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臉皮」的孩子是怎麼形成的?

2020-09-07 陽光心健心理發展

  對於家長來說,熊孩子是最讓人頭疼的,而熊孩子往往都有一個共性,這就是「厚臉皮」。當然,孩子的「厚臉皮」也不是一天就能練成的,專家指出孩子之所以會「厚臉皮」,往往與家長不當的教育方式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專家指出有3種教育方式會導致孩子「厚臉皮」,家長一定要注意。

關於我們

1、言而無信式

  當孩子犯了錯,有些家長喜歡說「你再這樣,我就要……」的話,可實際上,當孩子再次犯錯時,家長並沒有按自己說的那樣去做,反覆幾次之後,孩子也就不把家長的批評當作一回事了。

2、喋喋不休式

  翻舊帳、算老帳的批評方式毫無重點,也沒有針對性,孩子未必知道自己究竟為什麼被批評,也就不會感到羞愧,並對自己的行為進行反省。這樣的批評聽多了,孩子很容易產生「抗藥性」。

3、蜻蜓點水式

如果孩子欺負別的小朋友,家長只是隨口告訴他:「以後不許這樣,不然我要生氣了。」這種輕描淡寫的批評恐怕很難讓他深刻認識錯誤。如果嚴厲地批評他,說明道理,並帶著他去登門道歉,那麼他就會產生羞恥感,以後不再重犯了。

