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乏力,海底撈該往何處去?

2021-01-08 騰訊網

來源:財經無忌(ID:caijwj) 作者:錢進

海底撈的問題,是所有中國餐飲企業都關心的問題。或許,稱之為「問題」有些嚴重了,更準確的說是海底撈所面臨的挑戰。

作為餐飲界的傳奇和旗艦,它已經發展到了傳統餐飲企業的極限,傳統的經營理念似乎已經無法繼續支持和解決它的深層次創新了。因此,海底撈近期出現了一些瓶頸現象。而這,也是中國頂級餐飲連鎖企業必然會遇到的挑戰。

因此,本文試圖把海底撈作為一個範本,用近些年逐漸豐滿起來的「新消費理論」的框架為指導,並對比一些有類似性質的新消費品牌的做法,探索海底撈的升級道路,或更準確地說是「升維之路」。

海底撈已經鎖定品類

但需要打造心智爆品

前不久,羅漢堂的陳龍教授做了一個關於新消費的分析,他指出,新消費品牌的一個特點,是要有足夠的心智認知。

而要鎖定心智認知,就一定要在產品力打造上有一定的銳度,所以一般情況下,新消費品牌都會鎖定幾個有特殊優勢的細分品類或是頭部產品。

比如把一隻雪糕賣到20多元的鐘薛高,在頭部產品上就很突出且聚焦,整個產品序列基本圍繞著「奶味」和「可可」兩個細分領域。

比如元氣森林,雖然號稱「無糖專家」,也有不少細分品類飲品,但元氣森林80%以上的資源其實都集中在一個細分產品線——-果味氣泡水之上。

又比如喜茶,雖然品類極為豐富,但最核心維護的還是芝芝果茶系列和波波家族系列等。

△圖片來源:喜茶官博

鎖定一個細分的產品品類,不但可以固化消費者的認知,綁定消費者的心智,而且還容易挑動消費者的情緒,激活復購欲望。

反觀海底撈,它的確做到了「鎖定品類」,也絕對是火鍋品類中消費者第一個想起的品牌。它的心智認知是「服務好的川式火鍋」,但在這個宏觀概念之下,由於沒有心智爆品,所以消費者很難想起具體哪一類、哪一個是海底撈的招牌產品。

也正是因為沒有鎖定具體的優勢產品,所以海底撈給人的印象是「出品穩定性高,但單品不驚豔」。

如果沒有優勢產品,和不斷地升級優勢產品,消費者就很難感知到海底撈在創新。

類比一個比海底撈規模要小很多的品牌,巴奴毛肚火鍋。在細分品類的爆品上,巴奴的聚焦度明顯比海底撈更高。

其核心品類突出並且讓人記得住,幾個主打產品如菌湯、毛肚、茴香小油條,一出街就立刻掀起一陣火鍋界的跟風熱潮,這可能就是後發優勢和產品主義的結合。

△圖片來源:巴奴官博

海底撈有一出街就讓大家跟風的爆品麼?有,但那是它的服務,而非菜品。

所以,最近有人說海底撈「撞衫」甚至是「抄襲」巴奴的產品,筆者起初是不願意相信的。以海底撈的身位來說,它才應該是被「抄襲」的那個呀。

事實證明,海底撈打造爆品之路真的還很長。時間不等人,火鍋品類湧入的細分創新模式已經越來越多,海底撈已經到了必須行動起來的地步了。

服務的長板,是否需要更長?

大家公認,海底撈最好的產品是它的服務。

中國有無數的餐飲企業、服務企業都在學海底撈的服務,但還很少有哪一家學得特別到位,這就是海底撈的優勢,也的確應了那句話「海底撈你學不會」。

但最近,筆者卻注意到,海底撈最引以自豪的服務,市場上開始有了一些不同的聲音,一些人開始討論海底撈是否「過度服務」了。

其實,服務是否「過度」這個事情特別主觀,沒有一定的標準,所以是否「過度」不是我們討論的重點。

但這恰好可能反映了一個問題,就是海底撈在整體創新上出現了一些瓶頸,對此,它的選擇是,在暫時沒有可以深度創新的方向時,做好自己最擅長的事,於是就對服務一再加碼。

△圖片來源:海底撈官博

但是,一味加長長板,是不是就好呢?

