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騰訊美團入局,網際網路巨頭「燒錢」賣菜,消費者:薅羊毛真香

2020-12-18 財經微視點

視點2020-12-04 17:11

賣菜,正成為網際網路巨頭的新戰場。在社區團購最強風口上,阿里、騰訊、拼多多、滴滴、美團等巨頭紛紛入局,燒錢大戰愈演愈烈,消費者再次迎來薅羊毛的大好時機。

1分錢一袋食鹽、一分錢一個橙子……搶到的消費者直呼:薅羊毛真香。問題是,巨頭為何不惜燒錢也要將賣菜進行到底,這次薅羊毛的機會,又會持續多久呢?

01

網際網路巨頭爭相賣菜

社區團購併非新鮮事物。早在2016年,就有先知先覺者試水這一細分市場。今年以來,在線下服務消費加速「觸網」的時代背景下,社區團購成為巨頭爭相搶食的「香餑餑」。

據報導,無論是阿里、騰訊、美團,還是京東、滴滴、拼多多,網際網路巨頭紛紛湧入或加碼社區團購。有評論認為,網際網路巨頭入局,社區團購又迎來一輪「風口」。

站在風口上,各家都很拼。滴滴CEO程維日前表示,滴滴對橙心優選的投入不設上限。為此,滴滴將大批技術和運營骨幹派往橙心優選,滴滴高級副總裁陳汀直接擔任CEO。

一直在擴張邊界的美團自然不甘屈居人後,靠著投資理想騎車狂賺58億元的CEO王興則表示,「美團優選絕對是我們想要做的事情,這是一個大市場。」

賣菜是個苦差事,但長遠來看社會價值極高。拼多多CEO陳磊曾表示,無論是雲端技術模式革新,還是基礎設施投入和技術改造,拼多多都能為在線新經濟的持續發展提供巨大動力。

雖然賣菜苦,但京東還是入場了。據報導,11月30日,劉強東提出會親自下場帶隊,打好社區團購這一仗。目前,京東已經整合了友家鋪子、蛐蛐購、京東區區購等部門,在京東大商超全渠道事業群下設置社區團購業務部。

02

市場到底有多大?

說起社區團購,不得不從電商說起。過去幾年,中國電商的市場空間不斷打開,消費者也養成了網上購物的習慣。由於用戶慣性的線下消費習慣,以及生鮮在運輸倉儲過程中面臨諸多不可控因素,生鮮電商的市場滲透率一直不高。

2020年,突如其來的疫情,改變了很多人的生活方式。居家封閉讓生鮮電商業務迅猛發展。回想起那段時光,頭條菌也是瘋狂出入各個微信群拼團買菜。正因如此,社區團購成為新的消費趨勢。越來越多的資本勢力湧入,混戰由此打響。

對網際網路巨頭們來說,社區團購既有高頻詞的市場需求,也有廣闊的發展空間。隨著越來越多資本和勢力的湧入,社區團購領域混戰打響了。

當然,資本看重的,除了增長空間,還有盈利屬性。艾瑞諮詢發布研報稱,2019年,中國生鮮電商市場交易規模達2796億元,同比增長36.7%。2020年,消費者對生鮮到家的需求急速增長,市場交易規模也將顯著提升。該機構預計,到2023年,中國生鮮電商市場交易規模將超過8000億元。

市場空間無疑充滿誘惑力,但對於參與其中的巨頭們來說,誰能最後勝出,尚不得而知。從過去網際網路領域的爭奪戰來看,能笑到最後「吃肉」的,才會成為垂直行業的頭部玩家。

03

消費者「薅羊毛」

所謂社區團購,大致的意思是以社區為單位,以社群為場景,依靠團長向居民推薦商品,最終促成交易。這一過程中,平臺、團長和消費者是三大組成部分。社區團購領域的混戰,對消費者來說,絕對是好事,畢竟可以「薅」一次「羊毛」。

據中新網報導,在社區團購平臺,基本上每天都有秒殺活動:「1分錢一袋食鹽」「9毛錢一份青菜」「1分錢一個橙子」「15元2.7斤的土雞」。面對這麼香的價格,消費者薅羊毛那叫一個爽。

