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中超正處於休賽期,大部分俱樂部已經開始了下賽季的準備工作,其中一項最為關鍵的任務當屬球隊改名字,按照足協新規,下賽季各支球隊需要使用中性化名稱,而且值得強調的是,即便是擁有20年以上歷史的老牌球隊也要改名,過去所說的老品牌可沿用的說法已改變,一時間,國安、魯能、建業、泰達等球隊措手不及,現找新名字時間不足,難度還大,各方壓力不小。
相比較於老牌球隊,其他球隊改名之路也並不平坦,此前有仿照國外球隊用「城市+FC」的方式,不過並不符合規定,而知情媒體人透露,也有俱樂部想使用類似英超「聯隊」結尾的方式,不過在諮詢時就被相關部門駁回了,因而改名一事一籌莫展,更有可能徒勞無功。由於更換名字是大事,因而俱樂部往往會投入巨大的精力,精挑細選的名字無法通過,打擊也不小,而且俱樂部還有其他的工作,總在改名字上面反覆也不利於俱樂部統籌協調。
應該說,足協的初衷還是能理解的,去企業化,讓聯賽更純正,但這裡邊也會有具體操作的問題,應該與工商部門溝通好,了解一下中性名的相關規定,之後結合國內聯賽的特點,出臺一個中性名實施細則,既可以規範名稱,也可以讓各俱樂部做到有的放矢,提升改名的效率,避免費時費力。有消息稱恆大將使用「廣州隊」的名字,這個名字應該符合規定,但由於唯一性,因而同一個地方的球隊只能一支球隊使用,其他球隊同樣要絞盡腦汁想新名字,事關球隊文化建設,很難走捷徑。
對於老牌的名稱,既然國安、申花、建業等球隊提出來了,除了政策層面,足協應該從人性化、長期使用的角度考慮,「一刀切」的方式有些生硬,畢竟此前就曾有過老牌球隊可以沿用名字的意向,當時並沒有聽到過多反對聲,即便是必須改的話,那也要俱樂部一個時間緩衝,充分考慮挑選出既有創意又有心意的名字,球隊也能夠心服口服,否則倉促改名,最後的結果是沒過幾年又改用其他的,反而不利於俱樂部足球文化的傳承。
圖片來源:網絡
聲明:本文章僅代表北門兒觀點。北門兒力求內容準確完整,但如有出處以真實情況為準,北門兒不對因使用本文章而產生的任何後果承擔法律責任。文章最終解釋權歸本百家號和文章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