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 ,據記者豐臻表示,廣州和廣州城都通過了足協審批,這意味著明年的中超賽場上會有一道道亮麗的風景出現,廣州、廣州城、深圳、、大連人、青島人、上海,明年的中超不是XX人,就是XX隊,這已經很有全運會的意思了。
只要你自己不尷尬,尷尬的就會是別人,2020年最後一天,河南建業足球俱樂部拋出了「洛陽龍門」這個看似中性的名字,這就像炸彈一樣,把中國足球炸進了新年。河南建業雖然一直是胡葆森進行投資,但是它也已經屬於了河南人民的精神寄託,隨著改名的「成功」,這一下子激起了全世界民眾的抗議。球迷的訴求很簡單,足協讓俱樂部改名去掉「建業」,但是沒有讓去掉「河南」,省隊直接變為市隊, 這樣的改名已經完全放棄了原來的各種規章制度,這樣做只會凌駕於、自絕於球迷。現在看起來,河南建業改成「洛陽龍門」挺有文化創意,最起碼比河南人足球隊或者河南足球隊好聽。
其實,改名從長遠來看對球隊的發展確實有利,這樣做突出了俱樂部本身減少贊助商的戲份,形成真正的品牌,對球隊的品牌以及球迷的黏性有所提升,對聯賽職業化也肯定大有好處。但目前看來,改名已經脫離了實際,理想是豐滿的,現實是骨感的,一些球隊改掉名稱後已經脫離了與球迷的聯繫點,像國安、泰達、建業等名稱已經存在了20多年,換個名稱想讓球迷一下子就能接受很難,球迷想不反對都難。
聯賽改名之前一定要關注球迷和市場的反應,不能僅僅靠一紙公文就來執行,不是說名字必須得改,還要看市場允不允許、條件是否成熟,不然最後改了反而會影響到球隊現有的品牌形象,這樣下去對於聯賽和球隊都將得不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