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老師、家長看過來......

2021-02-19 幼師必看

「老師,我要小便」……


幼兒園裡,常常會有小朋友來求助,什麼扣子開啦、鞋帶松啦,都是些在大人看來再簡單不過的事情,但是對孩子來說,卻還要求之於人,歸根結底,那是孩子的自理能力沒有掌握。


而《3~6歲兒童發展指南》對幼兒的自理能力提出了明確具體的要求。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更好的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呢?簡單說來,應該從這兩大方面進行.

蒙臺梭利說:「我看過了,我忘記了;我聽過了,我記不清了;我做過了,我就記住了」,教師可以通過各種方式對幼兒進行能力的培養,但是無論採取何種方法,都要落實到孩子的親身實踐上.

利用環境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


幼兒園的環境布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對孩子自理能力的培養起到促進作用。

例如,幼兒園的盥洗室的牆上,老師會把洗手的步驟做成圖片,貼在上面,讓孩子方便參照。


利用遊戲活動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


在遊戲活動中培養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是一個非常有效的途徑,它是幼兒認知、個性、情緒、社會交往能力等發展的途徑、手段,也是幼兒發展的真實寫照。

下面,我們主要從生活中的幾個場景來說.


幼兒進餐


為了培養幼兒自己進餐的能力,平時我們可以在生活區開展「給小動物餵食」的遊戲,將硬紙板剪成各種動物的形象,將嘴挖空,貼在鞋盒上,讓幼兒練習將「食物」送入「小動物」嘴中.

為了提高孩子的興趣,可以將小動物的「嘴」挖成不同的形狀,圓的、方的、梯形的等等,食物的選擇可要多樣性,可以是各種豆子、也可以是用泥塑做的各種小食品。


在訓練幼兒進餐的過程中,可以搭配必要的兒歌進行輔助。

幼兒穿衣


幼兒園可以定時舉辦「我是穿衣小快手」的比賽,記得老師也要參與,因為孩子喜歡和成人做遊戲,更喜歡和老師做遊戲。在整個過程中,老師要動作規範、稍慢,有時也要故意輸給孩子,增強孩子自己穿衣的自信心。

在穿衣的過程中,老師也可以給孩子準備兒歌。

幼兒洗手


洗手在一開始是比較難訓練的環節,孩子經常把水灑的到處都是,這時,我們還需要「洗手決」來進行輔助,讓孩子一邊洗手,一邊按照兒歌的步驟進行操作。

利用榜樣等教育形式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


班杜拉在社會學習理論中引入了替代性強化這個概念,即學生通過觀察別人的行為受到獎勵或懲罰而影響自己的行為。榜樣示範就是一種替代性強化。


例如,老師給那些做的棒的孩子獎勵小紅花,別的孩子看見了,自然也會向得到獎勵的孩子看齊,這就是替代性強化的作用。

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單靠老師往往不行,家庭環境大於天,孩子在家更是一個培養孩子自理能力的好時機。為此,老師要和家長做好以下約定。

1、父母要學會「袖手旁觀」

包辦代替是孩子自理能力培養過程中的絆腳石。因為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第一時間想到的是向大人求助,父母想去幫孩子之前,請一定要考慮好孩子是怕麻煩還是真的需要幫助。


在這裡老師可以告訴父母,如果是孩子怕麻煩,父母也可以假裝自己做不到,多鼓勵孩子自己勇敢嘗試,等孩子成功了,給予有效的強化。

2、讓孩子適當的參與家務活

有項調查顯示,從小做家務的孩子比從小不做家務的孩子,將來在社會上要更吃得香,更容易找到工作。

3、繪本教育

在幼兒園的閱讀區,經常會見到有關培養孩子自理能力的繪本,在家裡,父母也可以藉助繪本故事對幼兒的自理能力進行培養。



《媽媽,我要自己來》、《娜娜的早晨》、《起床了,穿衣服》、《我最乾淨》、《媽媽,買綠豆》、《朱家故事》、《亂作一團》等

真正讓孩子感到的快樂的是「被認可」,而不是無限滿足。

在培養孩子自理能力的道路上,可能存在困難,但是等到孩子真的學會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於老師而言,既是一種心理上的放鬆,更是一項至高無上的榮譽!