筆者最喜歡的《射鵰英雄傳》裡面有一個很生動的例子——黃蓉一心要讓洪七公教會郭靖全套的降龍十八掌,但洪七公出於種種考慮,在沒有正式收徒前只教了十五掌,也就是「降龍十八缺三掌」。

可以說,這降龍十八缺三掌的威力如何呢?簡單說,打低階敵人沒有問題,打中高階敵人的時候,立於不敗,但無法制敵。更尷尬的是,由於只會十五掌,郭靖只有把這十五掌來來回回的使用,幸好當時遇到的不是高階對手,否則生死難料。

後來郭靖是怎麼突破呢?很簡單,拜洪七公為師,學全十八掌,此後又升維學習了《九陰真經》這樣的頂階武功,終成一代大俠。

現在的海底撈的服務,就有點像郭靖學會的降龍十八缺三掌,可以說是立於不敗之地,但反反覆覆地用,敵人漸漸熟悉,終有落敗的可能。

畢竟,餐飲業最終體現的競爭力是食品,而不是服務,服務只有依附於食品上才有意義。

△圖片來源:攝圖網

因此,海底撈的一大挑戰在於,如果沒有越級的「箭頭式創新」,就只好把現有的最長板來來回回地使用,結果一定是邊際效應遞減,「服務過度」不在今天出現,也會在明天出現。

所以,回歸到系統性的思考來看,海底撈應該思考如何系統性、體系性的突圍,如何進行根源性的創新,而不是反覆把長板做長。

因為長板再長,如果短板存在,還是短板決定勝利的分野。

新人群與消費升級

羅漢堂陳龍教授有句名言,新消費升級的特點是先分級,再升級。也就是搞消費升級之前,先明白自己對接的是什麼群體,然後再針對他們升級,有升級才有溢價空間。

每個群體都有消費升級的需求,但你要搞清楚你針對的階層的消費升級的承受力。

從財報來看,海底撈的客單價從2018年的101.1元上升至2019年的105.2元,今年的數據雖然沒有出來,但綜合一些菜品漲價的報導,大致可以預測是會更高一些,也就是說,海底撈也在考慮或者說在嘗試走這條路。

那海底撈對位的是什麼群體呢?可能你會說,海底撈覆蓋的群體很廣泛。沒錯,但至少有一個群體,是特別對海底撈有執念的,那就是大學生群體。

艾瑞諮詢近日發布《北上廣深大學生火鍋消費行為洞察報告》顯示,基於對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四大超一線城市的調查,最受大學生喜愛的前三大火鍋品牌分別是海底撈、呷哺呷哺、小龍坎。

同一份報告還顯示,調查群體平均每月生活費約2700元,平均每月餐飲支出為1407元左右。

△圖片來源:呷哺呷哺官網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海底撈雖然提高了價格,但其面對的主力客群之一——大學生,本身消費升級能力明顯有限。

或許你會說,海底撈漲價不明顯,不能說是在「消費升級」啊?如果是這樣,那可能更糟糕。因為我們前面說了,消費升級是趨勢,關鍵是要先分級。但由於海底撈對客群的分類不夠細緻,或者沒有使用足夠的數據武器,或者過於希望打造一個無所不及、覆蓋周全,所有客群都可以消費的大品牌,所以根本沒有辦法「升級」,因為一旦升級、眾口難調。

當然,海底撈創始人張勇自己就明確說過,不做高端餐飲,因為「高端餐飲不賺錢」,就是要做大眾的餐飲。這很像小米高管無意間說的那句話大實話,得屌絲者得天下。

但現在的趨勢,恰好是大眾泛化的品類讓位於細分品類,「全民大食堂」的概念讓位於「品牌專門店」。

我們可以回到火鍋行業,看看巴奴的案例,一開始就定位「服務不是核心競爭力」,走深耕產品品質的「產品主義」路線,這個路線的結果是,通過有意識地培育社會精英客群,並提供競爭力與需求相稱的產品,儘管客單價較海底撈平均高出數十元,但巴奴仍吸引了越來越多更具消費力的人們為此買單。

