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從一場校園槍擊案倖存,卻因為自己一句話被哈佛退學

2021-02-15 北美留學生日報


一個經歷過校園槍擊案卻意外逃過一劫,之後化身社會活動家,為槍枝的管控和校園安全四處遊走演說的18歲男孩。

在被人還在焦頭爛額等offer的時候就拿到了哈佛大學的錄取通知書。

如今卻突然被哈佛宣布取消入學資格。

這樣的感受無異於從天堂掉進地獄。

說到底,人總是要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代價。

本周一,曾經轟動全美的佛州道格拉斯高中槍擊案的倖存者之一,社會活動家,18歲的凱爾·克什維(Kyle Kashuv)發推特稱自己的入學資格被哈佛取消。

「因為我兩年前的一些言論,在拿到哈佛大學2023級錄取通知的三個月後,哈佛決定撤銷我的入學資格。」

作為該校2018年槍擊案的倖存者,凱爾因反對槍枝管制措施而出名。

他還成為保守派團體Turning Point USA的高中外聯主任,並積極遊說支持聯邦「學校安全」法案,該法案試圖在沒有槍枝管制的情況下解決學校槍擊問題。

這些課外活動,加上優異的成績和SAT高分,使卡舒夫在今年3月份就被哈佛大學錄取。

但在之後的5月底,《赫芬頓郵報》(Huffington Post)爆料了凱爾兩年前的一番涉嫌種族歧視的言論。

兩年前,在同學們用來複習期中考試的一個共享文檔中,凱爾多次提到了歧視黑人的N-word。

「我現在真的很會打N*ger這個詞,熟能生巧嘛。」

「殺掉所有猶太人,猶太人都去死吧」

(goes for n*gerjocks是一種用來形容和黑人交往的美國女性的侮辱性描述)

這些言論被媒體曝光後,凱爾迅速接到了來自哈佛的官方質疑。

5月22日,凱爾對於自己的不正當言論立即發布了一條推特聲明。

大意可以總結為兩點。

我們都有過16歲不懂事的時候,那個年紀說的一些愚蠢的言論並不能代表當時的我是一個怎麼樣的人。

經歷過去年的那場槍擊,我迅速變得成熟了。這次事件也改變了我看待世界的方式,讓我為那些截圖中那個輕率不懂事的孩子感到尷尬。

初次之外,他還多次向哈佛大學的招生辦主任和多元包容辦公室發郵件解釋。

大意都是在說自己當年還小,年少無知,希望學校可以再給自己一次機會。

他還提到早有打算想要入學之前gap一年來發展自己的社會活動事業,這樣一來等到正式入學的時候就會更加成熟。

不管怎麼解釋,哈佛大學始終沒有接受凱爾的道歉和任何理由,並拒絕了他當面討論的請求。

6月3日,哈佛大學招生主任威廉·菲茨西蒙斯(William Fitzsimmons)回覆郵件給他,稱經過內部的投票決定還是要取消凱爾的入學資格,因為「成熟和道德品質的好壞是我們衡量一個學生的重要參考內容」。

在被拒之後,凱爾在推特上寫道:「哈佛無法決定一個人的成長,尤其是在槍擊這樣改變人生的事件之後,這令人深感擔憂。如果說有哪所大學最理解成長,那就是哈佛大學。儘管哈佛大學過去經歷過波折,但它被視為高等教育的巔峰。」

「縱觀歷史,哈佛的教職人員包括奴隸主、種族隔離主義者、偏執者和反猶分子,」他說。「如果哈佛認為成長是不可能的,我們的過去決定了我們的未來,那麼哈佛本質上就是一個種族主義機構。但我不相信。」

凱爾說,他不知道自己現在應該去哪,因為他決定來哈佛之前已經放棄了其他學校的錄取,以及巨額獎學金。

凱爾被哈佛正式取消入學資格的帖子在網上瘋狂被轉載,當天下午,他的名字就在推特上風靡全美。

著名的保守派專家本·夏皮羅(Ben Shapiro)指責哈佛過分嚴苛,設立了「一個瘋狂、殘酷的標準,沒有人能達到」,他援引這起事件作為證據,稱「我們的大學可能會不可挽回地崩潰」。

換句話說,這件事不僅僅是一個學生被名牌大學錄取的問題。這起案件觸及了一些時下最熱門的熱點問題——種族主義、政治正確性以及校園言論自由。

除此之外,如果這件事只是發生在一個即將升入大學的普通高中生身上,或許也不會引起如此強烈的反響。

而偏偏這次的主角是一個被總統接見過,還經常做客福克斯頻道的優秀青年意見領袖。

2001年,凱爾出生在美國佛羅裡達州邁阿密都會區帕克蘭(Portland)的一個以色列移民家庭裡,他的父母十年前來到美國並且定居在這裡。

2018年,當地時間2月14日下午2點,邁阿密市區的道格拉斯高中內傳來幾聲槍響,所有教職員工和學生聽到槍聲後四散而逃。

15歲的華裔學生王孟傑在案發時抵住教室出口,為同學們逃生爭取時間,卻不幸被趕來的槍手開槍打中身亡。

事發一個小時後,19歲的兇手被警方逮捕。此事件造成17名學生和教職員工遇害,14人受傷入院,2019年又有2名倖存者自殺,因此道格拉斯槍擊案成為美國史上最嚴重的高中校園槍擊案。

