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不少家長在孩子3歲時,就把孩子送進幼兒園了,當然也有父母覺得3歲上幼兒園太早了,這件事到現在還存在爭議,在我看來不管家長是怎樣打算的,在孩子上幼兒園之前需要讓寶寶掌握基本的生存能力,否則孩子就算到了幼兒園也會遭罪,甚至可能會被勸退。
第一種,語言表達能力
幼兒園老師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因為人多,難免會有疏忽的地方,這個時候就需要孩子自己提出要求的,比如想喝水、餓了、要尿尿等,不要小看語言表達能力的重要性,寶寶在家可能一個動作父母就能理解,但是在幼兒園可沒人會理解寶寶的想法。
想培養孩子的語言能力,父母要堅持每天陪著孩子聊天,教會寶寶掌握一些簡單的詞彙和含義,平時在家裡多讓寶寶表達自己的想法。
第二種,掌握基本生活技能
幼兒園老師並非是全職保姆,老師不會給孩子穿衣服,不會餵孩子吃飯,更加不會幫孩子上廁所,這些基本的事情都需要孩子自己來做,所以家長務必要在孩子上幼兒園之前,教會孩子生活自理。
生活能力是一個人生活必須要具備的能力,想要培養孩子的基本生活能力,父母需要在孩子具備自我意識開始就進行培養,也就是孩子3歲的時候,就通過自己的行動一點點去引導孩子,教會孩子,自己吃飯、喝水、穿衣服、上廁所。
這裡我分享給大家一套《幼兒行為管理繪本》,這套書的宗旨就是幫助孩子養成基本的生活技能,如洗手、拉粑粑、睡覺、洗澡、吃飯、刷牙……
第三種,培養孩子安全意識
幼兒園是一個全新的環境,在這裡不比家中那麼安全,因此家長應該提前培養孩子的安全意識,讓孩子明白幼兒園當中很多東西是不能接觸的,如水、電、火,同時也要教會孩子性別意識,不要讓別人碰自己的隱私部位。
安全意識的養成不能夠只靠說,你需要讓孩子理解其中的含義,對於安全意識的培養,我建議父母們給孩子看這樣一套《自我安全意識培養》,樹立安全意識,養成良好的安全行為規範。
第四種,教孩子聽老師的話
在上幼兒園之前,父母務必要教會孩子聽老師的話,就是孩子不聽老師的話,在幼兒園很容易引起老師的反感,而且很多時候老師的要求是對孩子好,如果如果孩子不聽很容易傷到自己,就比如過馬路時老師讓孩子停下,若是孩子不聽話很容易受傷。
第五種,教會孩子交朋友
父母必要教會孩子如何建立友誼,教會孩子與他人分享,這樣孩子在進入幼兒園這個陌生的大環境之後,更容易交到好朋友,這樣孩子才能更加輕易地融入到集體當中,這對孩子以後在幼兒園的學習有很大幫助。
第六種,理解基本的常識問題
什麼是基本的常識性問題呢?對於一個三歲左右的孩子來說,就是明白一個物品的長短、大小、位置、重量,明白超市是幹什麼的;明白幼兒園是做什麼的;明白醫院是幹什麼的。
這些常識性問題,家長一定要在孩子沒有進入幼兒園之前就教會孩子,否則孩子進入幼兒園之後就會顯得很無知,很難融入到集體當中。
建議父母教孩子學會上面這6種能力之後,再將孩子送去幼兒園,這樣孩子能少遭些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