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裡的臨期商品能不能買?剛過期食品吃還是扔?看完你就懂了

2020-12-23 健康之路

最近,因為新冠疫情「遲到」的3·15晚會終於和大家見面了。

而晚會中曝光漢堡王「用過期麵包做漢堡」、「雞腿排隨意更改保質期」等違規行為,也引發了大家對於食品保質期的關注。

(圖片截取自新浪微博)

什麼是食品保質期?臨期食品能不能買?過期一兩天的東西還能吃嗎?

今天小薇就來一一解答大家關於保質期的疑惑。

什麼是保質期?

許多人購買食品的「黃金標準」,就是只買在保質期內的,這種做法是正確的。

根據我國標準GB7718-2011《預包裝食品標籤標準》中的定義,保質期是指:

預包裝食品在標籤指明的貯存條件下,保持品質的期限。

但是,商品包裝上標註的保質期並不是判斷商品變質與否的唯一標準。

因為,保質期真正「保質」的前提,是貯藏條件也符合標準

食品包裝上常標註的貯藏條件有:常溫、避光保存、冷藏保存、冷凍保存等。

舉個例子

某品牌的牛奶,標註的保質期為:「0~4℃環境下冷藏保存,保質期28日」,而某商家把這種牛奶直接擺在了常溫貨架上售賣。

這種情況下,即使牛奶依然在保質期內,因為保存環境不符合標準,牛奶可能也早已經變質,不能再購買了。

所以,我們在選購商品的時候,除了要看清保質期,還要看清包裝上標註的保存方法,只有保存方法正確,保質期才有參考意義。

臨期商品能買嗎?

很多的商超,會把即將超過保質期的食品,打折降價出售,這種食品可以放心購買和食用嗎?

我們要從兩個方面來判斷:

1、食品的保存環境是否合規

如前文說的一樣,在購買臨期商品時,我們一定要留心商品在商超中的保存方法是否和標籤上描述的一致。

比如購買袋裝鮮奶,要看牛奶是否一直在冷鮮櫃中保存,冷櫃的溫度是否在商品標註的範圍內。

2、食品的食用品質是否過關

保質期內的食物,其外觀、顏色、口感、味道等不應該有明顯的劣變。

在購買臨期食品的時候,要細心的觀察食品是否出現黴變、氣味改變、顏色改變等情況,如果有異常,不要購買。

如果臨期食品的保存方法正確,食用品質沒有明顯變化,還是可以購買的,但是要儘快食用,以保證品質。

但是如果家裡的食品不小心過期一兩天,究竟是果斷丟掉,還是湊合吃掉?

過期食品能不能吃?

「保質期前一定能吃!」、「保質期後一定不能吃!」這些說法其實都不準確。

食物質量的改變,從製作完成的時候就已經開始了,這是一個連續變化的自然過程:

1生物過程

如細菌、真菌等微生物在食品內的繁殖,以及它們產生的毒素。

2化學過程

主要包含脂肪的酸敗、食品本身的酶催化水解等,使食物產生不好的氣味和有害物質。

3物理過程

如食品乾燥、受潮、結塊等,這一過程有可能加速微生物的繁殖。

在保質期內,食品質量的變化是在可接受的範圍內,不至於影響健康。而到了超過保質期的那一天,也不會突然有質變,讓食物內的毒素、有害物質暴增。

因此,標註的保質期越長,保存條件越好,過期時間很短的食物,偶爾食用不會產生太大的健康負擔。

比如常溫條件下未開封可以保存6個月的牛奶,實際都放在冰箱中冷藏保存,這時候只是過期了一兩天,觀察也沒有發現變質,不小心喝了也別太擔心。

但這並不是鼓勵大家食用過期食品,因為多數的生鮮食品、蛋奶、肉製品、糕點等,都極易腐敗,一旦超過保質期限,就意味著含有不利於身體健康的毒素已經有所積累,還是扔掉不吃為妙。

大家還要特別注意,《食品安全法》規定,禁止銷售或捐贈過期(超過預包裝上保質期)食品。

如果在商家買到了過期食品,無論變質與否,都可以退貨和索賠哦!

