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協給中超球隊出難題,新俱樂部名字咋改?

2020-12-17 體育娛樂飯

2020年12月14日,中國足協正式下達《關於各級職業聯賽實行俱樂部名稱非企業化變更的通知》,這也意味著中超聯賽各支球隊的更名問題已經是板上釘釘,勢在必行。

可以預見,像北京國安、上海申花等具有悠久歷史的俱樂部名稱將不得不進行更名,那些耳熟能詳的名字將成為過去,逐漸被遺忘。

然而,俱樂部改名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非常難。

看一看俱樂部名稱的規範和要求:

俱樂部在工商部門註冊的官方名稱應規範為:行政區劃+俱樂部名稱+足球俱樂部+企業組織,其中俱樂部長度不超過4個漢字。

俱樂部長度不超過4個漢字,看似留有很大的餘地,但考慮到一些優秀名稱早已被其他公司搶註,所以俱樂部面臨的首要問題就是取個好名太難。比如,北京國安想要改名,像紫禁城、御林軍等具有北京特色的名稱早已被佔用,是無法使用的。

俱樂部報名參加聯賽的俱樂部簡稱或球隊名稱應規範為:行政區劃+俱樂部名稱。球隊名稱中不得含有其他法人或非法人組織名稱,也不得使用非漢字。

根據這個說法,俱樂部必須改名,要與之前的名稱做好切割,那些熟悉的名字再也不能使用了。比如,北京國安的隊名要改,隊標隊徽也要改,恐怕國安永遠爭第一的口號要改了,就連北京國安貼吧可能也要跟著改名。這樣的禁用,完全是最徹底的訣別,最傷痛的撕裂。

此外,不得使用非漢字,也意味著此前呼聲較高的城市名+FC的改法也宣告破滅,各支球隊只能用漢字組合來改名了。

俱樂部名稱中不得含有俱樂部任何股東、股東關聯方或實際操縱人的字號、商號、或品牌名稱,也不得使用上述字號、商號或品牌相似或近似的漢字或字組。

根據這樣的規定,未來的俱樂部新名稱只能是獨立的組詞,與原來的名字不能有絲毫聯繫。比如,上海申花球迷希望用申城之花來更改,這也是不行的,哪怕這樣的改名在字義上看也是行得通。各俱樂部的新名字必然要與原名字無任何關聯,關鍵詞都不能用。

俱樂部名稱用詞或用語健康文明,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展現精神文明建設新風向;各俱樂部應積極在名稱中體現地域文化傳統、歷史風俗、人文精神或俱樂部理念等特色。

如俱樂部股東中有非營利性法人教育機構或其下屬同名企業的,經中國足協批准,俱樂部可使用該股東名稱簡稱作為俱樂部的名稱。

這樣的要求,可以預見今後各支球隊的名稱將會是一個「大雜燴」,因為獨立詞語很難迎合這樣的硬性要求。比如,泰山這個詞語雖然體現歷史文化,但泰山品牌卻屬於景區公司,畢竟爬泰山也是要收費的,所以山東魯能也不能採用泰山的名稱。有鑑於此,不排除俱樂部採用簡稱組合的用法,諸如齊魯、燕趙之類的地區概念詞彙。

不得不說,改名一事,茲事體大。畢竟,球迷擁躉對家鄉足球的情感來自球隊歷史的深厚沉澱影響,那些老名字在球迷個人成長中早已不是一個簡單的組詞,而是伴隨一生的羈絆。無論怎麼改,球迷根本忘不了。當那些耳熟能詳的名稱被掃入塵封的歷史,當曾經的精神寄託化成陌生的符號,我們對於中國足球,還能記住什麼?

