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進入幼兒園,應該具備的生活自理能力包括哪些?

2020-12-16 鴿子醫生育兒

相信父母挑選幼兒園也是從家庭狀況、孩子等各個角度反覆思考,也期待孩子能在新的環境展開快樂的學習人生。然而,讓孩子上幼兒園是父母的決定,但試問:孩子準備好了嗎?這樣的準備包括心理建設與具有生活自理能力。

心理建設

過去的孩子不一定有上幼兒園,多是年滿6歲直接進入小學就讀,如今因為孩子生得少,加上多為雙薪家庭,不少父母讓孩子從小班開始接受學齡前教育。

對於小孩而言,即將離開熟悉的環境,進入陌生的幼兒園並接觸新的人事物,將是一大挑戰!父母或主要照顧者有必要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除了口頭上不時跟孩子說「你長大了,要去學校上課」,還要做到以下事項:

找機會接觸新環境

及早帶孩子先去即將就讀的幼兒園認識環境、老師,讓孩子知道這是你以後要就讀的學校,而且不只去一次,才能讓孩子漸漸產生熟悉感,去的時候,可在幼兒園戶外的遊樂設施玩一玩,減少對陌生環境的生疏感。

作息改變

若是提前上小班的孩子,已養成固定的作息時間,較不用擔心上學後要改變原有作息的問題;如果是自己帶或由保姆照顧的孩子,較無早晚的概念,面對日後上學的規律作息,不免要調整以往的作息。

如果能事先幫孩子調整作息很不錯,如:每晚9點能先陪孩子上床睡覺,剛開始上學最重要的事是:陪孩子熟悉幼兒園,至於作息可以慢慢調整。

自理能力

想想,幼兒園的老師要同時照顧多少學生?與其擔心孩子是否能受到老師的妥善照顧,不如先幫孩子培養生活自理能力,戒尿布、戒奶嘴與養成生活自理能力等事,在過去其實屬於家庭教育的一環,需要家長在平日協助孩子完成,而不是等進入幼兒園後讓老師來教。

吃飯:獨立用湯匙把碗內的食物舀起來並送進嘴巴

能自己吃飯,才能與同學一起用餐,而不是被老師帶到一邊喂,甚至要等老師先餵其他的孩子,然後才輪到自己。如果真的還無法自己吃飯,至少要懂得表達自身需求,如肚子餓時,可明確表達想吃多少或我還要吃的意願,讓老師能夠滿足其需求。

如廁:在安全範圍內自行如廁

即使還無法自行如廁,至少也要做到白天不用包尿布、有如廁需求時能提早主動向老師表明意願,方便老師來得及帶去廁所。通常3歲上小班的孩子須具備此能力,若真有送滿3歲的孩子進幼兒園的打算,請儘早開始陪著孩子練習在白天不包尿布,並進行如廁訓練。

穿脫衣物:有穿脫衣服的動作

孩子覺得熱時,能自行脫掉衣服,而不是已經熱到出汗,依舊穿著厚重的衣物。當孩子養成自行穿脫衣物的能力,即能依自身的感覺決定多穿一點或把厚重衣服脫掉。父母可為孩子準備開襟式衣物,方便孩子穿脫衣物。為避免孩子拿錯他人衣物,也要讓孩子有辨識自身衣物的能力。

穿脫鞋襪:會自己將鞋襪套上腳

進行戶外活動時,孩子必然滿心雀躍,此時,如果自己不會穿鞋,就只能眼巴巴看著別的同學穿好鞋子衝出教室,失望的心情不免影響原本期待玩耍的喜悅。買直接把腳套進去就好的鞋子,方便讓孩子學會自行穿脫鞋子的能力,最好也能練習自行穿脫襪子,讓孩子更有能力應付需要穿脫鞋襪的狀況。當然,無論如何,孩子要能認識自身物品,避免錯用。

喝水:打開水壺喝水

孩子要能認識並拿取自己的水壺,然後打開喝水,再放回原位。讓孩子具有完成某一件事的能力,不僅讓他覺得有成就感,也能因為跟其他同學有一樣的行事步調,而不會覺得自己跟其他人不同,而難以融入團體生活。

聽懂指令與語言表達

畢竟在幼兒園不比在家,不能想做什麼就做什麼,若孩子聽得懂指令,照老師說的話行動,一步一步學習也無不可。至於自身的需求,如:我要尿尿或便便,我還要吃等,孩子應有清楚表達的能力,讓老師清楚理解並適時給予協助,若講的話只有媽媽聽得懂,難免讓老師不知從何幫助。

