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教奉行得不得力,就看你能不能放下

2021-03-01 淨空法師

《2014淨土大經科注學習班》 第85集 2014年9月27日

依教奉行得不得力,就看你能不能放下

  這一次,學院舉辦戒律學習班的活動,難得清公老和尚親臨指教、幾位法師的發心、律師們的發心,讓澳大利亞圖文巴這個地區,在家、出家的佛弟子能夠真正學習到戒律。不管能不能持,阿賴耶識裡頭落下這個善根,是非常可喜可貴的。

  戒律重要,它是修行出離六道輪迴、出離十法界的根本。怎麼樣得戒體?關鍵在出離心。如果沒有出離心,念念還貪圖名聞利養,學佛出家也不例外,這自古以來都有。現在的環境尤其是常見,不是少見。出家人不貪財嗎?出家人不好色嗎?出家人沒有貪圖名聞利養嗎?

  佛法為什麼衰到這個樣子,我們要知道。總而言之一句話,我們沒有把出家看作了生死的一樁大事,把生死這個大事忘掉了,世緣看得很重,這就是我們的障難。上一輩的老和尚大德們,提醒我們,雖然提醒了,習氣煩惱太重,它還是在作祟。

  外面誘惑的力量,比過去,比佛陀在世增長一萬倍都不止。這個時代到今天太可怕了,確確實實我們細心去觀察,佛門衰,一代不如一代;再看整個社會都是滑坡,都往下衰。只有科學技術這是突飛猛進。有沒有好處?沒有好處。科學技術帶給我們的核武、帶給我們的生化,這個東西確實能夠毀滅全世界。所以中國古聖先賢,佛門這些大德有智慧,不是沒有智慧,能不能發明這個東西?可以。為什麼不做?這些東西有害而無實利,所以中國人不向科學技術這個方向發展,總是希望的是倫理道德世世代代紮根。

  可是在中國,兩百年前,西方文化衝擊了中國,滿清政府太平盛世過了一二百年,人沉醉於太平盛世,所以遇到外國來侵略,不堪一擊,變成喪權辱國,讓中國所有的讀書人,對中國傳統文化產生嚴重的懷疑。有許多人出來的時候,把傳統文化全部拋棄,吸取西方的文明,我們把信心失掉了。

  今天西方文明發展到今天,大家看到了,特別是湯恩比博士看得非常清楚,這個發展怎麼樣?科學家給我們提出警告,繼續不斷的發展的話,沒有倫理、道德,這個地球上人類居住不會超過五十年。這五十年之後,這地球人不能居住了,我們相信,為什麼?看到染汙就知道了

  現在已經到飲食染汙了、水染汙了,將來可能空氣染汙了,人不能呼吸,你怎麼能活得下去?極少數的人,這個人是具備善根、福德、因緣,覺悟了,遇到佛法能信、能理解,願意依教奉行。依教奉行得不得力,就看你能不能放下

  所以佛教眾生修行證果,首先放下什麼?「身見、邊見、見取、戒取、邪見」,這個五大類的煩惱,是佛把它擺在第一,真放下了,你就是真佛弟子,證須陀洹果。在大乘法裡面是十信裡面初信位的菩薩,地位雖然很低,他是聖人,小小聖。得這個果位,佛告訴我們,你決定不會墮三惡道,天上人間七番生死,你能證阿羅漢果。初果斷八十八品惑,記住頭一個是「身見」。

  因為有這個「身見」,才有名聞利養、才有七情五欲。

  真正曉得身不是我,身是假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徹底明了你才能真放下,這就真正入門。這個東西沒放下,我們在門外,沒有進門。這是一定要知道的。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真實含義

  戒律、律宗是佛的身;佛的形象、佛的威儀,禪是佛的心,沒有階級的,沒有等差的,確實如古人所說「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屠刀」是什麼?煩惱習氣。大乘教上佛告訴我們,放下起心動念分別執著就成佛了,為什麼?你本來是佛。你本來不是佛,你怎麼能成得了佛?

