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發布11個海南特有新物種 有些新物種含藥用成分

2021-01-11 中國網
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發布11個海南特有新物種 有些新物種含藥用成分

2019-11-20 17:18:36

來源:北京青年報

  |  

作者:屈暢

| 字號:

A+

A-

調查人員需要深入雨林深處

【發布海南特有物種】記者16日從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的工作人員處獲悉,近日該院在海南發現並命名了尖峰薹草等11個特有新物種。科研人員告訴北青報記者,為了尋找這些新物種,他們需要冒著巨大的危險進入人跡罕至的山區和熱帶雨林中,經過反覆積累、對比,才能確認發現的是新物種。他表示,有的新物種含有一些藥用成分,但因為種群較少,未來第一是保護種群,其次才是對各種新物種進行研究、利用。

收入《國際植物名稱索引》

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11月14日公布,該院在海南發現並命名了尖峰薹草等11個特有新物種。目前,新物種信息已經收入《國際植物名稱索引》。

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副院長、研究員劉國道介紹,此次發現的新物種包括莎草科、蘭科植物等,此外還發現了中國新記錄種11個、海南新記錄種85個。這些新物種的發現,是近幾十年來海南在物種資源探索上的重大突破,在豐富海南植物區係數據的同時,也富含重要的生態學意義,極具科學價值。此外,也證明海南生態環境發展向好。

中國植物學會藥用植物與植物藥專業委員會名譽主任、北京大學教授艾鐵民表示,生態優勢已成為助推海南發展的重要源泉,紮實開展保護研究是當前的重要功課。此次針對熱帶雨林的發現和研究成果,是其他相關學科發展的基礎,具有相當的重要性。

據介紹,這11個海南特有新物種是:莎草科植物的尖峰薹草、凹果薹草、伏臥薹草、吊羅山薹草、長柄薹草;胡椒科植物的盾葉胡椒、尖峰嶺胡椒;蘭科植物的莫氏曲唇蘭、黎氏蘭、昌江盆距蘭;海南藥用植物的定安耳草。

翻懸崖只為尋找新物種

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的楊虎彪副研究員告訴北青報記者,多年來的工作,已經積累了海南生態多樣性的大量材料,對很多植物有了新的認識。這使得尋找新物種,需要深入到很多人類幾乎從未抵達的地方。因此尋找新物種,不但是腦力活兒,也是體力活兒。

參與此次新物種發現工作的王清隆助理研究員告訴北青報記者,為了尋找這些新物種,調查人員需要深入到人跡罕至的深山和熱帶雨林中去調查,「有時光進山就要徒步一天的時間,因為有些地方是斷崖,我們需要一個人先把同伴託舉上去,到上邊的人再把底下的人拉上去。有一次,我翻越的地方旁邊就是懸崖,當時我自己翻過去之後,渾身都在發抖。」

王清隆介紹,熱帶雨林中,潛藏著很多危險,「雨林有些地方會形成一個水池,裡面除了水就是很厚的淤泥。但表面又有落葉等堆積物,上面長出草來,不注意看的話,以為就是一片草地,但如果不小心掉下去,就有生命危險。」楊虎彪說,雖然野外的調查確實危險,但每次考察都在前期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每個人都是經驗豐富,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進行調查的。

未來首要任務是保育

王清隆介紹,此次發現的一種藥用植物定安耳草帶有一些意外之喜,「當時我們發現這個新物種後,有人告訴我們,這種植物被一些當地村民用來治療小兒水痘。這使得我們意識到這種植物的藥用價值。」

楊虎彪說,對於這些新發現的物種,未來首先要做的是加強保育工作,「這些物種很多分布都是零星的狀態,數量也不多,有些幾乎是瀕危狀態。因此我們在認識它們的同時,要通過加強保育,將海南生態多樣性保持下去。」

據了解,海南近年來一直強化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的保護和管理,以中國熱科院為核心力量,重點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行動計劃,不斷加強對極小種群野生植物、珍稀瀕危動植物種質資源的保護研究。