作為用戶,這些年我們薅過多少次羊毛,可能很多人都不記得了。在頭條菌看來,這是繼網約車大戰、外賣大戰、共享單車大戰之後,消費者又一次薅羊毛的機會。不過,殘酷的「燒錢」遊戲終不可持續,最終,當社區團購產生了新的頭部企業,混戰也將鳴鑼收兵。

對於社區團購的火爆,有業內人士擔心,這會「奪走賣菜攤販的生計」,讓那些在社區周邊以賣菜維生的菜販日子更難,還會衝擊傳統的批發渠道。在頭條菌看來,新技術新模式也會帶來大量機會。畢竟,無論是社區團購,還是擺攤,賣的都是菜。一旦菜販熟悉了這種模式,轉身成為社區團長,那是不是意味著傳統的賣菜模式就實現了升級改造呢?

更何況,社區團購本身,也會創造大量的新就業機會,這在某種程度上也可以「消化」受衝擊的小菜販。回望歷史,每一次技術進步,最終都催生了新的動力,而不是產生就業「黑洞」。對菜販來說,與其抱怨,不如擁抱變化了的世界,你說呢?

(圖片來自網絡,請作者與本號聯繫,以奉稿酬)

相關焦點

  • 網際網路大佬集體燒錢賣菜,你薅羊毛了嗎?
    阿里巴巴、騰訊、拼多多、滴滴、美團等網際網路巨頭紛紛入局,燒錢大戰愈演愈烈。這一波,你準備好薅羊毛了嗎?新用戶專享1分錢購買蔬菜。某社區團購平臺截圖。網際網路巨頭瘋狂入局燒錢目前各個平臺對社區團購的理解不盡相同,一般來說,社區團購是以社區為單位,以社群為交易場景,依靠團長向社區居民推薦商品、促成交易的一種電商模式。社區團購平臺、團長、消費者是社區團購中三個重要的組成部分。
  • 網際網路巨頭開啟燒錢賣菜大戰 搶佔社區團購風口
    除了阿里巴巴,騰訊、拼多多、滴滴、美團等網際網路巨頭紛紛入局,燒錢賣菜大戰愈演愈烈。《證券日報》記者在某電商平臺看到,1分錢可以買到多種蔬菜和水果。為了吸引流量搶佔市場,網際網路巨頭深諳其道。這種場景是不是似曾相識?還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從網約車到共享單車,巨頭燒錢搶市場,吃瓜群眾看戲薅羊毛。
  • 網際網路大佬集體「賣菜」,燒錢捲土重來
    今年以來,包括阿里、京東、拼多多,美團、滴滴等在內,如果再加上眾多參與企業背後的騰訊,中國網際網路半壁江山正在為了社區團購「流量池」爭的你死我活。怎麼個社區團購法?與其他在APP下單的生鮮電商相比,社區團購是以微信小程序為主要載體,採用預售制,比如提前一個晚上下單,第二天到指定地方提貨,這種方式可以減少平臺存貨,避免了傳統生鮮電商高損耗難題。
  • 淘寶上線「淘寶買菜」,劉強東親自帶隊,這次的羊毛你薅了?
    各大網際網路看中這片藍海,開啟了引流、砸錢、補貼之戰。雞翅根9.99元/公斤,牛肉22.5元/斤,20枚雞蛋只要5.99元……這幾個月以來,滴滴、美團、拼多多等網際網路巨頭紛紛搶灘小區,在大爺大媽圈裡開啟價格之戰。阿里、京東和字節跳動也被傳已經下水,紛紛進行架構組建。
  • 社區團購站上風口:消費者可以一直薅羊毛嗎?
    消費者也瘋狂薅羊毛,15元2.7斤的土雞、1分錢一袋鹽,1元多1斤的蔬菜比比皆是,新用戶甚至可1分錢買一份菜,社區團購補貼後的價格與大型超市的形成巨大反差,怎麼買怎麼合適。   某社區團購平臺對中新網記者表示,其平臺上大多數商品是市場價格的5折,部分爆款商品的價格不到市場價的2折。   為何社區團購先盯上了賣菜?
  • 網際網路社區團購賣菜,會擠垮菜市場嗎?
    「羊毛」 能薅多久?足不出戶,送菜上門、下載app送現金補貼、免費送菜……數十億甚至上百億的現金砸向消費者,把消費者砸得暈頭轉向,把小菜販砸得雲裡霧裡。可這樣的套路能持續多久呢?可以說,「燒錢」補貼用戶是網際網路巨頭進入新興市場的主要手段之一,通過超大補貼力度迅速吸引大量消費者,進而在行業內實現壟斷。