(圖源:紐約時報)

作為本案的倖存者之一,凱爾卻在這起惡性案件發生之後「意外地」開始走上「人生巔峰」。

和其他槍枝管控的支持者不同,凱爾認為人們應該合理使用槍枝來保護自己。他主張維護強有力的第二修正案權利,並成功遊說通過了聯邦《制止校園暴力法》(STOP School Violence Act),其中包括幾項學校安全措施,以取代更嚴格的槍枝管控措施。

他的立場和言論引起了白宮的注意。2018年3月,川普和第一夫人梅拉尼婭接見了凱爾,傾聽了他關於槍枝和校園安全的意見。

2018年4月,凱爾會見了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克拉倫斯·託馬斯(Clarence Thomas),討論第二修正案。

作為槍枝合法化的支持者,凱爾多次被福克斯新聞頻道邀請,發表自己對於校園安全的看法。

2018年11月,凱爾帶頭向白宮請願,希望美國政府向捨身救人的王孟傑授予總統自由勳章,並最終成功。

(圖源:推特)

這樣一個成績優異社會經歷豐富的優秀年輕人,因為年少的一些言論,被全世界最高等學府取消了入學資格,這在我們看來或多或少有點可惜。

對於哈佛大學的決定,美國民眾的反應非常強烈,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出現了政治分歧。

保守派人士譴責這是自由派機構不公對待保守派年輕人的又一個例子,而自由派人士則辯解稱,這是對於種族主義合理而必要的制度排斥。

對於普通人來說,富有同情心的人會看到一個在過去兩年左右的時間裡變得成熟的年輕人。他雖然曾經發表過一些不合適的言論,但今天這樣的懲罰有點過於嚴苛。

另一類人站在批判的角度則認為,一個人通過最小化種族主義侮辱來逃避承認錯誤,這無論放在哪裡都是一種「急躁並且不誠實」的行為,想要讓他為之道歉,除非使他失去他想要的東西。

保守派中的種族主義觀點認為這是個人的失敗,一套明確持有的觀點和態度反映了對一群人的敵意。你可以克服你的種族主義,拒絕它,接受一個「色盲」的世界觀,努力不讓種族影響你說話和行動的方式。

從保守派的角度看,真正的威脅不是種族主義言論本身,這是可以克服的。最大的威脅是懲罰人們的衝動。從邏輯上講,如果因為人們過去的每一次政治錯誤言論而懲罰他們,那麼人們將沒有成長的空間。

值得注意的是,這並不是哈佛第一次因為私人言論而取消學生的入學資格。

據《哈佛深紅報》(Harvard Crimson)報導,2017年,哈佛大學撤銷了至少10名被錄取的學生的入學申請,原因是他們被發現「在Facebook的私人群組聊天中,包含了針對少數群體的色情內容和信息」。

從哈佛大學的角度出發,作為一所私立大學,他們完全有權決定錄取哪些學生,這一點也恰恰正是凱爾所在的保守黨一貫捍衛的私立機構自身的權力。

站在這個角度來看,凱爾發表種族歧視言論時已經16歲,因此哈佛有所有理由秉承自己「不接受種族主義者」的作風來拒絕他。

而且有一個細節,一開始凱爾的種族歧視言論被曝光時,他並沒有直接道歉,只是說對自己的「愚蠢言論」「感到尷尬」。直到後來哈佛要求他做出解釋後,他才做出正式道歉。

或許這樣不正視並企圖逃避問題的態度也是哈佛最終將他拒之門外的一個重要參考。

還是那句話,人總是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ref:

https://www.huffpost.com/entry/parkland-teen-kyle-kashuv-apologizes-racist-remarks_n_5ce6908be4b09b23e65ead62?guccounter=1&guce_referrer=aHR0cHM6Ly93d3cuZ29vZ2xlLmNvbS8&guce_referrer_sig=AQAAAIhYnQLaXh0CJ0YLFw3ZKIMEyXwRwfZozfaaJAp-M9h3GeYJ9qLZqFKBc6GTHzN_fBCYo2XhLFRMdn3iLjqCqPk7_vJHAw61MDHvakZmrrs-mkw49HKNo7bocygx_lXD2XdImFHrjTH1H-uMeobK4zK0_uYNAZg_MUDh0LM33iJq

https://www.vox.com/policy-and-politics/2019/6/17/18682101/kyle-kashuv-harvard-parkland

https://www.forbes.com/sites/michaeltnietzel/2019/06/18/harvard-was-right-to-rescind-its-admission-offer-to-kyle-kashuv/#5ba40afd68ab

