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剛好在精選中國傳統文化的書單,買回來一大堆書,最終精選出了六七套,讀下來感覺都不錯,其中也包括三年前我推薦過的《中國漢聲童話》。
前天看到好友發朋友圈:
我還是先來介紹書。
介紹這麼多外國繪本,總有讀者說中國好的童話故事太少了,這種說法我不贊成!
恰恰相反,上下五千年的悠久歷史,為我們沉澱了太多好故事。
我記得小時候那些恬靜的夜晚,家裡的老人給我們講一輩輩流傳下來的故事,比如年獸的故事、精衛填海、老鼠嫁女兒、女蝸補天、嫦娥奔月等等......哪個不是耳熟能詳?
這些古老的故事背後的情感和道理,相信也是大家童年裡最深刻的記憶吧,也讓我們身上有一份中國人特有的文化氣質。
當然,這樣主題的書,市面上隨便一搜,各種品相的都有。
這些書都不在咱們今天的討論範圍之內,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是這套重磅書——《漢聲童話》
全書一共12冊
適合5歲+孩子閱讀
它很鮮明的一大特點是:
按季節加了「春」「夏」「秋」「冬」這四個字,而且還按照季節的特色進行顏色區分。
每本書很厚實
拿在手裡就是中國文化的厚重感
還原了臺灣原版的超大16開
具體尺寸:215mm×305mm
每本書大概110頁左右
這樣閱讀起來體驗不錯
《漢聲中國童話》到底是怎樣一套書?
用最簡單最精準的話來概括下:
它是300多名匠人,耗費10年時間,從浩如煙海的民間素材中甄選出的362個中國故事。
在843幅中國風插畫中,用到了年畫、壁畫、剪紙、皮影、刺繡等多種傳統藝術技法。
這部享譽全球、暢銷37年的經典作品拿到了臺灣金鼎獎、新加坡最佳圖書金牌獎等一系列大獎項。
詳細點說,它是按照傳統農曆歲時,每月一本,每天一則故事,全套12本,共362個故事。
涵蓋節日傳說、民間故事、神話故事、歷史故事、事物起源故事、科學故事等,很全面。
我們看一下目錄,每一個月每一天都可以講一個故事,而且都是按照當月的特點來組織編排這些故事的。
比如一月,是一連串和過年相關的精彩故事。
除夕,是燈猴到玉皇大帝那兒告人類一狀的故事;
年初一,我們要說年獸傳奇;
年初二,最適合聽啥女婿在嶽丈家裡鬧出的笑話了。
年初三,說個老鼠娶親的故事,讓孩子早點上床休息吧……
一直到元宵節,每天都有不一樣的故事。
既讓讀者對中國的傳統文化有了解,也可以充分體會到中國文化發源時的雄健氣質。
不僅故事豐富,同時入選標準也是極為嚴苛。
漢聲出版社做了一件史無前例的事情,她深入民間,發動了可以發動的各種民間團體,民俗協會,大學生,街頭的老人等,搜集故事。
工程量之大,人力和物力的耗費之多,我查閱這套書的資料時,都震驚了。
浩瀚的資料堆積如山,最後收進這12本書裡面的故事,只是這資料裡面的百分之一到二而已。
每一個故事,都能讓孩子沉浸在傳統民間故事瑰麗的想像力之中。
不僅故事吸引孩子,843幅經典細膩的傳統美術配圖,更讓人驚豔。
每一幅都飽浸傳統文化的精髓,給孩子純正的民族美術薰陶。
這些畫融入了傳統年畫、皮影、刺繡、壁畫、雕塑石刻,以毛筆、宣紙細細描繪出來。鮮活靈動,具有傳統風味。
《漢聲中國童話》獲得的各種獎項和榮譽更是多到無法一一列舉,
它曾獲得臺灣出版獎最高榮譽「金鼎獎」;
接連斬獲「新加坡最佳圖書獎」「最佳圖書美術設計」獎等。
當初這套書的啟動,動用了100多名文字編輯,200多名插畫師和美術編輯。
所有參加這項編書工作的文字編輯,在開始工作之前都經過了民俗專家、語文老師、兒童心理學家等各領域專家的培訓。
只要拿到書,一頁頁翻開,都會被文字,被插畫,被書裡的每一個小細節所打動的。
就拿我印象很深刻的小細節來說,每一本書都會有一朵當月的花作為代表,比如一月是梅花,二月杏花,六月荷花等等,可見編輯們的用心和專業。
這套經典中國童話,內頁文字比較多,我覺得五六歲的孩子親子共讀,小學階段的孩子,可以考慮自主閱讀。
讀比較好的閱讀方式是,每天晚上拿出一篇故事,給孩子當睡前故事讀。
這套書好在哪?
