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槍擊案背後的美國社會

2021-01-09 搜狐網

  2000年2月29日上午,美國密西根州布艾爾小學1名年僅6歲的小男孩在教室開槍打死了同桌的女生。正如一份報紙的標題所言,這件事「再讓全世界嚇一跳」。實際上,近幾年來,美國校園槍擊案不斷,僅1997——1998學年,就有175人因此喪命。

人們不禁要問,美國校園怎麼了?在這不絕的槍聲背後究竟是什麼?

  歷史:痛心疾首

  1999年12月6日,俄克拉荷馬州的Fort Gib-son,1名13歲的男孩在學校裡開槍打傷了4名同學。

  1999年5月20日,喬治亞州的Conyers,1名男孩在學校裡開槍打傷了6名同學。

  1999年4月20日,克拉羅達州的Littleton,2名全副武裝的男孩開槍打死13名師生,打傷20人,最後2人也自殺,這是美國近年來最嚴重的一起校園槍擊案。

  1998年6月15日,維吉尼亞州的Richmond,2名教師在學校裡被學生開槍打傷。

  1998年5月21日,奧勒岡州的Sprindfield,15歲的Kipland Kinkel在因攜槍而被開除的第二天,返回學校開槍打死了2名同班同學,還有22名同學受傷,而在此之前,他還槍殺了自己的父母。

  1998年5月19日,田納西州的Fayetteville,1名18歲的男孩在畢業的前三天,槍殺了和他前女友約會的1名男同學。

  1998年4月28日,賓夕凡尼亞州的Edinboro,14歲的Andrew Jerome Wurst持槍衝進學校舞會,打死1名教師,另外還有2名同學和1名教師受傷。

  1998年3月24日,阿肯色州的Jonesboro,13歲的Mitchell Johnson和11歲的Andrew Golden在校園裡製造假火警,並向因此而疏散的師生開槍射擊,導致5人(4名同學和1名教師)死亡。

  1997年12月1日,肯塔基州的West Paducah,14歲的Michael Carneal向正在校園裡參加祈禱活動的同學開槍射擊,射死3人,射傷5人。

  1997年10月1日,密西密比州的Pearl,16歲的Luke Woodham將母親刺成重傷後,跑到學校後又向同班同學開槍射擊,2人當場斃命,7人受傷。

  1997年2月19日,華盛頓州的Moses Lake,1名16歲的男孩槍殺了學校的校長和1名同學,還有2名同學受傷。……

  數字:觸目驚心

  根據美國聯邦調查局(FBI)的統計資料,1988年—1997年,美國成年人因暴力犯罪(包括兇殺、強姦、搶劫、鬥毆)而被捕的人數由31萬上升至36.5%,上升了19%;而同期美國青少年(18歲以下)因暴力犯罪而被捕的人數由5.1萬上升至7.6萬,上升了48.9%。

  而且,青少年暴力犯罪不僅出現在街頭,還大量出現在校園裡。據統計,從1992年7月至1997—98學年,美國共有227名青少年因校園暴力犯罪而死亡,其中有175人是由於校園槍擊而死亡。具體數字如下:1997—98學年,40人;1996—1997學年,25人;1995—1996學年,35人;1994—95學年,20人;1992—93學年,55人。

  然而,兇殺只是美國校園犯罪或暴力這座「冰山」的一角。美國國家教育統計中心(NCES)1998年的一份報告顯示,57%的美國公立中小學在1996—97學年中至少有1次因校園犯罪案件而向警方報警,其中37%的學校報警次數在1—5次之間;20%的學校在5次以上;報警次數在10次以上的則有12%。這份報告還顯示,美國有10%的公立中小學存在著各種嚴重的暴力犯罪案件。每10萬個在冊學生中,有26人攜帶武器攻擊他人,有17人犯搶劫罪,有10人犯強姦罪;不攜帶武器攻擊他人更是普遍,每10萬人中就有444人。這些數據表明,在1996—97學年,除了因兇殺而受害外,每200個美國公立中小學學生中就有1個成為上述暴力犯罪的犧牲品。

  原因:槍枝、暴力、疾病和毒品

  那麼,是什麼導致了美國校園暴力犯罪案件呢?在這些暴力犯罪案件背後的又是什麼?

