位課程考試和論文答辯,成績合格,達到相應學術水平者,授予碩士、博士學位。規定明確,對研究生只有學位論文要求,並未規定必須發論文。

研究生期間發表論文作為申請學位論文答辯的前置條件,是近20年來許多高校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的措施。該措施雖增加了研究生論文發表數量,也出現了抄襲、弄虛作假等問題。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接受封面新聞採訪時表示,這樣讓學生更有自由度去研究科研項目,而不是僅僅盯著論文作為唯一指標。僅僅強調論文重要性是片面的,也是不完整的評價。「單一追求論文數量,容易出現急功近利的問題,每年曝光的研究生炮製論文、代寫論文的現象,值得高校和社會警惕。」

中傳學術學位碩士研究生初試自命題科目。中國傳媒大學微信公眾號

研究生學歷會變更「水」? 專家: 評價體系需科學和完善

取消論文指標後,研究生畢業是否會變得更容易?儲朝暉表示,需要對學生整體專業評價進行完善,對不同指標進行考核,來保證考核全面。每個專業特性不一樣,基礎學科的研究生主要是科學實驗訓練,人文社會科學的研究生則側重社會實踐和社會調查,工程技術類及應用性較強學科的研究生應加強社會實踐能力訓練。

他表示,探索多元化學術創新成果評價體系,有助於激勵研究生把更多時間精力用於科研和實踐,「比如社會實踐、能力培養、平時成績等,也可對研究生學習成果作出專業評價。」

傳媒大學指出,碩士生課程構建以史、論、法為核心的新型課程體系。同時,將論文寫作課程納入學位課程類,將外語文獻精讀或選讀課程與公共外語同等看待。專碩生強化實踐課程,全面提高實踐課程比例,提高案例教學、創作教學內容比例。

熊丙奇認為,在取消研究生發表論文與學位申請掛鈎的基礎上,還要健全導師制建設和研究生課程建設,強調教師對研究生的培養、指導。這要求進一步明晰導師權責,並改革教師評價體系,引導教師投入教育教學,花心思指導學生,而不是把教師精力導向申請課題項目、發表論文之中,疏於對學生的指導。

此次改革,中傳還表示將建立覆蓋博士、學術型碩士、專業型碩士所有專業培養全流程、各環節研究生教育質量監控體系。從師德師風、生源質量、學術成果、教書育人、學位論文、學生就業發展及導師盡責評估等七大類指標,對研究生培養單位和導師進行年度質量評價。

