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每個考研小夥伴們來說,最不願意聽到的話之一恐怕就是「今年考研要大改革了」,畢竟改革可能會導致命題難度增加,複習壓力增大。
所幸,對於普通同學來說,遇到這樣事情的概率很低很低,一般幾乎遇不到一次,就算是有,也多半是加了一本書,增加幾個知識點。但是,報考中傳的小夥伴可能就沒有那麼幸運了。
8月6日,中國傳媒大學召開研究生教育會議,震撼推出研究生教育重大改革舉措,全面拉開研究生教育改革大幕。
對比往年的招生簡章,不難發現中傳的21年很多專業的初試專業課都變成了783主題寫作和883人文社科基礎,人文社科還要學4本書,心態崩了,之前複習的全白費了!
隨後,安徽省跟進了,發布了《安徽省教育廳安徽省財政廳關於提升研究生培養質量的若干意見》,這其中,最大亮點就在研究生招生考試制度改革。
也就是說,安徽省的改革跟中傳類似:
將加大推免生比例!
減少考研名額!
優化考研複試考核!
增強能力考察!!
重大改革舉措中,除了「全面改革初試自命題科目」,比較引人關注的是關於複試選拔流程:「增加材料評議環節」,初試達到國家線的考生即可進入複試選拔流程!
所謂的材料評議環節:通過考生提交的材料,對其過往學業水平、科研創新能力、專業實踐能力、綜合素質等進行綜合評價並給出評分。由材料評分與初試成績共同確定考生是否能進入複試考核環節。
也就是說,學校放寬了對英語、政治等公共課的要求——只要你們達到了國家線即可;但同時加強了對過往成績、基本素養和專業能力的考察——要求你們專業足夠優秀。之前經常說本科成績低不會影響考研的錄取,但現在情況變了,本科成績過低你很可能在複試環節就會被刷掉。
不再分數「一考定終身」。首先,初試分數必須要過國家線。但只要過了國家線,分數就不是唯一標準,還要考慮你的「材料評議分」(目前信息是初試分數佔據70%,材料評議佔據30%)。
這樣其實降低了複試分數門檻,必將導致進入複試環節的人數大大增加。在招生人數不發生大改變的前提下,複試考察將變得更為嚴苛。打個比方,過去50位同學進入複試,最終篩選出10人,淘汰掉40名同學;那麼今年則有可能是100位同學進入複試,最終淘汰掉90名同學。
而「學術學位研究生注重考查專業基礎知識和科研創新能力,專業學位研究生注重考查專業實踐能力或創作實踐能力」。對於專碩來說,「實踐能力」意味著考試將更加靈活,可能會有更多的應用題,甚至可能有現場創作題。
這個改革舉措對於一部分同學是很不友好的:
1,零基礎選擇跨考的小夥伴來說,很明顯難度進一步加大了!科研創新能力、專業實踐能力,很明顯這是對於本專業的能力考查,跨考談何科研和實踐呢?
2,平時成績不好,想靠考研逆襲的「黑馬黨」,由於改革要求既往成績,平日成績不好、掛科等情況,就成為了短板,可以預想到,以後的「逆襲」故事只會越來越少了。
3,高考失利,雙非本科,想靠考研作為二次高考改變命運的同學,感覺還沒考就受到了「鄙視」,不禁讓人感嘆,原來高考才是最後的機會,是否寒門再難出貴子?
4,材料評議環節,是爭議點最大的,由於是人為操作,所以如何評議,標準是什麼?是否會存在暗箱操作,中國的「人情社會」,會不會使考研變成:過了國家線,爸爸幫你找人,咱就能讀研?
下面是中國傳媒大學有關負責人就研究生教育改革答記者問,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權威解答:
上下滑動查看全文▼
目前中傳率先官宣改革舉措,其他院校是否效仿暫未可知,但是從考研擴招、報考人數將增加的趨勢也可以分析出,未來考研競爭壓力都不會太小!
看到這裡,大家內心是不是已經都瑟瑟發抖了呢?
但是大家千萬別就此打退堂鼓,直接放棄!
所謂機遇與挑戰並存,打鐵還需自身硬,應對這種突如其來的變化,最好的辦法是提早準備!
對於「增加材料評議」,可能很多小夥伴覺得自己非本專業,學校、履歷都很一般,沒有什麼可以交的。但是實際上,距離複試還有半年時間,認真準備材料,仍然可以有很多亮點。
根據大多數申請制學校的慣例,我們把材料分為包含「三硬四軟一推薦」。
三硬:就是三項最難變化的,也是老師最看重的,在校成績GPA、學術成果、獲獎證書。
四軟:自我陳述,告訴老師你的優勢和情況;科研設想,你讀研期間的科研打算(專碩也可以寫作品規劃);個人作品,此前你留下的最優秀的個人創作。實踐經歷:你的個人實習履歷。
還有最後一個,是推薦信。和西方不同,中國高校對推薦信這一點並不是強行要求,但是如果有了一個強有力的老師的推薦,可以想到會有正面作用。
目前來看,三硬可能很難變化,當然不排除有一些運作可能性。例如大四上參加新項目或評選新獎項。但可能性比較小。
那麼,大家可以考慮一下「四軟」的一些方面:例如:
如果想清楚,剩下半年時間,如果能夠有心,還是可以做出很多改變的。命運是要靠自己改變的,幫幫不信初試第一,會被輕輕鬆鬆的刷掉!不給考生一個滿意的答覆,大家都不會買單,說到底:破除唯分論≠分數無用論!
還是那句話:只要還有考的名額,就可能考上。即使只有一兩個考的名額,也總有人會上的。那個人為什麼就不能是你呢?
內容來源:
微.信.公.眾.號:歷史學考研網
搜索並關注,歷史學考研升學無憂
更多院校信息,請點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