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最火的行業是什麼?那肯定是社區團購。一分錢買2斤香蕉、一分錢買2個百香果、一分錢買1斤土豆……從瓜果蔬菜到肉禽蛋奶,應有盡有,這就是正站在風口上的社區團購。
01各路玩家紛紛入場
社區團購前幾年做得最好的還是興盛優選、十薈團這些區域性玩家。從今年6月起,滴滴的「橙心優選」、美團的「美團優選」、拼多多的「多多買菜」、阿里的「盒馬優選」等陸續上線。有消息稱,「京東優選」「今日買菜」也即將上線。一時間,社區團購成為網際網路巨頭爭相投資的「香餑餑」。
美團的王興,更是指出:社區團購這個賽道我們輸不起。要把社區團購作為公司戰略級的根本目標。」
02廣泛的社會批評
從網際網路大廠開始賣菜那一刻起,就在全社會引發了廣泛的批評。被搶了生意的生鮮超市、及菜市場千千萬萬的小商家,在網上高聲呼籲、強烈抵制。筆者匯總了批評的意見,主要還是以下2類。
一是,影響了「夫妻店」、導致大規模家庭失業。因為我國生鮮、蔬菜銷售的終端,還是以市場一個個的小商家為主,往往就是一家夫妻店,背後代表的是一個家庭吃飯的營生。如果他們大規模失業,可能會影響這個社會的穩定。
二是,網際網路賣菜並沒有技術含量,又是依靠流量燒錢補貼那一套。確實,從打車、共享單車開始,這股風颳過了一個又一個行業,熱錢燒完了,曾經描述的美好未來也提前結束了。並沒有技術突破,甚至,共享單車燒錢過後給整個社會留下了一個爛攤子。公眾對網際網路的這一套早已厭煩。
03批評背後不可忽視的需求
雖然面臨廣泛的質疑和批評,但網際網路賣菜能如此火爆,其背後到底戳中了廣大用戶的那些痛點,迎合了哪些需求?
1、時間的匱乏
現代人生活節奏快,尤其是在大城市,工作壓力大,上下班通勤時間長、辛苦。沒有時間、精力專門去超市或集市買菜。早上想多睡會,沒時間去買菜;晚上回家再去市場,菜也不新鮮了。而網際網路賣菜就解決了解決了這個痛點。比如,拼多多的「多多買菜」,前一天晚上下好單,第二天下午4點後,在回家的路上就可以把菜帶回家。
2、孤獨社會
曾幾何時,一家人晚上吃完飯,或者周末的某天,一起去超市逛一逛,買菜買肉、水果零食,開開心心一家人。而現在的中國社會,數億人獨居,結婚越來越晚、越來越少,孩子也越來越少。背井離鄉漂泊在各大城市的;困於一個一個水泥格子裡的;在網絡虛擬世界裡醉生夢死的。吃飯有外賣,娛樂有網絡。菜市場?超市?逛街?和誰?
3、對規則的需求
這一代年輕人對規則、規範的認可和需求無比強烈。年輕人不願去菜市場,有一個不可忽視的原因,就是很多小商販不規範。見人下菜碟,對年輕人缺斤少兩,要的單價更高。筆者曾經就遇到過,賣菜阿姨看我是年輕人,價格就比大媽單價高了5毛、1塊的,可大媽剛買的時候我就在旁邊。您不尷尬我尷尬啊。
4、消費降級
至少現階段,網際網路賣菜,價格相對更加便宜。便宜就是硬道理。正如網上說的,拼多多的崛起,代表了國人的消費降級。年初總理也說了,中國有六億人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經濟形勢不好,老百姓掙錢更難,能夠減少開支何樂不為?
04網際網路+賣菜是未來
菜市場賣菜這一種經濟組織形式,在中國已經存在了數千年,短時間內不會消失。但也不可否認,它存在問題。多級批發零售,價格層層疊加,導致菜農不賺錢,消費者吃不起。年輕人消費習慣變更,社會格局變遷,對賣菜這門古老的生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而這個時候網際網路賣菜應時而生,它似乎完美地解決了上文的問題。但這門生意似乎不賺錢,補貼能燒到什麼時候?也有人吐槽,拿到的菜沒有菜市場新鮮。
不管怎麼說,網際網路+賣菜是一種更加高效的經濟組織形式,對傳統的菜市場的將產生巨大打擊,這是不可阻擋的大勢。很多聰明人已經開始吃第一批螃蟹。
小劉原來在社區經營一家小賣部,「多多買菜」出來後,他申請成為了第一批社區團長,「騰出了一小塊地方放「多多買菜」的商品,每月能領到一筆額外的工資,比以前掙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