相關焦點

  • 別怕孩子臉皮「厚」,事實證明,「厚臉皮」的娃娃更吃得開
    這個時候就體現了「厚臉皮」的重要性,厚臉皮的孩子就不會為這些事情而煩惱,雖然有時候也會把父母氣得不行,但是「厚臉皮」的孩子長大後確實特別省事。抗壓能力強「厚臉皮」的孩子一般抗壓能力都比較強,是天然的「樂天派」。他們不會去理睬別人的看法,也不會把別人的話放在心上。
  • 臉皮「不厚」,怎麼能「成事」?
    然而臉皮厚,並不一定是壞事,特別是在做事的時候,臉皮不厚,往往成不了事。做任何事都不是輕易能成功的,可能會需要求助別人,然而,求人總是需要放下身段和面子,如果顧及面子,臉皮不夠厚,很可能讓事情最終功敗垂成。畢竟,別人不欠你的,憑什麼要幫你。
  • 李玫瑾:讓孩子從小養成「厚臉皮」的習慣,將來才不會活得太辛苦
    文\欣兒媽編輯\欣兒媽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有人說誰誰誰的孩子「厚臉皮」,我們的第一反應就是,這個孩子沒臉沒皮,別人怎麼說他都不聽,這樣的孩子最沒用。但是在育兒專家李玫瑾教授和馬未都老師,在圓桌派中便提出了一個觀點:讓孩子從小養成「厚臉皮」的習慣,將來才不會活的太累。
  • 李玫瑾:讓孩子從小養成「厚臉皮」的習慣,將來才不會活得太辛苦
    文\欣兒媽編輯\欣兒媽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有人說誰誰誰的孩子「厚臉皮」,我們的第一反應就是,這個孩子沒臉沒皮,別人怎麼說他都不聽,這樣的孩子最沒用。而「厚臉皮」的孩子相對於同齡人來說便少了一個弱點,他們不會在意別人怎麼看待自己,這便是一個同齡人所沒有的優勢!
  • 培養個「厚臉皮」的孩子,「逆商」的培養,讓孩子越來越優秀
    作為家長,應該努力培養一個「厚臉皮」的孩子,讓他在萬事萬物面前都能坦然自若,提高逆商,提高戰鬥值,在風雨中學會「笑傲江湖」。舉個例子:甜甜學習成績很好,尤其是作文,每次作文都是全班的最高分。可是這次,她的作文成績卻不是最高的,分數也是不高不低,十分尷尬。
  • 李玫瑾:從小培養孩子「厚臉皮」的習慣,讓孩子將來不會活得太累
    傷害自己、傷害家人的孩子時常被報導出來,現在生活條件這麼好,孩子卻不知道珍惜,不知道感恩和回饋,到底是怎麼了? 像清華大學教授劉瑜說的,現在的孩子在惡性競爭力長大,很容易長成一個「空心人」。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的教育,讓孩子認為失敗就是一個廢物。
  • 真正厲害的人,懂得「厚臉皮」
    「厚臉皮」,常用來指不知羞恥的人,也用來諷刺他們言語行動中帶著不知羞恥或不自量力的傲然自信。可我們會發現,生活中,那些「厚臉皮」的人,哪怕在夾縫中求生,也往往不達目的不罷休,最終得償所願。秀英自從和前夫離婚後,就帶著孩子搬回了娘家,和爸爸媽媽同住。一家人小心翼翼地守護彼此,想要走出悲傷,過好當下的每一天。沒有一點安全感的秀英,急切地想要一套屬於自己的房子。不是為了別的,而是希望能夠想哭的時候就盡情地哭,也不用打擾到父母和孩子。
  • 李玫瑾:讓孩子從小養成「厚臉皮」的習慣,孩子未來才活得不辛苦
    一提到「厚臉皮」這個詞,我們第一反應,這是一個貶義詞,我們認為「厚臉皮」就是指一個人沒皮沒臉,怎麼說都不在乎,這樣的人最沒出息。心大一點,臉皮厚一點,咬咬牙啥事兒都能過去。,人緣好「厚臉皮」的孩子,在任何社交場合,都敢於主動出擊,他們善於觀察對方,會主動尋找話題,及時活躍氣氛,和「厚臉皮」的孩子在一起,你會感到很放鬆,因為場子永遠都不會冷。
  • 李玫瑾:讓孩子從小養成「厚臉皮」的習慣,孩子未來才活得不辛苦
    一提到「厚臉皮」這個詞,我們第一反應,這是一個貶義詞,我們認為「厚臉皮」就是指一個人沒皮沒臉,怎麼說都不在乎,這樣的人最沒出息。然而,在《圓桌派》中,李玫瑾老師和馬未都老師,卻提出「家長要從小培養孩子『厚臉皮』的習慣。」
  • 李玫瑾教授:養一個「厚臉皮」的娃娃,未來孩子活的不辛苦
    養育孩子是一條漫長的「修行」之路,成就孩子,磨鍊父母。最後孩子變成什麼樣子,都靠父母描繪。但是李玫瑾教授在節目中說過這樣一句話:「家長要從小培養孩子「厚臉皮」的習慣。」一說到「厚臉皮」,大家就想得不是很好,所以說,對於教授的這句話,大家都有質疑,孩子厚臉皮不是不好嗎?為什麼還要培養孩子厚臉皮?我們打個比方,臉皮薄的孩子在受到老師批評的時候很容易出現問題,因為她心裡接受不了。遇到困難了,也容易一蹶不振。
