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反思校園槍擊案:槍枝管制松暴力文化流行

2020-12-16 搜狐網

  槍枝管制過松 暴力文化流行

  美國反思弗州校園槍擊案

  造成33人死亡的維吉尼亞州理工大學槍擊案發生後,美國社會和公眾就一直在反思:究竟是什麼引發了這場悲劇?

  一些人稱,這只是個孤例,把整個事件歸咎於嫌疑人趙承熙的精神狀態和人格缺陷;一些人指責說,校方在安全防範和應急機制上存在漏洞,以致未能阻止大規模殺戮;也有人追溯到趙承熙中學以來的人生道路,認為美國在移民融合、教育、精神健康評估等方面尚待改進。

  但是,更多人認為,這起事件並非「瘋子殺人」這麼簡單,背後有複雜的社會成因。既是美國槍枝管制過松、涉槍犯罪劇增形勢下的一個極端案例,更是美國社會暴力文化流行、傳統社區解體、社會競爭叢林化的一個縮影。

  槍械兇猛

  美聯社內政記者馬特·克倫森粗略統計後發現,自1966年8月1日德克薩斯大學槍擊案以來,死於集體槍擊案的美國人不下100人。在得州大學槍擊案中,兇手查爾斯·惠特曼在校園制高點用步槍射擊,造成16人死亡,31人受傷。

  美國東北大學犯罪學家詹姆斯·福克斯認為,日益泛濫的「槍」才是罪魁禍首。他說,美國歷史上死傷最嚴重的8起公共槍擊案中,有7起發生在最近25年。「我知道,以前也有殺傷力大的槍枝。」福克斯說,「但是,這類槍械現在擴散範圍太大了。」

  英國《經濟學家》在封面文章「美國悲劇」中指出,兇手趙承熙所用的9毫米口徑格洛克半自動手槍射速奇快,這種奧地利產的手槍在其他國家幾乎只配備警察等執法人員,而在美國,愛好者能在遍布全美的數千家槍械店輕易購得。美國民間約有2.4億支槍,超過全美成年人口數量,其中三分之一是攜帶方便、操作簡單的手槍。如果趙承熙不是那麼容易購得殺傷力大的槍械,即使兇案不可避免,死傷人數也不會那麼驚人。

  文章進一步指出,無論是弗州理工大學的血案,還是造成15名師生死亡的1999年科羅拉多州哥倫拜恩中學槍擊案等,都僅僅是美國涉槍犯罪的縮影。統計數據顯示,2005年,美國發生1.4萬起涉槍謀殺案;此外,每年平均有1.6萬起槍擊自殺案。僅2005年,美國就有400個兒童死於槍殺。自1963年約翰·甘迺迪總統遇刺以來,美國國內的槍下亡魂數目超過整個20世紀死於海外戰場的美國人總數。

  管制無力

  繼弗州理工大學血案後,位於德克薩斯州休斯敦的詹森航天中心也發生了持槍劫持殺人案,頻頻發生的槍案使沉寂許久的槍枝管制再成熱門話題。

  澳大利亞的例子顯示,嚴格的槍枝管制能減少類似案件的發生。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澳大利亞頻發公共槍擊案,1996年達到頂峰。那年,兇手馬丁·布萊恩特用AR-15自動步槍在一個旅遊名勝點大開殺戒,35人喪生。事發兩周內,澳大利亞政府通過了嚴格的槍枝管制法,包括禁售半自動步槍。自那以後,澳大利亞沒有發生過一起集體槍擊案。

  美國有悠久的擁槍傳統,合法持有槍枝的權利受到憲法保護。在1977年,美國54%的家庭持有槍枝,近年這一數字大幅度下降,但也有約33%家庭擁有槍枝。

  槍枝管制是美國政治的敏感話題之一,弗州理工大學槍擊案發後,包括總統布希、眾議院議長佩洛西在內,眾多政要發表講話表示哀悼,但幾乎無人呼籲嚴格管制槍械。美國全國步槍協會(NRA)是共和黨的堅定支持者和票源,而民主黨在1994年國會選舉和2000年總統選舉因禁槍議題吃過苦頭後,也不敢貿然得罪「槍民」,以免影響2008年總統選舉選情,致使柯林頓政府時期頒布的禁售「攻擊性武器」法令在布希當政期間逐漸放鬆。