相關焦點

  • 【體壇熱話】中超球隊改「中性隊名」,利弊幾何?
    【體壇熱話】中超球隊改「中性隊名」,利弊幾何?「中性化」這次是硬性規定趙亮晨(以下簡稱趙):足協推進球隊改中性隊名,現在進展如何,實行的機率大嗎?林本劍(以下簡稱林):這次是硬性規定,俱樂部名稱中性化,將在2021賽季成為俱樂部中超準入必須達成的A標,沒有任何商量的餘地,除了大連人俱樂部外,其餘的都不得不動起來。
  • 中超球隊為了改名是「抓耳撓腮」,足協做法就是在掩耳盜鈴
    現在各支中超球隊的頭等大事不是引援,也不是下賽季的備戰,也不是恆大的亞冠任務,而是每支球隊都要面臨的一個問題:改名。必須改成中性冠名,不能有任何的企業元素,必須在下個賽季開始前改完。既然要改名,還必須中性。
  • 中超球隊改「中性隊名」 廣州恆大最終選定「廣州隊」?
    最近有消息稱,中國足協準備推進中國各級別足球俱樂部改為「中性隊名」,什麼是「中性隊名」?為何要改名?會造成什麼影響?國際足壇又是如何做的?「中性化」這次是硬性規定趙亮晨(以下簡稱趙):足協推進球隊改中性隊名,現在進展如何,實行的機率大嗎?
  • 中國足球不是靠中超俱樂部一改名字和國際接軌了,就發展了
    中國足協要求各中超俱樂部必須趕在下賽季開始前將名稱改換成中性名稱,也即去掉企業名稱,理由是儘快和國際接軌。但是,河南建業、天津泰達、北京中赫國安、上海申花、浙江綠城等這些長時間存在的俱樂部從情感上可以說是最難以接受的,最近5家球迷還聯合發布聲明反對足協中性名稱一刀切,正說明了球迷之於球隊的情感之深。一個國家的足球發達不發達,我想肯定的是聯賽很重要、青訓很重要、投入很重要、球迷文化基礎很重要,而至於名稱則微乎其微。
  • 我們能把日本球隊音譯出美感,卻沒能讓中超俱樂部名字擁有中國味
    今天收到3條關於中超俱樂部改名的消息,可能只有天津泰達的新聞能令人相對寬心。《廣州日報》報導,已經完成企業名稱變更手續的廣州恆大,其新隊名已獲通過,就是廣州隊。《青島日報》記者許諾報導,青島黃海希望保留「黃海」名稱的想法被足協駁回。許諾認為,俱樂部大概率更名為「青島人」。
  • 中超第一焦點反轉:老牌球隊拍板的決定,硬是讓球迷給改了
    進入新年以來,中超各俱樂部備戰速度加快,特別是教練與球員安排方面,部分球隊已經有所斬獲,國安、上港兩支勁旅分別籤下了比利奇、萊科兩位東歐主帥,球員方面,新科冠軍江蘇蘇寧與第一核心完成續約,顧超、周雲的合同也在陸續進行中,建業也已與羅歆、王上源、陳灝等主力球員完成續約,無論是爭冠還是保級,新賽季的中超依然保持著較強的競爭力。
  • 足協下令中超球會名字中性化,廣州恆大率先改為廣州隊
    日前,中國足協推出了新的政策,即要求中超所有球隊的名字必須去掉企業化名字,當中不能包含商業集團的公司名字,這讓許多球會的管理層相當苦惱,更引發了全部分球會和球迷的抗議,尤其北京國安球隊和上海申花球隊。根據報導,北京國安球隊已經向足協上報申請保留「國安」名字的建議書,因為自1992年球隊成立以來,球會便一直使用國安為球隊名字,並非像其他球隊般中途易名。而上海申花方面也同樣向足協請求保留原名,原因是擁有球隊大部分股權的綠地集團旗下公司並沒有一家以「申花」為名的公司。
  • 足協新政一出,中超球隊從此「勒緊褲腰帶」
    12月14日,中國足協在上海組織召開了2020中國足球職業俱樂部專項治理工作會,並於會上發布了2021-2023賽季職業聯賽俱樂部財務約定指標的通知;同時規定了俱樂部名稱的規範、相關要求和名稱變更程序,並要求中超、中甲、中乙聯賽各俱樂部在2021賽季開始前完成名稱非企業化變更。
  • 中超換名鬧笑話!球迷:凡是不能提升足球水平的事,足協都沒落下
    今年廣州恆大無緣中超冠軍後,主帥卡納瓦羅不服輸,曾把失利的鍋推給了賽制原因,引發球迷的集體嘲諷。如今,足協又要進行新一輪的調整,要求中超球隊集體改名,更是引發巨大爭議。
  • 中超球隊起新名,怎麼改才能皆大歡喜?
    據悉已經提交足協審核,還在等待主管部門審批。其實在廣州市足協接手球隊之前,廣州恆大就叫廣州隊,此番更名有些返祖歸宗的味道。不過有些球迷就不認同,恆大新隊名有廣州老大之意,這讓同城球隊富力情何以堪。總之,球隊改名這事就是個燙手山芋,怎麼處理似乎都會惹怒眾人。
  • 中超多隊改名受阻,想好的名字被駁回,這事足協管不了
