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9月份入學時間馬上就要到了,寶媽們也各種焦慮,前幾天小編寫了寶媽們擔心自家寶寶在幼兒園被欺負,今天來叭一叭讓自己的寶寶更快地適應幼兒園生活必須具備的一些自理能力,寶媽們自查一下,哪項自家寶寶不具備呢,可要抓緊鍛鍊啦!
說之前我們先明確一點,幼兒園以及幼兒園老師,不是自己的家也不是自己孩子的保姆,每個老師都有每個老師的職責和崗位,不可能獨獨對咱們的孩子特殊照顧,也不會像孩子在家被家人那樣照顧得仔細。一個老師面臨的是幾十個孩子和幾十個家長,不可能面面俱到,那些擔心自己寶寶不能適應幼兒園生活、害怕老師照顧不周的寶媽們,這不是擔心就能解決的,只要自家寶寶自理能力夠,老師絕對會照顧到位的。
能自己吃飯
在幼兒園裡,老師不可能給每個寶寶餵飯,老師只能說是照顧一下,教教孩子正確的拿勺,告訴孩子慢慢吃不著急。但是如果連吃飯這麼簡單的基本的事情都不會做,寶寶看著別的小朋友熟練的吃飯,而自己不會,就會引起孩子的緊張情緒,自信心也會受到影響,還會影響寶寶對幼兒園生活的認可。
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教會孩子簡單的操作,培養孩子吃飯不挑食專心,要在規定的時間內吃完飯,吃不飽要敢於添飯。
能自己如廁
如果在家裡,孩子沒有鍛鍊出自己表達如廁的意願,自己去廁所的能力。到了幼兒園,寶寶會對新的環境產生陌生和恐懼感,更容易憋尿或尿頻、尿褲子、尿在教室活動室。這不僅僅會增加老師的負擔,更會引起寶寶的緊張和羞恥心,會更牴觸上幼兒園。
在家裡,媽媽可以先鍛鍊寶寶的語言表達,能清楚明確地說出自己的如廁需求,循序漸進讓孩子學會自己上廁所,最好能培養出有規律的大便習慣。
能自己穿衣穿鞋
幼兒園一般都是全託,會在幼兒園午休。可以先慢慢培養孩子自己穿鞋的能力,從簡單的鞋子開始,先穿拖鞋教會孩子伸腳進鞋,再教孩子分辨左右。拖鞋會穿了,可以給孩子買那種一腳蹬的鞋子,或者是魔術粘的鞋子,切記學穿鞋子不要先從繫鞋帶的鞋子開始學,孩子的手腦協調、以及手部精細還沒有那麼快的發展。
不僅讓寶寶體會到自己的事情自己能做的滿足感,還要讓寶寶體會到自己的事情自己能做好的成就感。媽媽可以通過遊戲或者是兒歌的形式讓孩子學會自己穿衣穿鞋。掌握了這項自理能力,到了幼兒園不僅會減輕老師的負擔,甚至能得到老師的表揚,讓孩子充滿自豪感。
睡眠和基本衛生習慣
幼兒園每天都會午休,越小的寶寶多睡覺也會促進寶寶的生長發育。結束了半天的遊戲、學習,午休會直接影響寶寶下午的精力。如果孩子沒有午休習慣,媽媽就要培養孩子安靜地躺在床上休息,可以不睡覺,但是不能發出聲音影響別人。
寶寶們的免疫力都很低,在幼兒園裡小朋友們又多,寶寶自己沒有良好的衛生習慣很容易造成交叉感染。這就需要媽媽教會孩子飯前便後要洗手,不能吃手指等等一些基本的衛生習慣。
在這裡還要說一下,有的寶媽說,我家孩子不怎麼生病,為什麼一上幼兒園就總生病。人吃五穀雜糧本來就不是刀槍不入的軀體,如果幼兒園能保證每個孩子都不生病,那幼兒園就是神一樣的存在了。所以寶媽們不要盲目擔心和過度指責。
能理解簡單的指令,並實施
在幼兒園老師會帶領寶寶進行戶外活動,或者遊戲,老師會下達簡單的指令:排好隊、跳一下、鑽過去、走過去等等。讓寶寶具備聽懂簡單指令並進行實施,寶寶才能更好地適應集體生活。
如果自家寶寶這方面不是很好,家長可以進行鍛鍊。先傳達簡單簡單指令,讓孩子複述,再教孩子按指令行動。
基本的交往用語
要鼓勵寶寶敢於表達自己的情緒,遇到困難要懂得向老師求助,會用「請」、「對不起」、「謝謝你」等基本的禮貌用語,這樣更有利於寶寶融入集體。
寶媽們,請你們看看自己的寶寶哪方面還有不足,抓緊培養啦!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聯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