  社會因素

  在一些專家看來,「槍禍」只是原因之一,他們更願意藉此探討美國社會的其他問題,如暴力文化流行、傳統社區解體、社會競爭加劇等。

  明尼蘇達州政府矯正部犯罪學家格蘭特·杜韋認為,與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相比,現在死傷多人的惡性殺人事件在性質上有諸多不同。美國大蕭條時期,經常有破產農民殺死全家的悲劇,顯然主要出於生存原因,可以稱為「絕望殺人」,而在趙承熙等近期的校園槍擊案中,明顯有「憤怒殺人」的色彩,更傾向於濫殺無辜。

  東北大學犯罪學家福克斯說,近來發生在工作和公共場合的槍擊案件呈增長趨勢,部分可歸咎於日益增加的經濟不穩定感和不公平感。他說,美國社會過度競爭導致的結果是,「贏家」通吃,獲得的利益大大超過合理程度,而「輸家」只收穫公眾恥笑和排斥。

  趙承熙在作案期間寄給電視臺的資料中,猛烈抨擊富人的「享樂主義」和「放蕩墮落」,就是這種「仇富」心態的扭曲表現。而在詹森航天中心的槍案中,槍手威廉·菲利普是航天中心合同僱員,因擔心失去工作,情緒失控之下闖進航天中心大樓行兇。

  「我們譏笑他們,我們放逐他們,我們在『美國偶像』(美國流行的真人秀節目)中嘲弄他們。」福克斯說。

  美國社會傳統社區的解體也是專家關注的槍擊案因素之一。他們認為,過去,人們多生活在一個熟悉的社區內,人際往來頻繁,大家都有歸屬感。而現在人員流動性加劇,搬離故土者不得不面對一個陌生環境,因此產生的疏離與孤獨感如果不能釋放,容易對新環境產生敵意。

  時代背景

  暴力文化、網路遊戲、譁眾取寵的媒體則給這起兇案加上了不少「時代背景」。

  美國維吉尼亞大學「弗州青少年暴力項目」研究主持者杜威·康奈爾在英國《泰晤士報》上刊文說,這是「21世紀的屠殺」。趙承熙對暴力電影和小說的偏好,對現代科技和大眾媒體的利用,都顯示出「21世紀」的特徵。

  康奈爾說,趙承熙的一些自拍照片明顯有模仿暴力電影《老男孩》等鏡頭的跡象。他認為,暴力電影不會必然導致犯罪者模仿,但容易激發一些精神不健康者的衝動。

  而在一些國際人士看來,這場悲劇與美國對外政策中日益濃厚的「武力至上」思維有關,有人甚至從中看出伊拉克戰爭的影子。《華盛頓郵報》援引法國退休工程師皮埃爾·希凱在巴黎一所大學的演講說:「不是說這種事情只在美國發生,但與我們相比,暴力在美國社會紮根更深。更戲劇化的一面是,他們甚至把這種暴力輸送到世界其他地方。」

  伊拉克人對此感受更為深刻。他們認為,正是美國的入侵,導致伊拉克的學校、街頭、市場等,幾乎每天發生流血殺人。19歲的巴格達大學生拉尼耶·裡亞德說,與伊拉克每天發生的災難相比,弗州理工大學槍擊案只是一樁「小事件」,「我們天天都在死人」。(新華社供本報特稿 馮武勇)

(責任編輯:趙健)

