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夢都喊「不去幼兒園」,孩子壓力大,家長多「溺愛」少「講理」

2020-09-05 彤寶媽媽愛彤寶

前兩天,老師和我反應彤寶在幼兒園總喜歡咬衣角。

她上幼兒園後幾乎沒有哭鬧過,我對她的情緒的確有些疏忽,多虧老師的反饋。

就像我們去了一個陌生環境會覺得手足無措一樣,咬衣角的行為可能是她內心不安的表現。

一個同學說,他家孩子剛上幼兒園時,夜裡說夢話都喊著「不去幼兒園」。

也聽到有家長說,上幼兒園後,孩子變得特別黏媽媽,而且一點小事就會眼淚汪汪很委屈的樣子。

這些都可能是孩子壓力大的表現。

小屁孩能有什麼壓力?可能有人會這樣想。

說起壓力,我們大人首先想到的是每個月的房貸、孩子的教育費用、老人的贍養等等這些具象的生活壓力。

對孩子來說,生活裡的每種改變都會給他造成壓力。

上幼兒園前,被家長照顧的很好,進入幼兒園後孩子會突然發現很多麻煩事都撲面而來:

那麼多孩子,老師不可能只關注一個人,失落、得不到尊重等負面感情隨之產生;

吃飯、上廁所、睡覺等都需要自己完成,會產生無助感;

不能像在家那樣想吃就吃,想玩就玩,想睡就睡,不自由感也有之;

3歲左右的孩子心智不成熟,還不會應對同伴之間的關係……

生理需求、心理負擔、環境變化都讓孩子倍感壓力。

如果仔細觀察會發現孩子其實已經發出了壓力信號。

壓力可能讓孩子出現一些身體的直觀反應(生理和行為方面),比如像我家彤寶咬衣角的行為。

類似的還有啃指甲、尿頻、吮吸指頭、說話慢、不想吃飯、假性肚子疼、睡不好等現象。

還可能會脾氣暴躁,甚至出現打人、咬人等攻擊行為。

也可能你還會發現孩子注意力減弱,做事沒耐心,像我家彤寶第一個星期時就脾氣很大。

壓力同樣也會衝擊孩子的心理防線,會表現在孩子的各種情緒上:傷心、緊張、害怕、焦慮……

幼兒分離焦慮就是最典型的——嬰幼兒因與親人分離而引起的不安、焦慮、不愉快的情緒反應。

在這期間,需要家長給孩子多些「溺愛」,少些「講理」。

01

有的孩子變得很黏媽媽,還有的會變回「幼稚」,比如一會兒吃東西要家長喂,一會兒又要抱抱,一會兒又要幫著拿這拿那……

面對處處撒嬌的孩子你會怎麼辦?

「你都這麼大了,自己吃!」

「都是上幼兒園的小朋友了,怎麼還總讓抱呀?」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如果這麼幹巴巴的講道理,你覺得孩子會接受嗎?

分離焦慮期的孩子內心充滿了不安全感,這樣說只會讓孩子反感,心裡更難過。

適當地接受孩子的撒嬌行為,緩解一下緊張的情緒未嘗不可。

比如和孩子說媽媽可以餵你吃飯,但下次就要自己吃哦;媽媽可以幫你拿,你要說謝謝哦,下次自己去拿好嗎?

有的人把上幼兒園比作給孩子「斷心理上的母乳」,這個時候就該多給孩子一些擁抱,多和孩子說幾次我愛你。

「妥協」就是給孩子的安慰,同時對孩子能堅持去幼兒園進行表揚,進而鼓勵他去適應新的環境。

02

那像彤寶這樣出現咬衣角、啃指甲、吮吸指頭的孩子又該怎麼辦呢?