相關焦點

  • 問教丨中傳研究生教育改革,是破除「唯分數論」和「唯論文論」的...
    問教丨中傳研究生教育改革,是破除「唯分數論」和「唯論文論」的具體探索 作者:熊丙奇 發布時間:
  • 問教丨中傳研究生教育改革,是破除「唯分數論」和「唯論文論」的具體探索
    其中,針對碩士研究生招生和培養的改革引發輿論關注。在招生方面,學校將改革碩士研究生複試選拔流程,增加材料評議環節,初試達到國家線的考生即可進入複試選拔流程,複試選拔流程包括材料評議和複試考核兩個環節;在培養方面,學校將取消碩士生發表學術論文與學位資格掛鈎的陳規。這兩項改革是符合研究生招生、培養改革的方向的。
  • 考研全面改革,中傳打破「唯分數」論
    昨天中傳官方發布了「戳→研究生招生改革實施辦法及初試自命題科目考試大綱」,然後迅速登上熱搜!中傳通知的原文是這樣說的: 初試成績達到國家線的考生可進入複試選拔流程,複試選拔流程包括材料評議和複試考核兩個環節。
  • 今年考研重大改革,這所大學要率先破除「唯分數論?
    7月29日,首次研究生教育會議在北京召開,這次會議應該會直接決定未來一段時間我國研究生選拔考試、培養方式等改革的方向。消息一出,就迅速登上熱搜!對於人文社科類專業,以主題寫作和人文社科基礎為核心設置自命題考試科目,重點考查理性思維、文字表達能力、人文社科基礎知識和基本素養等,確保錄取的碩士生有良好的培養潛質和發展後勁。
  • 考研改革破除「唯分論」!複試新增材料評議
    所幸,對於普通同學來說,遇到這樣事情的概率很低很低,一般幾乎遇不到一次,就算是有,也多半是加了一本書,增加幾個知識點。但是,報考中傳的小夥伴可能就沒有那麼幸運了。隨後,安徽省跟進了,發布了《安徽省教育廳安徽省財政廳關於提升研究生培養質量的若干意見》,這其中,最大亮點就在研究生招生考試制度改革。
  • 考研改革廢除唯分數論?人才選拔更公平。專家:你以為是好事?
    近幾日中國傳媒大學對研究生招生政策改革,破除&34;,人才選拔更公平,但許多專家卻存有爭議:&34;>中國傳媒大學改革方案首先,該校在研究生招生方面,為了實現更加合理與公平的選拔人才,破除長久以來的&34;。
  • 教育部答紅星新聞:破除唯論文、唯SCI論,對學術不端堅決零容忍
    針對我國高校的科研成果,教育部科學技術司司長雷朝滋介紹,在2016~2019年,高校科技經費總額近8千億元,而高校科研經費支撐起了我國80萬碩士和30萬博士研究生的培養。現實裡,部分高校仍存在學術不端等現象,而唯論文、唯SCI論等風氣也同樣在高校中有跡可循,如何扭轉科研學風也成了備受關注的話題。
  • 中傳研究生教育改革率先出招!延長博士學制、免發論文等成為關鍵
    也是為了讓學生有更充足的時間做更有質量的研究,以提高博士研究生的質量,提升博士研究生教育水平。免發論文不意味著質量「放水」中傳取消碩士發表學術論文與學位資格掛鈎的陳規,要求學碩生參加論文寫作訓練計劃,提升論文寫作能力,鼓勵學術發表。
  • 2021考研改革破除「唯分論」!雙非考研黨或更難上岸
    所幸,對於普通同學來說,遇到這樣事情的概率很低很低,一般幾乎遇不到一次,就算是有,也多半是加了一本書,增加幾個知識點。但是,報考中傳的小夥伴可能就沒有那麼幸運了。隨後,安徽省跟進了,發布了《安徽省教育廳安徽省財政廳關於提升研究生培養質量的若干意見》,這其中,最大亮點就在研究生招生考試制度改革。
  • 中傳研究生招生重大改革,太狠了
    結合我校全媒體人才培養特點,對於人文社科類專業,以主題寫作和人文社科基礎為核心設置自命題考試科目,重點考查理性思維、文字表達能力、人文社科基礎知識和基本素養等,確保錄取的碩士生有良好的培養潛質和發展後勁。2.改革複試選拔流程,增加材料評議環節,破除「唯分數」論。
  • 中傳將啟動研究生教育重大改革
    7月底研究生教育會議,對研究生教育作出批示之後,中國傳媒大學於8月3日上午隆重召開研究生教育會議,表示將啟動研究生教育重大改革!中傳官方發布了研究生招生改革實施辦法及初試自命題科目考試大綱中傳表示從2021年招生年度開始(今年考研),將對考研招生進行全面改革,主要包括初試自命題科目設置、複試選拔流程、複試考核辦法等……
  • 中傳博士生學制由3年改為4年 碩士初試達國家線即可複試