相關焦點

  • 美國校園槍擊案反思:槍枝管理太松(圖)
    美國維吉尼亞州一所大學16日發生校園槍擊案,一名韓國學生在兩個多小時內兩度開槍行兇,造成30多人死亡,20多人受傷。兇案震驚全球,引起人們諸多反思。  槍管鬆懈  痛苦和驚訝促使人們對美國社會的槍枝管理現狀深深反思:政府對槍枝管制是否過於鬆懈?
  • 校園槍擊案背後的美國社會
    2000年2月29日上午,美國密西根州布艾爾小學1名年僅6歲的小男孩在教室開槍打死了同桌的女生。正如一份報紙的標題所言,這件事「再讓全世界嚇一跳」。實際上,近幾年來,美國校園槍擊案不斷,僅1997——1998學年,就有175人因此喪命。人們不禁要問,美國校園怎麼了?在這不絕的槍聲背後究竟是什麼?
  • 校園槍擊案頻發,美國仍不禁槍,TOP30大學槍枝管理政策是怎樣的?
    說到美國的安全問題,不得不提的一點就是槍枝管理,而這也影響著學生們的安全。據美國反對槍枝調查機構(Every Town Research)統計,自2013年起一共發生過229起校園槍擊案。最近最廣為人知的就是2016年6月1日UCLA的槍擊案,38歲的研究生Mainak Sarkar射殺了他的工程教授,39歲的William Klug。2013年起校園槍擊案情況,紅點為槍擊案發生地點不僅如此,在歷史上美國大學也發生過很多性質惡劣的校園槍擊案:2007年4月16日,維吉尼亞理工大學發生了美國歷史上最嚴重的校園槍擊事件。
  • 美國紐約州著力預防校園槍擊 籤署槍枝管制法案
    中新網2月26日電 據美國中文網報導,25日,紐約州長安德魯庫默,眾議院議長南希佩洛西聯名籤署了旨在預防校園槍擊案的「危情法案(Red Flag Bill)」。這項預警法案禁止那些已經表現出對自己或他人構成威脅的人購買或擁有槍枝。
  • 一天兩起校園槍擊案 美國何時能解自由悖論
    美國當地政府18日證實,當天早上發生在德克薩斯州一所高中的槍擊事件造成10人死亡、10人受傷。同日,美國喬治亞州一所高中也發生槍擊事件,導致至少1人死亡,2人受傷。美國總統川普當天再次承諾要採取行動加強校園安保。目睹遇害學生家長的悲愴畫面,被一些國民稱為「美國病」的涉槍犯罪再次引發社會的廣泛關注和反思。
  • 美國康乃狄克州槍擊案致1人死亡,為何美槍擊案頻發?這個是關鍵
    西班牙《世界報》網站曾刊文稱:即便是美國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槍擊事件,在任何美國武器經銷商眼中,槍擊案意味著更大的商機。他們並不擔心政府會控制武器銷售,而是恰恰相反:恐懼會促使美國人購買更多的自衛武器,而且越來越致命。
  • 康乃狄克州槍擊案已致1死4傷 美國為何槍擊案頻發
    美國又發槍擊案據美國康乃狄克州哈特福德市警方表示,當地時間16號凌晨,該市一家夜總會發生槍擊事件,造成1人死亡,另有4人受傷。這已經是美國6天內發生的第3起槍擊案了。前兩起分別發生在華盛頓市中心和阿肯色州的一家超市。
  • 美國控槍大遊行難遏槍枝暴力
    新華社華盛頓3月25日電 (國際觀察)美國控槍大遊行難遏槍枝暴力新華社記者劉陽 孫丁美國數百個城鎮24日爆發控槍大遊行,近200萬人走上街頭表達對佛羅裡達州帕克蘭市校園槍擊案死難者的緬懷分析人士指出,美國政府在槍擊案發生後僅僅對槍枝購買規定進行了象徵性調整,這表明目前擁槍勢力的影響力仍難以撼動。而現在要求控槍的大多是年輕人,或許在他們這一代人日後成為社會中堅力量後才能真正改變美國的槍枝政策。
  • UCLA槍擊案件播報:為什麼美國校園槍擊案頻發?
    騰訊大家專欄作者鍾布提到:首先,美國近年來的校園槍擊案開始轉移到一些民風純樸、人口較少、治安常年良好的偏遠地區。校園槍擊案在這樣的地區出現,容易令當地居民感到錯愕;同時突然失去了習以為常的安全感,身心受到極大創傷。
  • 校霸受害者持槍報復,致13死24人傷,美國校園槍擊案改編的電影
    在我們的文化裡,被霸凌者除了忍受和沉默,好像就沒法了。但在美國,就有那麼一個真實的校園槍擊事件,兩個長期遭受霸凌的男生買了槍在學校進行了一個多小時的瘋狂掃射,造成多人傷亡。後來這個事件還改編成了電影,也就是今天要和大家說的這部《大象》,它真的是一部爽片麼?不,它太讓人疼了!
  • 綜合消息:歐洲國家批評美國槍枝管理問題
    新華社北京5月19日電綜合新華社駐外記者報導:當地時間18日,美國德克薩斯州和喬治亞州各發生一起校園槍擊事件。一天之內發生兩起校園槍擊案,控槍再度引起美國國內及國際社會廣泛關注和反思。最新數據顯示,今年以來美國已發生超過兩萬起槍枝暴力事件,造成5429人死亡、9873人受傷。另據統計,美國今年已發生23起造成傷亡的校園槍擊事件,頻率高於每周一起。對此,歐洲多國表示,擁槍不會令社會更安全,頻繁發生的校園槍擊事件再度彰顯美國加強槍枝管理的必要性,美國政府需要將嚴格控槍的承諾落到實處。
