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海南11個特有新物種 未來首要任務是保育

2020-12-11 中國網河南頻道

發布海南11個特有新物種 未來首要任務是保育

2019-11-20 18:19:57

來源:北京青年報

  |  

作者:屈暢

| 字號:

A+

A-

調查人員需要深入雨林深處

【發布海南特有物種】北京青年報記者16日從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的工作人員處獲悉,近日該院在海南發現並命名了尖峰薹草等11個特有新物種。科研人員告訴北青報記者,為了尋找這些新物種,他們需要冒著巨大的危險進入人跡罕至的山區和熱帶雨林中,經過反覆積累、對比,才能確認發現的是新物種。他表示,有的新物種含有一些藥用成分,但因為種群較少,未來第一是保護種群,其次才是對各種新物種進行研究、利用。

收入《國際植物名稱索引》

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11月14日公布,該院在海南發現並命名了尖峰薹草等11個特有新物種。目前,新物種信息已經收入《國際植物名稱索引》。

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副院長、研究員劉國道介紹,此次發現的新物種包括莎草科、蘭科植物等,此外還發現了中國新記錄種11個、海南新記錄種85個。這些新物種的發現,是近幾十年來海南在物種資源探索上的重大突破,在豐富海南植物區係數據的同時,也富含重要的生態學意義,極具科學價值。此外,也證明海南生態環境發展向好。

中國植物學會藥用植物與植物藥專業委員會名譽主任、北京大學教授艾鐵民表示,生態優勢已成為助推海南發展的重要源泉,紮實開展保護研究是當前的重要功課。此次針對熱帶雨林的發現和研究成果,是其他相關學科發展的基礎,具有相當的重要性。

據介紹,這11個海南特有新物種是:莎草科植物的尖峰薹草、凹果薹草、伏臥薹草、吊羅山薹草、長柄薹草;胡椒科植物的盾葉胡椒、尖峰嶺胡椒;蘭科植物的莫氏曲唇蘭、黎氏蘭、昌江盆距蘭;海南藥用植物的定安耳草。

翻懸崖只為尋找新物種

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的楊虎彪副研究員告訴北青報記者,多年來的工作,已經積累了海南生態多樣性的大量材料,對很多植物有了新的認識。這使得尋找新物種,需要深入到很多人類幾乎從未抵達的地方。因此尋找新物種,不但是腦力活兒,也是體力活兒。

參與此次新物種發現工作的王清隆助理研究員告訴北青報記者,為了尋找這些新物種,調查人員需要深入到人跡罕至的深山和熱帶雨林中去調查,「有時光進山就要徒步一天的時間,因為有些地方是斷崖,我們需要一個人先把同伴託舉上去,到上邊的人再把底下的人拉上去。有一次,我翻越的地方旁邊就是懸崖,當時我自己翻過去之後,渾身都在發抖。」

王清隆介紹,熱帶雨林中,潛藏著很多危險,「雨林有些地方會形成一個水池,裡面除了水就是很厚的淤泥。但表面又有落葉等堆積物,上面長出草來,不注意看的話,以為就是一片草地,但如果不小心掉下去,就有生命危險。」楊虎彪說,雖然野外的調查確實危險,但每次考察都在前期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每個人都是經驗豐富,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進行調查的。

未來首要任務是保育

王清隆介紹,此次發現的一種藥用植物定安耳草帶有一些意外之喜,「當時我們發現這個新物種後,有人告訴我們,這種植物被一些當地村民用來治療小兒水痘。這使得我們意識到這種植物的藥用價值。」

楊虎彪說,對於這些新發現的物種,未來首先要做的是加強保育工作,「這些物種很多分布都是零星的狀態,數量也不多,有些幾乎是瀕危狀態。因此我們在認識它們的同時,要通過加強保育,將海南生態多樣性保持下去。」

據了解,海南近年來一直強化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的保護和管理,以中國熱科院為核心力量,重點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行動計劃,不斷加強對極小種群野生植物、珍稀瀕危動植物種質資源的保護研究。

