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劇意識》,只有當你越深刻地理解痛苦,才能越容易得到幸福

2020-11-18 童心與老成枕上讀書


公元589年的春天,在南朝陳的皇宮中,宮女們演唱的《玉樹後庭花》,讓陳後主如醉如痴。轉眼,卻被楊廣為總指揮的隋軍破城俘虜。

得了陳後主教訓的隋文帝,具有很強的憂患意識。他最討厭皇子們沉迷聲色,不學無術,卻仍然被那帶有詩人氣質的戲精兒子楊廣所蒙蔽。

圖片來自網絡

不過,也難怪隋文帝年老眼拙,年輕的詩人楊廣所作詩篇確實有獨到之處,且看他所做的《野望》:

寒鴉飛數點,流水繞孤村。

斜陽欲落處,一望黯銷魂。

短短的20個字,精確地描摹出一副意境悠遠的孤村晚景。

許多年後,「山抹微雲秦學士」寫下千古名句:「斜陽外,寒鴉萬點,流水繞孤村」來致敬青年時期的詩人楊廣。

圖片來自網絡

可是耐人尋味的是,雖然親眼目睹陳後主的荒淫無度,以亡國被俘收場,且處心積慮登基的楊廣,卻仍然難逃荒淫混亂的帝王生涯。耀武揚威,拒諫任性,好大喜功,為滿足一己私慾,勞民傷財,罪惡累累,天怨人怒,終究釀就自己的人生悲劇。

正應驗了德國哲學家叔本華所說的,如果放縱自己生命的本質--欲望,將會造成人世間許許多多的悲劇。尤其是在有條件放縱的帝王將相身上,這種生命悲劇,更值得人玩味,也更讓人引起警惕和思索。「眼見他起高樓,眼見他宴賓客,眼見他樓塌了。」可是,帝王將相因為一己之欲,卻釀成了人間多少慘劇?

圖片來自網絡

隋煬帝的重蹈覆轍,既是他個人性格使然(也許他自認為是命運),也和中國古代社會、文化有一定關係。

在這本由武漢大學中文系教授陳亞林先生所著的《悲劇意識》一書中,用犀利的文字,挖掘歷史深處潛藏在民族性格中的輕悲劇潛意識範式,啟發人們正視生命的悲劇意識。本書從20世紀中國知識分子對文學悲劇、人類悲劇性處境的認識切入,多方位展示近、現代知識分子對悲劇問題的思考,結合西方傳入的相關理論與思想,來探討整個人類生命的悲劇意識。

圖片來自網絡

一直以來,「惡有惡報,善有善報」是大眾喜聞樂見的劇式,可是,「善有惡報「,「竊國者侯」,「強權就是公理」等「格言」的廣泛流傳,也從側面驗證了這些現象的普遍性。關鍵問題是,如果人們出於維護道德、正義原則而加以掩蓋的話,導致悲劇性事件得不到重視,長此以往,終會釀成大禍。

其實,仔細辨析一下,無論是悲劇的影視作品,還是文學作品,帶給人的震撼、思索和難忘程度,是遠遠高過喜劇作品的。

電視劇《紅樓夢》劇照

如我們熟悉的文學經典,家喻戶曉的《紅樓夢》、耳熟能詳的《竇娥冤》、《趙氏孤兒》、《長生殿》、《桃花扇》、《精忠旗》等,莫不以悲劇警示後人。

在《悲劇意識》中,作者對中國古代社會缺乏悲劇意識的成因,從剖析佔統治地位的儒家文化入手:「儒家文化是『樂感文化』,毋庸置疑,支撐『樂感文化』的則是一種以『天威』為後盾,以『仁義禮智』為內容的『善』必然戰勝『惡』的信仰。但自古以來,人們對天是否『善』就存在懷疑。而『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的專制制度不可能維護真正的『善』又是人們每時每刻都感到的事實。因而『樂感文化』只能靠專制制度的淫威和人們的自欺來維持。」

電視劇《紅樓夢》劇照


這種互欺和自欺到了晚清帝國主義入侵的時候,表現得尤為突出。所以說,「『中國無人』恐怕已經不是一種憤怒,一種諷刺,而是一個事實。」不得不說,這是我們整個民族的悲哀。

因此,「走出瞞和騙文化的樊籠和禁錮,的確是中國人走向近代和現代必須完成的首要任務。」所以,在近代開眼看世界中,中國部分知識分子從悲劇問題切入,經過幾十年的思考,為中華民族走向近現代,奠定了一定的文化-心理基礎。如王國維,朱光潛等著名學者都有關於悲劇論的精彩論述。