責任編輯:李海嘯

相關焦點

  • 發布海南11個特有新物種 未來首要任務是保育
    發布海南11個特有新物種 未來首要任務是保育 2019-11-20 18:19:57 來源:北京青年報  |  作者:屈暢調查人員需要深入雨林深處【發布海南特有物種】北京青年報記者16日從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的工作人員處獲悉,近日該院在海南發現並命名了尖峰薹草等11個特有新物種。
  • 海南這些新物種「身世之謎」揭曉,每一種都暗藏玄機……
    是不是新物種?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11月14日公布,該院在海南發現並命名了尖峰薹草等11個特有新物種。11月14日下午,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以下簡稱中國熱科院)在海口召開海南特有新物種發布會,還計劃開展自然科普宣傳,走進博物館、高校,向更多人分享他們的研究成果,共享海南生態文明建設新進展。什麼是海南特有新物種?通俗地說,就是此前沒人認識它,且是迄今為止僅發現生長在海南的物種。
  • 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副院長、研究員劉國道:非常慶幸我成長在海南這...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12月11日消息(記者 任桐)「我非常慶幸自己生活在這樣一個偉大的新時代,成長在海南這片尊重知識、崇尚科學的熱帶土地上。」12月11日上午,海南省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海口召開,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副院長、研究員劉國道代表獲獎者作交流發言。
  • 海口羊山溼地發現水蕨新物種,屬易危物種
    據海口日報消息,近日,上海辰山植物園(中國科學院上海辰山植物科學研究中心)蕨類植物多樣性和進化研究組,聯合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海南分所研究人員,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Phytotaxa上發表中國水蕨屬橫走莖新物種——邢氏水蕨。據了解,該研究工作得到海口市林業局和海口市溼地保護管理中心的大力支持和資助。
  • 海南發現昆蟲新物種 命名為「海南缺翅蟲」(圖)
    海南發現昆蟲新物種    當日,上海師範大學宣布,該校生命與環境科學學院昆蟲學研究室的青年教師殷子為博士等在海南省發現了昆蟲新物種,並將其命名為「海南缺翅蟲」。據了解,缺翅蟲是一類稀有的原始昆蟲,迄今全球僅記載1屬39種,主要分布在赤道兩側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新華社發
  • 科學家發現水蕨屬橫走莖新物種——邢氏水蕨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辰山植物科學研究中心蕨類植物多樣性和進化研究組聯合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海南分所研究人員,在Phytotaxa期刊上發表中國水蕨屬橫走莖新物種——邢氏水蕨(Ceratopteris shingii,a new
  • 海口羊山溼地發現水蕨新物種
    記者6月22日獲悉,近日,上海辰山植物園(中國科學院上海辰山植物科學研究中心)蕨類植物多樣性和進化研究組,聯合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海南分所研究人員,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Phytotaxa上發表中國水蕨屬橫走莖新物種——邢氏水蕨。邢氏水蕨的發現地點就在海口羊山溼地。
  • 海南探索三沙島礁生態系統特有物種資源修復
    新華社海口6月25日電(記者 夏冠男)記者從海南省海洋與漁業科學院獲悉,該院近日組織進行了西沙群島西沙洲及附近海域大型經濟海藻的資源修復活動。該院還將對三沙島礁生態系統特有物種資源修復進行研究和實踐。
  • 上海青年學者發現昆蟲新物種「海南缺翅蟲」
    上海青年學者發現昆蟲新物種「海南缺翅蟲」 2015-10-28 13:16:59>   中新社上海10月28日電 (記者 許婧)上海師範大學28日在滬披露,該校生命與環境科學學院昆蟲學研究室青年教師殷子為博士等在國際動物分類學著名期刊《Zootaxa》發表論文,報導了繼上世紀70年代以來,中國大陸發現的第三種缺翅目昆蟲物種——「海南缺翅蟲」。
  • 【中國科學報】科學家提出東亞鼠尾草屬物種新分類系統
    【中國科學報】科學家提出東亞鼠尾草屬物種新分類系統 2018-10-15 中國科學報 高雅麗   據了解,該屬植物很多種類具有重要的藥用價值和觀賞價值,在全球共有三個多樣化中心:中/南美洲、亞洲西南部及地中海地區和東亞。該屬植物因具獨特的「槓桿狀」雄蕊結構成為傳粉生態學家的寵兒,也正因鼠尾草屬因具有槓桿狀雄蕊這一獨特結構而被認為是單系類群。但分子系統學研究結果表明傳統的鼠尾草屬不是單系類群,近緣屬迷迭香屬、分藥花屬的種類嵌入其中。
  • 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現新特有植物種尖峰水玉杯
    植物新種尖峰水玉杯被發現 目前僅見於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  南海網、南海網客戶端、南國都市報五指山4月1日消息(首席記者 康景林)海南省林業局4月1日向媒體發布,海南尖峰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又發現了一個新的植物種類——尖峰水玉杯,屬肉質腐草科水玉杯屬,本物種為海南島首次報導的新記錄科、新記錄屬和新種,目前僅見於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尖峰嶺熱帶山地雨林