△圖片來源:巴奴官博

火鍋市場的競爭,比奶茶激烈十倍,縱向的有巴奴這樣的後起之秀猛追,橫向則有各種新派火鍋、融合火鍋,還有潮汕、日式、牛肉、重慶、海鮮、滋補等更細分品類在參與競爭,或者說,在群毆海底撈。

海底撈的應對之策應該是什麼呢?顯然不是繼續泛化,泛化的結果就是無法對準精準的群體,進而無法消費升級。

我們可以回到郭靖的例子,我們知道郭靖後來學全了降龍十八掌、還學習了九陰真經,甚至曾經低階的江南七怪的武功在九陰真經內力的加持下都妙用橫生,但郭靖在面對真正的強敵(比如金輪法王)時,仍然只用降龍十八掌,只不過這是在他整個武術的系統性得到提升後「脫胎換骨」的十八掌。

從這個例子我們不難看出,海底撈歸根結底的創新瓶頸,是要尋找整體提升的框架和體系性支撐,而不是單點式、解決問題式的「孤島式創新」。

結束唯增長論,提高黏性

有人說海底撈的服務和情感是最好的黏性,有人總奉海底撈是情感消費的開山鼻祖。這些都沒有錯,但是,不能用單點優勢來掩蓋整體的問題。

我們拿2019年的數據來看,海底撈的同店增速只有1.6%,翻臺降至4.8,為近3年最低,而消費升級紅利也沒有吃到,客單價只漲了幾元錢……這至少說明了一個問題,要想實現下一步的規模化增長,單靠開店數量、做大規模來拉動業務成長的路,海底撈差不多到頭了。

海底撈不是麥當勞肯德基,這類店的客單價很低,可以對客群「無所不包」,走極高密度的路線;海底撈也不是米其林,不能走單品單店手工作坊的精進模式,那海底撈的路在哪裡呢?

△海底撈門店(紅餐網攝)

筆者認為,海底撈作為一個已經極其優秀的企業,應該考慮結束惟增長論的價值觀,不要認為「增長=發展」,短期內也不應再把繼續擴充開店的數量等規模化因素,再看成是自己的核心指標。

海底撈真正應該做的,是在產品力、數據驅動、品類創新等要素上下功夫,讓數位化和創新從短板變成長板,利用數據化工具實現和客群的精準對接及有效的消費升級,從而讓翻臺率和客單價獲得提升,從效益要增長,而不是向增長要增長。

進而,筆者還有一個推論,今後,巴奴毛肚火鍋這樣的企業還會越來越多,它們雖然比海底撈規模小的多,但更有銳度、更有創新精神、更忠實於產品主義。海底撈如果是猛虎,它們就是群狼。

現在,對於海底撈來說,巴奴造成的鯰魚效應已經很明顯了,而這對海底撈來說,既是挑戰,也是好事。只有不斷的遇到高階對手的挑戰,海底撈才有升級的動力和危機感,才有打破既有體系的可能性。

[本文作者財經無忌,i黑馬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請聯繫微信公眾號(ID:caijwj)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相關焦點

