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論場丨社區團購,別再重複「跑馬圈地割韭菜」的套路

2020-12-16 河南日報客戶端

□薛世君

大凡能佔便宜的事情,大家一般都是支持的,比如網約車價格戰的時候,大家對「自己打車、平臺補貼」的做法甘之如飴,但面對「社區團購」火爆態勢下的平臺補貼,一股隱憂卻陡然升起,甚至有網友呼籲:請放過身邊的「蔬菜、水果市場們」。

這兩天,先是滄州市華海順達糧油調料有限公司發布「關於禁止給社區團購平臺供貨公司供貨通知」,稱收到多方投訴,以多多買菜、美團優選等位代表的社區團購平臺出現嚴重低價現象,甚至個別產品遠低於出廠價,影響嚴重,損害客戶利益。然後是京東發布公告稱,將以7億美元戰略投資社區團購頭部玩家興盛優選,社區團購「燒錢大戰」再掀波瀾。

今年疫情以來,社區團購趁機大火,「送菜到家」也的確符合「懶就是生產力」的網際網路商業邏輯。於是,阿里巴巴、騰訊、滴滴、美團、拼多多、京東等網際網路巨頭紛紛「入圈」,讓原來就火爆的社區團購火上澆油。如今,社區團購儼然成了繼網約車、共享單車、外賣之後的又一個風口。

短期看,各網際網路巨頭入場後,通過「燒錢大戰」補貼平臺,「一分錢一盒雞蛋」、「九分錢一棵白菜」之類的低價促銷層出不窮,消費者的確可以享受到「薅羊毛」的福利。但是從長遠看,這種補貼模式並不會長久下去。

按照網際網路巨頭以往的套路,社區團購的演化路徑大概率會是這樣的:各平臺拼命補貼拉攏消費群體,「跑馬圈地」引流、聚客進而擴大市場份額,然後再由頭部平臺併購、淘汰其他競爭對手,最後形成寡頭壟斷之勢。此前的團購、網約車、共享單車平臺,莫不如此。

你以為是在「薅羊毛」,殊不知人家已經在打量眼前這片長勢喜人的綠油油的韭菜。知乎上一位網友的話就意味深長:羊毛出在羊身上,通過不斷補貼來搶佔市場份額,總有一天我們也會為製造寡頭買單。

網約車顛覆的是傳統計程車行業的低質服務,共享單車滿足的是通勤的「最後一公裡」需求。目前菜市場、生鮮店的最大槽點,就是從菜農到消費者之間,尚有批發商、中間商、菜販等中間環節,層層加價自然是在所難免。而社區團購目前顛覆的,更多的似乎是街邊的中小菜販、水果店。無怪乎,人民日報在一篇評論中直言:網際網路巨頭企業,別只惦記著幾捆白菜、幾斤水果的流量,科技創新的星辰大海、未來的無限可能性,其實更令人心潮澎湃。

其實,最值得擔憂的,尚且不是某一領域被「顛覆」,而是這種動不動就「一哄而上」的做法,動不動就「燒錢跑馬圈地」的模式。

有次閒逛發現,僅僅是在金水升龍廣場周邊,最近一股腦開了不下10家各種品牌的便利店。面對這些突然冒出來的便利店,我的第一個念頭是,它們真能盈利嗎?百思不得其解之後,我只能猜測,這些突髮式扎堆出現的便利店,應該是在「下一盤大棋」。

從當初的武大郎燒餅,到此前的奶茶店,再到今天的便利店,莫不是一哄而上。從網約車到共享單車、長租公寓等等,也都先後出現過「燒錢」模式、「火箭式」增長,最後要麼淪為一地雞毛,要麼陷入寡頭壟斷。看似不理性的商業行為背後,其實有一個確定無疑的邏輯——羊毛終究還是出在羊身上。

你猜,是薅羊毛的手快,還是割韭菜的刀快?

