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嘮叨,真的不分年齡,
本來以為成家生孩子後,
就可以過上耳根子清靜的日子,
然鵝···
二老每次來我家還是嘰裡呱啦說不停;
尤其是逢年過節,
嘮叨更是翻倍升級,
以至於假期我是能旅遊就旅遊,
根本不想回家忍受嘮叨的「酷刑」。
但,事與願違!
今年疫情讓每個節點都出不去,
再加上之前的雙節同慶,
忍不住在群裡跟朋友吐槽,這才發現··········
爸媽們的嘮叨驚人一致,
真是同一個世界、同一組爸媽。
爸媽叨叨語錄1
/「衣服買多了是穿不掉的」/
……
然而
媽媽每次跟老閨蜜出行,
都要來我們衣櫃裡尋寶;
只要帶著第三代逛街,
瘋狂掃貨都是娃的東西。
爸媽叨叨語錄2
/「營養均衡別挑食」/
……
然而
一旦面對第三代不肯吃飯的問題,
爸媽就沒了底線。
囡囡啊,飯飯怎麼吃得這麼少啦?
還有面面、餃子和餛飩,
再吃點好伐啦?
要麼吃點小餅乾?
或者外婆帶你去吃KFC?
爸媽叨叨語錄3
/「手機玩多了對眼睛不好」/
……
然而
明明爸媽玩手機的時間比你還長,
不重樣的中老年表情包
提醒你記得一日三餐,
還有經常轉假新聞
來提醒你不要受騙上當。
爸媽叨叨語錄4
/「都是出錢買的,為什麼不帶走」/
……
然而
那些沐浴露洗髮水最終
都出現在了你家的梳妝檯上,
盥洗室裡的衛生紙
默默有了酒店的logo,
桌上的果盤,
也赫然擺著昨天酒店裡見過的那串香蕉。
爸媽叨叨語錄5
/「生活省一點是一點」/
……
這一條沒有然而,
爸媽的日常生活就是這樣以身作則。
朋友說起有次去爸媽家吃飯,
家裡一片黑暗,
打開燈才發現,
熱飯熱菜早已燒好擺上餐檯,
而爸媽卻默默坐在沙發上等待。
很多時候,
我們的確不耐煩爸媽的嘮叨,
但其實所謂的嘮叨,
都是愛意滿滿的摩斯密碼。
嘮叨是愛的表現,因為在他們心中,你永遠都是個孩子!
「別人家孩子」只是一種激勵方式。他們更關心的,是我們的身體。
轉發也是一種溝通方式,爸媽多希望可以找到話題,跟我們多聊幾句。
酒店的東西他們都捨不得用,因為他們習慣把好東西都留給我們。
孩子的錢都是辛苦賺來的,他們每省一分都是為了少拖累我們。
心理學家就曾經說過,為什么女性做了媽媽後會變得嘮叨,那是因為愛孩子勝過愛自己。十月懷胎,經歷200多個日夜,才擁有了手中的小生命,傾盡一切去保護,是人性使然。
如果你曾跟在蹣跚學步的孩子悉心守護,你當明白父母的憂心;
如果你曾因為教訓叛逆期的小調皮而紅過眼眶,你當明白父母的苦心;
如果你曾因為孩子不小心受傷而發過脾氣,你當明白嘮叨的意義。
…………
這世上所有的愛都是為了相遇相聚,
唯獨只有父母對孩子的愛是為了分離。
因為我們無法陪伴他們走到最後,
所以我們會在有限的時間裡,
反覆提醒他們照顧好自己。
重陽節就要到了,
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陪伴在父母身邊,
不要因為怕聽嘮叨而刻意迴避。
其實,我們也可以用嘮叨的方式回擊,
別省吃儉用、
別扛小毛小病、
多吃點營養品……
他們是愛嘮叨我們的爸媽,
他們也曾是被爸媽嘮叨的孩子。
所有充滿愛意的嘮叨,
都是這世上最溫暖的惦記。
願全天下的父母身體健康!
爸爸媽媽,我們愛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