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一部《我把青春獻給你》圖書熱銷百萬冊,讓更多的讀者認識了一個幽默犀利、情感豐富的馮小剛。十年過去,馮小剛再出新書《不省心》。這部隨筆集由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上市。
書中以其特有的「馮氏」幽默記錄多年來的心路歷程,對於不少名人「該罵的罵,該誇的誇」,不留情面十分直接。除了犀利的言辭,馮導更是在這本新書中大曝「私房密照」,與愛妻徐帆在歐洲度假照片、與女兒溫馨合影和葛優、陳道明等一幫好哥們兒的「親密」合影,更有2014爆笑賀歲新片《私人訂製》劇照也是首次曝光。
與以往名人出書通常舉辦發布會不同,馮小剛只為該書錄製了一段視頻,為自己代言,向讀者推介——「我這書名字叫《不省心》,但您讀起來還是很省心的,您如果有不省心的事呢,您就看看這書,保證您是開心。」
書名《不省心》是馮小剛定的
為何新書取名《不省心》?出版社編輯透露,書名是馮小剛定的。在新書封面馮小剛坦言:「我這麼讓人不省心一主兒,也能全須全尾,平平安安活到現在,老天爺真是厚道了。」書的封面顯示馮小剛穿著紅色襯衫,一件深色外套,手插著褲袋,站在古老的圍牆下面,抬頭望著天空,一副思考凝重的神情,令人遐想是否正在琢磨「不省心」的事。
一方面馮小剛犀利的言辭,直接的脾氣的確讓很多人「不省心」。另一方面,無論是電影的拍攝過程、票房的壓力還是小道消息的無端誹謗,也都讓馮小剛感到「不省心」。書中細數了近年來讓自己感到「不省心」的事兒,首次展示自己周旋在是非中的智慧,平衡於左右的韜略,提防明槍暗箭的辛苦和承受非議誤解的委屈。
在扉頁中,馮小剛傾情自述:「我居然盼著一覺醒來年華已逝,像快進的錄像帶,略過劇情,直接到塵埃落定,沒戲了也徹底省心了。」書中馮氏幽默隨處可見:「一不留神我又偷換概念了不是?可是廟都拆了我還留什麼神呀。」
對自己的白癜風,馮小剛也灑脫決定不同疾病作鬥爭,而是與之和平共處。「常遇熱心人苦口婆心勸我治療臉上的白癜風且免費獻出祖傳秘方,在此一併叩謝。這病在下就惠存了,也讓厭惡我的人有的放矢出口惡氣。」馮小剛時刻不忘調侃自己,「再者即便治癒,我也變不成呂布、黃曉明,頂多就一不用打底色的杜月笙。」
毫不含糊地誇了葛優和舒淇
「把一個佛教聖地弄得跟窯子似的,全然不顧宗教的莊嚴和淡泊,欺負佛祖不會說話,只能坐大雄寶殿裡生悶氣。當然這也不能怪插旗的人,他還以為這是隆重呢!」 「相聲,它就是一碗去火的酸梅湯,非得冒充御膳捧著金碗喝嗎?俗點也要不了人民的命。」
馮小剛的文字如同他的電影語言一般,在調侃的同時又不失深刻和睿智。書中鮮明的平民化傾向並且穿插了大量的最為廣大觀眾所津津樂道的京味語言。
他該誇的人從不含糊,除了相熟的葛優以外,在舒淇被網友罵的時候他都看不過眼站出來說話:「她是我尊重的朋友,她最可貴的品質就是善良,我不能接受一些人竟然用如此殘忍的語言去侮辱她。」他覺得陳凱歌轉型拍「小」片不對,就直言提意見:「凱爺聽我一句勸,象牙塔出不得,跟他們比生活自理能力您還真不見得是他們的個兒,您的本事不在這兒。」
別人對他的罵,他也絕不照單全收,而是區別對待。姜文跟他說:「小剛,你應該把葡萄釀成酒,不能僅僅滿足於做一杯又一杯的鮮榨葡萄汁。」馮小剛立馬表示服氣:「對我的電影,我聽到過很多批評,大多都是圍繞著『商業』兩個字進行的。但這位導演的批評卻掠過了這些表面的現象,說出了問題的實質。」
針對當前社會上探討的關於公平,馮小剛也發表了自己的觀點:「機會應該公平,但不能要求結果均等。我沒上過電影學院,也沒念過大學。以往不是學院畢業的想當導演那就是句醉話。幸而適逢改革,電影界破除門檻,予我機遇執掌導筒。這就是機會的公平。但我絕不會妄想結果也拉平。倆木匠,誰的活細誰有飯吃。沒手藝的和有手藝的、勤快的和懶的平分一塊餅,那才叫不公平。」