  • 阿里、美團、商人和小販都是在薅羊毛,應該關心工人和農民的生活
    在阿里、美團、渠道商、商人、企業、工人和農民它們的問題上,可以先假設我是反派角色,我所說的觀點都是錯誤的。那麼讓我來看看你們的觀點是否經得起推敲,我選取的問題都是前幾篇文章網友提出的觀點,有新的問題大家也可以在這篇文章評論區接著提。觀點1:有人說商人、小販和網際網路巨頭的鬥爭是群眾和商人之間的鬥爭,阿里和美團等巨頭不是搞慈善。
  • 為什麼一夜之間,網際網路大佬們都一起出來賣菜了?
    社區團購最後一公裡大戰打響了,二零二零年大企業公司不賣菜,你就落伍了。要說二零二零年什麼最火爆,除了直播帶貨之外,就要數社區團購了。所謂社區團購就是依託真實社區的一種區域化、小眾化、本地化的團購形式。簡單來說就是你買菜再也不用上菜市場了,直接手機點單就可以了。
  • 社區團購火爆,「賣菜革命」苦了誰樂了誰?
    近來在太原許多小區,社區團購平臺迅速蔓延開來,親民價格的商品涵蓋日常生活所需的瓜果蔬菜、肉禽蛋奶等,小區居民普通消費進入了每天快樂的「薅羊毛」模式。小區周邊賣菜的商販減少了蔬菜進貨量。 本報首席記者 齊澤萍 攝1月11日,記者在北中環橋西一小區了解到,僅這個小區就有美團優選、多多買菜、橙心優選、唐久優品團等多家平臺入駐。
  • 網際網路巨頭趕集「賣菜」 小商販何去何從?
    原標題:阿里、滴滴、美團、拼多多紛紛入局網際網路巨頭趕集「賣菜」 小商販何去何從?近日,網際網路巨頭入局社區電商賣菜引發熱議。與此同時,零售商超也加快線上賣菜進程。在社區電商火熱的當下,傳統小商販該何去何從?
  • 社區團購的燒錢大戰,可能給不了巨頭們想要的結果
    時代變了,大人——玩家差異改變了遊戲走向我們確實經歷過補貼-壟斷-收割的故事——滴滴、美團、共享單車、共享充電寶都是如此,那些開心薅下來的羊毛總是隨著行業格局的確定而變成了利潤被巨頭們收割回去;因此,消費者對於巨頭進入社區團購領域抱有懷疑也十分水到渠成。
  • 賣菜站上新風口,社區團購會砸了菜販飯碗嗎?
    消費者也瘋狂薅羊毛,15元2.7斤的土雞、1分錢一袋鹽,1元多1斤的蔬菜比比皆是,新用戶甚至可1分錢買一份菜,社區團購補貼後的價格與大型超市的形成巨大反差,怎麼買怎麼合適。某社區團購平臺對中新網記者表示,其平臺上大多數商品是市場價格的5折,部分爆款商品的價格不到市場價的2折。
  • 網際網路巨頭正在奪走賣菜商販的生計|商務英語
    近日,網際網路巨頭紛紛入局社區團購的消息廣受關注,從2019年1月至2020年11月26日,國內社區團購類電商領域共發生26起投融資事件,共計融資超117億元。如阿里、騰訊這些網際網路巨頭已悉數入局。前有騰訊、阿里、美團、滴滴爭鬥,後又加入快手、字節跳動等巨頭。
  • 中美網際網路巨頭:一個研究上火星,一個研究搶菜販生意
    但是,我們身邊的網際網路巨頭們,卻越來越有它的「風範」了。阿里、騰訊、美團、滴滴......已經把控了我們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除非你隱居在某個山溝溝裡並拒絕使用網際網路,不然一定會與它們扯上關係。就算是這樣,它們仍不滿足。最近,又把手伸向了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買菜」之上。
  • 社區團購,網際網路巨頭爭搶的潘多拉魔盒
