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巨頭趕集「賣菜」 小商販何去何從?

2020-12-19 中國發展門戶網

原標題:阿里、滴滴、美團、拼多多紛紛入局

網際網路巨頭趕集「賣菜」 小商販何去何從?

近日,網際網路巨頭入局社區電商賣菜引發熱議。與此同時,零售商超也加快線上賣菜進程。在社區電商火熱的當下,傳統小商販該何去何從?

業內認為,市場經濟下,網際網路企業進入社區市場無可厚非。資本的本質是逐利的,巨頭入局的背後是新一輪的流量入口爭奪戰。但要認識到,正如電商當初崛起一樣,網際網路企業進入社區電商是一種延伸,這將不可避免會對傳統商販造成衝擊,如何幫助小商販積極應對是目前當務之急。

網際網路巨頭大戰「菜籃子」

記者梳理發現,截至目前,各大網際網路平臺均入局了社區團購賣菜。

阿里巴巴依託線下的「盒馬鮮生」零售超市以及「盒馬」APP為社區居民提供送菜上門服務;滴滴在今年6月率先跨界上線社區團購APP「橙心優選」,並向全國各個城市推廣;美團點評緊隨其後在7月宣布開闢「美團優選」業務;拼多多也在其原有「拼購」銷售模式基礎上推出「多多買菜」平臺,社區團購賣菜市場的爭奪戰正逐漸白熱化。

記者註冊了幾家網際網路平臺,多數菜品價格要比普通線上生鮮平臺以及線下零售商要便宜。比如「多多買菜」平臺上,雞蛋單價約0.8元一枚,「盒馬」APP一枚雞蛋只需0.6元。此外,有的平臺推出「限時限量」搶購低價生鮮商品來刺激消費。

其實,社區團購買菜並非是一個新鮮的概念。早在2016年,社區團購買菜便依託微信迅速發展起來。今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給社區團購行業帶來新的機遇。根據艾媒諮詢數據預測,2020年社區團購市場規模預計將達220億元。

正是看中龐大的市場規模,網際網路巨頭紛紛通過投資、併購等方式進一步滲透社區團購行業。

有人提出質疑,網際網路巨頭遠低於市場價的銷售行為是否構成惡性競爭。「目前還不好判斷。對於低於成本價銷售行為主要通過『反壟斷法』進行規範,但是適用的前提是,經營者具有市場支配地位。」北京雲嘉律師事務所律師、中國政法大學智慧財產權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趙佔領接受南方日報記者採訪表示。

當前,網際網路巨頭處於菜市場「群雄廝殺」的入局階段。巨頭入局的背後本質是資本逐利,爭奪新的流量入口。

線下商超紛紛「線上」賣菜

網際網路巨頭入局社區團購賣菜,引發蝴蝶效應,零售商超也加快線上賣菜進程。

——大潤發引入了盒馬鮮生,將其作為網際網路「生鮮導師」負責升級改造大潤發門店的生鮮餐飲板塊。同時,還推出「大潤發優鮮」APP,凡在大潤發門店3—5公裡的顧客,即可享受線上1小時送達服務。

——家樂福中國藉助蘇寧易購上線「1小時達」服務,家樂福門店生活圈3公裡範圍內的消費者都可享受蘇寧易購APP下單,由家樂福門店發貨,1小時急速到家。依託家樂福的209家門店,把蘇寧菜場的「預售自提」模式也打通了。

——沃爾瑪聯合平臺京東以及生鮮商品供應商,攜手打造「生鮮聯盟」。目前,全國已有近30個城市的180多家沃爾瑪門店入駐京東到家平臺。

今年年初出現的疫情,線上消費的需求大大增加,市場的變化又進一步促進了線下零售店加碼發展「到家」業務。

「今年7月推出『一小時極速達』服務,已覆蓋其全國所有門店。」山姆會員商店中國首席採購官張青表示,線上賣菜訂單量佔山姆電商訂單量近70%,成為山姆全渠道發展中重要的驅動力之一。

有數據預測,2020年生鮮線上銷售額增長率將達到179%。

傳統小商販如何應對?