  • 復讀兩年考上重點高中,實現大學夢:「厚臉皮」孩子生活不會太苦
    「厚臉皮」的孩子不會「玻璃心」,更容易接受和面對失敗還記得這位被人民日報點名表揚的媽媽嗎?女兒看到媽媽來接她,異常興奮的要告訴媽媽一個好消息和一個壞消息。哲學家叔本華說過:「人性最特別的弱點就是,太在意別人怎麼看待自己。」在圓桌派節目中,李玫瑾教授和馬未都老師指出:孩子從小就應該養成一個「厚臉皮」的習慣。即「挫折教育」,也就是逆商教育。為什麼呢?
  • 宜家情侶摟抱躺床 臉皮怎麼這麼厚
    宜家情侶摟抱躺床 臉皮怎麼這麼厚![提要]全都是自私到沒邊的人!市民趙女士反映,她在朝陽區四元橋宜家購物時,看到有小孩在沙發上小便,而孩子家長並未制止。  全都是自私到沒邊的人!市民趙女士反映,她在朝陽區四元橋宜家購物時,看到有小孩在沙發上小便,而孩子家長並未制止。
  • 李玫瑾:想讓孩子未來過得不辛苦,這3種「厚臉皮」要教他
    前幾天在某綜藝節目上,幾位老師對教育孩子展開了探討,李玫瑾教授指出,想讓孩子未來活得不辛苦,就要讓他從小養成「厚臉皮」的習慣,網友聽後評論:漲知識了。在人們的印象中,「厚臉皮」是一個貶義詞,通常被理解為「無恥」、「不要臉」。
  • 玻璃心撐不起頂天立地的巨人厚臉皮用在哪裡才是給孩子正確的示範
    以後的日子就是反覆被虐的過程,好的消息是不用再讓車、馬、炮了,壞消息是,幾乎沒怎麼贏過。逐漸地,我不讓著也贏不了了,小孩子就是進步快,容易形成思維模型。心說這不行啊,於是我復盤,調整心態,慢慢的主動權又回來了。
  • 為什麼「厚臉皮」的人更容易成功?
    回到職場上,我們不難發現,「厚臉皮」的人往往更容易成功。厚臉皮不是「不要臉」,而是「厚心房」很多人對厚臉皮有著很大的偏見,認為厚臉皮就是貪圖利益、阿諛奉承、巴結上司。其實「厚臉皮」與這些功利性的詞彙有著本質的區別,反而是人生路上的一個「助力器」。
  • 培養一個「厚臉皮」的孩子,長大可能是優點
    之前無意間看到了李玫瑾教授參加的節目,她說:家長最好從小就培養孩子「厚臉皮」一些,當時其他的嘉賓都表示非常贊同。郭德綱選擇在眾多人面前讓郭麒麟邁過心理的那道坎,出了社會別人這麼對他,他才不會因為沒有受過批評,臉皮過薄帶給自己過多的壓力。其實,培養孩子的「厚臉皮」,對孩子以後也是有好處的!
  • 李玫瑾:孩子從小要養成「厚臉皮」的習慣,將來才活得不辛苦
    在《圓桌派》節目中,李玫瑾、馬未都兩位老師提出了一個觀點:要讓孩子從小養成「厚臉皮」的習慣。 要知道「厚臉皮」這個詞的釋義一是厚顏無恥,二是不知羞恥,是一個實實在在的貶義詞,但為什麼兩位老師都認為,孩子應該學會「厚臉皮」呢?
  • 學會做一個「厚臉皮」的人
    當你落魄的時候,身邊的人都會疏遠你,更沒有人願意幫助你,當你臉皮厚一點,被別人拒絕了一次又一次,總會有個人會被你的厚臉皮感動,伸出援手。臉皮厚是一種與人交往的方式,目的是保護自己的利益,取得更大的成功。
  • 成功之前,丟掉玻璃心,修煉厚臉皮
    所以今天我想說的是,想在職場混得好,第一步就要懂得丟掉玻璃心,讓自己變得厚臉皮一點。>在職場上,作為領導來說,更喜歡厚臉皮的員工。但厚臉皮的人卻願意放下臉面主動打開心結。所以在職場上跟同事相處,臉皮厚一點,會讓你的人際關係變得更好。但同時,要懂得把握分寸,厚臉皮是主動讓步,是大度寬容,但卻不能觸碰別人的底線。否則有時候,反倒會適得其反。
  • 李玫瑾:培養孩子「厚臉皮」的習慣,將來學習和生活都會輕鬆很多
    在咱們的印象中,「厚臉皮」就是一種諷刺的詞語,雖然這不是一種誇讚,甚至是一張嫌棄的方式。但其實厚臉皮真正的含義,是不會受到外界的影響,可以專心的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兒。看過圓桌派可能會記得,其中李玫瑾和馬老師都說過,培養孩子一種「厚臉皮」的習慣,對於孩子未來的學習和生活,都有很大的幫助。而這裡說的厚臉皮,就是一種受挫折的教育。現在不少孩子心理都比較脆弱,很多時候別人說了幾句,就開始對自己不自信。孩子也容易變得多愁善感,這會讓孩子變得敏感和脆弱,對學習和生活都有一定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