1、362個故事,中國童話的集大成者
整套書從一月到十二月,包含的故事內容之博大豐富,是市面上其他版本都不能比擬的,能給孩子最紮實的國學啟蒙和薰陶。
從傳統節日、歷史偉人到遠古神話、宗教故事、民間傳說、寓言等,非常全面。
比如在一月這本裡面,講了很多年節故事,還有遠古的神話,包括盤古開天闢地,女媧補天造人故事。讓孩子們把眼光投向中華文明的源頭。
一月份其他的故事,包括:
科學類的《太陽問答》;
寓言類的《樹下的傻農夫》;
機智類的《巧妻》;
傳奇文學《宋定伯賣鬼》;
各地精彩的民間故事《求寶求親》《搖錢樹》《變成螞蟻的好鼻師》《虎姑婆》等等。
又比如六月這本書,六月盛夏,驕陽逼人,安排了很多和水有關的故事。
從潺潺的清淺溪地到浩瀚的長江大河——
從塘中的草花魚蝦到沛潤阡陌的古代水利工程——
它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是幼兒國學啟蒙必讀,小學生課外閱讀的補充。
2、平實易懂的文字,口語化敘述
《漢聲中國童話》文字部門定期有學者、專家來演講兒童文學和寫作方法的分析,可見其專業水準。
小組中每寫一個故事,都要嚴格地經過資料和題材的選定,彼此互相口述以研究故事的語氣和結構,然後經過兩三次的潤色和修改,達到口語化才算定稿。
我給大家舉例裡面的幾個故事,體會一下用語的簡潔、淺顯、生動和親切。
01
《年獸來了》
這一回寒冬又到了,北風呼呼地吹,大雪紛紛地下,天氣冷得不得了。
村子裡的老老少少都忙著準備上山的乾糧,村長更是扯開了喉嚨喊:年要來啦!年要來啦!快走啊!村長一面大喊,一面帶著全村的人們急急忙忙往山上跑去。
用的詞語並不複雜,很口語化,很平實,但那種北風呼嘯,天寒地凍的感覺,還有人們見到年獸時候的恐懼和慌張,已經展現得淋漓盡致了。
02
《傻女婿拜年》
傻女婿乖乖地讓太太在他腳上拴上線,笑眯眯地坐上桌。哪裡想到,菜剛端上來,大家還沒動筷子,有隻公雞跑進屋裡,竟在桌下被傻女婿腳上的線纏住了。
雞一著急,就拉扯著線亂跳起來。傻女婿覺得腳上的細線不斷拉扯,想起太太的話,也顧不到別人,就開始猛吃猛喝起來。
那雞越急越跳,線越是扯動得快。傻女婿嘴巴塞滿了,來不及吞咽,乾脆用手抓菜,湯湯水水放到懷裡。
這樣的文字是不是超有現場感?只要你用心讀,我相信到一半的時候,孩子就能哈哈大笑起來,怎麼會有這麼傻的人呢?
我記得小時候就聽家裡的老人講過這個故事,現在把故事讀給孩子聽,感覺又回到了小時候,很親切。
03
《老鼠嫁女兒》
這一天晚上,老鼠爸爸躺在床上,左思右想:「老鼠在十二生肖中排的是第一,這光榮的傳統必須延續下去。
所以女婿要具備特殊的才能才好。何況,我們老鼠都怕貓,貓的個子大得嚇人,如果女婿能大過貓,那真是再好也沒有了。」
我覺得嫁女兒的都是這樣的心思吧?這樣的刻畫很傳神啊。
這些故事中的段落,語句生動形象,又通俗易懂,可以說是中國人民喜聞樂見的言語,讀來實在是精妙呀。不僅孩子喜歡聽,以後自主閱讀也很合適。
3、全書843幅插圖,每一幅插圖都飽浸傳統文化的精髓。
除了文字,插畫就是這套書的第二大亮點了。
全書一共843幅圖,融入了中國版畫、年畫、彩畫、壁畫、漆畫、剪紙、皮影、刺繡、彩塑、木雕、石刻、磚刻、暈染、拓片等等藝術形態。
每一幅畫都可以找到中國文化的源頭。
這是民間年畫中「神禡」版畫描述眾神圖的形式。畫面中的神仙分為上中下三層,玉帝高坐最上層,中間神仙乘雲遊走天庭人間,下層神明則因長期留住人間,見燈猴做不實指控,個個神情緊張。
仿染色剪紙形式,以白色為輪廓線與暈染色調表達。
神話式彩畫,呈現屠仔哥與蛇龜激戰,洶湧的波濤和暗色調畫面,顯示雙方戰得昏天暗地、日月無光;邊框採用了寺廟和宮殿梁上的彩畫風格繪成。
還有水墨畫。
皮影。
刺繡、印染、拓印、實景等等。
就連目錄的邊框,也是中國文化元素。
這些畫,和孩子一幅幅品讀這些畫,都是很好的國學啟蒙呢。
4、排版、文字和圖片相得益彰
從《給媽媽的話》開始,讀者就能感覺到編輯在排版上的用心。
圖片和文字錯落有致,很有設計感。
文字排列舒朗,讀起來一點兒都不累。
插圖的位置變化多樣,但絲毫不影響整體的美觀。
所有的插圖都恰到好處地幫助讀者理解故事的內容。
即使是孩子作為自主閱讀的素材讀,讀著也不累。
5、每年一天一個故事,順著中國節慶編排,系統科學
《漢聲中國童話》按照農曆編排故事,發展出節令掌故、中國歷史和科學故事、偉人故事、神話、民間傳說等。
這樣的編排科學又系統,無形中就為我們制定了一個計劃。
拿到書以後,爸爸媽媽按照日期每天講一個故事,孩子又新奇又喜歡,而我們也終於有了一個雷打不動的每日讀書任務。
另外,這套書裡面「給媽媽的話」這個細節編排做的非常好。
媽媽通過閱讀這一小塊的文字,不僅對故事的整體基調和背景,有了詳細了解,能更好地為孩子演繹故事。
欄目設置的外邊框也是各種形狀,富有變化,又很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