  但是起心動念,我們凡夫做不到,它太微細了,起心動念在哪裡?就在現前。誰看見了?誰能夠感受到?起心動念就是生滅法、就是阿賴耶,它頻率之高,現在量子力學家發現了,真有這個東西,就是世尊所說的阿賴耶的三細相。科學家終極目標也就是解決這個問題,是他們主要的課題。

要珍惜自己的念頭,念念跟自性相應才能明心見性

  這個現象從哪裡來的?為什麼會有物質現象、心理現象?心理現象是念頭,能量的現象,佛家的名詞就是「阿賴耶的三細相」,即「業相、轉相、境界相」。

  「境界相」這個謎底被他揭穿了,現代人,尤其知識分子,對佛法能不懷疑嗎?過去我們聽是勉強相信,佛說的、祖師說的,祖師是大徹大悟的人,不容許我們不相信。雖然這麼強調,依舊有疑惑。疑不斷那是大障礙,物質現象這個謎被揭穿了,有了科學證據,我們相信了。對佛經上所說的決定沒有絲毫懷疑了。我們深深相信再過二三十年,「轉相」這個謎也會被揭穿。

  佛在經上說的「阿賴耶的三細相」,用第六意識可以緣到。我們凡夫用第六意識用思想思考,用這個東西,這個東西佛說對內可以緣到阿賴耶的三細相,對外可以緣到宇宙的邊際。其實宇宙是沒有邊際的。

  遇到佛法,這個緣分不可思議,太殊勝了,太幸運了,應該要珍惜。要破「身見」,「身見」,要珍惜自己的念頭,念念跟自性相應,才能明心見性念念跟善法相應,在六道裡頭是三善道的果報;念念與不善相應,在六道裡面的三惡道。

  戒律斷惡修善、防非斷惡,在世間講無與倫比的大善,在出世法講這是根基。學佛先做一個善人,起心動念,在中國,「聖賢」也是了不起,不想自己,想眾生。

  如何幫助這一切眾生離苦得樂,這佛出世就這一個目的。佛為什麼出現世間?幫助一切眾生離苦得樂。要離究竟苦,得究竟樂。離究竟苦,輪迴是究竟苦,脫離六道輪迴這是離究竟苦,往生極樂世界是得究竟樂。

  用什麼方法?佛知道,苦從哪來的?從迷惑來的。樂從哪來的?覺悟就樂了。破迷開悟,用什麼方法?就是戒、定、慧三學,「因戒得定,因定開慧」,這個「開慧」就是明心見性、大徹大悟。就是離究竟苦、得究竟樂。八萬四千法門,門門到終極目標,都是極樂世界。真的法門平等,無有高下。

  這樁事情,黃念祖老居士講得非常透徹,有文殊菩薩給我們做榜樣,釋迦牟尼佛成佛也是這一句佛號,往生淨土而得到的無上正等正覺。所以走到最後的時候就到一條路,這一條路就是西方極樂世界,我們很難得碰上了。不是我們有能力、有智慧去選擇,不是。我們碰巧碰上了,這得感謝老師,老師為我們介紹,介紹的時候有疑惑,通過這六十多年的學習,不懷疑了。還有壽命就決定能往生,為什麼?沒有疑惑了,這是一生的大事因緣。

所有宗教最後把他修行功德回向求生淨土,個個都往生

  不但佛法八萬四千法門,到最後是一個境界,佛在經上告訴我們,連惠能大師也說,「何其自性,能生萬法」。這句話裡頭意思很長,「萬法」是全宇宙一切法,一切法的本體是自性。換句話說,一切法到最後都回歸到本體,都回歸到自性。

  所以我就相信,所有宗教修行他的方法,最後他能把修行功德回向求生淨土,個個都往生。他們生到天堂、生到天國,我們到極樂世界,最後到那個地方你會看到,你也在此地,他也在此地,我們都在此地,才知道一處。這個終極的一處是常寂光,淨宗是常寂光土,《華嚴》講的大光明藏,完全融成一體,這是究竟圓滿,我們就知道。

  就像日本中村康隆老和尚跟我講的,我跟他見面的那一年他一百歲,這是日本第一個大德。他告訴我,全世界所有宗教的創始人都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觀音菩薩三十二應,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應以基督身得度現基督身,應以阿訇身得度現阿訇身,講得通。