相關焦點

  • 臨期食品到底能不能吃?過期一天還能吃嗎?
    原創 長生果健康 長生果健康長生果健康:我們經常能在超市看到臨近保質期的食品低價出售,價格很誘人,但看到將近的保質期,又有點擔心吃了安不安全。那麼,臨近保質期的食品到底可不可以買來食用?或者說哪些建議購買,哪些不建議購買?
  • 臨期食品,買還是不買,這是一個問題
    很多食品還是進口貨,這對於迷戀外國食品的年輕人來說,在臨近保質期的時段裡購買,腰包、面子、品質和情調,各個方面都能達到恰到好處的平衡,這才叫划算。無論是老年人還是年輕人,購買臨期食品的最重要原因,就是價格。任何一個時代,只要商品的質量有保證,價格又低,誰不願意買呢?
  • 超市裡還有一兩天就過期的食物,能不能買?剛過期的食物能吃嗎?
    近來,有很多朋友向我諮詢這樣的問題:最近超市裡經常有特價商品的活動,對於這些突然降價處理的商品,自己感到非常好奇,於是去看了下,發現這些商品大多都是快要過期的商品,更誇張的是,有些食品甚至還有一兩天就要過期了,對於這種將要過保質期的便宜食物,我們到底買還是不買呢?
  • 超市、便利店過期或變質的食品是怎樣處理的?
    很多次我去超市購物時,腦海裡經常縈繞一個問題,那就是裡面那些賣不完的過期食品會怎麼處理?我之所以經常想這個問題,和一次糟糕購物經驗有關。記得那是2010年的時候,我在汕頭市龍湖區內充公村的一家大超市購物,看見有一種蛋糕在做買一送一的促銷活動覺得划算就買了。
  • 白菜價的臨期食品,能給孩子吃嗎?
    臨期食品孩子能吃嗎?正常情況下,食品的保質期是這樣確定的:該食品開始變得不好吃的天數乘以0.7-0.8的係數,得出的就是保質期天數。換句話說,市面上出售的不同品牌的同一種食品,保質期大多是相同的。並不是說監測了每一種食品後再去確定保質期,而是各個食品廠家採用密封、防腐劑等技術,使食品達到國家標準保質期要求。因此,健康人群吃過期天數在20%以內的食品,安全性還是有保障的。具體能不能吃,需要進行專業鑑別,並不能只靠目測和感官。所以,不建議大家給孩子吃過期食品。
  • 你會在超市購買臨期食品給孩子吃嗎?寶媽的回答,意外又現實
    在大部人的記憶裡,吃零食無疑是小時候非常快樂的一件小事,各種各樣美味的零食、五顏六色的包裝還有零食附贈的各類玩具,都讓人愛不釋手。你會在超市購買臨期食品給孩子吃嗎?寶媽雪兒說,她經常會在超市買一些臨期食品回家,尤其是進口食品,「臨期並不代表品質有問題,只要在保質期之前食用就可以,現在有些進口零食真心賣得挺貴的,打折時入手才不那麼心疼,好吃又划算。」
  • 500萬家超市每天倒掉的臨期食品,潛藏著百億商機!
    店員告訴我們,超時的食物必須丟棄,既不能賣給顧客,也不能由店員自己帶走。第一次遇到這種情況,感覺心都碎了。是的,明明這些食品都還新鮮,只不過因為快過期了,商家覺得銷售出去可能有風險,所以將其扔進垃圾桶。這樣的食品,我們稱之為臨期食品。這樣的浪費可謂是屢見不鮮。每一天夜裡,都有無數的便利店、麵包房和超市,在倒掉臨期食品。
  • 真正的吃土人,主場不在「雙十一」,而在臨期食品特賣會
    連送帶捐,keka的倉庫裡還是剩了五六十萬的貨物。接受採訪時,keka好像剛知道有專門做臨期食品的生意。面對谷河傳媒關於貨源處理的提問,她沉默了半天才回覆:「我們是做禮物(生意)的,送禮物的人是不會想要把臨期產品送給心愛的人的。」同樣的糾結也發生在買家一方,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如此坦然接受臨期食品。
  • 「臨期」進口食品一折特賣,灰色地帶還是新時尚?
    當然,很多食品折扣店雖然琳琅滿目,但有些「尖兒貨」不常出現在店裡,部分門店裡的國產食品數量甚至比進口的還多,混著擺在貨架上。進口臨期食品雖然打折了,但單價仍偏高。「我最愛的一款義大利榛子巧克力威化,進口超市裡250g賣40多,天貓直營店也要28元,在折扣店,15元能買2袋,保質期還剩一個月。」在某線下門店的微信群,一位顧客每隔幾天就要問是否有貨,等了近一個月。