這是孩子排解壓力的一種方法,不能指望馬上改掉,批評不僅可能不見效還會讓孩子更壓抑。

我的做法是告訴她老師表揚了她在幼兒園吃飯不挑食、中午睡覺表現也好。

然後說,老師和我都希望她在「不要咬衣角」這件事情上慢慢進步,並告訴她有事可以隨時找老師幫忙。

接下來的就是耐心等待。

我相信等她心情慢慢安定下來後,習慣了幼兒園的生活後,自然而然就不會那麼做了

03

除了撒嬌、壓力發洩行為,很多孩子的睡眠質量會下降

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孩子不習慣早起,再加上剛去幼兒園不能好好午睡;另一部分原因則是有的孩子比較敏感,白天在幼兒園心情不好,又不懂怎麼排解造成的。

這時候,家長能做的就是不要再額外給孩子添加壓力

儘量少說像「不要給老師惹麻煩」、「不要哭鬧」、「不要和小朋友打架」這樣看似有道理的叮囑,殊不知在孩子看來這均是對他的一種要求,說的多了就會超出他的能力承受範圍。

還有就是家長儘量以平和的心態面對孩子。小孩子對家長情緒的感知很敏感,家長的分離焦慮也好,生氣的情緒也好都會影響孩子,給孩子形成壓力。

除上面這些具體情況的應對,多帶孩子在室外玩、做運動,因為體育運動可以有效緩解壓力。

還可以創建情境和孩子玩角色遊戲,讓孩子說出憋在心裡的話。

另外儘量保證孩子的睡眠,睡眠可以補充孩子因壓力丟失的「能量」。

對了,還有膳食的平衡,不要放學後給孩子「猛補」,容易積食。


彤寶媽心語♥:

孩子年齡小,認知能力差,不會自己調節情緒,緩解壓力,需要家長的引導和幫助。

相信孩子,不久就會發現事情並沒有你想得那麼糟糕,孩子會喜歡上去幼兒園,他的表現也會讓你很驚喜!

