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河南建業發出消息:鑑於俱樂部將名字改為「洛陽龍門」後,引起了球迷和媒體的不適,所以俱樂部重新考慮中性名字。
而球隊自從改名之後,俱樂部門口天天有球迷聚集,俱樂部實在頂不住壓力,所以才不得不宣布暫停使用「洛陽龍門」這個名字。可以說改成這個名字,是俱樂部無奈之舉,但是暫停使用,也是俱樂部的無奈之舉。
在這整個事情裡面,其實受到傷害最深的還是河南建業:不改名字,足協方面不同意,改了名字,球迷和媒體方面不同意。所以俱樂部來說,改也不是,不改也不是。如同蹲在風箱裡,裡裡外外都是受氣不討好。
其實不僅僅是河南建業這樣,河南建業現在的遭遇幾乎可以說是一個縮影。咱們不妨假設一下:當其他球隊也官宣新名稱之後,會不會也會有河南建業這樣的遭遇呢?如果球迷和媒體也像河南建業這樣,球隊怎麼辦?
難道感受到壓力就被迫重新註冊新名字?那這樣什麼時候是個頭兒?要知道,每個人的評判標準是不同的,一人難稱百人心。況且足協還規定了截止時間。
相對於大多數俱樂部的改名不同,北京國安一直想保留住「國安」這個名字。要知道這個名字已經沿用了27個年頭,見證了聯賽的成長,伴隨著中國男子職業足球聯賽從甲A到中超,經歷了2002年打進世界盃的輝煌,經歷了2009年國內足壇的灰暗,有過奪冠的欣喜,也有過保級的失落。但是無論怎樣,27年來,始終屹立於職業聯賽的頂級行列,這段經歷,是值得回憶和傳承的。
正因為有27年的經歷,所以俱樂部方面和球迷方面,是想保留住這個名字的。加之足協為北京國安提供了一個範本:那就是因為上海申花俱樂部,原來的投資商已經剝離出球隊和俱樂部,不佔任何股權,所以雖然企業還在,但是與球隊毫無關係,所以被足協認定為可以保留住名字。
申花名字保住了,相對於山東魯能泰山來說,自從職業聯賽初年,山東魯能泰山就用「泰山」命名,後來雖然俱樂部引進了魯能,但是魯能入主之後,在名字上加入了「since1998」字樣,引起過球迷的不滿,所以此次「山東魯能泰山」改名為「山東泰山」,其實也是用了原來的名字,球迷們也大多表示接受,而且與「since1994」也不衝突。
所以相比之下,作為三隻老牌俱樂部,「北京國安」如果改名字,真的有些尷尬:過去的歷史被翻篇了,將來的歷史還得重新書寫。
所以北京國安在足協規定中性名字之後,竭力想保留這個名字,為此正在努力。可是足協不可能在這個規定開始實施之後,對北京國安另立措施。
其實,本屆足協開始工作之後,無論球迷還是媒體,還是俱樂部,都很難相信足協的工作力度,最明顯的例子就是陳戌源上任之後,就對自己的母隊給予了很多照顧。裁判自不必說,引援也無需多言,哪怕是今年聯賽分組,其實也是為上海上港另立規矩。
而即便是陳戌源前腳剛在全體俱樂部面前質問「我們的良心已死」,以此來批評俱樂部花高價引援和籤約教練,後腳就爆出上海上港元旦官宣以稅後250萬歐元,用高出市場價4倍的價格籤約新帥。這樣的操作,你說有幾家俱樂部和球迷能信服?
但是北京國安畢竟不是上海上港,充其量就是位置上距離足協近一些而已。而且在同上海上港的聯賽交鋒中,北京國安都喊出了「黑暗籠罩大地」,您說距離近就代表前途美嗎?其實距離產生美,而且是越遠越美。不是嗎?
所以北京國安想保留名字的出發點,會得到很多球迷的諒解和同情,而且不改名字,代表了大多數俱樂部和球迷的內心。可是越是這樣,足協越不會同意,越是這樣,足協越要堅持自己的措施實施力度。畢竟如果給國安一些照顧,誰也不敢肯定,會有多少俱樂部效仿國安的這些操作。而北京國安目前看來,是鐵定和足協硬槓,但是到底誰會退一步,目前看來是不清楚地,只有到截止日期之前的足協公布新賽季隊名那天,我們才知曉。難道改名不成功,國安就退出聯賽嗎?我們拭目以待吧。如果真那樣,可就太熱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