相關焦點

  • 他在美國最嚴重校園槍擊案中倖存,卻因為自己一句話被哈佛退學
    一個經歷過校園槍擊案卻意外逃過一劫,之後化身社會活動家,為槍枝的管控和校園安全四處遊走演說的18歲男孩。在被人還在焦頭爛額等offer的時候就拿到了哈佛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如今卻突然被哈佛宣布取消入學資格。
  • 美康州校園槍擊案致死28人
    然而很難想像,就在這樣一個偏僻的美國小鎮,14日發生了震驚全世界的校園槍擊案。喪心病狂的槍手對著一群學生和教師開槍,剎那間,奪走了20多條鮮活的生命,受害者大多為兒童。  根據康乃狄克州警方發布的信息,這起槍擊案當天早晨發生在紐敦的桑迪胡克小學。18名兒童在現場死亡,另有兩名兒童在醫院搶救無效死亡。警方還在現場找到6名成人受害者屍體,槍擊案兇手的屍體也在現場被發現。
  • 只因一句話,哈佛offer被撤銷,價值觀在名校眼中有多重要
    校園槍擊案的倖存者 如果你關注過2018年發生在佛羅裡達州帕克蘭校園的槍擊事件,或許還對Kyle Kashuv這個名字留有印象。 那一年的2月14日,佛州帕克蘭市的道格拉斯高中發生槍擊案,造成17人死亡,14人受傷,2019年的3月,又有兩名倖存學生因此案自殺,導致死亡人數最終上升至19人。這也是美國歷史上死傷最嚴重的高中槍擊案件。
  • 美校園槍擊案最新進展:兇手因英語受嘲笑懷恨在心
    2日,美國加州奧克蘭市,警方正準備移動奧伊科斯大學槍擊案遇害者屍體。  中廣網北京4月4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美國當地時間4月2日上午,加利福尼亞州奧依克斯大學發生校園槍擊事件。一名韓裔男子持槍在教室開槍,5人被當場打死,5人受傷,其中2人送入醫院後死亡。事發不久後,槍手向警方自首。  今日凌晨,美國警方公布了這一校園槍擊案的最新調查情況。
  • UCLA槍擊案件播報:為什麼美國校園槍擊案頻發?
    騰訊大家專欄作者鍾布提到:首先,美國近年來的校園槍擊案開始轉移到一些民風純樸、人口較少、治安常年良好的偏遠地區。校園槍擊案在這樣的地區出現,容易令當地居民感到錯愕;同時突然失去了習以為常的安全感,身心受到極大創傷。
  • 只因一句話,18歲男孩哈佛offer被撤銷,「價值觀」在名校眼中有多重要
    如果你關注過2018年發生在佛羅裡達州帕克蘭校園的槍擊事件,或許還對Kyle Kashuv這個名字留有印象。那一年的2月14日,佛州帕克蘭市的道格拉斯高中發生槍擊案,造成17人死亡,14人受傷,2019年的3月,又有兩名倖存學生因此案自殺,導致死亡人數最終上升至19人。這也是美國歷史上死傷最嚴重的高中槍擊案件。
  • UCLA槍擊案全記錄: 談談美國校園安全問題
    他說:「死者之一可能就是槍手。」其中一人為該校Mathematical Engineering數學工程系教授William Klug,另一死者為槍手本人,是該校的Phd博士,在槍殺了教授後自己飲彈自殺。
  • 因為一句話,到手的哈佛offer飛了! 這個網紅少年究竟做錯了什麼
    這位小哥叫Kyle Kashuv,平時成績優異,並且熱衷於參加社會活動,還是個網絡紅人,在推特上擁有30多萬粉絲,履歷如此優秀,為什麼還會被哈佛收回offer呢?這一切都還得從去年發生在美國帕克蘭市高中的校園槍擊案開始說起。
  • 肯塔基州校園槍擊案:「槍手知道自己在幹什麼」
    執法部門暫時沒有公開他的身份,也沒有確定作案動機。偵查人員正搜查這名嫌疑人的住處並調查他的背景。  【「他知道自己在幹什麼」】  當地時間23日上午7時57分左右,位於肯塔基州西部鄉村小鎮本頓的馬歇爾縣中學傳出槍聲。一些目擊者說,事發上課前,不少學生聚集在學校的公共休息區閒聊。
  • 一位母親18年的探尋:我的兒子是校園槍擊案兇手,我卻一無所知
    從食堂到樓梯間再到圖書館,短短的血腥一小時讓整個校園淪為人間地獄,一共有12名學生和1名老師死亡,24人受傷。最後,兩名槍手飲彈自盡。不幸中的萬幸,由於爆炸失敗,這次校園屠殺並未如槍手計劃的那樣造成更大傷亡。儘管如此,哥倫拜恩事件仍然成為了美國21世紀之前最為慘烈的校園槍擊案。