相關焦點

  • 溺愛孩子的壞處遠比你以為的要多得多,家長需要科學教養孩子
    而有些孩子則一路上順風順水,吸食著溺愛帶給他的快感,經受不住大一些的坎坷,稍有不順便大發雷霆,很難獲得幸福。孩子拒絕做他本該做的事時,家長第一反應不是嚴肅的教育他,讓他學會自己承擔,而是哄著幫孩子做。有些家長總覺得自家孩子還小,在家裡能寵著就寵著,能幫孩子做的事就不讓孩子自己做,這樣溺愛真的很不好。5.
  • 孩子上幼兒園了,請不要再這樣溺愛孩子!(轉給家長)
    溺愛 當今做父母的大多知道溺愛孩子有害,但卻分不清什麼是溺愛,更不了解自己家裡有沒有溺愛。 我們都想做一個好家長,想養出一個獨立自主懂事的好孩子的。
  • 溺愛孩子的5大危害,你需要早知道
    當孩子上幼兒園時,由於上學時間太早,常常起不來,家長往往由著孩子的性子,遲到早退。家長認為孩子還小,上幼兒園沒有必要按時上學。當別的孩子已經上課後,溺愛孩子的家長,才把孩子送到學校去。雖然說能短暫讓孩子輕鬆,不想讓孩子過早辛苦,但是已經讓孩子養成了懶散的習慣,孩子一旦上了小學,習慣形成就很難改掉。
  • 為什麼幼兒園老師不給孩子餵飯,轉給家長!
    家長代表二:我覺得在孩子無法自理的情況下,幼兒園老師應該餵飯,不然孩子會餓肚子的。家長代表三:我家的寶寶從小吃飯不好,在這樣的情況下,幼兒園老師應該餵飯。家長代表一:要讓孩子自己吃,那麼多孩子老師哪有那麼多時間去喂,老師也根本管不過來。
  • 為什麼孩子不愛去幼兒園?是因為家長犯了這三大禁忌
    孩子剛從幼兒園接出來,還沒來得及跟家長說句話,家長認為一天沒見到孩子了,心裡既牽掛又好奇,生怕孩子在幼兒園受到委屈,於是,拉著孩子問這問那,問東問西。本來孩子在幼兒園過得挺開心的,可是家長一見面,問的都是負面的東西,孩子就要搜腸刮肚去想那些不開心的事情,久而久之,孩子自然會產生厭煩情緒,不但不願意與家長交流了,就連幼兒園也不願意去了。
  • 公辦幼兒園少之又少,家長擠破腦袋想進,難道私立幼兒園不吃香?
    又到了開學季,特別是3歲的孩子們,即將踏上了學校的旅程,他們需要和爸媽分離,將獨自面對幼兒園。幼兒園屬於學前教育,不劃分為義務教育,所以孩子們可以自由選擇上幼兒園的時間,有的孩子2歲就去幼兒園了,有的孩子則是5歲去幼兒園,更有的孩子選擇不上幼兒園。
  • 身上有這3種共性的孩子,上幼兒園容易被欺負,家長要上點心了
    每一個孩子都是爸爸媽媽的心頭寶,但是當到了該上學的時候,父母們還是要把孩子送到幼兒園去接受專業的老師的教育的,那麼問題就來了,許多的家長會擔心自己的孩子在幼兒園受了欺負該怎麼辦呢?家長又不知道,孩子也不說的話,家長就會更加擔心自己的孩子的健康狀況了。
  • 家是講愛的地方,不是講理的地方?講愛就可以不講理了嗎?
    一個家裡不管有多愛,在很多家庭瑣事面前,如果溝通處理不好,都會產生各種矛盾,比如日常家務事:煮飯、洗碗、洗曬衣服、家庭衛生,掃地拖地、接送孩子,這些誰來做,怎麼協調;比如孩子教育、財務管理、買房買車等大事如何規劃,誰說了算?這些都需要分工配合,涉及到大量的溝通協調工作。
  • 父母「溺愛」孩子的行為,映射出內心對愛的渴望,卻影響孩子一生
    每天跟著姥姥,連媽媽喊她去自家都不去,別的朋友喊她出去玩也不去,你跟她說話她才回答一下,不跟她說話完全就被忽視的那種。這種行為也是讓家長發愁,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呢?回憶以往還是跟小時候一大家子人的寵溺有關係,小的時候沒被家人說過,等著大點更說不得了,一說就會哭,一哭家人更不敢說,惡性循環了。
  • 4歲女童被3家幼兒園勸退,溺愛孩子的危害,上幼兒園初現端倪
    現在的孩子生活很優渥,和以前的孩子相比,如今的孩子有一部分已經被家長的溺愛慣壞了。平時在家裡,父母溺愛孩子的危害,或許還不會體現出來,但是當孩子離開父母去上學,尤其是上幼兒園時,溺愛孩子的危害就初現端倪。
  • 「媽,我不去幼兒園行嗎?」當孩子恐懼幼兒園時,家長應該這樣做
    開學的第一天,當大人們都沉浸在各種喜悅的氛圍中時,軒軒卻顯得有些沉默。早上九點是入園的時間,可都已經八點多了軒軒還拖拖拉拉的賴在床上不肯動。媽媽怎麼喊孩子就是不肯起,一開始軒軒說自己不舒服,媽媽趕緊走近觀察沒看出任何異常點準備要去醫院檢查時,軒軒卻說自己又沒事了。這情況很明顯就知道孩子是故意的,最終實在沒辦法,軒軒媽媽只好動用家長的威嚴來嚇唬孩子,強迫孩子吃飯穿衣服趕緊去幼兒園。