  • 你往何處去?
    中國往何處去 這個題目其實是錯誤的,正確的題目是:你往何處去?
  • 海底撈創新走下坡路,該何去何從?
    但這可能反映出一個問題,那就是海底撈在整體創新方面存在一些瓶頸,在這方面,它的選擇是在沒有深度創新的方向時做最擅長的事情,所以這是正確的,服務不斷增加。但是,增加一塊長木板是否很好?餐飲業的最終競爭力是食品,而不是服務,服務只有在依靠食物的情況下才有意義。
  • 海底撈向何處走?
    但是,時間不等人,火鍋品類湧入的細分創新模式已經越來越多,所以海底撈已經到了必須行動起來的地步了。大家公認,海底撈最好的產品是它的服務。中國有無數的餐飲企業、服務企業都在學海底撈的服務,但還很少說哪一家學的特別到位,這本是海底撈的優勢,也的確應了那句話「海底撈你學不會」。
  • 在數字經濟的「十字路口」 金融創新與監管往何處去?
    來源:《財經》雜誌原標題:在數字經濟的「十字路口」,金融創新與監管往何處去?三位專家如是說文|嚴沁雯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線上經濟正對人們生活產生了顛覆性影響。應該鼓勵更多的金融創新發生在監管能力強的地方,讓監管和社會大眾都能夠看得到創新、看得懂創新」。與此同時,王磊提到,數字經濟時代的核心資源是數據,在從資源到資產的過程中,圍繞數據的權屬問題和壟斷問題如果不解決,可能會動搖數字經濟的根基。
  • 前勞斯萊斯設計總監賈爾斯泰勒去往何處
    前勞斯萊斯設計總監賈爾斯泰勒去往何處 2018年09月03日 14:10 新聞稿
  • 考場優秀作文|你往何處去
    你要往何處去?陶淵明筆下有一個大多數人嚮往著的世外桃源,是那樣一個與世隔絕的閉塞山村,有十裡桃花,可以不問世事,無人打擾,只是沉湎於此。但是隨著信息技術發展進步,最為人恐懼的事情之一,其實是與外界聯繫的消失。我曾看過一部小說,探討如何才算是死去。
  • 宇博證券平臺客服諮詢:海底撈向何處走?
    宇博證券平臺客服諮詢注意到,海底撈的問題,宇博證券平臺客服諮詢認為是所有中國餐飲企業都關心的問題。或許,稱之為「問題」有些嚴重了,海底撈所面臨的挑戰,更準確的說是作為餐飲界的傳奇和旗艦,它已經發展到了傳統餐飲企業的極限,傳統的經營理念似乎已經無法繼續支持和解決它的深層次創新了。
  • 從海底撈開啟「智慧餐廳」,淺析科技創新型企業
    致富的秘訣,在於「大膽創新、眼光獨到」八個大字。要知道,技術的潛力是無限的,需用科技『撬開』關於未來的想像。目前國家鼓勵創新、深化改革,科技創新型企業,可以說是迎來了發展的春天。擁有核心技術:海底撈無人智慧餐廳去年年底,海底撈的無人智慧餐廳開業,著實吸引了一大批眼球。
  • 記得來自何處,也知去往何方
    初心便知道來自何處,始終便知道去往何方。初心最美,始終如一。堅持,小夥伴們!加油,武協!!
  • 海底撈火鍋單人餐被吐槽,網友:就這,我為啥不去吃麻辣燙?
    01 海底撈的單人餐 海底撈的單人顧客服務一向很出名,從陪伴公仔到不斷遊戲互動的服務員,這些暖心的舉動,都讓顧客感受到了海底撈的友善。 但海底撈發現,現有菜品就算是半份,也存在一些單人顧客吃不完的情況。
  • 探索中學生心靈自傳 90後青春小說《我往何處去》在滬出版
    這是北京大學錢理群教授對最近由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的90後青春小說《我往何處去》的評價。  《我往何處去》由畢業於復旦大學數學學院的90後怪才卞潤華創作,小說線索明晰、結構完整,主要表現了高中生對學業、情感、自我追求等方面的思考,反映出中學生在學業壓力下步入高考道路的迷惘與抗爭。其囈語般的敘述,荒誕性的戲劇刻畫方式,使作品文採飛揚,是一部真實的中學生的心靈自傳。
  • 死嬰,該去往何處?
    1 在許多地方(特別是農村地區),受傳統觀念影響,很少將嬰兒遺體送到殯儀館進行火化,而是找個地方私自掩埋,並且一般不會親自去埋人,是社會的主體,即使是已經失去了生命的嬰兒,也該得到對生命的尊重。