文/本報記者屈暢

責任編輯:程雪

相關焦點

  • 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發布11個海南特有新物種 有些新物種含藥用成分
    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發布11個海南特有新物種 有些新物種含藥用成分 2019-11-20 17:18:36 來源:北京青年報  |  作者:屈暢 | 字號:A+ | A-
  • 海南這些新物種「身世之謎」揭曉,每一種都暗藏玄機……
    是不是新物種?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11月14日公布,該院在海南發現並命名了尖峰薹草等11個特有新物種。15日,《海南日報》深讀版以整版篇幅探秘11個海南特有新物種,解開新物種身世之謎。「得益於海南優良的生態環境,20多年來,我們在海南發現、命名並在國際上公開發表了11個新物種,包括極度瀕危物種,意味著人類首次對它們有了科學的認識。」
  • 海南發現昆蟲新物種 命名為「海南缺翅蟲」(圖)
    海南發現昆蟲新物種    當日,上海師範大學宣布,該校生命與環境科學學院昆蟲學研究室的青年教師殷子為博士等在海南省發現了昆蟲新物種,並將其命名為「海南缺翅蟲」。據了解,缺翅蟲是一類稀有的原始昆蟲,迄今全球僅記載1屬39種,主要分布在赤道兩側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新華社發
  • 雲南發布全國首個省級紅色物種名錄:劃分11等級,分類管理
    雲南省的經驗是給物種「上戶口」、建健康檔案。繼去年發布省域物種名錄後,今年5月22日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當日,雲南省環保廳又發布了全國首個省級紅色物種名錄。目前雲南物種生存狀況怎樣?物種緣何瀕危又該如何保護?記者就此採訪了有關部門和專家。
  • 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現新特有植物種尖峰水玉杯
    植物新種尖峰水玉杯被發現 目前僅見於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  南海網、南海網客戶端、南國都市報五指山4月1日消息(首席記者 康景林)海南省林業局4月1日向媒體發布,海南尖峰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又發現了一個新的植物種類——尖峰水玉杯,屬肉質腐草科水玉杯屬,本物種為海南島首次報導的新記錄科、新記錄屬和新種,目前僅見於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尖峰嶺熱帶山地雨林
  • 潘伯榮:珍稀瀕危植物遷地保育 | 中國綠髮會「珍稀瀕危植物保育...
    結果顯示,在評估的30,068種被子植物中,滅絕等級(含滅絕、野外滅絕、地區滅絕)共計40種;受威脅等級(極危、瀕危、易危)3,363種,受威脅比例為11.18%。從空間分布看,我國受威脅被子植物主要集中分布在西南地區以及臺灣、海南等島嶼,且主要分布在中低海拔地區。一個物種的致危因子往往是多方面的。
  • 海南國家公園研究院發布我國首個全球性物種保護倡議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12月31日消息(記者 譚琦)記者從海南國家公園研究院獲悉,12月17日,海南國家公園研究院主導並聯合天合公益基金會、IUCN全球物種存續委員會小猿組發起的《全球長臂猿保護網絡倡議》(以下簡稱《倡議》)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CUN)官網發布,這是第一個由中國機構主導
  • 海南探索三沙島礁生態系統特有物種資源修復
    該院還將對三沙島礁生態系統特有物種資源修復進行研究和實踐。據海南省海洋與漁業科學院項目負責人介紹,三沙島礁生態系統特有物種資源修復技術的研究與示範,是國家海洋公益項目。該項目的重要內容之一是大型經濟海藻的資源修復工作。
  • 我國海南特有的珍稀瀕危物種:超凡脫俗倩麗嬌美的水菜花
    不過沉水植物也有很多種,比如除了藻類,還有苦草、菹草、水菜花、海菜花、眼子菜、海菖蒲等等,今天我們就介紹其中的一種,屬於國家級珍稀瀕危物種,是海南特有的美麗植物花卉,那就是——水菜花。>(海菜花)水菜花屬於水車前屬(OtteliaPers),全屬約21種,我國產4種4變種,4種為龍舌草、水菜花、出水水菜花和貴州水車前,4變種為海菜花、波葉海菜花、靖西海菜花和路南海菜花,主要分布於廣東、海南