相關焦點

  • 【幼兒園家長】如何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生活自理能力就是在生活中自己照料自己的能力。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有助於孩子形成獨立意識,並順暢融入集體生活。在幼兒園,孩子需要自己吃飯、穿衣、上廁所,這些方面家長鞭長莫及,孩子只能學會自己解決。事實上,孩子在3歲左右已經具備了基本的生活能力,並不需要家長和老師過多介入。培養自理能力能夠增強孩子的責任心,養成自己的東西自己整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習慣。
  • 如何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生活自理能力,就是自己管理自己生活的能力。一個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對一個人的成長非常重要,關係到孩子一生的幸福。自理能力的培養有利於孩子融入社會、集體,同時還有利於培養孩子的責任心。3歲左右,孩子就有了「我」的概念,這是孩子獨立意識的萌芽。
  • 如何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
    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於培養幼兒的責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處理問題的能力,對幼兒今後的生活也會產生深遠的影響。但現在的大部分孩子,依賴性強,生活自理能力差,以至於不能很好地適應新的環境。一.家長一定要有培養孩子自理能力的意識。家長愛孩子,這是無可厚非的,但要用正確的方法來愛孩子,不要溺愛。
  • 錢志亮:如何有效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大約有70%的孩子因為自理能力、獨立解決問題能力和表達能力不行,影響了他們的學習。所以,在孩子上學以前,家長們應該先幫孩子做好自理能力上的培養,知識的儲備倒是次要的。在獨生子女道德缺點的自我評價中,20.4%的孩子明確表示「缺少生活自理能力」;18.3%的孩子「做事依賴別人」;28.0%的孩子「很少幫助家長幹活」;15.1%的孩子「缺少保護自己的能力」。
  • 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差怎麼辦?如何培養小學生的自理能力?
    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差怎麼辦?開學第一天,寧波一小學為學生們準備了豐盛的午餐。其中,每個學生的餐盤裡都盛有三隻肥美的大蝦。然而,很多孩子看到蝦竟「無動於衷」——原來,有半數孩子不會剝蝦。只能在臉上寫滿「明明很想吃」表情,卻不知該從何處下手,如何培養小學生的自理能力?
  • 如何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家長可以從這幾個方面出發
    《綱要》中也明確指出:要培養幼兒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因此,幼兒教育作為孩子一生的起始站,家長們應該要多注重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能夠促進幼兒獨立性、自信心的增強,並為其一生奠定良好的基礎。說了這麼多,那麼家長們究竟應該如何有效的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呢?
  • 如何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自理能力的重要性!
    二、自理能力的重要性作為人應該具備的基本技能之一,自理能力是非常重要的。第一點: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於培養幼兒的獨立意識和獨立性格。當孩子知道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的時候,他在提高能力的同時,也培養了勇於面對困難,敢於克服困難,去爭取成功的抗挫折能力,在體會成功的同時也提升了自信。第三點:有助於培養孩子的責任感。著名義大利教育家蒙臺梭利指出,動作教育是日常生活練習的課程之一,其主要目的就是培養幼兒的自我管理能力,培養其責任感及良好的生活習慣。
  • 家長如何在家提升自閉症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看這些就懂了
    作為自閉症的家長,我們每天都在帶著孩子從這個機構到那個機構裡做訓練,但很多時候卻不是真正明白,我帶孩子做康復訓練的最終目的是什麼?是為了能夠上幼兒園?還是為了培養他的自理技能?又或者說是心理覺得虧欠孩子,不做康復對不起他?
  • 淺談如何培養幼兒生活自理能力
    在幼兒教師招聘結構化面試考試中,如何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也是經常出現的一類面試考題。下面中公專家將為廣大考生詳細介紹幼兒自理能力培養的重要途徑,以便有效幫助考生在結構化面試中應對這一類問題。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通俗的理解,可以引用著名教育家陳鶴琴老師的一句話來解釋,即:「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應當讓他自己做」。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也明確指出:要培養幼兒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 自理能力對孩子影響非凡,家長掌握這3個方法,提高孩子自理能力
