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校園槍擊案殺手 趙承熙的精神世界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4月27日 22:53 來源:
來源:三秦都市報
不太像自閉症患者
一個「孤獨者」,是大多數人對趙承熙的評價。從中學到大學,他一直很少與同學交談,也不在課堂發言。上高中英語課時,每當老師找學生朗讀課文,趙總是低頭不語。老師告訴他,如果不讀課文就要被評不及格,他才開始用「低沉、古怪」的語調朗讀課文,「就像嘴裡含著什麼東西」。他因此受到同學的嘲笑,這使得他的沉默變本加厲,變成一個「從不說話的人」。他的大學室友奧斯特說,起先,他們嘗試與他說話,但只得到隻言片語的回答,到後來,趙就乾脆不再說話。奧斯特說,他有時進入寢室,會發現趙坐在桌子前,目光呆滯,盯著空氣。「他總是相當相當的安靜,有點怪異」,但是,儘管奧斯特認為他很奇怪,卻從不覺得他對別人有什麼威脅。
就這樣,他孤獨地生活在一個6人寢室,孤獨地生活在維吉尼亞理工大學26000個學生中。他獨自在餐廳吃飯,每天晚上9點早早就寢。早起,常在天亮前就醒來,然後一直坐在他的電腦前。從不與室友打招呼。
趙承熙的語言障礙、冷漠和拙於社交很容易讓人認為他是一個自閉症(即孤獨症)患者。
然而,華東師範大學心理學教授、自閉症專家徐光興認為,就他的判斷來看,趙不太像是自閉症患者,因為自閉症患者通常在3歲前就發病,他們很少與人交流,模仿能力很弱,因而像趙承熙這樣能順利進入大學深造是很困難的事。徐告訴筆者,「自閉症患者一個很大的特點是老實,問什麼答什麼,不會說謊,這一點也不像趙承熙的情況。」而且,自閉症患者的小腦會有病變,如果能對死者進行解剖,很容易作出判定。況且,「目前尚沒有自閉症患者大規模殺人的案例」。
如果他們選擇去死,別人也要
趙承熙是否存在精神障礙,可能屬於一個死無對證的問題,但是他長期處於心理壓抑的狀態,並時刻感受到來自社會、他人的欺辱和不平,最終選擇將這種情緒宣洩出來,是非常明顯的事實。
曾參與對哥倫比納高中案件調查的研究槍手心理學的專家福斯勒說,我們中大多數人都體驗過這些情緒,會感到生氣,會去踢垃圾罐,喝酒,然後就搞定了。但是對於某些人,這些情緒淤積在心裡,散不掉。這些人中的大多數會去尋求幫助,其中的一些會變得更糟,選擇自殺。
但是對於一小部分人來說,僅僅自殺是不夠的,他們會選擇一種「報復性的自殺」,比如在愛人的婚禮照片前自殺,讓照片濺滿血和腦漿,而另有些人,採取更極端的報復,去斃掉女朋友或敵對的上司。但對於極為少數的人來說,這些還不夠平息他們的憤怒。他們堅持認為,生活就是地獄,這並非他們的錯,如果他們選擇去死,別人也要。
愛好「反恐精英」遊戲
1999年4月20日,兩個18歲少年哈裡斯和克萊伯德帶著半自動武器、鳥槍和一批爆炸物衝進校園,殺死了12名學生和1位老師,然後飲彈自盡。這是當時美國歷史上最大的校園槍擊案。8年前發生在科羅拉多州哥倫比納高中的校園屠殺案,顯然是趙承熙行為的一個範本。
趙承熙在寄給美國全國廣播公司長達1800字的宣言中,向當時的兩個殺手哈裡斯和克萊伯德表示敬意。通過遺留的文本和視頻錄像來表達對社會的不滿,也應該是直接受到了1999年這起兇殺案的啟發,哈裡斯和克萊伯德同樣留下了大量的文字和錄像,埋下線索,讓人們揣摩他們的心理。
儘管存在年齡差距,23歲的趙承熙依然與他的模仿對象有許多相似點。特別是克萊伯德,在生活中也表現得十分害羞和孤僻。克萊伯德把一個女孩子想像成他的女友,但現實生活中,他甚至從未與她說過話。而據趙承熙室友的說法,趙也有一個幻想中的名叫吉莉的超模女友。他們都沉迷於暴力遊戲,哈裡斯和克萊伯德迷戀當時流行的「毀滅公爵」,而趙承熙則愛好「反恐精英」。他們很少流露情感,但顯然,受到的不公和侮辱在內心不斷滋生憤怒,哈裡斯和克萊伯德在屠殺過程中不斷號叫、狂笑和辱罵,趙承熙在他留下的視頻中亦宣洩了這種情緒。
美國警方仍未發現
趙承熙的作案動機
美國維吉尼亞州警方25日宣布,經過幾天調查,他們仍未發現維吉尼亞理工大學槍擊案兇手趙承熙的作案動機。維吉尼亞州警方負責人史蒂文·弗萊厄蒂說,警方討論過趙承熙作案的可能動機,提出過各種假設,但目前還未找到任何證據來支持這些假設。
責編:張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