編輯:屈曉妍

相關焦點

  • ...未來,網際網路巨頭們跑馬圈地的社區團購,不會成為傳統生鮮零售...
    【證券時報評論:補貼之下的社區團購不會完全替代傳統生鮮零售】零售業主要賺取流通中的差價,而生鮮是毛利率極低的品類,巨頭們的補貼也終將回歸理性。從成本端而言,生鮮商品從挑揀到配送必須依賴大量的人工實現。隨著國內人工成本的不斷提升,社區團購成本端優勢將不復存在。不可避免,平臺巨頭大量補貼下的社區團購將對傳統生鮮店鋪造成一定的影響,但兩者並非方枘圓鑿。
  • 豫論場丨你大數據「殺熟」,就不怕我用腳投票?
    □悅連城12月22日下午,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聯合商務部召開規範社區團購秩序行政指導會,阿里、騰訊、京東、美團、拼多多、滴滴6家網際網路平臺企業參加。長此以往,客戶群不斷擴大,待江湖地位「一家獨大」後,就可以任性地「割韭菜」。短期看,這種商業邏輯嚴絲合縫,可以迅速「跑馬圈地」,佔領市場;長期看,薅老客戶「羊毛」,給新客戶當「誘餌」的做法,既辜負了消費者的信任,也違背了誠實信用的市場道德,更是在挑戰公平競爭的法律底線。技術雖日新月異,人心卻亙古不變。
  • 社區團購該歇歇了別成為「羊吃人」的圈地運動
    近期,「社區團購」成了一個熱搜詞,大型網際網路巨頭阿里,京東,拼多多,美團等紛紛宣布要布局社區零售行業,涉足這些平時在他們看來上不了臺面,比較下三濫的生意,賣菜,賣肉,賣瓜,賣糧,賣水果。不僅讓人納悶,一個個披著高科技,「獨角獸」光環的外衣的巨頭們,為何不向著科技創新的星辰大海邁進,卻要全心全意走向基層,卻要和社區菜市場的老大爺,老大娘們搶生意。
  • 一分錢一盒雞蛋、九分錢一棵白菜…瘋狂的社區團購,會「消滅」菜...
    「1分錢一袋食鹽」、「9毛錢一份青菜」、「1分錢一個橙子」… 今年5月開始,從滴滴到美團,再到拼多多,多家全國知名的網際網路企業宣布進軍社區團購,瞄準社區的流量池。 如今,社區團購儼然成了繼網約車、共享單車、外賣之後的又一個風口。
  • 給社區團購降溫的背後
    同日,《人民日報》對近來網際網路巨頭相繼投入大量資源入局社區團購喊話道:「別只惦記著幾捆白菜、幾斤水果的流量。」對於網際網路巨頭「揮金如土」,在各地爭分奪秒地推、建倉,搶人「鋪路」的社區團購,中央和官媒看得真切,攜資本擴張,並不是在撬動需求側,真正在增量上做文章。
  • 供應商斷供社區團購!社區團購這門好生意是怎麼被做砸的
    這時候一旦有平臺不講套路,惡意壓低價格,以博取競爭優勢,最直接倒黴的就是小型商超。有人說,社區團購將會對商超帶來10%-30%的衝擊。當商超賣的生鮮價格完全沒有競爭力了,消費者還會來商超買東西嗎?他們原本可以在附近的小賣部買到9.9元一瓶的醬油,卻因為小賣部通通倒閉了,只能接受社區團購平臺上20元一瓶的醬油。社區團購這門好生意,怎麼變得如此不堪?事實上,最近關於社區團購的討論甚囂塵上。
  • 出師未捷已涼涼 供應商斷供社區團購
    自社區團購引發人民日報關注,多家社區團購供貨商發布聲明,對社區團購平臺斷供。據每日經濟新聞報導,滄州市華海順達糧油調料有限公司發布「關於禁止給社區團購平臺供貨公司供貨通知」,該公司稱,其收到多方投訴,以多多買菜、美團優選等為代表的社區團購平臺出現嚴重低價現象,甚至個別產品遠低於出廠價,影響嚴重,損害客戶利益,現針對經銷商操作社區團購平臺做出以下要求。
  • 中國核心技術受制於人 科技公司忙著社區團購 央視:看看星辰大海
    而這些網際網路企業現在正在把目光瞄向新的網際網路風口——社區團購。目前滴滴、美團、阿里、拼多多等網際網路巨頭紛紛入局社區團購,這些巨頭企業通過猛燒錢、撒紅包的 「老套路」,憑藉供應鏈的優勢,將資本瘋狂傾瀉,深入社區拼搶生鮮團購用戶。在市場的衝擊下,路邊小攤販們前途未卜。
  • 阿里滴滴美團拼多多緊急入局的社區團購,誰能贏到最後!
    其實社區團購的本質還是零售,我們可以從零售的三個角色:人,貨,場來去思考這個事情。「人」就是需求的人,這裡就是社區居民。「貨」即是商品,社區團購購買的商品。「場」是完成人和貨溝通的地方,形成人和貨達成交易的地方,這裡是團購平臺。
  • 社區團購團長每月賺幾千!但憂心平臺割韭菜 「自己就是那把韭菜」
    社區團購團長分布情況 開源證券 圖上海同程生活團長:佣金越來越少,擔心團長被「割韭菜」即便一線城市生活購物更方便,且已被盒馬、叮咚買菜、美團買菜等生鮮電商圍繞,看著網絡上鋪天蓋地關於社區團購的討論,林菲也開始思索,自己有一天會不會被取代,至少從佣金降低開始,林菲就覺得平臺在割韭菜,而自己就是那把韭菜。「剛開始是想通過我們幫平臺做推廣,推廣之後,平臺把客戶切走,然後佣金降低,賺不到錢,你自然就不做了。」