    近兩年來有一個很流行的詞語,那就是「媽寶男」,「媽寶男」的意思是做事情沒有自己的主見,一切都是聽從媽媽的意思,而且生活能力差,身邊的大小事務都需要媽媽幫忙操辦。社會中,對「媽寶男」的批判聲音也很大,所以作為家長,我們需要從小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杜絕孩子成為「媽寶男」的可能性。
  •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長要懂得放手,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
    自理能力,不但可以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對孩子自立習慣也有一定的促進作用,當孩子學會自理能力後,自己一個人做事的能力就會越來越強,漸漸的,就習慣自己一個人去完成某一件事,也就是自立。生活自理,簡單的說就是自我服務,自己照顧自己,它是一個人應該具備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
  • 孩子自理能力差?很可能是家長忽略這一能力的培養,別錯怪孩子!
    上個周末和我去參加一個媽媽座談會,其實也就是幾個媽媽圍繞孩子分享一下育兒經。期間有一個媽媽就問道關於孩子自理能力的培養問題,"我家孩子今年6歲了,其他方面對挺好的,就是自理能力不太好,你們有什麼好的辦法嗎?""是啊,我家孩子也是這樣,不願意自己動手,很多同齡的小夥伴都可以做的很好,他偏偏就要依賴你的幫助,更過分的還是他根本就不動手就像交給你完成。"
  • 10個培養孩子自理能力的好方法(家長必讀)
    3-6歲不僅是智力發展的關鍵期,也是孩子自理能力發展的重要時期。那麼小的孩子,怎樣才能真正提高其自理能力?今天,我們就談談有哪些好的辦法去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推薦 丨CiCi微信號:youshikoudai015家中的生活習慣與幼兒園保持一致,是培養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第一步。其實,幼兒園一日生活的很多方面都在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 就說吃飯,孩子在幼兒園都是自己吃。但在家裡,家長常餵孩子,結果孩子吃飯慢吞吞,自理能力差。
  • 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關鍵時期是什麼?如何培養一個獨立的孩子
    相關研究顯示:「2~4歲是兒童初步養成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生活習慣的關鍵時期。」根據兒童心理發展的規律,年齡越小的孩子思維越單純,可塑性越強,也越容易接受環境影響和家長的教育。因此,這時加強對孩子自理能力的培養更容易成功。要想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家長具體應該怎麼做呢?
  • 培養孩子生活自理能力
    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於培養幼兒的責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處理問題的能力,對幼兒今後的生活也會產生深遠的影響。但現在的大部分孩子,依賴性強,生活自理能力差,以至於不能很好地適應新的環境。所以,培養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至關重要,我們要把這項能力的培養作為教育活動的重要內容之一。  有專家指出:幼兒能力與習慣的培養是在學前期。
  • 培養幼兒受益終身的自理能力
    幼兒需要從學習自理能力開始,為今後的獨立生活打下基礎,自理能力是幼兒適應社會生活必備的重要能力。很多家長放不開手腳,認為孩子還小,長大了再幹不遲;或認為樹大自直,甚至有的孩子在幼兒園裡自己能做的事情,回到家裡卻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使得在幼兒園養成的良好習慣半途而廢,這無形中加大了教師培養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難度,更延誤了孩子生活自理能力持續的發展。
  • 父母掌握這3招,培養孩子自理能力,寶寶將來更優秀
    他們給的意見也是紛繁複雜,有的老師說家長需要配合老師一起去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不要單獨行動;有的家長說父母在家裡慢慢引導孩子就可以了。小櫻仔細地研究了這些意見,綜合了各種觀點和方法,最終決定和幼兒園老師一起去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
  • 孩子上幼兒園前,需要培養3個簡單的生活自理能力,家長更安心
    ​缺乏基本生活自理能力的孩子上了幼兒園會面臨什麼樣的問題呢?小趙的女兒才兩歲多,由於工作需要,公公婆婆早逝家裡也沒有其他人可以幫忙照顧孩子,小趙只能把女兒往幼兒園裡送,希望幼兒園的老師能夠幫忙看管孩子。
  • 孩子上幼兒園前,需要培養3個簡單的生活自理能力,家長更安心
    缺乏基本生活自理能力的孩子上了幼兒園會面臨什麼樣的問題呢?小趙的女兒才兩歲多,由於工作需要,公公婆婆早逝家裡也沒有其他人可以幫忙照顧孩子,小趙只能把女兒往幼兒園裡送,希望幼兒園的老師能夠幫忙看管孩子。可是,才剛送去第一天,老師就打電話說建議孩子還是繼續先在家,因為孩子太小了。原來,「孩子太小了」只是老師委婉的說法而已。
  • 如何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這幾點做到位,孩子一個人也能過得好
    男生說,這樣既可以洗襪子,又可以鍛鍊身體,感覺挺好的,自己要想辦法學會自理。這位男生讓網友笑翻了,被稱為"清潔鬼才",不得不說他的想法還是很棒的。從中我們也可以看出培養孩子自理能力的重要性。不過,如何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對於不少家長來說可是一個巨大的難題,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