  • 雲南發布全國首個省級紅色物種名錄:劃分11等級,分類管理
    雲南省的經驗是給物種「上戶口」、建健康檔案。繼去年發布省域物種名錄後,今年5月22日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當日,雲南省環保廳又發布了全國首個省級紅色物種名錄。目前雲南物種生存狀況怎樣?物種緣何瀕危又該如何保護?記者就此採訪了有關部門和專家。
  • [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特別報導·發展篇]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儋州...
    圖為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儋州院區大樓。現今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風景。《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系列報導走進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穿越時光隧道,回顧熱科人跋涉前行的奮鬥史,從他們身上汲取精神力量,立足新時代,建功新時代。打破封鎖  儋州「立業」1950年6月,韓戰爆發後,帝國主義對我國以及其他社會主義陣營國家實行經濟封鎖,並於1951年春對我國施行橡膠封鎖。
  • 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試驗場召開離退休人員座談會
    8月22日,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試驗場退休支部召開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不忘初心跟黨走·牢記使命再奉獻」主題座談會,場長、黨委書記徐志參加座談。  座談會上,老同志圍繞紀念改革開放四十周年發展變化主題,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暢談了改革開放40年來大至國家,小至試驗場在住房、交通、醫療、生態文明建設、反腐敗建設、精準扶貧等領域取得的新成就,抒發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熱切期盼
  • 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揭示物種的界定與概念化:從胡桃科黃杞屬談起
    有效進行物種界定是系統發育、進化、生物地理和保護生物學研究的第一步。但是,如何精確地進行物種界定仍然面臨很大的挑戰,特別是熱帶地區豐富的植物多樣性以及缺乏全面的植物區系調查,導致物種的界定錯誤率較高。這些錯誤的物種界定可能影響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相關研究。
  • 海南國家公園研究院發布我國首個全球性物種保護倡議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12月31日消息(記者 譚琦)記者從海南國家公園研究院獲悉,12月17日,海南國家公園研究院主導並聯合天合公益基金會、IUCN全球物種存續委員會小猿組發起的《全球長臂猿保護網絡倡議》(以下簡稱《倡議》)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CUN)官網發布,這是第一個由中國機構主導
  • 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熱帶作物品種資源研究所南藥研究室主任王祝年...
    12月24日,海南省第七次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在海口舉行,從領獎臺上下來後,省先進工作者獲得者、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熱帶作物品種資源研究所南藥研究室主任、南藥研究首席科學家王祝年馬不停蹄地回到儋州,繼續投入到南藥種質資源、熱帶野生植物資源的收集保存鑑定和評價中去。
  • 海南周刊|中國熱帶農業科研先驅:「農痴」韓宗浩
    抗戰勝利後,他於1946年應邀在廣州市參加海南企業公司(當時海南最大型的工農商綜合企業)的籌備大會。會上,韓宗浩提出的開發海南熱帶農業方案被採納,並被公司聘任為農業專員。不忘初心的他,回到海南後在指導各項工作之餘,再次創辦了新的試驗農場——府城東門農場,重點開展中國主糧(水稻)以及重要民生必需品(白糖)試驗。
  • 海南周刊| 中國熱帶農業科研先驅:「農痴」韓宗浩
    此為我國農業史上最早出現的關於熱帶農業的專題調查報告,成為研究海南熱帶農業的重要參考資料。  與此同時,韓宗浩積極創辦試驗農場,引進良種和培養人才,通過種植試驗和良種及技術的推廣,推動了海南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演進。1934年,他主持創辦了海南第—個熱帶農業試驗場——那梅農場,從海內外引進大批良種和本島主要品種,開展區域適應性試驗,以作優選和推廣。
  • 沈曉明在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調研時指出 - 海口日報數字報·海口網
    本報12月1日訊(記者高翔)12月1日上午,省長沈曉明到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調研並召開座談會。他指出,習近平總書記和中央12號文件要求海南打造國家熱帶農業科學中心,希望中國熱科院發揮熱帶農業科技創新國家隊的引領作用,積極參與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和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攜手打造國家熱帶農業科學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