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足協出臺中超俱樂部隊名中性化政策後,中超各隊幾乎無一倖免的被動改變球隊名稱。國安、泰達、建業等多支球隊已經延續20多年的名稱也無法倖免。但據《東體》獨家報導,「國安」這個已經沿用28年的名稱已經通過多方努力,保住了!而真正可以留下「國安」的原因而其中背後的操作,還請聽我詳細道來。
咱們從頭開始捋。首先,上周一(12月14日),中國足協在蘇州峰會上下發了《關於各級職業聯賽實行俱樂部名稱非企業化變更的通知》(以下用「通知」代替)。《通知》一出,便引起了俱樂部、外界、球迷的熱議。雖然這個所謂的變更名稱的《通知》在前幾年已經有過鋪墊,但沒人相信,如「國安」、「泰達」、「建業」這種已經延續超過20年的球隊名稱會被涉及其中,這讓不少球迷無法接受。
在我看來,足協實行球隊名稱中性化的初衷其實是可以被理解的。就是幫助球隊更好地運營,也可以緩解投資者的壓力。如果一支球隊是中性化的名字,球隊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資者,球隊也可以更好地為投資者服務,單從球隊的經濟前景來看,此舉甚好。
對於投資者來說,自從中超進入金錢時代後,球員的薪水、轉會費、獎金等水漲船高,與中超聯賽的水平無法相當,對於老牌球隊的投資者來說,他們迫於球隊成績的壓力,這些年沒少往裡砸錢,從外援的質量就能看出。但是對於中小球隊來說,自身的實力無法跟上大環境的變化,只能犧牲球隊成績,甚至出現欠薪等現象。此時,足協的《通知》配合限薪令的出臺,無疑對投資者來說是一針強心劑。
《通知》的出臺,雖然是出於對於職業聯賽未來發展的考慮,但卻沒有依據中國足球的現狀。中國足球什麼現狀?跌落谷底?已經不是谷底那麼簡單了,可以說中國足球已經成為中國體育項目裡最無奈的存在了。為什麼這麼說?足球是世界第一大運動,受眾自不用說,就是如今的中國足球,仍然擁有眾多球迷的支持,但國家隊的成績始終在底部徘徊,足球人口如同金子般稀少。最簡單的問題,你會讓你的孩子選擇職業足球這條路嗎?
對於如此情況的中國足球來說,中性化名稱和限薪令的出臺無疑是不利的。在前年中超球員的頂薪是2000萬稅前,去年足協出臺第一次限薪令,攔腰砍了一半,今年幾乎又是砍了一半,稅前300萬。這個薪資幾乎是中國足球十年前的水平,但是十年前的300萬跟如今的300萬相比,差的不是一星半點。
也就是說,現在你從小開始就去足校訓練,練的你媽都不認識你了,還不算其中的走關係和成材率,就算你能踢出來,結果,薪資天花板是十年前的水平,可能還沒你這幾年花的多。這也就是為什麼我說足協沒有考慮中國足球的現狀的原因。
其次,《通知》的出臺並不是外界猜測的那樣,對於已經沿用一個名字超過20年的球隊並不友好。「一刀切」的做法,看起來是公平公正的表現,但沒有考慮球隊、球迷的看法。
據我所知,在《通知》出來後,這幾個老牌球隊,第一時間都是拒絕。甚至聯名上奏。你不是讓我們改名嗎?我們一起跟你說不改。這你足協得掂量掂量了吧。一家俱樂部的聲音不一樣可能還好解決,但幾家老牌俱樂部聯合起來,效果就不同了。但足協並沒有被嚇退,再次發聲,給出了註冊名稱的最後通牒,不改,就別參加中超了。
此舉震懾住了不少俱樂部,如建業、泰達紛紛向社會徵集新名稱,而國安,仍想保住這28年的文化符號。球迷上書市政府、市體育局尋求幫助;中信集團為了保住名稱,甚至不惜出售股權。按著《通知》裡規定,球隊名稱不得擁有投資者名稱或相關名稱的字眼。
而據昨日消息,中赫集團對於股權的收購已經進入實質階段,根據公開信息顯示,中信集團仍然持有北京中赫國安俱樂部36%的股權。一旦中赫完成股權的收購,那麼根據《通知》裡所規定的內容,「國安」這一名稱完全可以繼續沿用。
與此同時,今日上午,中國足協在線上召開關於俱樂部名稱非企業化變更的相關答疑解讀會,三級聯賽各家俱樂部代表在線上參會,針對變更中性化名稱一事進行了討論。具體結果,截至發稿前仍沒結論。相信,這場關於中國足球和俱樂部之間的這場大戲,很快將會大結局,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