  • 芝加哥一地3天16起槍擊12人死亡,槍枝暴力成美國疫情「副產品」
    紐約、費城、洛杉磯、芝加哥和密爾沃基等大城市均出現槍枝暴力高企的情況。芝加哥發生了什麼?當地時間7月21日晚間,芝加哥南部的一間殯儀館外發生槍擊案,導致15名成年人受傷。其中一人生命垂危,一人情況嚴重,嫌疑人仍在逃。當時,殯儀館內正在為另一場槍擊案的受害者舉行葬禮。
  • 美國校園槍擊案跟電子遊戲有關? 我們看看科學家是怎麼說的
    【17173新聞報導,轉載請註明出處】 大約兩周前,美國又發生一起嚴重的校園槍擊事件,事發地點位於德州聖菲高中,據官方披露的信息,此次槍擊事件全程持續25分鐘,造成約10人死亡。
  • 美國校園槍擊案引人深思:心理問題比槍枝更可怕
    美國校園槍擊案引人深思:心理問題比槍枝更可怕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4月19日 12:37 來源:中國青年報 蓋蒂攝    當地時間4月16日上午,美國維吉尼亞理工大學發生槍擊案,該校韓國學生趙承熙(此前音譯趙承輝,這是18日韓國外交通商部公布的姓名——編者注)開槍殺死32人後,自己也開槍自殺。這起被稱為美國歷史上最嚴重的校園槍擊案震驚了世界。作為犯罪心理學專家,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李玫瑾非常關注此案的進展。她認為,目前分析這起悲劇的原因時,許多人都將目光集中於或歸咎於美國的槍枝泛濫。
  • 控槍不力,美國槍枝暴力愈演愈烈(深度觀察)
    接連發生的槍擊案讓控槍問題再度引發美國民眾關注。圖為日前在美國首都華盛頓白宮前,人們舉著標語參加關於槍枝使用安全和防止槍枝暴力的集會。《大西洋》月刊刊文稱,美國政治已經走向「瘋狂」,走向「超級極化」。         兩黨自說自話,控槍辯論像「雞同鴨講」  奧蘭多槍擊案後,民主黨議員力推控槍法案,不過兩黨對於防止槍枝暴力事件的關注點不同,加上控槍是高度敏感和政治化議題,以及美國步槍協會等遊說集團強大的影響力,國會推動控槍沒有結果。
  • 美國發生校園槍擊案現場,已致17死。這些校園暴力電影引人深思
    當地時間2月14日,美國佛羅裡達州南部布勞沃德縣一所高中發生槍擊案,事故已造成17人死亡。第一響槍聲傳出後約2小時,警員方成功將槍手克魯茲制服。警方指克魯茲為國家少年後備軍訓練團的成員,懷疑他曾經因為與同學相處出現嚴重問題而遭踢出校。
  • UCLA槍擊案全記錄: 談談美國校園安全問題
    在美國買槍多有容易?在美國,槍擊案比例非常高: 近年來校園槍擊案概覽——自2012年來75起校園槍擊案:數據統計,美國自1970年到2014年的34年間,因恐怖襲擊而死亡的人數為3521人(其中911事件中有3000多人喪生),但僅2015年至今,不到1年的時間就有8512人死於槍擊。
  • 美國槍枝管控路在何方
    有十幾歲的美國中學生自稱是「大規模槍擊事件的一代人」。這樣的說法聽起來誇張,仔細一想恰如其分。2012年桑迪胡克小學槍擊案發生的時候,這批中學生正在上小學。六年以後,當他們上中學時,發生了佛州高中校園槍擊案。2018年剛剛過了不到三個月就已經有超過20起校園槍擊事件。
  • 美國印第安納州槍擊案致7傷 警方:屋內曾發生某種對抗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當地時間18日凌晨1時,美國印第安納州鮑爾州立大學附近一個派對突發槍擊案,至少7人中槍。當地警察瑞安·特裡塞爾透露,槍擊事發地點距離鮑爾州立大學僅3分鐘車程。延伸閱讀:美國控槍問題成了「偽命題」槍枝暴力再一次以血腥的方式出現在美國公眾面前,控槍及族群對立等問題也再次成為美國輿論熱議的話題。關於美國槍枝暴力的數字可謂觸目驚心:2017年美國共發生槍擊事件6萬多起,1.5萬人死於槍口;校園重大槍擊事件快速增加,過去18年奪走的性命比整個20世紀還多。
  • 肯塔基州校園槍擊案:「槍手知道自己在幹什麼」
    美國肯塔基州一名15歲中學生23日在學校向同學開槍,造成兩名學生死亡,12人中彈,另有5人在混亂中受傷。  槍手當場被捕。執法部門暫時沒有公開他的身份,也沒有確定作案動機。偵查人員正搜查這名嫌疑人的住處並調查他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