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點2020-12-04 17:11
賣菜,正成為網際網路巨頭的新戰場。在社區團購最強風口上,阿里、騰訊、拼多多、滴滴、美團等巨頭紛紛入局,燒錢大戰愈演愈烈,消費者再次迎來薅羊毛的大好時機。
1分錢一袋食鹽、一分錢一個橙子……搶到的消費者直呼:薅羊毛真香。問題是,巨頭為何不惜燒錢也要將賣菜進行到底,這次薅羊毛的機會,又會持續多久呢?
01
網際網路巨頭爭相賣菜
社區團購併非新鮮事物。早在2016年,就有先知先覺者試水這一細分市場。今年以來,在線下服務消費加速「觸網」的時代背景下,社區團購成為巨頭爭相搶食的「香餑餑」。
據報導,無論是阿里、騰訊、美團,還是京東、滴滴、拼多多,網際網路巨頭紛紛湧入或加碼社區團購。有評論認為,網際網路巨頭入局,社區團購又迎來一輪「風口」。
站在風口上,各家都很拼。滴滴CEO程維日前表示,滴滴對橙心優選的投入不設上限。為此,滴滴將大批技術和運營骨幹派往橙心優選,滴滴高級副總裁陳汀直接擔任CEO。
一直在擴張邊界的美團自然不甘屈居人後,靠著投資理想騎車狂賺58億元的CEO王興則表示,「美團優選絕對是我們想要做的事情,這是一個大市場。」
賣菜是個苦差事,但長遠來看社會價值極高。拼多多CEO陳磊曾表示,無論是雲端技術模式革新,還是基礎設施投入和技術改造,拼多多都能為在線新經濟的持續發展提供巨大動力。
雖然賣菜苦,但京東還是入場了。據報導,11月30日,劉強東提出會親自下場帶隊,打好社區團購這一仗。目前,京東已經整合了友家鋪子、蛐蛐購、京東區區購等部門,在京東大商超全渠道事業群下設置社區團購業務部。
02
市場到底有多大?
說起社區團購,不得不從電商說起。過去幾年,中國電商的市場空間不斷打開,消費者也養成了網上購物的習慣。由於用戶慣性的線下消費習慣,以及生鮮在運輸倉儲過程中面臨諸多不可控因素,生鮮電商的市場滲透率一直不高。
2020年,突如其來的疫情,改變了很多人的生活方式。居家封閉讓生鮮電商業務迅猛發展。回想起那段時光,頭條菌也是瘋狂出入各個微信群拼團買菜。正因如此,社區團購成為新的消費趨勢。越來越多的資本勢力湧入,混戰由此打響。
對網際網路巨頭們來說,社區團購既有高頻詞的市場需求,也有廣闊的發展空間。隨著越來越多資本和勢力的湧入,社區團購領域混戰打響了。
當然,資本看重的,除了增長空間,還有盈利屬性。艾瑞諮詢發布研報稱,2019年,中國生鮮電商市場交易規模達2796億元,同比增長36.7%。2020年,消費者對生鮮到家的需求急速增長,市場交易規模也將顯著提升。該機構預計,到2023年,中國生鮮電商市場交易規模將超過8000億元。
市場空間無疑充滿誘惑力,但對於參與其中的巨頭們來說,誰能最後勝出,尚不得而知。從過去網際網路領域的爭奪戰來看,能笑到最後「吃肉」的,才會成為垂直行業的頭部玩家。
03
消費者「薅羊毛」
所謂社區團購,大致的意思是以社區為單位,以社群為場景,依靠團長向居民推薦商品,最終促成交易。這一過程中,平臺、團長和消費者是三大組成部分。社區團購領域的混戰,對消費者來說,絕對是好事,畢竟可以「薅」一次「羊毛」。
據中新網報導,在社區團購平臺,基本上每天都有秒殺活動:「1分錢一袋食鹽」「9毛錢一份青菜」「1分錢一個橙子」「15元2.7斤的土雞」。面對這麼香的價格,消費者薅羊毛那叫一個爽。
作為用戶,這些年我們薅過多少次羊毛,可能很多人都不記得了。在頭條菌看來,這是繼網約車大戰、外賣大戰、共享單車大戰之後,消費者又一次薅羊毛的機會。不過,殘酷的「燒錢」遊戲終不可持續,最終,當社區團購產生了新的頭部企業,混戰也將鳴鑼收兵。
對於社區團購的火爆,有業內人士擔心,這會「奪走賣菜攤販的生計」,讓那些在社區周邊以賣菜維生的菜販日子更難,還會衝擊傳統的批發渠道。在頭條菌看來,新技術新模式也會帶來大量機會。畢竟,無論是社區團購,還是擺攤,賣的都是菜。一旦菜販熟悉了這種模式,轉身成為社區團長,那是不是意味著傳統的賣菜模式就實現了升級改造呢?
更何況,社區團購本身,也會創造大量的新就業機會,這在某種程度上也可以「消化」受衝擊的小菜販。回望歷史,每一次技術進步,最終都催生了新的動力,而不是產生就業「黑洞」。對菜販來說,與其抱怨,不如擁抱變化了的世界,你說呢?
(圖片來自網絡,請作者與本號聯繫,以奉稿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