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悟空第一次上天庭做官,只是小小的弼馬溫,負責養馬而已。猴哥盡心盡力,天馬都養的膘肥體壯,可以說工作很盡責,但是得知弼馬溫只是小官時,猴哥生氣了,他直接不幹了,下界繼續做美猴王了,還打敗了哪吒、李天王,嚷嚷著要做「齊天大聖」。
玉帝本想繼續派天兵天將,捉拿孫悟空。但是,在太白金星的建議下,他採取了招安辦法,封孫悟空做了「齊天大聖」,然後讓他看守蟠桃園。
猴哥這下可開心了,他隔三差五去偷蟠桃吃,盡情地享受。後來,孫悟空更是盜吃太上老君的五葫蘆丹藥,並且大鬧了蟠桃會。由此引出孫悟空戰二郎神、鬥如來佛,最終被壓五行山,保護唐僧西天取經之故事。
問題是:猴子愛吃桃,這是個常識,玉帝肯定也知道。既然玉帝明知道這一點,為什麼還要派孫悟空去看守蟠桃園呢?這不等於讓孫悟空「監守自盜」嗎?
在我看來,這個問題很好回答,主要是三方面。
其一,孫悟空看守蟠桃園是「碰巧」
孫悟空再次上天庭時,玉帝封他做了齊天大聖,但沒有立即安排他做事。因為孫悟空沒事,整天東遊西蕩,不論別人地位、等級是高是低,都和別人交朋友。許旌陽真人擔心他閒了生事,所以建議玉帝給孫悟空安排個工作。
玉帝也沒多想,就讓孫悟空去看守蟠桃園了。
其實,玉帝這次安排工作,就是因為蟠桃園恰巧需要人,而孫悟空又正好閒著,所以才讓他去。和之前孫悟空做弼馬溫一樣,碰巧罷了。
玉帝宣文選武選仙卿,看那處少甚官職,著孫悟空去除授。旁邊轉過武曲星君,啟奏道:「天宮裡各宮各殿,各方各處,都不少官,只是御馬監缺個正堂管事。」
正因如此,所以玉帝就讓孫悟空去了。對玉帝而言,天庭到處不缺人,只有御馬監缺,自然這麼安排。基於此,所以其他人包括許旌陽真人也沒說啥,其他文臣武將也沒反對。
其二、此段是沿用之前的西遊故事
和《三國演義》、《水滸傳》一樣,《西遊記》也不是一人一時的作品,在明代之前就有西遊故事,從最初的《大唐西域記》,到元代楊景賢的《西遊記雜劇》都是《西遊記》的藍本。在《西遊記雜劇》中,就有孫悟空大鬧蟠桃園的故事。
【隔尾】漢明帝佛始來中國,唐太宗僧初入外夷。全仗著觀音大慈力。則為他將蟠桃會鬧起,今日將花果山鎮伊!(行者雲)山神救我咱。
這裡,就說到孫悟空被壓在花果山下,是因為他當初鬧了蟠桃會。《西遊記雜劇》第十九出,孫悟空想借鐵扇妖的鐵扇,來滅火焰山之火。這時候,鐵扇妖說出了孫悟空當年的壯舉。
【柳青娘】休麼,從來不以這妖魔,忒輕薄也待如何?那廝有神通難摸,藝高強名揚播。偷靈丹老子怎近他?盜蟠桃玉皇難奈何。
從這話可知,孫悟空當年不僅鬧了蟠桃會,而且偷吃了蟠桃。不過,是不是玉帝安排孫悟空去看守蟠桃園,而後孫悟空又偷吃蟠桃,這部劇中沒說。但不管怎麼說,至少在元代時,孫悟空就和蟠桃相關聯了。
由此,吳承恩在創作《西遊記》時,根據這些再寫到玉帝讓孫悟空看守蟠桃園,也就不足為奇了。
其三,不能因為猴子愛吃桃,就說玉帝是故意
很多讀者解釋這個問題時,出現了很腹黑的回答——比如說玉帝是故意如此,蟠桃園是王母安撫眾仙的東西,玉帝沒有,他也因此沒權,故而他派猴子去,他就是要讓孫悟空毀掉蟠桃園等。
但是,在我看來,這種解釋太牽強。
因為猴子愛吃桃,所以玉帝派他守蟠桃園就是故意如此,這種解釋不是很荒謬嗎?完全沒有嚴密的邏輯啊!
男人好色,所以讓男人去管理女生舞蹈隊,就是送狼入羊群?大家都愛財,所以古代官府安排人去看守財庫,就是官員故意如此?小孩子愛玩手機,所以學校安排手機上網課、手機直播課,就是故意讓小孩子玩手機?人都愛權力,都想做皇帝,古代將軍都有可能黃袍加身,所以必須要殺了?人參果也是寶貝,所以鎮元子讓清風、明月看家,其實是故意讓他們吃人參果?
是這樣嗎?當然不是,沒有這樣的道理。
你不能因為猴子愛吃桃,就說玉帝讓他看守蟠桃園是故意如此。都這麼想,恐怕玉帝不能相信任何人了。畢竟,九千年才熟的蟠桃,吃了與天地同壽,誰不想吃?難道派去看守蟠桃園的鋤樹力士、運水力士、修桃力士、打掃力士就不想吃了嗎?派別人去,就不會想吃了嗎?
所以,玉帝派孫悟空看守蟠桃園,沒有什麼其他目的。
動不動就說爭權奪勢、玉帝老君下大棋,實際上都是陰謀論。這種解讀是最低成本的,因為不需要做任何考證,也不用考慮西遊故事的演變,只需要腦補就行,反正很多人都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