你不放下,得不到戒體;把萬緣放下,戒體現成

  所以我們的心量要拓開,全宇宙是一個法身、是一個自己。我們害人是害自己,我們利益人是利益自己,心量要拓開。在所有一切法裡頭,大乘佛法講到最清楚、最詳細、最究竟,但是要放下你才能真正體會到。就像戒一樣,你不放下,你得不到戒體;你只要把萬緣放下,戒體現成。戒體是什麼?自性,是真體,不是假的。假的體是阿賴耶,真的體是自性,就是真心;假的體是妄心,用真心不用妄心。真心沒有念頭,妄心有念頭。

  學教、學禪、學律,老和尚也說過,斷惡修善,不要把斷惡修善放在心上,那就是真體。斷惡念著惡,我的惡;修善還念著這個善,那是變成福報了。功德福德差別就在此地,相上完全相同,心上不一樣,一個是清淨心,一個是裡面有妄想、有雜念。不許可心中有雜念。所以一切法門裡頭淨土最殊勝,淨土容許心裡頭有一句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不能有妄想,不能有雜念。

  海賢受持九十二年,給我們做出最好的榜樣,所以歸根結底,章嘉大師當年教給我「看破、放下」,「看破」是了解事實真相;「放下」,相都是假相,連佛法也如是,《金剛經》上佛說得很好,「法尚應舍,何況非法」。這個「舍」在我們這個時候來講,是不能放在心上,就是不能分別、不能執著。

  起心動念是我們沒辦法斷的,它太微細了,像彌勒菩薩說的,一秒鐘多少個生滅?二千一百兆,我們怎麼會知道?!就在眼前,我們看不見、聽不到、摸不著,六根對它都不起作用,它就在面前。什麼時候看到?八地菩薩就看到了。我們慢慢修,修到八地菩薩全看見了。所以佛說的是真的不是假的。科學為我們做了證明,我們希望我們同修都能真正發菩提心,來幫助這個苦難眾生。

  現在這個世界走向存亡繼絕的邊緣,湯恩比博士把救亡圖存這樁大事,完全寄托在中國傳統文化,只有中國這種能救全世界,這是他說的,咱們中文翻譯的本子,完全是湯恩比念念所思的《未來屬於中國》,說得真好!他講的是拯救世界,「孔孟學說,大乘佛法」這兩樣東西可以救全世界。希望我們年輕同學,要真正發心、真正努力。

