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經歷過校園槍擊案卻意外逃過一劫,之後化身社會活動家,為槍枝的管控和校園安全四處遊走演說的18歲男孩。
在被人還在焦頭爛額等offer的時候就拿到了哈佛大學的錄取通知書。
如今卻突然被哈佛宣布取消入學資格。
這樣的感受無異於從天堂掉進地獄。
說到底,人總是要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代價。
本周一,曾經轟動全美的佛州道格拉斯高中槍擊案的倖存者之一,社會活動家,18歲的凱爾·克什維(Kyle Kashuv)發推特稱自己的入學資格被哈佛取消。
「因為我兩年前的一些言論,在拿到哈佛大學2023級錄取通知的三個月後,哈佛決定撤銷我的入學資格。」
作為該校2018年槍擊案的倖存者,凱爾因反對槍枝管制措施而出名。
他還成為保守派團體Turning Point USA的高中外聯主任,並積極遊說支持聯邦「學校安全」法案,該法案試圖在沒有槍枝管制的情況下解決學校槍擊問題。
這些課外活動,加上優異的成績和SAT高分,使卡舒夫在今年3月份就被哈佛大學錄取。
但在之後的5月底,《赫芬頓郵報》(Huffington Post)爆料了凱爾兩年前的一番涉嫌種族歧視的言論。
兩年前,在同學們用來複習期中考試的一個共享文檔中,凱爾多次提到了歧視黑人的N-word。
「我現在真的很會打N*ger這個詞,熟能生巧嘛。」
「殺掉所有猶太人,猶太人都去死吧」
(goes for n*gerjocks是一種用來形容和黑人交往的美國女性的侮辱性描述)
這些言論被媒體曝光後,凱爾迅速接到了來自哈佛的官方質疑。
5月22日,凱爾對於自己的不正當言論立即發布了一條推特聲明。
大意可以總結為兩點。
我們都有過16歲不懂事的時候,那個年紀說的一些愚蠢的言論並不能代表當時的我是一個怎麼樣的人。
經歷過去年的那場槍擊,我迅速變得成熟了。這次事件也改變了我看待世界的方式,讓我為那些截圖中那個輕率不懂事的孩子感到尷尬。
初次之外,他還多次向哈佛大學的招生辦主任和多元包容辦公室發郵件解釋。
大意都是在說自己當年還小,年少無知,希望學校可以再給自己一次機會。
他還提到早有打算想要入學之前gap一年來發展自己的社會活動事業,這樣一來等到正式入學的時候就會更加成熟。
不管怎麼解釋,哈佛大學始終沒有接受凱爾的道歉和任何理由,並拒絕了他當面討論的請求。
6月3日,哈佛大學招生主任威廉·菲茨西蒙斯(William Fitzsimmons)回覆郵件給他,稱經過內部的投票決定還是要取消凱爾的入學資格,因為「成熟和道德品質的好壞是我們衡量一個學生的重要參考內容」。
在被拒之後,凱爾在推特上寫道:「哈佛無法決定一個人的成長,尤其是在槍擊這樣改變人生的事件之後,這令人深感擔憂。如果說有哪所大學最理解成長,那就是哈佛大學。儘管哈佛大學過去經歷過波折,但它被視為高等教育的巔峰。」
「縱觀歷史,哈佛的教職人員包括奴隸主、種族隔離主義者、偏執者和反猶分子,」他說。「如果哈佛認為成長是不可能的,我們的過去決定了我們的未來,那麼哈佛本質上就是一個種族主義機構。但我不相信。」
凱爾說,他不知道自己現在應該去哪,因為他決定來哈佛之前已經放棄了其他學校的錄取,以及巨額獎學金。
凱爾被哈佛正式取消入學資格的帖子在網上瘋狂被轉載,當天下午,他的名字就在推特上風靡全美。
著名的保守派專家本·夏皮羅(Ben Shapiro)指責哈佛過分嚴苛,設立了「一個瘋狂、殘酷的標準,沒有人能達到」,他援引這起事件作為證據,稱「我們的大學可能會不可挽回地崩潰」。
換句話說,這件事不僅僅是一個學生被名牌大學錄取的問題。這起案件觸及了一些時下最熱門的熱點問題——種族主義、政治正確性以及校園言論自由。
除此之外,如果這件事只是發生在一個即將升入大學的普通高中生身上,或許也不會引起如此強烈的反響。
而偏偏這次的主角是一個被總統接見過,還經常做客福克斯頻道的優秀青年意見領袖。
2001年,凱爾出生在美國佛羅裡達州邁阿密都會區帕克蘭(Portland)的一個以色列移民家庭裡,他的父母十年前來到美國並且定居在這裡。
2018年,當地時間2月14日下午2點,邁阿密市區的道格拉斯高中內傳來幾聲槍響,所有教職員工和學生聽到槍聲後四散而逃。
15歲的華裔學生王孟傑在案發時抵住教室出口,為同學們逃生爭取時間,卻不幸被趕來的槍手開槍打中身亡。
事發一個小時後,19歲的兇手被警方逮捕。此事件造成17名學生和教職員工遇害,14人受傷入院,2019年又有2名倖存者自殺,因此道格拉斯槍擊案成為美國史上最嚴重的高中校園槍擊案。
(圖源:紐約時報)
作為本案的倖存者之一,凱爾卻在這起惡性案件發生之後「意外地」開始走上「人生巔峰」。
