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白馬晉一
【一】
《西遊記》第二十六回,孫悟空因同五莊觀門童清風、明月發生口角,忿而打砸了人參果園,不用說,衝動自然要受到懲罰的,一行人被地仙之祖鎮元子給扣留了。孫悟空無奈,便出海四處張羅著醫樹的法子。其間到了一處,喚作方丈仙山,山中住著一位過氣的神仙,叫東華帝君。此仙原掌管著眾仙進階之門,頗有些天庭「組織部」一把手的意思,但凡修仙者,要想獲得天庭天仙編制,必須要經過帝君的察審。譬如豬八戒,本是凡間一隻慵懶的妖精,大抵帝君覺得投緣,便給了他一張直通天庭的「綠卡」,做起了天蓬元帥。當然,這可以看作帝君體察推薦的結果。
帝君如今早已退居二線,過著閒散的把玩蟲鳥生活,見孫悟空前來,倒是很熱情地招呼著,連忙端茶倒水。當然,端茶倒水大可不必親為,便由侍身的一位叫做曼倩的仙童來做了。
孫悟空見到打下手的曼倩,竟打趣道,「這個小賊在這裡哩!帝君處沒有桃子你偷吃!」
這曼倩可不願口頭上吃虧,反唇相譏道,「老賊,你來這裡怎的?我師父沒有仙丹你偷吃。」
當然,二人的口角只是玩笑罷了,言罷,相視不失禮貌地善意微笑。
【二】
這位看茶的曼倩,可不是五莊觀裡不諳世事的小童清風、明月。他其實大有來頭,俗名便是東方朔了。
東方朔其人,大抵活躍於漢武帝時期,是一位真實存在的歷史人物。又因此君性格詼諧,言詞敏捷,滑稽多智,常在武帝前談笑取樂,故而在坊間生出了許多離奇故事。誠如東漢文學家班固所言,「後世好事者,因取奇言怪語附著之朔」。
及至《神仙傳》、《十洲記》等神異色彩頗為濃厚的志怪小說裡,東方朔已經被描述成著名的神棍乃至神仙了。譬如《十洲記》裡,頗有通天之意的漢武帝,還曾把他引至密室,請他講述仙界的情景,東方朔以一個親歷者的身份侃侃而談,系統而全面地向漢武帝介紹海外十洲三島以及神仙、不死藥的分布情況。這也側面反映了,至早在兩晉時期的民間傳說裡,東方朔同一些海外神仙,譬如東華帝君等,是有較深淵源的。
【三】
那麼,孫悟空口中的曼倩偷桃又出自何處典故呢?
成書於魏晉時期的《漢武故事》,曾有這樣一段記述。
「武帝請不死之藥,王母曰:帝滯情不遣,欲心尚多,不死之藥未可致也。因出桃七枚,母自噉二枚,與帝五枚。東方朔於朱牖窺母,母曰:此兒好作罪過,疎妄無賴,久被斥退,不得升天。」
故事裡的漢武帝,欲求長生不死之道,設壇感召天靈,恰值王母娘娘巡遊,便蒞臨了未央宮。一仙一帝,二者圍繞著蟠桃有著一段交流,其間,王母見到在暗處偷窺的東方朔,便點出了他的身世,「久被斥退,不得升天」。也就是說,東方朔乃是一位謫仙人。
那麼,東方朔又因何事被貶謫呢?
《漢武故事》裡還有一段描寫,且往下看。
「東郡送一短人,長七寸,衣冠具足。上(漢武帝)疑其山精,常令在案上行,召東方朔問。短人因指朔謂上曰:『王母種桃,三千年一作子,此兒不良,已三過偷之矣,遂失王母意,故被謫來此。』」
這位短人,也是遭天庭貶罰之仙,大抵覺得被人指名道姓是件極其丟臉的事,於是搶著在漢武帝面前掏了東方朔的底。原來,東方朔因三次偷了蟠桃園的蟠桃,東窗事發,被王母娘娘貶下了凡間,遭遇紅塵之劫。
這也正是《西遊記》裡孫悟空口中「曼倩偷桃」的故事出處了。
【四】
孫悟空同東方朔的插科打諢,看似無意間閒談,實則卻道出了西遊神話隱約的內情了。
試想,五百年前孫悟空為天庭所招安,官封齊天大聖,玉帝卻安排他掌管起蟠桃園。蟠桃園前看護人是誰呢?很有可能便是東方朔。此君因為擋不住蟠桃的誘惑,監守自盜,被貶下了凡間。而作為繼任者,孫悟空自然從當值的土地公公處,聽聞了東方朔當年的醜事了。這也難怪孫悟空在方丈仙山見到東方朔,忍不住奚落取笑一番。
那麼,有趣的問題來了。
看管蟠桃園,這可一直是個肥差啊,也曾發生多起失竊事件。歷經了一千七百五十劫,每劫該十二萬九千六百年,這位見慣了大場面的玉皇大帝,怎會犯一個低級錯誤,讓一隻有著偷桃癖好的猴子去掌管園區呢?
答案只有一個,即是玉帝有意為之,他就是要讓孫悟空就範,引發一場人為設計的動亂,以達到稀缺資源管控的目的。孫悟空、東方朔無意間攀談起的往事,恰恰坐實了當年蟠桃會打砸事件,正是一場預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