  可輕易地獲得槍枝

  美國育少年在兇殺案中的主要作案工具是槍枝。根據美國司法部青少年司法和預防青少年不良行為辦公室(OJJDP)的統計,美國青少年使用槍枝進行兇殺的比例在1987—1993年期間共上升了182%。

  1994年,美國國會通過了《校園禁槍法案》,規定在校園攜槍者將被開除。之後,美國教育部就開始統計因攜槍而被開除的學生人數。根據最近的一份統計表明,在1996—97學年中,美國有6,093名學生因在校園攜帶槍枝和炸藥而被開除。而對這個數字,美國的媒介也公開聲稱,這只是被發現和處理的人數,實際攜槍的人數恐怕要遠遠大於這個數字。

  美國家長禁毒教育研究會(RPIDE)連續幾年對美國6—12年級的學生的攜槍問題進行了調查。據1993—94學年的調查,6%的被調查學生承認自己曾攜槍進校。這個比例以後逐年下降,到1997—98學年為3.8%。

  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的青少年持有槍枝呢?這主要是與在美國可以輕易獲得槍枝有關,而這些槍枝有相當一部分最終落入了青少年手中。美國國家司法研究會的一項調查表明,美國25%的家庭擁有槍枝。據此估計,美國大約有1億9千2百萬人擁有槍枝,其中6千5百萬人擁有手槍。而青少年的槍枝主要來自家庭。1996年,美國司法部支持的一項調查顯示,48%的攜槍學生說他們的槍枝來自親朋好友。

  暴露在暴力之下

  1998年,美國心理學學會根據大量研究得出結論:觀看暴力會導致青少年對暴力的恐懼度上升,增加對他人的不信任度,從而使他們感到需要自我保護。美國心理學學會還認為,觀看暴力還會使青少年對暴力習以為常,以至於麻木不仁,從而缺乏對暴力受害者最起碼的關心和幫助。另外,「暴露在暴力之下」還會誘發青少年使用暴力的衝動,給青少年提供了通過暴力而非其它合法手段獲得所謂的「榜樣」。特別是一些大眾媒體的報導,使青少年獲得了「學習」暴力的機會,從而可能使他們「依樣畫葫蘆」,進行「複製犯罪」。比如,在1998年4月賓夕凡尼亞州的校園槍擊案中,14歲的Andrew Jerome Wurst曾告訴他的朋友,他要象3月份阿肯色州校園槍擊案中Mitchell Johnson和Andrew Golden學習。而在1999年4月美國克拉羅達州校園槍擊案發生的8天後,加拿大亞伯達省的一個14歲男孩,在學校裡開槍打死了1名同學,打傷了1名老師。

  但媒體並不是誘導青少年行使暴力的唯一途徑。美國的一些研究機構認為,青少年犯罪率的上升與青少年遭受虐待的比例同時上升並不是巧合。美國HHS的統計資料表明,1980—1993年美國遭受虐待的孩子的數目從62.5萬增加到150,增加了149%。

  近來的研究表明,有小時候被虐待和其它暴露在暴力之下經歷的人,長大以後更有可能成為暴力罪犯。比如,《1996年紐約科學學會年鑑》刊登了一篇由美國司法研究會資助的研究報告,該報告在比較了實驗組(由908個早年有被虐待經歷的罪犯構成)和控制組(由無被虐待經歷的罪犯構成)的有關數據啟,得出以下結論:有早年被虐待經歷的人與無被虐待經歷的人相比,前者在青少年時代犯罪的可能性是後者的1.8倍,成年後犯罪的可能性是後者的1.47倍,進行暴力犯罪的可能性是後者的1.35倍。

  心理障礙與精神疾病

  根據美國精神病學會1997年的一份報告,美國有1100萬的兒童有較嚴重的感情和行為失調症。美國醫學學會的一項研究也表明,美國有750萬的兒童或者12%的青年有各種精神疾病。雖然,多數患病的青少年沒有暴力傾向,但是那些具有暴力傾向的、在校園裡鬧事的青少年基本上都具有心理問題或精神疾病。