相關焦點

  • 【幼兒園家長】如何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生活自理能力就是在生活中自己照料自己的能力。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有助於孩子形成獨立意識,並順暢融入集體生活。在幼兒園,孩子需要自己吃飯、穿衣、上廁所,這些方面家長鞭長莫及,孩子只能學會自己解決。事實上,孩子在3歲左右已經具備了基本的生活能力,並不需要家長和老師過多介入。培養自理能力能夠增強孩子的責任心,養成自己的東西自己整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習慣。
  • 錢志亮:如何有效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大約有70%的孩子因為自理能力、獨立解決問題能力和表達能力不行,影響了他們的學習。所以,在孩子上學以前,家長們應該先幫孩子做好自理能力上的培養,知識的儲備倒是次要的。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生活、自我服務性勞動的能力,簡單的說就是自我服務,自己照顧自己。它是一個人應該具備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
  • 上幼兒園前,孩子必須掌握的6種自理能力
    我們都知道進入幼兒園的寶寶要學會自己做很多事情所以孩子的自理能力是孩子成長中非常重要的技能哪些自理能力是上幼兒園寶寶必須掌握的呢?老師不可能給每個寶寶餵飯如果孩子不會 「吃飯」這種簡單的事情都會引起寶寶的緊張情緒不僅影響寶寶的健康還會影響寶寶對幼兒園生活的認可自信心也會受到影響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讓孩子自己學會拿勺吃飯不挑食不偏食吃飯時要專心並且能在規定的時間裡吃完
  • 寶媽經驗談,3歲寶寶應該培養哪些自理能力
    培養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在孩子自己動手的過程中,孩子的手指靈活性、動作的協調性,手眼協調能力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發展,從而促進孩子的智力發展。不僅如此,孩子自理能力的形成,還有助於孩子責任感、自信心的建立。
  • 孩子上幼兒園要具備哪些能力?這「4種能力」不可或缺,及早培養
    老師直說了顧女士兒子的情況,適合一對一的輔導教育,不適合幼兒園的集體生活。顧女士說,自己的兒子是適應能力比被人差一些,但這是老師應該幫助他的事情。老師更委屈了,在顧女士兒子上學的這段期間,她們花在孩子身上的心思和精力,遠比顧女士想像的要多得多。總之,這件事情爆發在網絡上之後,沒有多少人同情這位寶媽的遭遇。
  • 生活自理 快樂自立 ——天才幼兒園自理能力比賽
    孩子的自理能力,決定了他要一個人去獨立的完成某一項任務,久而久之,就可以培養孩子單獨完成一件事的能力,時間長了,孩子的獨立意識就培養成了,對以後做大事情很有好處。1、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有利於培養孩子的自立習慣。
  • 培養孩子生活自理能力
    生活自理,簡單的說就是自我服務,自己照顧自己,它是一個人應該具備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於培養幼兒的責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處理問題的能力,對幼兒今後的生活也會產生深遠的影響。但現在的大部分孩子,依賴性強,生活自理能力差,以至於不能很好地適應新的環境。所以,培養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至關重要,我們要把這項能力的培養作為教育活動的重要內容之一。  有專家指出:幼兒能力與習慣的培養是在學前期。
  • 即將上幼兒園的寶寶,必須具備的幾種自理能力
    眼看9月份入學時間馬上就要到了,寶媽們也各種焦慮,前幾天小編寫了寶媽們擔心自家寶寶在幼兒園被欺負,今天來叭一叭讓自己的寶寶更快地適應幼兒園生活必須具備的一些自理能力,寶媽們自查一下,哪項自家寶寶不具備呢,可要抓緊鍛鍊啦!
  • 生活自理·快樂自立||樂璞興華幼兒園幼兒自理能力比賽
    《幼兒園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明確指出:各年齡段幼兒要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鼓勵幼兒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提供有利於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條件。幼兒要成為一個獨立的人,需要從學習生活開始,生活自理能力便是人類適應社會生活的最基本的能力之一。
  • 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對入園後生活有哪些好處?
    作者:寶寶知道 任淑一今天我們要聊的話題就是如何在幼兒期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說到自理能力,各位家長一定都明白,就是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能夠獨立完成的良好的飲食、睡眠、排洩等生活習慣和生活自理能力。教育專家也曾經說過」凡是兒童自己能做的,應當讓他自己做」。