  • 社區團購不能再走「燒錢換壟斷」的老路
    投入不設上限、不用擔心虧損、老闆親自帶隊……在購物、打車、外賣等之後,社區生鮮團購正在成為不少網際網路巨頭爭搶的新「風口」。網上買菜,在兩年前曾被視為一門最難啃的生意。物流成本高、利潤太微薄,讓一眾大小公司鎩羽而歸。
  • 官媒點名社區團購,宏輝轉債要暴跌?說說我的看法
    周末出了個重磅新聞:《人民日報》發文狠批網際網路巨頭跑馬圈地社區團購,批評巨頭們只著眼於幾斤肉幾捆菜的流量,卻不努力為國家的科技發展多盡一分心力。聯繫到近日高層頻繁表態反壟斷,這個周末一眾網際網路大佬沒睡好覺。
  • 劃定紅線讓社區團購不再野蠻生長
    野蠻生長的社區團購迎來官方規範。日前,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聯合商務部召開規範社區團購秩序行政指導會,阿里、騰訊、京東、美團、拼多多、滴滴6家網際網路平臺企業參加。 近年來,社區團購發展迅速,各種團購平臺應運而生。特別在今年,疫情導致人們出行受阻,社區團購成為新零售的熱門模式。社區團購以單個社區為發展單位,精準定位,招募團長開設微信群負責攬客。社區團購採取「一對多」的配送模式,即一個平臺、一個站點、一個配送員對多個消費者,極大地發揮了配送商的優勢,解決了疫情期間各大電商平臺運力不足的問題。
  • 一片死寂的社區團購為何一夜爆火
    誰在布局社區團購? 巨頭紛紛帶資進場,跑馬圈地  社區團購如火如荼之下,巨頭們也紛紛跑步入場。據天眼查App顯示,近日艾媒諮詢發布的《2020上半年中國社區團購行業專題研究報告》指出,2020年初新冠疫情暴發後,線上買菜的頻次急速上升,整個社區團購行業迎來春天,資本大舉進入,加碼社區團購,行業一時好不熱鬧。如今的社區團購平臺普遍可以分為三類:實體零售企業轉型、網際網路玩家入場和獨立創業。
  • 社區團購的核心競爭力是「履約」而不是「燒錢」
    阿里、拼多多、美團、滴滴等巨頭的紛紛入局,各家品牌在全國範圍內跑馬圈地、瘋狂補貼,讓本已回歸平靜的社區團購行業戰火重燃。網際網路巨頭們的實力我們早已見識過,在這個已經經歷了一輪洗牌的賽道,巨頭們慣用的「燒錢」的打法是不是行得通,什麼才是這場曠世大戰的制勝法寶呢?
  • 社區團購買菜|這個世界上,沒有多少無來由的便宜可佔!
    2020年,社區團購買菜火了,各大網際網路巨頭紛紛布局買菜業務,不論是滴滴、美團還是拼多多都在大手筆投入的搶佔賽道。大爺大媽們拿到了一些比菜市場價格還低的蔬菜,巨頭們順利介入了社區生鮮領域,似乎是一個皆大歡喜的局面。
  • 河南第三方醫學檢驗機構:虧損不影響「跑馬圈地」
    2008年,僅1家醫學獨立檢驗所;2012年增至2家,2015年有9家……在河南的第三方醫學檢驗行業,民營資本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跑馬圈地」。市場開啟「布局大戰」剛完成第一家醫學檢驗所——新鄉雅仕傑醫學檢驗所的布局,北京雅仕傑集團又「馬不停蹄」地進入豫南,與漯河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新鄉醫學院聯手成立漯河雅仕傑醫學檢驗中心,面向豫中南地區提供基礎性及高中端醫學檢驗項目服務,並計劃於今年8月投入使用。
  • 京東、拼多多、美團等巨頭紛紛布局的社區團購
    繼電商直播後,「社區團購」可能是最近網際網路行業的一大熱詞。時下,京東、拼多多、美團、滴滴、阿里等網際網路巨頭紛紛布局社區團購業務。可以說,新冠肺炎疫情是社區團購興起的助推劑,越來越多的人養成了在線上消費的習慣,進一步推動了社區團購產業發展。
  • 社區團購,巨頭們的野心不止「菜籃子」
    編輯導讀:今年社區團購可謂是吸睛行業,先是巨頭紛紛入場,接著有文章指出社區團購侵害了小菜販的生意,不少供應商開始抵制社區團購,最近人民日報更是發表評論「網際網路巨頭應該在科技創新上有所擔當,別只惦記著幾捆白菜的流量」。社區團購的發展,似乎蒙上了一層薄霧,未來將走向何方?
  • 經濟日報刊文:警惕社區團購「燒錢大戰」負面效應
    經濟日報刊文:警惕社區團購「燒錢大戰」負面效應 吳睿鶇/經濟日報 2020-12-15 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