  目前還不能肯定現在患有精神疾病的兒童數量是否比以前上升了,但有一點相當清楚,就是許多病兒沒有得到必要的治療。美國精神病學會1997年的報告稱,2/3的病兒沒有得到他們必須的治療。並且根據美國精神病學會的調查,即便是在包括精神健康部分的醫療保險中,大約有一半只允許病人每年住院治療30—60天,並對門診次數進行了嚴格的限制。

  在這樣的情況下,相當多的患有精神疾病的青少年不能得到及時治療。而正因如此,校園裡的悲劇也是可以「理解」的。

  毒品泛濫

  根據美國國家健康統計中心的調查,美國中學高年級學生吸食大麻的比例,從1992年的12%上升到了1997年的24%;吸食古柯鹼的比例從1.3%上升到了2.3%;酗酒的比例從27.9%上升到了31.3%。而美國司法部青少年司法和預防青少年不良行為辦公室的數據則顯示,美國青少年法庭受理的毒品犯罪案件從1991年到1995年上升了145%。

  因吸食毒品等而進行暴力犯罪的青少年的數目,目前還不是很清楚,但這個數字一定是相當大的。美國犯罪學家Kathleen M.Heide在其著作《年輕的殺人犯》中,整理總結了美國最近20-30年的幾十個有關研究。她發現,25%至70%的青少年殺人犯是吸毒者,或者他們作案時還處在毒品(包括酒精)的影響下。

  上述美國家長禁毒教育研究會的調查還顯示,在1997-98學年中,有11萬學生攜帶槍枝並同時吸食毒品,其中2/3至少一個月吸食一次大麻、海洛因、或其它違禁藥品。而那些涉及毒品買賣、與暴力犯罪團夥有瓜葛的青少年更加可能進行暴力犯罪,或者成為暴力犯罪的受害者。

  包括1987年美國司法部一項研究在內的許多研究都證實,在美國吸食毒品和青少年暴力犯罪之間存在著相關關係。毒品(包括酒精)可以減弱人們的自控能力,使暴力行為發生的可能性增大。特別是對那些手中有槍的問題青少年來說,這種可能性就更大。

  當人們知道背後的這一切,恐怕就會對美國校園槍擊案及各種青少年暴力案件有了重新的認識——它們就是美國社會的一部分。

(責任編輯:張靜波)

