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本節課選自校本教材,是基於APP Inventor平臺設計的《誰是臥底》。本課主要通過設計「誰是臥底」遊戲,經歷遊戲分析——創建列表——列表讀取——調試運行四個步驟,落實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
在這個APP遊戲中,列表與全局變量是新知,因此作為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其中列表的數據讀取、全局變量這兩個知識點比較難以理解,因此將它作為本節課的難點。整個課堂是以任務驅動教法,引導學生以自主探究的方式,加以學案輔助,從而讓學生明白該款APP的邏輯;邏輯設計環節中,列表的數據讀取以及全局變量對於學生來說比較難以理解,因此我採用流程圖以及師生共同分析的方法來突破難點。
【學情分析】
本節課的授課對象是杭師大東城實驗學校八年級的學生, 通過之前的學習,他們已經認識了APP Inventor平臺,對平臺中的按鈕、標籤組件有了初步體驗,了解了APP設計的一般流程,也產生了一定的學習期待;列表、全局變量他們是第一次接觸,對他們來說較難理解。
【教學目標】
1.通過體驗遊戲,了解該遊戲的基本功能;
2.通過為遊戲添加詞語,初步掌握創建列表的基本操作,感知列表的作用;
3.通過對」按鈕_領」的邏輯設計,初步學會利用全局變量依次讀取到列表中的詞語;
4.通過體驗和設計「誰是臥底」遊戲APP,感受技術應用於生活的樂趣。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列表的創建;列表的讀取;全局變量
教學難點:列表的讀取;全局變量
【教學方法】 任務驅動法&自主探究法
【整體思路】 本節課首先帶著學生從體驗一款遊戲APP出發,讓學生從整體上感受這款APP;其次,通過功能分析,讓學生帶著實現這些功能的思路去設計這款APP;在創建完列表後,需要從列表中提取數據,對於這裡涉及到的變量,通過師生共同分析,並輔以流程圖的講解,讓學生明白其背後的邏輯;最後讓學生自主探究並完善該款APP的設計與製作,並通過分享製作好的APP,總結自己學到的知識點的同時,也拓寬自己的思路。
【課前準備】
1.sswd1.aia項目文件;2.導學案
【教學過程】
※遊戲體驗,導入新課
教學內容與師生活動
設計意圖
1.玩遊戲:師生一起玩「誰是臥底」遊戲
2.師生一起分析:遊戲界面組件組成以及幾個重要組件功能。
(學生觀察並回答,老師補充。)
玩一玩遊戲,活躍課堂氣氛,並且為接下來的課堂任務做好鋪墊。
※創建列表,完善界面
教學內容與師生活動
設計意圖
1.討論功能,引出新知:
活動一:導入半成品sswd1.aia項目文件。
學生討論遊戲中出現的詞語從哪裡來的,老師補充。
活動二:創建詞語列表。
(請一位同學上臺操作演示,老師指導。)
2.任務一:創建列表,完善界面
必做任務:
(1)導入sswd1.aia項目文件到APP Inventor中;
(2)完成專屬詞語列表的創建;
思考:如何依次讀取列表中的內容?
3.學生自主探究完成任務一必做任務;速度快的學生思考問題。
明確具體的任務要求,並指出各個組件的功能以及屬性設置。
學生通過討論之後,思維更加開闊了,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詞語來創建自己的列表。
通過讓學生自主嘗試創建列表、完善界面,培養其學習能力,引導學生要有自己的想法和創意。
※ 列表讀取,功能實現
師生活動
設計意圖
1.利用流程圖,學習列表數據項讀取以及變量知識。
活動一:列表的讀取:
師生共同分析,列表數據項的讀取。
活動二:列表中某一數據項的讀取。
師生共同分析,列表數據項的讀取。
請一名學生上臺嘗試代碼編寫。
2.任務二:列表讀取,功能實現
必做任務:
(1)完成第一次點擊」按鈕_領」時,「標籤_身份詞語」出現列表中的第一個詞語的代碼編寫;
(2)完成點擊「按鈕_我記住了」時,「標籤_身份詞語」顯示為空的代碼編寫;
(3)完成再點擊「按鈕_領」時,「標籤_身份詞語」出現列表中下一個詞語的代碼編寫;
拓展任務:
嘗試增加一個按鈕組件、新建一個列表,實現懲罰的功能。
3.學生:代碼編寫實現
(觀察學生完成情況,展示拓展任務設計樣式)
師生共同分析功能,探究代碼的邏輯設計,引導學生的思維。
通過跟老師一起學習後,讓學生上臺來自主探究嘗試編寫代碼。
讓學生自主完成列表的數據讀取,完成APP的功能,培養其學習能力;
通過拓展任務的提升,引導學生要有自己的想法和創意。
※ 展示作品,成果分享
師生活動
設計意圖
1.作品展示:展示學生的作品,讓他們說一說想法,並可以體驗玩一玩
2.教師分享:
我們的APP設計好了以後,同學們還可以把製作好的APP程序打包到電腦上,然後安裝到我們的安卓行動裝置中。
利用今天學習的遊戲,我們還可以設計更多的遊戲,比如:抽獎活動、學號抽籤等等,通過APP Inventor的學習,我們能夠把自己的想法變為現實。
感受分享理念,在學生說的過程當中,其實就是總結了本節課的知識點
通過教師總結延伸,拓展學生的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