🙏歡迎關注🙏 ⬇️

淨宗學院-new.pllc.cn

淨空法師微信公眾號:jingkong1927

淘寶法寶流通處http://amtbfabao.taobao.com

相關焦點

  • 謹遵師言,依教奉行
    雖具竅訣 不修何益  謹遵師教行雖然得到很多竅訣,但不實修,沒有任何意義,因此應當謹遵師言,依教奉行。這是非常重要的。《菩提道次第廣論》中說:於說法師住如醫想者。如遭極重風膽等病,便求善醫,若得會遇發大歡喜,隨教聽受恭敬承事。如是於宣說法善知識所,亦應如是尋求,既會遇已,莫覺如負擔,應持為莊嚴,依教奉行,恭敬承事。攝功德寶中作是說故。
  • 看破得清淨,放下得自在
    要放下,什麼都要放下。佛家講得透徹,效果殊勝。我剛學佛的時候,跟章嘉大師,從章嘉大師日常生活當中我們就體會,他什麼都不管,他心裡頭乾乾淨淨,真的一念不生。教給我們的方法直截了當,沒有一個字是廢話,你真聽明白了,依教奉行,一生得利益。我們認識佛教,對佛教感興趣,是(得益於)方東美先生,信解。行證,(是得益於)章嘉大師。我問他,有什麼方法讓我很快就契入到大乘?
  • 談《增一阿含經》,教你「解、行」並重,不曲佛意,依教奉行!
    說了這麼多,寫了這麼多,有人在依教奉行嗎?今日要跟大家說說,我們應以何種態度聽佛陀的說法。在《雜阿含經》第1138經中,有兩位比丘,一名槃稠,是阿難弟子;二名阿浮毘,是摩訶目犍連的弟子。他們在某一天約定要一較高下,看誰能把佛陀的經法背誦出來,背誦得越多,誰就是最有本事,就是最厲害。他們之間的爭論,給大迦葉聽到後告訴佛陀。
  • 分享:依教奉行,做佛的合格弟子
    沒有找到門路,沒有方法入門。  身邊也有佛友常說自己學佛了,為何生意不好、家庭不順,身體還有各種疾病也不見好,仿佛學了佛就應該事事如意,心想事成。沒有深入經教,依教奉行,把佛菩薩當做救世主,而貪嗔痴天天增長,生活中依然我行我素,怎麼可能會得利益?!  學佛實在是很殊勝的一件事情,關鍵看自己怎麼修學。
  • 經典的教誨我們沒有依教奉行怎麼解決?「讀書千遍,其義自見」。讀...
    是我們的業障習氣太重,不是佛光不靈,我們迷得太深,讓佛光透不過去,我們被照的這些眾生居然沒有感覺。所以經典的教誨,我們沒有能夠依教奉行,原因在此地。這個問題怎麼解決?解決的方法,古人說過,我們要相信,那是「讀書千遍,其義自見」。讀的時候用真誠心、用恭敬心,不能分別,不能執著。如果讀誦的時候還有分別執著,還去想經裡頭的意思,那就把讀誦的功德破壞了。
  • 《地藏經》:念經行善求功德、求消災,不「依教奉行」不會增上?
    增上持經功德力的核心:「依教奉行」讀經的根本目的,是要眾生明白道理而後依教奉行。所以,誦經者要獲得真實的利益和快速增上的校驗,在懺悔業障的基礎上,一定要有實際行動去改正錯誤,斷惡行善。所以,持經的效果就不會增上,功德力不能快速增長顯發。殊不知,斷惡即是積聚真實的功德,即是真實的懺悔,即是培植真正的福報,即是靈通滿願的妙方神術,即是以實際行動遵行過去現在未來諸佛教誡的核心:「諸惡莫作」。佛菩薩教導我們,在任何情況下都要保持正念、正知。
  •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判教之目的,為使行人,知所抉擇,依教奉行(二)
    判教之目的,為使行人,知所抉擇,依教奉行(二)所以如果你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你不一定要修《阿彌陀經》,也不一定要修《觀經》,你只要好好修《華嚴經》,那法與機就相契相應。但是你如果不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你去修《華嚴經》,那就是機法不相契不相應,你修了一輩子可能徒勞無功。也就是師父經常講的,法不契機,枉費心機,一生用心修學,結果到頭來不能解脫生死,徒勞無功又要繼續六道輪迴,不就很遺憾嗎?
  • 佛法說一個字,放;說二個字,放下;說三個字,放得下;說四個字,徹底放下.
    三、一生學放徑中捷徑  (一)從師父上人的講經開示看一生學放之成佛捷徑  修行人從初發心到如來地,修什麼?就是看破放下。放下幫助看破,看破又幫助放下,這兩個方面相輔相成。  沒有別的,徹底放下!放下不是把事都扔掉,不是的,事照幹,今天這一天事情還得照幹,心裡頭痕跡都不落。心裏面呢?心裡頭就是一句阿彌陀佛,念的是阿彌陀佛,想的是阿彌陀佛。  能不能往生,全在能不能放下。什麼時候放下?現在就放下,不能等。放下,心裡放下,心裡只有一句阿彌陀佛。
  • 佛源老和尚:我們拜佛念經到底能不能消除業障?
    要真的用功,不要懶,不要做不正當的事情,要依教奉行,不依教奉行的事情是永遠弄不好的。不打妄想,一支香則很好坐;如果打妄想,一支香就感覺好長好長。眼睛一閉,妄想一來,過去所做的種種事情,這麼一迴光返照,八識田中的種子全都跑出來了。