相關焦點

  • UCLA槍擊案件播報:為什麼美國校園槍擊案頻發?
    騰訊大家專欄作者鍾布提到:首先,美國近年來的校園槍擊案開始轉移到一些民風純樸、人口較少、治安常年良好的偏遠地區。校園槍擊案在這樣的地區出現,容易令當地居民感到錯愕;同時突然失去了習以為常的安全感,身心受到極大創傷。
  • 美國校園槍擊案反思:槍枝管理太松(圖)
    美國維吉尼亞州一所大學16日發生校園槍擊案,一名韓國學生在兩個多小時內兩度開槍行兇,造成30多人死亡,20多人受傷。兇案震驚全球,引起人們諸多反思。  槍管鬆懈  痛苦和驚訝促使人們對美國社會的槍枝管理現狀深深反思:政府對槍枝管制是否過於鬆懈?
  • 美國反思校園槍擊案:槍枝管制松暴力文化流行
    槍枝管制過松 暴力文化流行  美國反思弗州校園槍擊案  造成33人死亡的維吉尼亞州理工大學槍擊案發生後,美國社會和公眾就一直在反思:究竟是什麼引發了這場悲劇?  一些人稱,這只是個孤例,把整個事件歸咎於嫌疑人趙承熙的精神狀態和人格缺陷;一些人指責說,校方在安全防範和應急機制上存在漏洞,以致未能阻止大規模殺戮;也有人追溯到趙承熙中學以來的人生道路,認為美國在移民融合、教育、精神健康評估等方面尚待改進。  但是,更多人認為,這起事件並非「瘋子殺人」這麼簡單,背後有複雜的社會成因。
  • UCLA槍擊案全記錄: 談談美國校園安全問題
    歐巴馬曾公開表示,他推動限槍法、卻未能在國會過關,是總統任上的最大遺憾,他還曾因談到校園槍擊案、造成年輕生命喪生在鏡頭前落淚。雖然歐巴馬今年1月才以行政命令的方式、加強購槍者的背景審核,他甚至親上火線,在媒體舉辦的市民大會上,直接與反對限槍的民眾溝通,但美國的槍枝泛濫問題由來已久,再加上建國以來及憲法保障等歷史因素,加強槍枝管制始終在美國社會難有共識。
  • 校園槍擊案頻發,美國仍不禁槍,TOP30大學槍枝管理政策是怎樣的?
    說到美國的安全問題,不得不提的一點就是槍枝管理,而這也影響著學生們的安全。據美國反對槍枝調查機構(Every Town Research)統計,自2013年起一共發生過229起校園槍擊案。最近最廣為人知的就是2016年6月1日UCLA的槍擊案,38歲的研究生Mainak Sarkar射殺了他的工程教授,39歲的William Klug。2013年起校園槍擊案情況,紅點為槍擊案發生地點不僅如此,在歷史上美國大學也發生過很多性質惡劣的校園槍擊案:2007年4月16日,維吉尼亞理工大學發生了美國歷史上最嚴重的校園槍擊事件。
  • 特稿|走不出美國校園槍擊案夢魘(上)
    1999年發生的科羅拉多州哥倫拜恩高中槍擊案,被認為是美國隨後蔓延開的校園槍擊案的源頭。林德霍爾姆正是那場襲擊的目擊者之一。槍擊案發生後不久,林德霍爾姆便查出患上了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她從高中輟學、嘗試去社區大學上課,卻發現自己依舊跨不過心裡那道坎。校園槍擊案所帶來的PTSD再度受到關注,是在今年3月。
  • 美康州校園槍擊案致死28人
    然而很難想像,就在這樣一個偏僻的美國小鎮,14日發生了震驚全世界的校園槍擊案。喪心病狂的槍手對著一群學生和教師開槍,剎那間,奪走了20多條鮮活的生命,受害者大多為兒童。  根據康乃狄克州警方發布的信息,這起槍擊案當天早晨發生在紐敦的桑迪胡克小學。18名兒童在現場死亡,另有兩名兒童在醫院搶救無效死亡。警方還在現場找到6名成人受害者屍體,槍擊案兇手的屍體也在現場被發現。
  • 雙語新聞:美國小學校園槍擊案
    近日在美國康乃狄克州發生的一起小學校園槍擊案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人們無法理解槍手對可愛兒童的殘忍殺戮,無法想像現場的驚恐場面,然而每一位聽到此新聞的人都會對這27條鮮活的生命感到惋惜、難過。如此燦爛活潑的年紀,竟驟然消失在黑洞洞的槍口下,實在不忍繼續翻看新聞,願孩子們在天堂安息。
  • 一天兩起校園槍擊案 美國何時能解自由悖論
    美國當地政府18日證實,當天早上發生在德克薩斯州一所高中的槍擊事件造成10人死亡、10人受傷。同日,美國喬治亞州一所高中也發生槍擊事件,導致至少1人死亡,2人受傷。美國總統川普當天再次承諾要採取行動加強校園安保。目睹遇害學生家長的悲愴畫面,被一些國民稱為「美國病」的涉槍犯罪再次引發社會的廣泛關注和反思。
  • 美國印第安納州發生校園槍擊案致1人死亡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俄羅斯「紐帶」新聞網1月21日消息,當地時間1月21日,美國印第安納州普渡大學西拉法葉校區發生槍擊案,造成1人死亡。據報導,當地時間21日中午,普渡大學西拉法葉校區電氣工程教學樓一樓教室發生槍擊案,造成1人死亡。當地警方稱,犯罪分子在進行有目的的射擊後立刻逃離教學樓,逮捕時未遇到反抗。