    當前,中超正處於休賽期,大部分俱樂部已經開始了下賽季的準備工作,其中一項最為關鍵的任務當屬球隊改名字,按照足協新規,下賽季各支球隊需要使用中性化名稱,而且值得強調的是,即便是擁有20年以上歷史的老牌球隊也要改名,過去所說的老品牌可沿用的說法已改變,一時間,國安、魯能、建業、泰達等球隊措手不及
  • 足協嚴令國安必須改名,中超老牌勁旅或從此退出中超?
    在這整個事情裡面,其實受到傷害最深的還是河南建業:不改名字,足協方面不同意,改了名字,球迷和媒體方面不同意。所以俱樂部來說,改也不是,不改也不是。如同蹲在風箱裡,裡裡外外都是受氣不討好。咱們不妨假設一下:當其他球隊也官宣新名稱之後,會不會也會有河南建業這樣的遭遇呢?如果球迷和媒體也像河南建業這樣,球隊怎麼辦?難道感受到壓力就被迫重新註冊新名字?那這樣什麼時候是個頭兒?要知道,每個人的評判標準是不同的,一人難稱百人心。況且足協還規定了截止時間。
  • 「國安」將告別中超:無奈棄用28年金字招牌,足協鐵面無私
    儘管中超已經進入了休賽期,但有關下賽季的討論卻一直在持續,主要焦點包括兩個,一是再度限薪,繼去年底限制薪水後,今年再次降低標準,國內球員的薪水將至稅前500萬元,外援降至稅前300萬歐元;另一個則是俱樂部改中性名,此事兩年前就曾提到過,如今開始正式實施,不過對於國安、魯能、泰達等老牌球隊來說,此前版本可以延續,現在也要面臨改名
  • 中超「犧牲亞外」在所難免 足協不給亞冠球隊搞特殊
    2017賽季只剩下一場足協杯決賽,各俱樂部都已啟動引援計劃。按照中國足協推出的職業聯賽「外援新政」,明年中超聯賽每家俱樂部全季外援引進總人次、同時註冊人數和同時在場人數分別為6人、4人和3人。受外援及U23新政的影響,新賽季中超每隊同時註冊外援人數為4人,同時在場外援人數最多為3人。其實從2017賽季業已推出的外援新政來看,雖然外援同時註冊總人數沒有變化,但因外援同時上場人數減至「最多3人」,中超還是出現了相當數量的「閒置外援」,特別是亞足聯外援。在今年夏天轉會窗口開啟之際,金亨鎰、張賢秀、金承大、尹比加蘭和洪正好等5名韓國外援先後離隊。
  • 中超改名悄然進行,國安恆大新名字曝光,毫無創意引發球迷熱議
    北京時間11月30日上午,據國內媒體最新報導,北京國安俱樂部已經重新為球隊註冊了一個新的名字,叫做北京FC。國安的這個新名字一出來,立即引發了外界一片熱議。
  • 中超2021賽季新隊名!9支球隊改名大戰,上港和恆大中性名出爐
    中國足協要求中超俱樂部明年使用中性名,對於那些需要修改隊名的球隊來說,僅剩4個月時間,目前多隊正在斟酌自己的新隊名,強制推進中超各俱樂部隊名中性化的要求,會對投資人和中超聯賽產生一些影響,但明年中超各隊中性名稱全面上線已不可阻擋,另外老招牌的球隊可以向中國足協申請保留原有隊名!
  • 國安改隊名事宜有新情況,多方努力見成效,球隊看到留名希望
    國安改隊名事宜有新情況,多方努力見成效,球隊看到留名希望 隨著中超球隊被足協勒令改名之後,中超球隊部分球隊還是很快的進行響應
  • 改個中性隊名愁壞了中超球隊,實在不行讓球迷來
    最近中國足壇最大的看點還真不是四支中超勁旅徵戰亞冠聯賽,而是足協的新政。足協的新政中限薪和中性隊名,是最近媒體和球迷討論最多的話題。關於欠薪我們之前已經發表過好幾篇文章闡述了我們的看法,有興趣的球迷朋友們可以去翻看本號近期文章。今天我們重點來談談球隊改中性隊名的事情。
  • 又一支中甲球隊撐不住了!低級別球隊生存太艱難,足協還要擴軍?
    所有熟悉中國足球的人都知道,最近幾年中國足協都在想方設法大搞各類限制禁令。最開始足協要求球隊必須讓足夠多的年輕球員出場,之後開始限制球員年薪和轉會費,如今又要求所有俱樂部必須將隊名更改為中性化名字。可以說這種冠名「一刀切」的要求給幾乎所有的球隊都出了難題,除了率先完成改名的大連人隊,其他大部分球隊內心都不是太願意更名。
  • 中超限薪與擴軍,足協要求俱樂部既要馬兒不吃草,又要馬兒跑得好
    中國足協很快又公布了一項新舉措,中超與中甲聯賽在2023年都將完成擴軍的目標,其中前者將達到18支球隊規模,與歐洲頂級聯賽看齊。 目標是已經提出了,但具體怎麼擴軍還是一個大學問。據著名足球記者宋承良透露,中超的擴軍會分兩年完成,並且在未來兩年,中超的降級與中甲的升級都會有所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