  • 馬雅舒混血女兒遭到幼兒園退學,媽媽的「溺愛」,影響孩子一生
    在一檔節目中,馬雅舒教育孩子的方式卻讓人感到非常詫異,她非常在意自己的孩子,甚至有些過分在意了。為了保證孩子的安全,馬雅舒基本將家裡面所有的東西都撤掉了,只留下吃飯的地方,雖然家裡面非常大,但看起來卻是光禿禿的。
  • 家長接送孩子,是太溺愛影響孩子獨立嗎?看看現實情況如何
    一大學教授說到:日本的中小學不存在家長接送孩子的現象,孩子都是自己坐大巴或者步行上學。中國孩子都要接送,學校門口車水馬龍。新生入學,居然有6個家長送孩子。太溺愛影響孩子獨立,未來沒有希望!看到幾個旅居日本的媽媽拍的視頻,都表示孩子獨立上學,不用送,不管是幼兒園還是小學中學,都是如此。孩子們上學時自動排成一排,很安靜、很有秩序。
  • 孩子一回家就喊肚子餓,真是在幼兒園沒吃飽嗎?(轉給家長)
    也有家長說:幼兒園倒是每天都有食譜,可是到底吃啥樣我們也看不到啊!我每天都問老師孩子的吃飯情況,老師都說吃的很好,到底是什麼原因呢?老師都是有幼兒園生活經驗的,都把幼兒園的孩子當成自己的孩子來看待,不可能讓他們餓肚子的。
  • 溺愛孩子的危害,在幼兒園就開始爆發,父母儘早培養孩子自理能力
    孩子被幼兒園勸退,家長曬出聊天記錄在寶媽群裡看到了這樣一件事:一位家長因為孩子被幼兒園勸退,跟老師大吵起來。老師又稱孩子的自理能力很差,「經常尿褲子,想上廁所也不知道跟老師說。」這位家長聽了很不服氣:「孩子都不懂事,他只是個孩子,我就不信別的孩子不這樣?
  • 分不清「寵愛」和「溺愛」?這五件事,做過任何一件都是溺愛!
    所有的家長都知道溺愛會害了孩子,可真的遇到事情的時候,要麼就忍不住,要麼就分不清到底什麼是愛,什麼是溺愛。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溺愛的表現,家長們可以對號入座,看看自己中了幾條。溺愛都有哪些表現?特殊待遇有些家長覺得孩子年齡小,需要多加照顧,於是就有了這些現象:買專車接送孩子上下學、家裡所有事情都給孩子優先權、吃飯時好吃的都擺到孩子面前、電視永遠是孩子喜歡的動畫片、每次過生日都要特別隆重,禮物蛋糕大紅包,一樣都不能少......慢慢的,讓孩子養成了「高人一等」的習慣,變得狂妄自大,自私自利,沒有同情心,漠不關心他人,也不懂得尊重和孝敬長輩。
  • 「育兒」為什麼幼兒園老師不給孩子餵飯,轉給家長
    正方:支持餵飯家長代表一:孩子這麼小,在家都是家長餵飯,幼兒園老師也應該給孩子餵飯。家長代表二:我覺得在孩子無法自理的情況下,幼兒園老師應該餵飯,不然孩子會餓肚子的。家長代表三:我家的寶寶從小吃飯不好,在這樣的情況下,幼兒園老師應該餵飯。反方:不支持餵飯家長代表一:要讓孩子自己吃,那麼多孩子老師哪有那麼多時間去喂,老師也根本管不過來。
  • 孩子一回家就喊肚子餓,真的是在幼兒園沒吃飽嗎?(轉給家長)
    為什麼孩子幼兒園放學回家經常喊「餓」?很多家長說:我家寶寶從上幼兒園後,放學回家就喊「餓」回家第一件事情就翻冰箱,水果、零食全部吃光!也有家長說:幼兒園倒是每天都有食譜,可是到底吃啥樣我們也看不到啊!我每天都問老師孩子的吃飯情況,老師都說吃的很好,到底是什麼原因呢?首先,孩子剛剛進入幼兒園,在新的環境中,面對新的老師和不熟悉的小朋友,常會感到不安和緊張,有些孩子的不安和緊張會表現得很強烈。這種緊張的心理狀態會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幼兒的食慾。孩子在進餐時表現出心神不定,進食量減少。
  • 九月入園的孩子,記住「三熟悉兩不要」,家長早準備開學少操心
    點擊右上角,關注「幼兒園全攻略」。跟寶寶重回幼兒園,一起健康快樂的成長!上幼兒園是孩子第一次與父母、親人的長時間分離,有分離就會有分離焦慮症。無論適應能力多好的孩子,多多少少都有焦慮症的表現,只是適應期的長短問題。
  • 溺愛孩子真是導致孩子變壞的殺手嗎?
    此時,很多父母就會生氣大吼,孩子就會覺得恐慌,害怕。但他會更加想吃糖。父母的這種拒絕,並不能讓孩子明白糖對牙齒和身體有孩子,反而讓他對糖有種病態的需求。他會在家裡到處找糖吃,偷偷的買糖吃,想盡一切辦法去吃糖,甚至會為了吃糖,去做一些自己不願意做的事。後來,媽媽聽了心理醫生的建議,買了一箱子糖放在孩子的房間,任由他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