  • 校霸受害者持槍報復,致13死24人傷,美國校園槍擊案改編的電影
    但在美國,就有那麼一個真實的校園槍擊事件,兩個長期遭受霸凌的男生買了槍在學校進行了一個多小時的瘋狂掃射,造成多人傷亡。後來這個事件還改編成了電影,也就是今天要和大家說的這部《大象》,它真的是一部爽片麼?不,它太讓人疼了!帶著有些沉重的心情,下面來和大家聊聊這部電影吧!
  • 美國校園槍擊案殺手 趙承熙的精神世界
    美國校園槍擊案殺手 趙承熙的精神世界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4月27日 22:53 來源: 來源:三秦都市報如果他們選擇去死,別人也要趙承熙是否存在精神障礙,可能屬於一個死無對證的問題,但是他長期處於心理壓抑的狀態,並時刻感受到來自社會、他人的欺辱和不平,最終選擇將這種情緒宣洩出來,是非常明顯的事實。  曾參與對哥倫比納高中案件調查的研究槍手心理學的專家福斯勒說,我們中大多數人都體驗過這些情緒,會感到生氣,會去踢垃圾罐,喝酒,然後就搞定了。
  • 18年剛開始,美國已經發生11起校園槍擊案了
    2018年伊始,但這卻已經是美國本年度的第11起校園槍擊案。網站Everytownresearch.com一直在追蹤美國的校園槍擊案,製作了校園槍擊事件詳情的互動地圖,圖中紅點即代表該次槍擊案所發生的地理位置:自2013年來已經爆發了283起校園槍擊案。
  • 美國校園槍擊案跟電子遊戲有關? 我們看看科學家是怎麼說的
    【17173新聞報導,轉載請註明出處】 大約兩周前,美國又發生一起嚴重的校園槍擊事件,事發地點位於德州聖菲高中,據官方披露的信息,此次槍擊事件全程持續25分鐘,造成約10人死亡。
  • 美國康乃狄克州槍擊案致1人死亡,為何美槍擊案頻發?這個是關鍵
    美國康乃狄克州哈特福德市警方表示,當地時間2月16號凌晨,該市一家夜總會發生槍擊事件,造成1人死亡,另有4人受傷。延伸閱讀:為什麼美國槍擊案頻發?西班牙《世界報》網站曾刊文稱:即便是美國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槍擊事件,在任何美國武器經銷商眼中,槍擊案意味著更大的商機。他們並不擔心政府會控制武器銷售,而是恰恰相反:恐懼會促使美國人購買更多的自衛武器,而且越來越致命。
  • 美國羅格斯大學校園附近發生槍擊案 2死6傷
    美國羅格斯大學校園附近發生槍擊案 2死6傷) 【突發!美國羅格斯大學校園附近發生槍擊案 2死6傷】據美國廣播公司新聞頻道報導,當地時間13日凌晨1點多,新澤西州羅格斯大學校園附近發生槍擊事件,造成兩人死亡,六人受傷。
  • 美國維吉尼亞理工大學槍擊案
    新華網訊:美國警方官員18日說,維吉尼亞理工大學槍擊案疑兇趙承熙(前譯趙承輝)生前曾兩次被指糾纏女學生,由於他的熟人擔心他有自殺傾向,他還曾經被送進精神健康機構作精神健康評估。在兩次槍擊事件之間他還曾向美國全國廣播公司寄送了一個包裹,包裹中裝有照片、錄像帶和一張字條,裡面充滿仇恨和暴力。
  • 美國德州大學槍擊案50周年 校園持槍法生效
    【環球網報導 記者 趙怡蓁】1966年,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校區發生大規模槍擊案,奪走14條人命。據法國國際廣播電臺8月2日援引法新社報導,美國當地時間8月1日,德克薩斯州成為美國第八個允許槍枝進入校園的州。這項備受爭議的校園持槍法案生效之際,恰逢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校區發生大規模致命槍擊案50周年。
  • 康乃狄克州槍擊案已致1死4傷 美國為何槍擊案頻發
    美國康乃狄克州槍擊案致1人死亡,為何美槍擊案頻發?美國康乃狄克州哈特福德市警方表示,當地時間2月16號凌晨,該市一家夜總會發生槍擊事件,造成1人死亡,另有4人受傷。美國又發槍擊案據美國康乃狄克州哈特福德市警方表示,當地時間16號凌晨,該市一家夜總會發生槍擊事件,造成1人死亡,另有4人受傷。這已經是美國6天內發生的第3起槍擊案了。前兩起分別發生在華盛頓市中心和阿肯色州的一家超市。
  • 美國南加州大學因槍擊案出臺新措施保障校園安全—新聞—科學網
    萬聖節前夜發生校園槍擊案的美國南加州大學11月6日宣布,立即採取一系列新措施保障校園安全,防止再次出現類似暴力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