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團購不是個新鮮詞,因為幾年前就不斷有人嘗試。得出結論,是這個模式很難搞。因為投入大利潤小,像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所以只有一些堅韌的散兵遊勇在持續啃這塊骨頭。但計劃趕不上變化,2020年風雲突變,幾大主要網際網路商業平臺,幾乎全部湧入這個市場,並都喊出必勝的口號。
其中騰訊系的參戰最為引人注目,作為大股東的騰訊,旗下美團、京東、滴滴、拼多多悉數加入,而且普遍CEO親自掛帥表態,要拿下這個市場。滴滴程維甚至直接聲稱,投入不設上限,要誓奪第一。阿里是固有的電商老大,旗下餓了麼、盒馬鮮生此領域布局較早,自然無法涉身事外。一場大戰在所難免。
發生這個情況,普遍認為原因有三:一是快遞、冷鏈、驛站、騎手等基礎設施逐漸完善、且急需擴大需求。二是疫情以來,避免人群聚集的到家模式得到較好的市場教育。三是線上線下流量枯竭,而社區團購是最後的堡壘,不僅離消費者近,而且剛需高頻。我個人認為這裡,原因三是關鍵。
就利潤而言,幾大網際網路平臺都資源眾多,盈利能力強大,社區團購這一塊的利潤,還真是雞肋,可能大部分平臺都不放在眼裡。社區團購,商品的非標、易變屬性。消費者分散,價格敏感。傳統模式成熟,競爭激烈等特點,想從這一塊獲得高利潤幾乎不可能。所以,巨頭們湧入這個市場,肯定另有原因。這個原因,就是線下流量入口。
這個流量入口的重要性,關係到企業的命運。如果大家都不去碰,可以相安無事,但一旦有任何一個平臺大舉介入,其它平臺必須跟進,否則後果不堪設想。就是說這是一場輸不起的爭奪,平臺可以不贏,可以不賺錢,但就是不能輸。社區不只離消費最近,它可以說就是消費者的基層單位,是設置在消費者家門口的流量入口,誰佔據了這裡,對其他競爭者就似一場災難。所以,可以預計,不管戰局如何,幾乎不會有參與者退出。
這些參與者都是國內排名前十的網際網路企業,總市值十幾萬億人民幣,實力和能力有目共睹。領軍人物都是王者式的存在,沒有一盞是省油的燈,不要指望誰會輕易言敗,也幾乎不可能出現一騎絕塵獨領風騷的場面。建立一種新的市場平衡是最可能的結果,也是大家都能接受的唯一結果。
社區團購,在一場不能輸的豪門爭奪中,每家的資源、能力,定位可能不一樣,戰局必然會有起伏。但任何平臺想要在平衡中保住自己位置,唯一有效的手段就是投入,因為輸不起,所以投入就難以設定上限。國內最富的一堆平臺,進行一場輸不起的流量入口爭奪戰,短時間無法結束。唯一能預料的就是,補貼不能停,薅平臺羊毛的機會即將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