圖片來自網絡

在時間的無涯中,生命的有限中,我們必須正視人生的悲劇性和深層的悲壯性。而悲劇的偉大之處,在於讓人們更清晰地洞悉世事的複雜性。無疑,西方的戲劇、影視作品更善於製造衝突,更強調人類在抗爭命運及與各種製造悲劇的力量進行抗爭的精神。

《悲劇意識》的作者認為:「西方的影視作品,文學作品還在於揭示出人類真實的,具有本真意義的生存處境」。

這讓我想起幾年前看過的一部美國電影,中文名譯為《人狼大戰》。影片主要講述了在冰天雪地中的阿拉斯加荒野中,某石油公司的守護獵人在一次飛機空難後,與其他5名倖存者在暴雪紛飛,外界救援遲遲不來中,與狼群展開的生死殊鬥的故事。

電影《人狼大戰》劇照

在暴風雪中,絕望和希望相依相伴,危險和死亡來臨時,人類求生的本能佔據上風。在狼的世界中,人是闖入者。在與自然、動物的博弈中,人能依靠的只能是自己。

生命是華麗而又悲壯的,在孤獨地奏響人在宇宙中的樂章中,既渺小,又偉大,既需要多人精誠合作,也需要每個人的精彩表現。

在影片的片尾中,只剩下主人公自己面對群狼的圍攻,他絕望地喊出:「萬能的上帝啊,你在哪裡?」希望能有人去救他於困境,可最終發現,能依靠的還是自己。於是,他手起刀落擊斃狼王,留給世界一個孤獨的背影。

電影《人狼大戰》劇照

讓人唏噓之餘,忍不住思索,既然連上帝都不是「全能至善的」,人,更不可能是全知全能而且至善的。可是,人類在幾千年的生存發展中,也並非是無知無能的。否則,怎麼會有今天的文明世界和現代化的生活?

《悲劇意識》這本書也講到:「一個人如果終其沒有發現預設的『全知全能至善』的人或『無知無能』的人均屬虛構,沒有發現盲目樂觀或盲目悲觀中包含著自欺,沒有從思考悲劇問題切入,窮思極想,樹立具有根基性的悲劇意識、平等意識、自由意識、博愛意識,就不可能健康地生活。不可能展示生命的價值,獲得存在的意義,可能創造並承受可能的生活。」

電影《人狼大戰》劇照

這正是作者花費許多時間,寫下此書的意義所在。正視悲劇性事件,擁有悲劇意識,才能更深刻理解痛苦,才能越容易獲得幸福。本書處處都凸顯了作者深厚的語言學和文學修養、哲學素養,金句、警句隨處可見,那些優美又富有哲理性的詩詞,作者仿佛信手拈來,於邏輯清晰中又見中文之美。

哲學無法給你一個最終的人生答案,但可以讓你在摸索中心智成熟,對人生之難有更深刻洞見。

圖片來自網絡

而哈佛大學教授拉爾夫.巴頓.佩裡更是一針見血地指出:「哲學從不簡單明白,也不以實用見長,它更不是什麼成功的手段--不是人們平常以為的那種成功。哲學之要義,就在證明常識不可靠,證明庸俗的成功標準的缺乏根據。有些事物必須是你走向它,而不是它走向你,哲學就屬於其中之一,你必須自己前往哲學的居所,你不能要求它也走向你。」

在走向哲學的居所的路上,如果有詩一般優美的語言去取代枯燥的哲學術語,無疑會讓我們的閱讀之旅更有趣味和更順暢一些。而這本《悲劇意識》,恰恰滿足了你對深奧哲學的好奇,同時還讓你沉浸於詩一般美妙的意境中,感受閱讀帶來的妙不可言!