  • CSSCI最初設計者怎麼看破「唯論文」 學術評價該往何處去
    有破亦當有立,學術評價究竟該往何處去?  破「唯論文」不是不要論文  「破『五唯』,破的是『唯』;破除『SCI至上』,破的不是SCI,而是『至上』。」訪談一開始,蘇新寧就開宗明義地指出,「SCI和CSSCI都是評價體系,不能全部否定,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這樣會造成學術界的混亂,不能讓評價無所適從。」
  • 人死之後會去往何處?人為什麼會對死亡恐懼?死亡又是什麼呢?
    文/仗劍走天涯人死之後會去往何處?人為什麼會對死亡恐懼?死亡又是什麼呢?逃避死亡永遠都是不可能會實現的,從古至今,無論是在中國還是在西方,都有很多的帝王和一些術士在研究永生的方式,但是卻從來沒有成功過,在50多年前的美國,發布了一個冰凍人的研究課題,把現在患有人類無法解決的絕症患者,通過冰凍的方式保留下來,在將來人類可以解決這一項絕症時解凍,美國一位著名的富豪貝德福德就曾參與這個實驗,但是本該在2017年就解凍的他,也沒有如約而至
  • 又創新高了!海底撈的天花板到底在哪?
    本周來,餐飲龍頭海底撈繼續上漲14%,接連創新高,股價一度突破70港元,目前市值已經高達3614億港元。   本文從這三個角度對海底撈進行深度分析與復盤,另一方面,立足當下,在海底撈近幾年高速擴張後,嘗試分析其未來進一步成長新看點,並嘗試探索對公司下一輪成長可能的影響因素,以期為投資者提供分析借鑑。   投資建議:海底撈合理價格區間為 66.37~72.71 港元,首次覆蓋「增持」評級。
  • iTutorGroup湯崢嶸:在線少兒英語往何處去?
    創業家&i黑馬訊(記者:溫瑞連)4月26日,由創業黑馬主辦、全面戰略合作夥伴匯桔網支持的「2019教育未來產業峰會·暨黑馬教育產業大課」在京舉行,iTutorGroup營運長湯崢嶸出席活動,並以《在線少兒英語往何處去?》為主題發表了演講。
  • 海底撈再創新標杆
    通過智慧生產、智慧運營和智慧服務三大模塊,結合了無人製造業的海底撈,創立了餐飲業的又一新標杆。      2、服務還能娛樂化、場景化、個性化   一直以來,極致服務就是海底撈的一張名片。有人擔心,智能化後海底撈的靈魂將不復存在。   不過事實卻是,海底撈並沒有因為智能化而放棄人性化的服務,反而因為智能化的加持,讓服務實現了娛樂化、場景化和個性化,營造出更加極致的顧客體驗。
  • 《可疑的身份》:餘秀華,我是誰,我來自哪裡,去往何處
    《可疑的身份》:餘秀華,我是誰,我來自哪裡,去往何處靈魂追問,第一個問題,總是,我是誰?我到底要去哪裡,這樣別彆扭扭的問題,詩人最喜歡探個究竟,餘秀華就寫了這麼一首詩,叫《可疑的身份》,寫的妙趣橫生,令人信服。她這樣寫道:無法供證呈堂。我的左口袋有雪,右口袋有火;能夠燎原的火,能夠城牆著火殃及池魚的火,能夠覆蓋路,覆蓋罪惡的雪。我有月光,我從來不明亮。我有桃花,從來不打開。我有一輩子浩蕩的春風,卻讓它吹不到我。
  • 陳勤浩:蔡英文要把臺灣帶往何處
    臺灣《旺報》今日刊載清華大學兩岸法政問題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陳勤浩的文章指出,一位從青年時代起就具備「臺獨天然成分」的理念型政治人物,將要把臺灣帶往何處,關心臺灣前途命運的人們正拭目以待。文章直言:在決定臺灣前途命運的這個大是大非問題面前,民進黨切不可盲目樂觀而誤判形勢,否則縱然贏了選舉,卻很可能輸了臺灣。
  • 非洲沙漠裡的「大章魚」:何處有水它就往何處去,能活2000多年
    拋去想像,現實中也有些奇妙的生物存在,就像非洲沙漠裡邊的「大章魚」,它的奇妙之處就在於:何處有水它就往何處去,並且它能夠活2000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