和其他槍枝管控的支持者不同,凱爾認為人們應該合理使用槍枝來保護自己。他主張維護強有力的第二修正案權利,並成功遊說通過了聯邦《制止校園暴力法》(STOP School Violence Act),其中包括幾項學校安全措施,以取代更嚴格的槍枝管控措施。
他的立場和言論引起了白宮的注意。2018年3月,川普和第一夫人梅拉尼婭接見了凱爾,傾聽了他關於槍枝和校園安全的意見。
2018年4月,凱爾會見了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克拉倫斯·託馬斯(Clarence Thomas),討論第二修正案。
作為槍枝合法化的支持者,凱爾多次被福克斯新聞頻道邀請,發表自己對於校園安全的看法。
2018年11月,凱爾帶頭向白宮請願,希望美國政府向捨身救人的王孟傑授予總統自由勳章,並最終成功。
(圖源:推特)
這樣一個成績優異社會經歷豐富的優秀年輕人,因為年少的一些言論,被全世界最高等學府取消了入學資格,這在我們看來或多或少有點可惜。
對於哈佛大學的決定,美國民眾的反應非常強烈,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出現了政治分歧。
保守派人士譴責這是自由派機構不公對待保守派年輕人的又一個例子,而自由派人士則辯解稱,這是對於種族主義合理而必要的制度排斥。
對於普通人來說,富有同情心的人會看到一個在過去兩年左右的時間裡變得成熟的年輕人。他雖然曾經發表過一些不合適的言論,但今天這樣的懲罰有點過於嚴苛。
另一類人站在批判的角度則認為,一個人通過最小化種族主義侮辱來逃避承認錯誤,這無論放在哪裡都是一種「急躁並且不誠實」的行為,想要讓他為之道歉,除非使他失去他想要的東西。
保守派中的種族主義觀點認為這是個人的失敗,一套明確持有的觀點和態度反映了對一群人的敵意。你可以克服你的種族主義,拒絕它,接受一個「色盲」的世界觀,努力不讓種族影響你說話和行動的方式。
從保守派的角度看,真正的威脅不是種族主義言論本身,這是可以克服的。最大的威脅是懲罰人們的衝動。從邏輯上講,如果因為人們過去的每一次政治錯誤言論而懲罰他們,那麼人們將沒有成長的空間。
值得注意的是,這並不是哈佛第一次因為私人言論而取消學生的入學資格。
據《哈佛深紅報》(Harvard Crimson)報導,2017年,哈佛大學撤銷了至少10名被錄取的學生的入學申請,原因是他們被發現「在Facebook的私人群組聊天中,包含了針對少數群體的色情內容和信息」。
從哈佛大學的角度出發,作為一所私立大學,他們完全有權決定錄取哪些學生,這一點也恰恰正是凱爾所在的保守黨一貫捍衛的私立機構自身的權力。
站在這個角度來看,凱爾發表種族歧視言論時已經16歲,因此哈佛有所有理由秉承自己「不接受種族主義者」的作風來拒絕他。
而且有一個細節,一開始凱爾的種族歧視言論被曝光時,他並沒有直接道歉,只是說對自己的「愚蠢言論」「感到尷尬」。直到後來哈佛要求他做出解釋後,他才做出正式道歉。
或許這樣不正視並企圖逃避問題的態度也是哈佛最終將他拒之門外的一個重要參考。
還是那句話,人總是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ref:
https://www.huffpost.com/entry/parkland-teen-kyle-kashuv-apologizes-racist-remarks_n_5ce6908be4b09b23e65ead62?guccounter=1&guce_referrer=aHR0cHM6Ly93d3cuZ29vZ2xlLmNvbS8&guce_referrer_sig=AQAAAIhYnQLaXh0CJ0YLFw3ZKIMEyXwRwfZozfaaJAp-M9h3GeYJ9qLZqFKBc6GTHzN_fBCYo2XhLFRMdn3iLjqCqPk7_vJHAw61MDHvakZmrrs-mkw49HKNo7bocygx_lXD2XdImFHrjTH1H-uMeobK4zK0_uYNAZg_MUDh0LM33iJq
https://www.vox.com/policy-and-politics/2019/6/17/18682101/kyle-kashuv-harvard-parkland
https://www.forbes.com/sites/michaeltnietzel/2019/06/18/harvard-was-right-to-rescind-its-admission-offer-to-kyle-kashuv/#5ba40afd68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