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海南11個特有新物種 未來首要任務是保育
2019-11-20 18:19:57
|
| 字號:
A+|
A-調查人員需要深入雨林深處
【發布海南特有物種】北京青年報記者16日從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的工作人員處獲悉,近日該院在海南發現並命名了尖峰薹草等11個特有新物種。科研人員告訴北青報記者,為了尋找這些新物種,他們需要冒著巨大的危險進入人跡罕至的山區和熱帶雨林中,經過反覆積累、對比,才能確認發現的是新物種。他表示,有的新物種含有一些藥用成分,但因為種群較少,未來第一是保護種群,其次才是對各種新物種進行研究、利用。
收入《國際植物名稱索引》
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11月14日公布,該院在海南發現並命名了尖峰薹草等11個特有新物種。目前,新物種信息已經收入《國際植物名稱索引》。
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副院長、研究員劉國道介紹,此次發現的新物種包括莎草科、蘭科植物等,此外還發現了中國新記錄種11個、海南新記錄種85個。這些新物種的發現,是近幾十年來海南在物種資源探索上的重大突破,在豐富海南植物區係數據的同時,也富含重要的生態學意義,極具科學價值。此外,也證明海南生態環境發展向好。
中國植物學會藥用植物與植物藥專業委員會名譽主任、北京大學教授艾鐵民表示,生態優勢已成為助推海南發展的重要源泉,紮實開展保護研究是當前的重要功課。此次針對熱帶雨林的發現和研究成果,是其他相關學科發展的基礎,具有相當的重要性。
據介紹,這11個海南特有新物種是:莎草科植物的尖峰薹草、凹果薹草、伏臥薹草、吊羅山薹草、長柄薹草;胡椒科植物的盾葉胡椒、尖峰嶺胡椒;蘭科植物的莫氏曲唇蘭、黎氏蘭、昌江盆距蘭;海南藥用植物的定安耳草。
翻懸崖只為尋找新物種
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的楊虎彪副研究員告訴北青報記者,多年來的工作,已經積累了海南生態多樣性的大量材料,對很多植物有了新的認識。這使得尋找新物種,需要深入到很多人類幾乎從未抵達的地方。因此尋找新物種,不但是腦力活兒,也是體力活兒。
參與此次新物種發現工作的王清隆助理研究員告訴北青報記者,為了尋找這些新物種,調查人員需要深入到人跡罕至的深山和熱帶雨林中去調查,「有時光進山就要徒步一天的時間,因為有些地方是斷崖,我們需要一個人先把同伴託舉上去,到上邊的人再把底下的人拉上去。有一次,我翻越的地方旁邊就是懸崖,當時我自己翻過去之後,渾身都在發抖。」
王清隆介紹,熱帶雨林中,潛藏著很多危險,「雨林有些地方會形成一個水池,裡面除了水就是很厚的淤泥。但表面又有落葉等堆積物,上面長出草來,不注意看的話,以為就是一片草地,但如果不小心掉下去,就有生命危險。」楊虎彪說,雖然野外的調查確實危險,但每次考察都在前期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每個人都是經驗豐富,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進行調查的。
未來首要任務是保育
王清隆介紹,此次發現的一種藥用植物定安耳草帶有一些意外之喜,「當時我們發現這個新物種後,有人告訴我們,這種植物被一些當地村民用來治療小兒水痘。這使得我們意識到這種植物的藥用價值。」
楊虎彪說,對於這些新發現的物種,未來首先要做的是加強保育工作,「這些物種很多分布都是零星的狀態,數量也不多,有些幾乎是瀕危狀態。因此我們在認識它們的同時,要通過加強保育,將海南生態多樣性保持下去。」
據了解,海南近年來一直強化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的保護和管理,以中國熱科院為核心力量,重點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行動計劃,不斷加強對極小種群野生植物、珍稀瀕危動植物種質資源的保護研究。
文/本報記者屈暢
責任編輯: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