零售商超加快線上賣菜進程,使得一個問題更加凸顯:大企業與小商小販如何在合理的市場規則下共生。

「網際網路巨頭進入社區團購,短期有較大衝擊,但另一方面也倒逼我們轉型優化。」廣州社區零售店勝佳總經理麥家應向南方日報記者表示。

中國連鎖經營協會會長裴亮分析認為,網際網路巨頭下沉社區團購將對未來零售業格局產生較大影響,甚至是衝擊。「一些商業模式的創新並沒有解決過度依賴補貼、依賴資本市場輸血的問題。零售創新應該從資本價值驅動轉向顧客價值驅動,不應該把商業的創新淪為了資本的工具。」

業內認為,即使網際網路巨頭全面進駐社區電商,傳統的菜市場也不會消失,因為仍有群體需要,比如不會手機支付的老人。但菜場商販們會面臨人流減少、生意下降等問題,生存空間受到擠壓,如何幫助他們積極應對是當務之急。(記者 彭琳 王彪 歐志葵)


相關焦點

  • 網際網路巨頭趕集「賣菜」
    原標題:網際網路巨頭趕集「賣菜」   兩年前曾興盛一時的社區團購又「殺」回來了。在武漢、長沙、莆田等眾多二三線城市,只需要幾毛錢甚至幾分錢,就能從小區「團長」那裡買到一瓶可口可樂、6兩新疆庫爾勒香梨、3兩金針菇……繼2018年「社區團購熱」冷卻後,社區團購的復活賽拉開大幕。
  • 雞蛋1分白菜9毛,巨頭開始搶菜市場飯碗,小商販怎麼活?
    按道理講,這種利己利人的好事,大家都應該雙手贊成,但是最近發生的一件事情,讓消費者對網際網路巨頭產生了反感。最近社區團購越來越火,包括BAT在內的的網際網路巨頭都在投資社區團購,但是不管哪個行業,一旦沾上資本,那就註定會掀起血雨腥風,而在賣菜行業首當其衝。
  • 社區團購是網際網路巨頭與菜販子們的battle?
    前陣子人民日報發文批評網際網路大廠不應該著眼於幾斤白菜的流量,科技的創新終端是星辰大海,一時間打得網際網路巨頭們一陣懵,對社區團購的議論聲熱潮再起。而在人民日報發文之前,就已經有無數媒體、大v、甚至是路人指責社區團購會搶佔中國數以萬計的菜販子的經濟來源,而一些不明真相的路人在輿論的煽動下也紛紛將矛頭指向社區團購。
  • 小區拼團買菜成風 網際網路巨頭趕集「賣菜」
    阿里、滴滴、美團、拼多多等網際網路巨頭頗為罕見地同臺「肉搏」,加入這場蘊藏在社區裡的「螞蟻雄兵」大戰。小區拼團買菜成風「來份蜜薯,再來份發糕,孩子下半周的早餐有著落了。」工作日午休間隙,家住武漢洪山區的韓女士通過微信團購群在團長發送的小程序連結裡下了兩單。最近幾個月,她通過這種方式解決了家裡一多半的生鮮需求。「蔬菜、水果比大生鮮平臺還便宜,也不用湊單減郵費。
  • 巨頭扎堆「賣菜」,國內網際網路企業真的沒有夢想?
    在巨頭們圍繞群眾「菜籃子」爭得頭破血流之時,同為網際網路科技企業的谷歌已經在量子計算機領域取得突破,美國電商巨頭亞馬遜創始人貝索斯的藍色起源也正在朝著航空航天領域發起猛烈攻勢,馬斯克的SpaceX於12月10日凌晨再次試飛。
  • 人民日報叫板社區團購,網際網路賣菜行不行?