  • 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僅僅是指吃飯穿衣嗎?
    自閉症幼兒的生活自理訓練需要掌握哪些要點呢?以上各種問題造成了自閉症幼兒在生理方面嚴重缺乏營養,有的孩子身體羸弱、有的愛得病、有的因微量元素缺乏還容易造成注意力嚴重下降,而認知能力不佳又會導致孩子難以進入社會,進而使孩子乃至整個家庭的生活質量下降
  • 淺談如何培養幼兒生活自理能力
    在幼兒教師招聘結構化面試考試中,如何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也是經常出現的一類面試考題。下面中公專家將為廣大考生詳細介紹幼兒自理能力培養的重要途徑,以便有效幫助考生在結構化面試中應對這一類問題。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通俗的理解,可以引用著名教育家陳鶴琴老師的一句話來解釋,即:「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應當讓他自己做」。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也明確指出:要培養幼兒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 如何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生活自理能力,就是自己管理自己生活的能力。一個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對一個人的成長非常重要,關係到孩子一生的幸福。自理能力的培養有利於孩子融入社會、集體,同時還有利於培養孩子的責任心。3歲左右,孩子就有了「我」的概念,這是孩子獨立意識的萌芽。
  • 孩子上幼兒園前,需要培養3個簡單的生活自理能力,家長更安心
    ​缺乏基本生活自理能力的孩子上了幼兒園會面臨什麼樣的問題呢?小趙的女兒才兩歲多,由於工作需要,公公婆婆早逝家裡也沒有其他人可以幫忙照顧孩子,小趙只能把女兒往幼兒園裡送,希望幼兒園的老師能夠幫忙看管孩子。
  • 孩子上幼兒園前,需要培養3個簡單的生活自理能力,家長更安心
    缺乏基本生活自理能力的孩子上了幼兒園會面臨什麼樣的問題呢?小趙的女兒才兩歲多,由於工作需要,公公婆婆早逝家裡也沒有其他人可以幫忙照顧孩子,小趙只能把女兒往幼兒園裡送,希望幼兒園的老師能夠幫忙看管孩子。可是,才剛送去第一天,老師就打電話說建議孩子還是繼續先在家,因為孩子太小了。原來,「孩子太小了」只是老師委婉的說法而已。
  • 孩子進幼兒園前,先在家中養成自理能力與專注力,輕鬆上學去
    進入幼兒園前,孩子需要先具備哪些能力,幫助他們更快融入校園生活?家長在家中又該如何訓練?許多家長一想到孩子到幼兒園還不會自己如廁怎麼辦,會不會在學校適應不良、交不到朋友等等問題,就擔心到夜晚無法入眠,想要求助網絡大神,但龐大的資訊量又讓新手爸媽們不知從何入手,其實只要掌握下列要點,就能幫助孩子無縫接軌幼兒園生活!
  • 如何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自理能力的重要性!
    一、自理能力包括哪些方面生活自理能力簡單來說呢,就是自我服務、自己照顧自己的能力,它是一個人應該具備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對於小班孩子來說,需要逐漸掌握的自理能力主要包括在幫助下穿脫衣服、鞋襪、獨立進餐、自己洗手、收拾玩具等等,甚至是嘗試簡單的家務,比如擦桌子、擺放碗筷、幫爸爸媽媽拿東西等。
  • 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差怎麼辦?如何培養小學生的自理能力?
    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差怎麼辦?開學第一天,寧波一小學為學生們準備了豐盛的午餐。其中,每個學生的餐盤裡都盛有三隻肥美的大蝦。然而,很多孩子看到蝦竟「無動於衷」——原來,有半數孩子不會剝蝦。只能在臉上寫滿「明明很想吃」表情,卻不知該從何處下手,如何培養小學生的自理能力?
  • 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太重要了!
    今天我們來重點了解感統生活化的兩個不可缺少的前提:一是鍛鍊生活自理能力;二是根據孩子年齡承擔不同的家務,並定期調換。一定要讓孩子做家務咱們之前已經重點分析過,今天小編帶大家了解為什麼一定要讓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如何提升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
  • 孩子上幼兒園前應具備的4個基本能力,看你家孩子達標沒
    現在生活條件好了,很多孩子都是家裡的中心,甚至有的家庭一家四口照顧一個孩子,導致很多孩子自理能力很差,刷牙洗臉穿衣服都需要大人的幫助。分析了孩子不願意去幼兒園的原因,做家長的就要為孩子的入園早做準備。那麼孩子在去幼兒園之前需要做哪些準備呢?幼兒園老師:到了上幼兒園的年紀,卻沒養成這4種能力,最好別來那麼孩子入園到底需要具備什麼能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