  • 18年剛開始,美國已經發生11起校園槍擊案了
    2018年伊始,但這卻已經是美國本年度的第11起校園槍擊案。網站Everytownresearch.com一直在追蹤美國的校園槍擊案,製作了校園槍擊事件詳情的互動地圖,圖中紅點即代表該次槍擊案所發生的地理位置:自2013年來已經爆發了283起校園槍擊案。
  • 雙語新聞:美國小學校園槍擊案
    近日在美國康乃狄克州發生的一起小學校園槍擊案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人們無法理解槍手對可愛兒童的殘忍殺戮,無法想像現場的驚恐場面,然而每一位聽到此新聞的人都會對這27條鮮活的生命感到惋惜、難過。如此燦爛活潑的年紀,竟驟然消失在黑洞洞的槍口下,實在不忍繼續翻看新聞,願孩子們在天堂安息。
  • 校霸受害者持槍報復,致13死24人傷,美國校園槍擊案改編的電影
    J是最先碰到兩個搶手的,他詢問對方要幹嘛,對方叫他滾遠些,會有不好的事情發生。他也覺得有大事要發生就奔跑著要其他人別進學校,有的人聽從了,但大多覺得他是神經病而繼續進入校園。電影的最後,殺紅眼的搶手射殺了自己的戰友,一個人享受殺人後的快感。
  • 美國校園槍擊案反思:槍枝管理太松(圖)
    美國維吉尼亞州一所大學16日發生校園槍擊案,一名韓國學生在兩個多小時內兩度開槍行兇,造成30多人死亡,20多人受傷。兇案震驚全球,引起人們諸多反思。  槍管鬆懈  痛苦和驚訝促使人們對美國社會的槍枝管理現狀深深反思:政府對槍枝管制是否過於鬆懈?
  • 美國機場槍擊案受害者增至5死45傷,一男子因電腦擋彈倖存
    美國機場槍擊案受害者增至5死45傷,一男子因電腦擋彈倖存 澎湃新聞記者 李怡清 2017-01-07 16:44 來源
  • 校園槍擊案背後的美國社會
    實際上,近幾年來,美國校園槍擊案不斷,僅1997——1998學年,就有175人因此喪命。人們不禁要問,美國校園怎麼了?在這不絕的槍聲背後究竟是什麼?  歷史:痛心疾首  1999年12月6日,俄克拉荷馬州的Fort Gib-son,1名13歲的男孩在學校裡開槍打傷了4名同學。
  • 突發 • 美國校園槍擊案又雙叒來了,2死19傷,兇手竟只有15歲
    有目擊者稱,槍擊案發生後有100多名學生從校園內湧出,尋求安全的庇護場所。他們一邊跑一邊哭喊和尖叫,儘可能的逃離事發地。得知槍擊後,很多家長非常擔憂自己孩子的安危。17歲的Daniel Austin是該校一名學生需要特殊照顧的學生,他在本次事件中受傷,送去醫院治療。他的家長在槍擊發生後不停地撥打他的手機,直到急診室的人接了電話說Daniel受傷了。
  • 美南加州大學附近槍擊案凸顯校園周邊治安問題
    美南加州大學附近槍擊案凸顯校園周邊治安問題     美國洛杉磯南加州大學校園附近11日凌晨發生一起槍擊案,一男一女兩名中國留學生被槍殺。圖為南加州大學工作人員在案發現場--洛杉磯南加州大學附近的雷蒙德路安裝安全崗亭。
  • 特稿|走不出美國校園槍擊案夢魘(上)
    1999年發生的科羅拉多州哥倫拜恩高中槍擊案,被認為是美國隨後蔓延開的校園槍擊案的源頭。林德霍爾姆正是那場襲擊的目擊者之一。槍擊案發生後不久,林德霍爾姆便查出患上了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她從高中輟學、嘗試去社區大學上課,卻發現自己依舊跨不過心裡那道坎。校園槍擊案所帶來的PTSD再度受到關注,是在今年3月。
  • 美國北伊利諾伊大學發生槍擊案 6人死亡16人受傷
    下午3:20分左右,北伊利諾伊大學發生槍擊事件的警告通過校園網、電子郵件、有聲郵件、校園危機熱線等媒介發布,內容大致為:目前校園內出現持槍男子,請大家待在原地勿動,儘量保證自己的安全。***兇手舉槍隨意射擊保羅•森德斯特羅姆是槍擊案件的目擊者,當時他正坐在教室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