再次強調不會離開華誼兄弟
馮小剛在書中回憶起近年來拍攝電影時遇到的「不省心」情景:「記得在拍《集結號》時每天在零下20℃的野地裡拍攝,劇組煮了薑湯禦寒,但組中女性拒絕飲用,太冷了,他們恐懼上廁所。為拍一部電影讓女人們渴了三個月,我一直在問自己電影有那麼重要嗎?」
「我們要拍轟炸戲的時候,正趕上張少華老師發高燒。炸點兒都埋好了,不拍就得炸,拍了,硝煙粉末老太太又怎麼受得了?我當時特別矛盾。」一反在平時出現在公眾面前的機智幽默的形象,在新書中,面對鍾愛的電影事業,馮小剛流露出的除了執著、敬業外,還有些許的苦澀和無奈。
書中馮小剛再次強調不會離開華誼兄弟:「那是不可能的,實際上我和華誼續籤了五年的合約。我還是很中意與華誼的合作,而且沒有單幹的想法,也不知道中國還有哪家民營電影公司比華誼更靠譜。更重要的是,我與中軍中磊情同兄弟,有難都同當了,有福必須同享啊!」
為了拍電影,馮小剛的付出是巨大的,正如他在書中所言「不留神間青春已逝,大把的光陰和熱情精力都被電影掠奪一空,而她卻仍然和你保持著距離,遠遠地向你拋媚眼。」
馮小剛對不喜歡他電影的人也不怕得罪人,因為「別人從來不怕得罪我」,「有人處心積慮說《唐山大地震》首日票房虛報」,馮小剛諷刺道:「我求求你們了,罵人用點兒心好不好?我都替你們著急,箭沒射出來弓先折了。找點兒站得住腳的說辭有那麼難嗎?罵人還得我教你們,不帶這麼沒上進心啊。」
【談徐帆】
徐老師不僅戲演得好,抓管理也很有一套。通常來說是,抓大放小,疏而不漏。也就是說,徐老師可以不開槍,還可以往炮樓下面扔水果糖,但你得清楚自己的處境,知道自己是在徐老師的機關槍射程之內的。徐老師改造我的下一個五年計劃有:不吃手指甲、不在汽車裡吸菸、每天洗一次頭。徐老師還好唱口崑曲。看著她在我的面前舞來舞去如泣如訴,總會讓我產生一種惡霸地主將一代名優掠為己有的不好聯想。一句話,娶了她我三生有幸。
【談葛優】
戲外的葛大爺待人友善,懂事,通情達理,沒架子。但最可愛之處還在於他的「小富即安」,不貪。《大腕》拍完後,《紐約時報》的人想採訪他,葛爺推說有事一再謝絕。我們問他:你有什麼事?他說:去大鐘寺給父母家的陽臺買塊地板革。放別人身上這就叫目光短淺,而放到葛爺這兒就叫「知道自己幾斤幾兩」。恰恰就是這種不貪的心態,使他非常地心平氣和,做起事情來就比較從容。既不會被利益驅使過分地貼上去獻媚,也不可能因為失算了彼此見了面連招呼都不打。
【談陳凱歌】
最近還有一位糊塗爺,高高在上多年,忽然動了為人民服務的念頭。凱爺最適合待的地方就是象牙塔,每個民族,都會有這麼兩三位爺,國家再窮也得養著。這樣的一位爺,你勸他平易近人就等於是害了他。
【談陳道明】
陳道明是演員裡讀書多的一位,尤其是中國的古典文學,家裡書架上擺了很多,也真看得進去。再加上人長得眉清目秀,現在也是風韻猶存,從有明星的那一天起他就是明星了。他屬於不愛認錯的那種人,吃眼前虧也絕不低頭,他和葛優是很要好的朋友,但這一點上卻和葛優截然不同。
【談舒淇】
舒淇戲演得好,不說了,交足功課也是應該的。我一直認為明星如果演戲失水準就等於是打劫銀行來了。通常劇組員工對明星多有微詞,對舒淇卻有口皆碑。英文簡單,用一個詞可以涵蓋:耐斯。
【談周星馳】
一次,我和周星馳邂逅,相談甚歡。談起合作,一旁的人說:你們兩個人是實力派的合作。星爺立刻指著我糾正道:他才是實力派,我是偶像派。
【談春晚】
看了春晚,人來人往沒看全。印象深的首選楊麗萍,她不是人,是精是仙。當然也有從天籟變回人聲的前大仙王菲。劉謙成精了全息的匪夷所思。還有李雲迪、王力宏的速度與激情,讓我澎湃了一小下。寶刀未老的是劉歡,沒掉鏈子的是孫楠。剩下的我聽到的是一片譁啦啦啦的翻片兒聲。都不易。辛苦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