  • 與佛有緣的人並非身在佛門,而是有這3個特點,看看你有嗎
    真正信佛學佛,就是把佛法落實到實際生活中的人,不能依教奉行就是無緣。一邊燒香拜佛,一邊不知悔過。不能修正自己的錯誤行為,不能修正自己的起心動念,這不是修行,這一生還是與佛無緣。真正修佛的人身上一定有下面三個特點,有其中一個,你也是與佛有緣的人。
  • 「不思善、不思惡」如何能「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不思惡」與「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並不對立,而是代表兩個層面的修行。佛法修行中,基本貫穿著「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的原則。但修行不僅是止惡行善,更要超越對善惡相的執著。因為修行最終要契入空性,以哲學角度來說,即通達絕對真理。空性又名真如,超越一切善惡,這就必須擺脫二元對待的心。  我們眼中的世界,是相對的世界;我們現在的心,是二元對立的心。換言之,每個心念都有相應的對象。比如想起某個人,某件事,都有「能想」和「所想」。
  • 【一句佛號】真誠心一句阿彌陀佛,超過你無量劫積功累德,不得了!沒人相信
    這一聲名號的功德是不可思議的,你做了無量無邊的好事,積無量無邊的功德,比不上用真誠心念一句阿彌陀佛。真誠心一句阿彌陀佛,超過你無量劫積功累德,不得了!沒人相信。這個法門,善根福德因緣成熟的人,遇到沒有不成佛的,遇不到太難,遇到就成佛。   我不是利根,不是上智,中下根性,好在我還聽老師的話,依教奉行。可是老師把淨土宗介紹給我,我大概學了二、三十年才相信。
  • 佛教:晚上不能讀《地藏經》這說法正確嗎?看看海壽法師怎麼說
    我讀起來,也能理解其中的意思。講的是,地藏王菩薩救母。還有講了因果報應的關係,我覺得這本書,所講的內容,真的是直指人心。無論你是初學佛法者,還是已經在學習佛法。如果還沒有讀過地藏經,我建議大家,一定要去讀一讀。相信你讀完之後,一定會有所收穫的。
  • 民間常說的「犯太歲」,佛教怎麼看?
    佛教講以法攝持,佛法裡講的是因果,「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你如果常行善,首先,善因得善果;第二,自然也會常有護法神、善神護佑。有些人會把它當作一種兇神,覺得會對我們產生不利的影響。在佛教裡不是這樣看的,好人經常會有護法神、善神護佑,諸事吉祥(諸事吉祥是因為你常做善事)。
  • 佛教:學佛以後,如果放不下這一「障」,你永遠都不會開悟!
    佛教:學佛以後,如果放不下這一「障」,你永遠都不會開悟!放不下所知障在得遇明師之前,由於多年的修學,許多修行者都掌握了一些佛學知識。但是,每個明師各有不同的教學方法,他不可能按照你的習慣和意願來教學。因此,有些人就不理解,或者接受不了明師的教學方法。或者總愛拿自己以前學習和理解的佛學知識來分別,來判斷明師的每句教導是對是錯,這就是分別心和所知障。有些人確實心也很誠,也很想依教奉行。
  • 學佛的功夫就在你面孔上,決定騙不了人
    所以造極重罪業的人都有機會往生作佛,不能不相信。你要不相信你就可憐,你墮在無間地獄,不知道到哪一劫才能出頭。造作重業的人趕緊懺悔,佛菩薩不怪你,真正明白的人不會怪你。我這些年來也不少人毀謗、障礙,甚至於陷害,我一絲毫都不放在心上。
  • 平靜安穩 從新得力
    當我們內心充滿壓力的做每件事情的時候,生活就不成為享受,反而成為日光之下的勞苦愁煩。煩躁是指人內心翻騰,情緒不穩。我們常常心裡焦急,是因為把焦點放在自己身上,我們想要靠自己掌控環境,或依靠錢財,或依靠勢力、或依靠才能,因此在遇到困難,不如意的時候,就容易質疑、抱怨。浮躁不能產生力量,但是安靜能。
  • 如何放下「過去」?看這三句話,能不能讓你釋懷
    「放下過去」就變得難上加難。怎麼辦?其實,我們無法釋懷的,往往不是事情本身,我們無法釋懷的是當時的自己,沒有能力或者疏忽大意的處理方式,是當時和現在的自己所不能接受的。事情,已經發生,過去已經成為了過去,是無法改變的。所以,你糾結和不糾結,其實對於過去是沒有任何意義了。
  • 壞情緒如果不能看破,也就無所謂放下
    平日裡,我們經常勸解他人要:看破,放下,自在。其實一個人如果沒有看破是很難放下的,不能放下也就無所謂自在。比如:有的人怕蛇,即使他知道你拿的是一條死蛇,他還是會怕。知道這是條死蛇,也就是看破真相,可是即使看破了真相還是會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