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隨著經濟狀況越來越好,每家每戶都過上了不愁吃喝的生活。而家境變好了,最受益的莫過於孩子。孩子不僅不用擔心沒錢上學的問題,在生活中更是想要什麼便能得到什麼,而這正是因為許多父母寵溺孩子。
在寶媽群裡看到了這樣一件事:一位家長因為孩子被幼兒園勸退,跟老師大吵起來。
通過這位家長曬出來的聊天記錄可知,孩子往同學杯子裡放蟲子捉弄人,然而家長的解釋是「小孩子調皮很正常。」
老師又稱孩子的自理能力很差,「經常尿褲子,想上廁所也不知道跟老師說。」這位家長聽了很不服氣:「孩子都不懂事,他只是個孩子,我就不信別的孩子不這樣?」
這位家長本意是想曬聊天記錄,讓大家來評評理,結果評論一邊倒,紛紛指責這位家長「溺子如殺子」。
有網友說:「現在往同學杯子放的是蟲子,將來放毒怎麼辦?」還有網友說:「家長先把孩子教育好了再送去幼兒園,不要給老師添麻煩,3歲孩子該懂上廁所了。」
「溺愛」不是真正的愛,而是孩子成長路上的絆腳石。溺愛孩子的危害,在幼兒園就開始爆發,父母要及早改進自己錯誤的教育方式,分清溺愛和愛的界限,以免影響孩子未來的發展。
孩子在小的時候需要父母照顧是正常的,但是父母如果一味地全部包辦孩子的事情,那麼孩子將會變得毫無自主能力。沒有自主能力的孩子就如同生活「白痴」,什麼事情都要靠別人,永遠也長不大。
如果父母只知道無條件地對孩子好,孩子會認為父母對自己的好是應該的,父母就應該為自己服務、照顧自己。如果哪天父母不再幫助愛護孩子,那麼孩子就會反過來恨自己的父母,不懂得孝順父母。
如同例子中的孩子不會被幼兒園接納一般,將來孩子長大了也不會被社會所接納,離開父母難以生存。「優勝劣汰」是自然界永恆的規則,當今社會需要的是成熟獨立的人,而不是什麼都不會的「巨嬰」。
父母不溺愛孩子,就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溺愛除了會讓孩子養出一身的壞毛病外,毫無用處。父母適度地疼愛孩子,才會讓孩子學會感恩,溺愛只會讓孩子覺得是理所當然。
上幼兒園是孩子初次離開家,獨自接觸外面的世界,父母要提前培養孩子獨立的意識,鍛鍊吃飯、如廁、穿衣等生活技能,讓孩子儘早擺脫對父母的依賴性,真正學會獨立自主。
孩子有了自我意識之後,什麼都感到好奇,想要試一試,這時候父母就可以讓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繫鞋帶、整理玩具、掃地、擦桌子、曬衣服等,鍛鍊孩子的動手能力。
推薦給家長這一套「入園準備早教書」,幫助孩子儘快適應幼兒園的生活。
全套書共有8冊,分為IQ卷和EQ卷,也就是從智商和情商兩個角度,對孩子進行系統的、科學的入園準備。
EQ卷包括了心理、生活、安全、交往4個方面。
在「生活準備」這本書裡,列舉了寶寶每天的生活習慣,比如早上起床、刷牙洗臉、穿鞋、走路、吃飯、上廁所、整理玩具等等,詳細地描繪了每一個步驟,有利於鍛鍊寶寶的生活技能和動手能力。
IQ卷包括了語言、數學、認知、智力4個方面。
在「認知準備」這本書裡,圖文並茂地以視覺的形式,鍛鍊寶寶認識人體結構、顏色、水果、自然界、小動物、交通工具等等,給寶寶有趣味的知識延伸,滿足寶寶的好奇心,增強認知能力和想像力。
這套「入園準備早教書」8冊僅需24.8元,平均一本3塊錢,可謂是相當划算了。父母不要總是用「孩子還小不懂事」當藉口,儘早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認知能力,對他今後的發展大有裨益。
點擊下方商品卡即可購買:
今日話題:你認為父母對孩子溺愛和愛的界限在哪裡?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