    (記者 葉菁)最近一段時間,全國的網際網路巨頭們都不約而同地颳起了「社區團購」的旋風,大幹快上:7月份,美團宣布成立「優選事業部」;8月份,拼多多旗下社區團購項目「多多買菜」上線;10月份,蘇寧菜場社區團購平臺在北京上線;阿里緊跟其後投資了十薈團,並布局盒馬參戰;另有媒體報導,在11月30日的京東高管早會上,京東集團CEO劉強東提出會親自下場帶隊,將帶領京東打好社區團購一仗
  • 共享單車的「薅羊毛」時代過去了,「割韭菜」是否會成為趨勢?
    這似乎再次驗證了網際網路公司的「燒錢」永遠只是「短時間」的,沒有任何一家網際網路企業可以讓消費者長期「薅羊毛」。在2014年到2017年的3年時間裡,是移動網際網路的高潮期,而在這種大背景下誕生的共享單車也成為了資本巨頭的重點關注對象。
  • 補貼大戰下,社區團購沒有羊毛、只有雞毛
    在市場已存在興盛優選、十薈團、食享會等等玩家情況下,今年下半年,美團、拼多多等網際網路巨頭再次加碼社區團購。這表明,在社區團購的混戰模式中,美團、滴滴、拼多多等網際網路巨頭已經反超興盛優選、十薈團等創業公司,跑在了最前線,行業格局已經越來越明顯。下場「搶菜」,美團、拼多多、滴滴繼續「剩者為王」?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能讓各大巨頭在「賣菜」這件小事上打得不可開交,無非還是巨大的利益誘惑。
  • 網際網路巨頭的菜籃子裡,裝著什麼陰謀?
    這篇文章一出,謠言四起,造謠者信誓旦旦地表示:阿里馬雲、美團王興、拼多多黃崢等均表示,將退出社區團購業務。合著人家布局了那麼久,燒錢燒了幾十億,說不做就集體不做了?真當人家巨頭們都來搞慈善的?儘管有業內人士直言大廠入局必須做好3年投入100億,且無法收回本金的準備,但巨頭們還是爭先恐後,玩兒命砸錢。花這麼大本錢,跟菜販們搶這賣菜的毛八七?怕不是傻了?這是明擺著的事,真要賠錢他們會做?
  • 餓了麼和美團不甘人後 網際網路「賣菜戰爭」如火如荼
    網際網路賣菜,已經戰火紛飛。不止是創業公司,美團、餓了麼等巨頭也紛紛入場。  目前來看,網際網路賣菜還不像一門好生意。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數據,生鮮電商目前有超過4000個玩家入局,但是僅有1%能夠實現盈利,4%持平,88%虧損,還有7%是巨額虧損。  不過換個視角,當前生鮮電商僅有3%的滲透率,增長空間大。得益於外賣的市場教育,城配物流發展比較成熟,這意味著線上賣菜的門檻已經降低了很多,只要消費者習慣養成,從外賣切入生鮮,增長速度會非常快。
  • 燒錢「賣菜」,阿里、拼多多、美團紛紛入局!社區團購會奪走賣菜...
    導讀:隨著阿里巴巴、拼多多、美團、滴滴等巨頭紛紛入局,社區團購成為了一個風口賽道。  有機構預測,社區團購的市場規模到2022年將達千億元。  在市場格局未成型之前,補貼大戰還將持續下去。一年之後,另兩個巨頭美團和拼多多也迅速打進來,何馬的小店在5、6月同步上線了兩家的買菜業務。  「剛開始,美團和拼多多都有好多業務員到小區門口,挨家挨戶地找我們商家合作。他們也不管距離多遠,不管你是賣什麼的店。」何馬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一開始自己也不想賣菜,覺得利潤沒什麼吸引力,但是架不住地推的熱情,加上周邊的服裝店、母嬰店、驛站、洗衣店都加入進來了,也沒什麼門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