    各大網際網路巨頭企業利用海量數據、先進算法和雄厚資本,研究如何拿下社區的生鮮團購。賣菜幾乎成了網際網路的又一個風口。阿里、京東、美團等巨頭紛紛布局。大家熟悉的補貼擴張模式又要來了。這個時候,人民日報出來叫板,說巨頭不僅要在商業模式上創新,還要承擔起科技創新的責任,這一定程度代表了官方的態度。那麼,網際網路賣菜到底行不行?為何巨頭入局,而人民日報要叫板呢?我們來看一下。
  • 在反壟斷下 網際網路巨頭何去何從?
    來源:《財經》新媒體原標題:在反壟斷下,網際網路巨頭何去何從?但這些都是網際網路巨頭之間的競爭,它們分割的是互相之間的地盤。傳統產業在網際網路巨頭面前幾乎是毫無還手之力。做網際網路+很容易,做+網際網路實際是難上加難。網際網路巨頭爭奪的是人腦的注意力,這個地盤是有限的,每人每天最多24小時,這個蛋糕永遠做不大。
  • 為什麼一夜之間,網際網路大佬們都一起出來賣菜了?
    社區團購最後一公裡大戰打響了,二零二零年大企業公司不賣菜,你就落伍了。要說二零二零年什麼最火爆,除了直播帶貨之外,就要數社區團購了。所謂社區團購就是依託真實社區的一種區域化、小眾化、本地化的團購形式。簡單來說就是你買菜再也不用上菜市場了,直接手機點單就可以了。
  • 網際網路巨頭開啟燒錢賣菜大戰 搶佔社區團購風口
    來源:證券日報本報記者 李春蓮 李喬宇近段時間以來,關於網際網路巨頭進場賣菜的消息不斷。12月1日,手機淘寶和支付寶在湖北地區上線「淘寶買菜」業務,採用社區團購模式。這是阿里巴巴首次向社區團購業務開放核心流量資源。
  • 「朋友圈」尋人只需8小時,網際網路需要正能量,不需要巨頭賣菜
    回顧2020年,網際網路卻是無情無義,比如網際網路巨頭竟俯下身子賣菜,與菜販子搶生意,令人大跌眼鏡。前段時間,武漢某菜市場竟要求女菜販的年紀不得超過45歲,結果有一位77歲的老奶奶,從39歲便開始賣雞蛋,現在這位老奶奶卻要面臨網際網路巨頭的競爭。
  • 網際網路大佬集體「賣菜」,燒錢捲土重來
    對於當時這兩家想要做直供社區菜籃子生意的菜農來說,其實潛在競爭對手已經不止是對方,大時代下嗅到商機的小商販,已在不經意之間與網際網路巨頭站在了同一賽道上:社區團購。神仙打架,小鬼遭殃。對於守在小區門口試圖送貨的菜販子來說,當時即便是打贏了彼此,總有一天要面對的,是更為龐大、僅憑口舌難以與之抗衡的巨象。只是,相爭的巨象,恐怕永遠也不會想到小區門口那些菜販們,會在這個風口衝擊下變成什麼樣。
  • vankri數字資產交易所平臺:網際網路賣菜還繼續?
    關於網際網路賣菜的抵禦心情並不是從與網際網路賣菜直接相關的小商販開端,而是最為直接的消費者開端萌生。剖析其中的緣由,我們就會發現經過網際網路時期的洗禮,普通群眾關於資本和網際網路的認識正在趨於客觀和理性,即,他們不再以為網際網路是萬能的,而關於資本的作用同樣開端發作改動。從這個角度來看,以網際網路賣菜為分水嶺,網際網路行業的開展或將真正從資本驅動開端轉向技術驅動。
  • 網際網路巨頭齊聚社區賣菜!網友:希望改進算法
    網際網路巨頭齊聚社區賣菜!網友:希望改進算法,別買一次土豆都是土豆  繼外賣、打車、共享單車之後,社區團購成為2020年最火的風頭,網際網路巨頭紛紛下場搶佔陣地。線上買菜是個萬億級別的生意。根據歐睿數據估計,2020年生鮮零售市場規模可超5萬億,同比增速近5%。
