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的北京大學新生報到日,被稱為考古界「團寵」的鐘芳蓉現身,完成了北京大學2020級新生的註冊,正式成為北大人,接下來她將在燕園度過四年的大學生涯。
今年這個高考季,我們聽到了很多高分滑檔的故事,但這些故事沒有鍾芳蓉的「考古人」熱度高,原因就出在了她那676分的湖南文科第四名,報考的卻是比較冷門的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
按理說,她的這個分數不管是在清華,還是在北大,基本是可以挑著專業選都可以,而她報考考古專業,被很多人說她浪費成績,甚至有人說她自私。
因為她報考專業的事情,她就讀的中學曾派出好幾撥人與她談話,說她衝動、不成熟,建議她重新選擇專業,但結果是內心強大的她,堅持了自己的初衷。
為此,不僅驚動了各省市的媒體,而且央視面對面還專程登門去採訪與錄製了一期節目,讓觀眾在鏡頭中看到了那個出生於2003年的鐘芳蓉,言談舉止中透露著與實際年齡不相符成熟與穩重,更聽到了她爸媽說的因為我們不懂,選擇的權利在她自己。
鍾芳蓉之所以能順利的報考考古專業,也是因為她有一個好爸媽,他們沒有成為街頭巷尾人云亦云的搖擺人。其實今天再看一些曾發生在社會上的現象,有一個好父母,很多時候都是他們成功的基礎。
在今天已經成為綜藝界「搶手貨」的楊迪,大學錄取通知書寫的專業是表演,他媽媽與他溝通之後改成了編導,但畢業之後他仍舊從事了自己最喜歡的表演,而且他媽媽不僅為他加油打氣,更在背後默默地支持著他。
2008年青海考生周浩遵父命報考了北大,原以為新的環境會讓他慢慢習慣,但他錯了。經過痛苦的掙扎之後,2011年,他從北京大學退學,轉學到了北京工業技師學院,重新找到快樂的周浩,在2014年拿下了全國技能大賽中的冠軍。
再早的還有陸步軒與陳生二人,都是從北京大學畢業的,特別是陸步軒,當他再次回到北大,站在講臺上的第一句話是:「我給母校丟了臉、抹了黑,我是反面教材。而今這二人的成就,又是多少人能與其比肩的呢?
再看鐘芳蓉因堅持自己的初心報考北大考古系的前後經過,難道「留守兒童」就不能談夢想?難道窮人家的孩子就要去讀那些熱門好就業的專業。如果都這樣想,我們美麗的大好河山誰去建設呢?我們五千年的文明誰又會去傳承和發揚呢?
在鍾芳蓉接受採訪時曾說她對歷史的興趣多年前就在心中紮根,而最近幾年更是看了《我在故宮修文物》等節目,所以她在幾乎沒有什麼思考的情況下,就確定了要報告考古專業,這也是她的心靈的歸處吧。
在央視的《面對面》節目中,鍾芳蓉說:每一次挖掘都是一次發現,都是一次驚喜的過程。如果這句話就是鍾芳蓉對考古專業的理解和認識,那麼她未來的考古事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讓我們祝福她有一個美好的未來,直到夢想實現的那一天。
你對鍾芳蓉又有什麼看法呢?歡迎關注、點讚、轉發與評論。
作者原創文章,如轉載請聯繫,擅自轉載者必究!
圖片來源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