    碩士招考初試達國家線即可進入複試  在碩士研究生招生方面,中傳將全面改革初試自命題科目,對於人文社科類專業,以主題寫作和人文社科基礎為核心設置自命題考試科目,重點考查理性思維、文字表達能力、人文社科基礎知識和基本素養等。  複試中,將增加材料評議環節,破除「唯分數」論。
  • 考研改革破除「唯分論」!複試新增材料評議!雙非考研或更難上岸
    所幸,對於普通同學來說,遇到這樣事情的概率很低很低,一般幾乎遇不到一次,就算是有,也多半是加了一本書,增加幾個知識點。但是,報考中傳的小夥伴可能就沒有那麼幸運了。8月6日,中國傳媒大學召開研究生教育會議,震撼推出研究生教育重大改革舉措,全面拉開研究生教育改革大幕。
  • 中傳研究生考試科目增加了人文社科知識!這預示著什麼?如何應對
    「申請-考核制」能夠破除唯分數論,更加注重考生的綜合素質、研究能力和成果積累,有效排除「高分低能」的考生。這樣的選拔模式,更加貼近海外院校的招錄方式,一是與國際接軌、二是考量更加全面,同時把招生權更多地交回到導師手中。
  • 考研改革破除「唯分論」複試新增材料評議!雙非考研黨或更難上岸
    所幸,對於普通同學來說,遇到這樣事情的概率很低很低,一般幾乎遇不到一次,就算是有,也多半是加了一本書,增加幾個知識點。但是,報考中傳的小夥伴可能就沒有那麼幸運了。8月6日,中國傳媒大學召開研究生教育會議,震撼推出研究生教育重大改革舉措,全面拉開研究生教育改革大幕。
  • 上海小學實行「等第制」評價 破除「唯分數論」
    信息 上海小學實行「等第制」評價 破除「唯分數論」 2016「零起點」「等第制」關注學生差異、重視學習習慣培養的積極導向。圖中,曹光彪小學教師正精心指導學生書寫。 芊燁 攝   中新網上海8月29日電(洪衛林)長久以來,「唯分數論」一直為公眾詬病,竭力改變「刷題不讀書」、「育分不育人」的傾向已成共識。新學期開學在即,上海市教委發布了小學中高年級語文、數學、英語三門學科基於課程標準的評價指南。
  • 【主編講堂】研究生教育改革是一項系統工程
    二、破除「唯論文」「唯分數」無論是「四唯」還是「五唯」,「唯論文」都被排在首位,這恰恰說明破除「唯論文」是解決當前紛繁複雜、千頭萬緒的科研和人才評價問題的關鍵一環。在高校人才培養階段,學位與論文掛鈎是造成「唯論文」痼疾的制度性原因。此次中傳取消碩士生發表學術論文與學位資格掛鈎的陳規是一大突破。
  • 中傳啟動碩士招生重大改革!初複試大改
    對於人文社科類專業,以主題寫作和人文社科基礎為核心設置自命題考試科目,重點考查理性思維、文字表達能力、人文社科基礎知識和基本素養等,確保錄取的碩士生有良好的培養潛質和發展後勁。複試增加材料評議環節1、改革複試選拔流程,增加材料評議環節,破除「唯分數」論。
  • 研究生教育改革是一項系統工程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研究生教育實現了歷史性跨越,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優秀人才,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但我們也必須清醒地認識到,研究生教育在學科設置、招生培養、質量監控、導師評聘等方面,也存在著突出問題,迫切需要改革。任何改革都是一個系統工程,而中傳的研究生教育改革也不例外,筆者認為有以下幾點值得關注和借鑑。
  • 問教丨綜合素質評價錄取,不要再陷入「唯分數論」
    *來源:騰訊教育(ID:qq_edu),作者:熊丙奇上海11校綜合素質評價錄取名單8月6日公布。本來,綜合素質評價錄取是為了打破「唯分數論」,在高考分數基礎上,再關注學生的個性、興趣、綜合素養。要真正通過綜合素質評價錄取,打破「唯分數論」,建立多元評價體系,需要高校首先擯棄「唯分數論」,即便社會輿論依舊會比較各校綜評的投檔線,也應該以正確的理念,向社會公眾進行解讀,不要再炒作、聚焦投檔分高低、平均錄取分高低。在筆者看來,上海今年的綜合素質評價錄取,從往年的高考成績佔60%,調整為高考成績佔85%,就是某種程度的倒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