  • 網際網路巨頭們社區賣菜熄火,農村電商的崛起,您準備回農村賣菜嗎
    現在網際網路在農村的普及率已經越來越高了,相對應的網際網路對於農村居民的生活產生了越來越多的影響,而資本巨頭和大型平臺電商紛紛布局也從側面印證了這一點。2015年是農村電商的元年,也是城市工業品通過網購下鄉的元年。而農村電商不僅僅只是能夠使得城市工業品下鄉,同時也能夠使得農村農產品上行到城市。
  • 網際網路巨頭組團賣菜,菜市場直接沒了,要是能組團賣個房?
    最近相信很多的朋友都是看到了網際網路巨頭們盯上了「賣菜」這一行業,感覺又像是來到了當初共享單車剛開始的時候,眾多的巨頭開始瘋狂的燒錢進入市場,只為拉到足夠的流量,然後把其他所有的競爭者都給耗死,再開始收割韭菜的局面,不得不說這已經不是第一次出現這種砸錢拼流量的搞法。
  • 阿里騰訊美團入局,網際網路巨頭「燒錢」賣菜,消費者:薅羊毛真香
    視點2020-12-04 17:11賣菜,正成為網際網路巨頭的新戰場。在社區團購最強風口上,阿里、騰訊、拼多多、滴滴、美團等巨頭紛紛入局,燒錢大戰愈演愈烈,消費者再次迎來薅羊毛的大好時機。1分錢一袋食鹽、一分錢一個橙子……搶到的消費者直呼:薅羊毛真香。
  • 賣菜站上新風口,社區團購會砸了菜販飯碗嗎?
    為何社區團購先盯上了賣菜?因為,在網際網路流量價格日益昂貴的今天,買菜作為大眾生活的高頻場景,簡直就是網際網路流量的發動機,不但可做到導流,而且用戶習慣一旦養成,給平臺擴展至多品類甚至全品類留下極大的想像空間。部分社區團購平臺不僅限於賣菜,正在擴充品類。
  • 多多買菜、美團優選……網際網路賣菜,除了批評還有啥?
    一時間,社區團購成為網際網路巨頭爭相投資的「香餑餑」。美團的王興,更是指出:社區團購這個賽道我們輸不起。要把社區團購作為公司戰略級的根本目標。」二是,網際網路賣菜並沒有技術含量,又是依靠流量燒錢補貼那一套。確實,從打車、共享單車開始,這股風颳過了一個又一個行業,熱錢燒完了,曾經描述的美好未來也提前結束了。並沒有技術突破,甚至,共享單車燒錢過後給整個社會留下了一個爛攤子。公眾對網際網路的這一套早已厭煩。
  • 網際網路巨頭爭相賣菜,大戰之下3類人被無情碾壓,菜販:咋活?
    一、巨頭爭相賣菜 近段時間最火的關鍵詞無疑是「網際網路賣菜」了,目前社區團購大戰已經打響,各大巨頭紛紛加入這場大戰中,消費者也趁機薅羊毛,低至0.99元/斤的土豆、0.69元一棵的大白菜、5.9元/斤的雞腿……這些東西的價格顯然要低於市場價,還源於巨頭們投入了數億的補貼砸錢,從而打價格戰,將菜品以低於成本價賣出去
  • 網際網路巨頭正在奪走賣菜商販的生計|商務英語
    近日,網際網路巨頭紛紛入局社區團購的消息廣受關注,從2019年1月至2020年11月26日,國內社區團購類電商領域共發生26起投融資事件,共計融資超117億元。如阿里、騰訊這些網際網路巨頭已悉數入局。前有騰訊、阿里、美團、滴滴爭鬥,後又加入快手、字節跳動等巨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