  • 海南鳥類知多少?黑頭白䴉等10種鳥瀕臨滅絕
    海南的鳥類資源狀況如何?都有哪些鳥類大家族?近些年有何變化?這一系列的問題都令人感到好奇。鳥類資源的狀況,是一個地區生態環境的一個重要信號燈。但需要說明的是,有關海南島鳥類方面的參考資料眾多,但到目前為止,對海南鳥類物種沒有確切的統計,海南島至今還沒有完整的鳥類編目。記者根據《海南島鳥類變遷》等論文資料,梳理出部分數據,以展現海南鳥類資源及其保育等狀況的冰山一角。
  • 過去27年,我們可能阻止了28個物種的滅絕
    物種滅絕可能性評估 | 參考資料[1]如果不採取措施,每個物種滅絕的可能性有多少?研究顯示,21 種鳥類和 7 種哺乳類滅絕的可能性超過了 90%,它們暫時得以存活,很大程度是依靠保育措施;其中,可能性為 100% 意味著,這些物種在野外已經滅絕,它們目前的存活完全依賴於人類。
  • 城市公園的小池塘——小型水生生物保育的新機遇?
    相較於大型開闊水域,我們能夠為這些需要保育的物種提供更多已知的有利條件,且由於城市水塘通常彼此獨立,這便使得某些突發的環境變化(如水質汙染,入侵物種等)不會在短時間內同時波及所有的引入種群,從而導致保育項目的失敗。
  • 海南鳥類種類佔全國1/3
    鳥源豐富全國有記錄的鳥類海南佔了1/3擁有不少珍稀鳥種記錄和有重要保育價值的水鳥棲息地「今天一位鳥友在東寨港拍到了一個好東東。」香港嘉道理駐海南保育主任盧剛在「海南觀鳥會」的微信群裡興奮地發布了一個消息,很快引來「鳥友」們的跟帖。
  • 東天山發現新疆特有物種53種
    考察的初步結果顯示,東天山一帶生物多樣性十分豐富,發現新疆特有物種53種,發現的動植物遠多於歷史記錄。    此次科考調查會集了來自中南林業調查規劃設計院、中科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新疆大學、新疆師範大學和新疆環科院等單位知名專家。
  • 冠以「海南」的鳥類都有哪些?來這裡一探究竟
    姓「海南」的動物還真不多,儘管限於各種客觀條件,我們日常生活中也很難見到學名裡有「海南」的動物,但它們卻確確實實存在。它們或是在海南島發現的,或是海南島特有的種類,每一個名稱的背後都是有故事的。  ——編者按  每一個物種的學名,往往由兩個拉丁化名詞所組成,這其中有著一套規範的命名體系和標準,細緻而嚴謹。
  • 上海青年學者發現昆蟲新物種「海南缺翅蟲」
    上海青年學者發現昆蟲新物種「海南缺翅蟲」 2015-10-28 13:16:59>   中新社上海10月28日電 (記者 許婧)上海師範大學28日在滬披露,該校生命與環境科學學院昆蟲學研究室青年教師殷子為博士等在國際動物分類學著名期刊《Zootaxa》發表論文,報導了繼上世紀70年代以來,中國大陸發現的第三種缺翅目昆蟲物種——「海南缺翅蟲」。
  • 《2018新技術·新物種·新未來年度報告》發布:ABCDE開啟數字智能...
    估值大幅縮水;共享經濟賽道的摩拜和ofo也以不同方式結束自己的奇蹟;而「消費降級」更是成為縈繞人們耳邊的日常話題……但危局中不乏生機,2018年成為技術大爆炸的一年,有望孕育新未來的新技術和新物種在這一年裡不斷湧現,新興領域的資本熱情仍然高漲。
  • 吳聲場景課堂2017:五大新物種關鍵詞解讀 十個新物種機會預測
    期間,發布了新作《新物種爆炸:認知升級時代的新商業思維》,並聯合吳曉波頻道共同發布了企業級服務產品《奧迪 造物學:新物種商業方法》(以下簡稱「造物學」)在內的多項產品,此外,現場還公布了場景實驗室A+輪千萬級融資信息,感謝IDG資本助力這個時代的新物種。
  • 我國近200個植物園保存了2萬個物種
    錢江源國家公園位於浙江省開化縣,是我國10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之一,包括古田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錢江源國家森林公園等3個保護地,以及連接以上自然保護地的生態區域。這裡保存著全球稀有的原生常綠闊葉林地帶性植被,其中有61種珍稀瀕危植物、14個中國特有屬。就地保護,建立自然保護地,是保護生物多樣性最重要、最經濟、最有效的措施。
  • 海南日報數字報-亞亞為什麼以海南坡鹿為原型?
    本報三亞11月28日電 (海報集團全媒體中心記者吳維楊)2020年第六屆亞洲沙灘運動會11月28日舉辦倒計時一周年活動,三亞亞沙會組委會同步發布亞沙會吉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