感謝閱讀,我是愛讀書的,與好學者共讀萬卷書,攜良善人同行萬裡路,歡迎關注。

相關焦點

  • 一個人,越有三個特點,越幸福
    即使你有良好的家庭背景,你的人生也不一定就會一帆風順,同樣,一些出身貧寒的人一樣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自己的人生。因此,又可以說命運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一個人的幸福與否關鍵取決於自己的努力及內心!因此,一個人的幸福生活不是天上掉下來的,而是由他自己努力奮鬥得來的。生活中那些越有這三點的人,越會容易得到幸福,你有嗎?
  • 幸福,從來不是追求而得的,你越是苦苦追求,就越容易痛苦不堪!
    也就是說,只有經過徹底地打掃,我們的思想才能不被這些思想上的蜘蛛網鬧得暈頭轉向,才能有可能活成一個世事通明的明白人。而今天,我想對我們常用的一個表達習慣——追求幸福,做一個深入地剖析和分享!(不知道最近怎麼啦,寫得文章都很長,本文8000多字,大約需佔用您五分鐘!)
  • 心理學深度解析「越愛越容易受傷」的原因
    其實,不管是看悲劇也好,看喜劇也罷,大家的願景都是一致的,渴望看到圓滿的結局,就像童話故事的結尾,王子和公主走入婚姻的殿堂,一起過著幸福而美好的生活。雖然改變是個漫長而痛苦的過程,但是如果不做出改變,那我們的親密關係永遠都無法走出痛苦的模式。相較之下,理解和改變更值得我們去嘗試。
  • 抑鬱症患者的反思:抗拒抑鬱情緒就是聚焦抑鬱痛苦,越抗拒越痛苦
    抑鬱症也是如此,我們越是抗拒抑鬱,越是執著其中,就會承受越多的痛苦,越容易陷入其中,也就越難走出來!01 從創業失敗中思考執念2015年的時候,我還在讀大學三年級,人生中第一次創業從成功到失敗,賠了不少錢。
  • 抑鬱症患者的反思:抗拒抑鬱情緒就是聚焦抑鬱痛苦,越抗拒越痛苦
    抑鬱症也是如此,我們越是抗拒抑鬱,越是執著其中,就會承受越多的痛苦,越容易陷入其中,也就越難走出來!在抗擊抑鬱症的那段時間,我真切地感受到,當我越抗拒抑鬱情緒,越抗拒那些讓我覺得自己失敗的事情,越抗拒那些讓我覺得深受打擊的事情時,我的抑鬱症狀就越嚴重,抑鬱的痛苦就越深。
  • 史蒂芬·茨威格:在悲劇與痛苦中發掘高尚的人性
    因此,他必須揮霍掉才能得到良好的安慰。他把錢給妓女、掃街的、趕車的、乞討的,在這種瘋狂的舉動中,他明顯地感到他所代表的貴族是那麼舒適愜意,而且貪得無厭,而下層人的生活卻困苦不堪。在這種對比中,他感到周圍的一切都活著,他自己也活著:「我從來不曾,就是生平最亢奮的時刻也不曾這樣強烈地感到,所有這些東西都切切實實地存在著。
  • 一位婚齡20年大姐的婚戀感悟:婚姻越簡單,越容易幸福!
    關注你已經快四年了。其間看過你分享的不少婚姻故事,我覺得我很難理解那些人的心態。而且在我看來,婚姻的幸福也並沒有很多人所想像的那麼難。和你說說我的故事吧。我和老公結婚20餘年,女兒已經上大學。我感覺那樣做挺不划算的,因為我覺得每一秒違心地活著,都是對自己生命最大的辜負。雖然我們無法保證生命的長度,也不能確保生命的深度,但我至少可以讓生命的每一秒都是真實的,都是真正地屬於自己的。說實話,我有時候真的想不清楚別人的婚姻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的痛苦和勾心鬥角?
  • 這些時候,你越折騰得起勁兒,越容易得到男人的關懷
    女孩子遇到真正想要一輩子的男孩子,要珍惜,也要約會撒嬌,就越容易得到男孩子的青睞。女孩子不要做太懂事的女孩子,那樣男孩會覺得你是不在乎並且敷衍的,所以女孩子也要學會折騰。在這些時候,你越折騰得起勁,越容易得到男人的關懷。
  • 越原始,越深刻 – 重新理解漢字本義 │ 一朝「饗」之
    拼音文字是線形的,給你一個字母,你看不出任何意義,只有當一串字母像一條線那樣組合起來,才產生意義。然而,作為方塊文字的漢字則不同,每個字都集形象、聲音和辭義三者於一體,信息量遠大於拼音文字。越原始的,其體現人文性也越基礎,對人的影響也就越深刻。因此,漢字中所含有豐富的人類文明的原始信息,可以讓我們窺見先民的精神和思想源頭,對今天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能帶來有益的啟示。饗字形演變:本義溯源:「鄉(郷)」是「饗」的本字,所以先來看「鄉(郷)」:
  • 為什麼越長大越痛苦,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法國詩人勒內·夏爾曾說:「理解得越多,就越痛苦;知道得越多,就越撕裂。「以前不明白,為什麼下班後男人們特別喜歡在車裡獨自待上一會,還要抽上幾口煙,再回家。長大後體會越來越深,成年人的世界,房子、子女的教育、父母的健康、事業的發展,好像幾座大山壓在胸口,讓人喘不過氣來。偶爾來上幾口,好像能把所有的煩惱一吞而下,再慢慢輕吐。
  • 這麼講話的人,越努力越悲劇
    ,還受到了很多家長的私下詬病,是家長們都沒教育意識,不關心自己的孩子麼?如果你不會講話,好心也會被別人當成驢肝肺,不管做什麼,還是要懂點說話的技巧,不然越努力,越悲劇。這麼講話,不但不會得到家長們的支持,反而會受到家長的抗拒。在溝通當中,如果讓人覺得「你說的都對」,但是「我就是不喜歡你」,根本就不想聽,那你說的再對,都沒有任何的意義。
  • 越原始,越深刻 – 重新理解漢字本義 │ 民以「食」為天
    拼音文字是線形的,給你一個字母,你看不出任何意義,只有當一串字母像一條線那樣組合起來,才產生意義。越原始,越深刻 – 重新理解漢字本義 │ 「仁」者愛人越原始,越深刻 – 重新理解漢字本義 │ 「義」者宜也
  • 越原始,越深刻 – 重新理解漢字本義 │ 「義」者宜也
    拼音文字是線形的,給你一個字母,你看不出任何意義,只有當一串字母像一條線那樣組合起來,才產生意義。越原始,越深刻 – 重新理解漢字本義 │ 「仁」者愛人越原始,越深刻 – 重新理解漢字本義 │ 「安」而後能慮
  • 伴侶越道歉你越生氣?不是你難哄,而是「焦慮型依戀」惹的禍
    理解的魔咒問題是,發生的事情往往涉及到其他人,他們有自己的內心掙扎和問題,在這種情況下,你試圖理解別人的行為,就是在假設他們的行為是理性的,帶有有意識的意圖,然而,事實往往相反。除非你是一個專業的心理諮詢師,否則試圖理解別人的非理性行為時,我們很難得到滿意的答案。大腦會在尋找解決方案時保持活躍,痛苦的情緒會激活對過去類似事件和感受的記憶。最終的結果是你會被消極的想法和情緒淹沒。如果你覺得上面這段話理解起來費勁,那下面這個例子可以幫助你理解。
  • 越卑微的父母,越容易養出白眼狼
    許多父母喜歡將孩子當成小皇帝、小皇后來養,無限度地滿足。殊不知,越卑微的父母,越容易養出白眼狼。教育專家馬卡連柯說:「一切都給孩子,犧牲一切,甚至犧牲自己的幸福,這是父母給孩子的最可怕的禮物。」大多數的父母都認為,只有不斷地滿足孩子,將孩子捧在手心裡,才能體現出愛。只是他們沒料到,當自己全心全意地服務自己時,十幾年二十年後,孩子的行為狠狠地給了他們一巴掌。既然你們愛我,為什麼不養我一輩子?
  • 越努力越不幸福?如何接納生活中「遭遇」的不幸?
    你最想改變的決定是什麼? 電影《蝴蝶效應》裡的男主伊萬,因為偶然的機會,他可以「穿越」回兒時的自己。 於是,為了彌補曾經的遺憾,為了成為那個完美的自己,他一次次的回到過去。但是,最後他發現,自己每一次的「彌補」,雖然抹平了當時的遺憾,但他永遠無法阻止新悲劇的誕生。
  • 中國式親情:你學會報喜不報憂,父母也在瞞著你越變越懂事
    焦爸爸說:「如果幸福,你分擔給我們,那我們大家都幸福,痛苦你也得分擔,那你就能減輕一半痛苦,不是更好。」焦俊豔的回答,說出了很多年輕人的心聲。「把痛苦說給父母聽只會得到雙倍的痛苦。」時間久了,「報喜不報憂」,似乎成了當代年輕人最後可以堅守的「孝道」。02.
  • 原創|為什麼你越攻擊別人,自己卻越痛苦?
    怎麼這麼囉嗦,是對你自己思維不清晰、理不清太太的話的不滿;你到底想說什麼,是對你自己缺乏歸納提煉能力的不滿;直接點不行麼,是對你自己找不到解決辦法的不滿。你對太太射出的三支箭,刺傷太太的同時,傷自己更深。攻擊別人越厲害,說明對自己的不滿越厲害。這種不滿,就像一個剛從內心生出的炸彈,拿在自己手上,怕炸了自己,於是趕緊要扔出去。
  • 越原始,越深刻 – 重新理解漢字本義 │ 舉案「齊」眉
    後來,遷居吳地(今江蘇無錫)。兩人共同勞動,互助互愛,據說,梁鴻每天勞作後回到家裡,孟光總是把飯和菜都準備好了,擺在託盤裡,雙手捧著,舉得齊自己的眉毛那樣高,恭恭敬敬地送到梁鴻面前去,梁鴻也就高高興興地接過來。以後,「舉案齊眉」就成為描寫夫妻相敬如賓的成語。
  • 經歷過痛苦,我們才能更加敏銳地感受到生活的充實
    痛苦是正常的。這不可避免地在我們的生活中定期發生。您越早意識到它不是個人的,或者是被世界故意帶給您的,您就越早學會如何使用它來為自己謀取利益。如果您讓痛苦吞噬您,那麼它將吞噬您的一生。但是,如果您選擇用苦難來使生活變得更好,那麼生活就會更加充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