  • 臨期奶粉為什麼這麼便宜?能不能買?
    當你購物時,無論是網上還是線下店,一定經常看到各種促銷活動,而食品經常就出現在降價促銷的行列。對於奶粉,打折促銷、買多贈送等活動屢見不鮮,特別是日期比較舊的奶粉,在某些電商平臺上根據日期不同,價格低至幾十到一百多元一罐不等,那麼臨期奶粉為什麼那麼便宜?
  • 進口食品折扣店有不少臨期食品,進貨渠道複雜,選購也有「門道」
    此外,當記者問及是否會特別在意購買的是臨期食品時,許多居民展示出對這些進口食品的充分信任。「這是進口的,過了保質期還有三個月能用呢。」一位阿姨對記者說道。另一位帶小孩來購買零食的母親則聲稱:「就算是過期了,也一樣可以吃的,國外進口的食品質量會比較好一些,過了它的保質期,三個月內還是沒問題的。」
  • 臨期食品到底該怎樣處理?
    商品過期被查罰款,臨期扔掉又被罵浪費……近日,以新鮮、精緻、便利、高效吸引消費者的盒馬鮮生,因為「浪費」陷入輿論漩渦。企業:食品安全至關重要9月上旬某天晚8點以後,記者來到盒馬的一家超市,發現排隊結帳的人還是很多。記者在生鮮區走了一圈發現,有些食材已經開始半價促銷,還有一些會員可以免費領取。熟食區的商品也變得很划算,買一盒小龍蝦甚至會再送一盒。
  • 天津回收過期芝麻,深圳回收臨期超市過期食品,寧波哪裡回收麻油
    天津回收過期芝麻,深圳回收臨期超市過期食品,寧波哪裡回收麻油近價格比較波動專業收購臨過期食品,合法處理臨過期核桃奶有資質的公司,長發其祥過期食品回收公司是一家面向全國範圍大量回收各種核桃奶食品和超期臨過期食品回收綠色利用的公司,本公司專業處理各種核桃奶食品,經過科學的技術將臨期核桃奶用於飼料養殖,減少企業損失保護環境不受汙染
  • 濟南「臨期食品專區」成擺設追蹤:家樂福超市做調整
    視頻來源:山東廣播電視臺電視生活頻道《生活幫》  齊魯網2月24日訊 據山東廣播電視臺電視生活頻道《生活幫》報導,昨天節目中報導了超市臨期食品專區的事情,生活幫記者在濟南的幾家大型超市的調查中發現,超市雖然都設有「臨近過期食品專區」,但是並沒有得到很好的利用,成為了一個擺設(調查:臨近過期食品專區成超市擺設)。
  • 「作孽啊,多少人沒得吃啊」 盒馬銷毀臨期食品引發浪費大討論
    「哪怕過期一秒,如果售出或者給顧客食用,一旦發生問題,商家將承受的輿論壓力和對品牌的負面影響,遠遠比扔掉一批產品要保險得多」。而「深白色悠悠2008」表示看完感覺很自豪,稱「國內終於開始注重食品質量和顧客體驗了」。 但是對於大多數中國人來說,目睹食品浪費絕對是難以接受的。那麼,行規之內,食品零售點的「浪費」是否真的那麼觸目驚心?
  • 臨過期的食品,拯救了我的飲食自由-虎嗅網
    其一是擠到懸空的上下班通勤路,其二是你甩鍋我接鍋的辦公室,這其三呢,就是超市裡的臨期促銷食品區了。別不信,超市裡到點打折的生鮮、買一送二的進口零食、「十蚊均一」的價格,可是許多人踩點下班的最大動力。未及超市大門,已聞人聲鼎沸。
  • 摳門的年輕人,成就了上千億的臨期食品市場
    /Pixabay  就是這樣的看似普通的超市,每天總是擠滿了人,即便是在工作日,也時常能看到拖著簡易小拖車在店裡購物的消費者,甚至有人專門橫穿整個上海市區來這裡淘貨。  有一次,小瓊終於忍不住好奇心走了進去,貨架上低價的大牌進口零食,讓她仿佛置身於寶庫!
  • 掘金臨期食品
    在豆瓣的「我愛臨期食品」小組,一群臨期食品愛好者甚至將臨期食品超市稱為「寶藏超市」,他們在小組裡分享各個城市的臨期食品超市地址以及臨期食品購買攻略等。 臨期食品究竟是怎麼產生的?從買一贈一到臨期食品專賣,這中間到底發生了什麼?臨期食品的未來又會怎樣?
  • 專家:超市不妨設臨期食品專櫃 應盡到提醒責任
    原標題:德國超市賣過期食品 顧客自行決定付多少錢  央廣網北京2月14日消息(記者何源)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導,一般超市會將過期食品當作垃圾銷毀,不過本月初開張的德國超市「好食物」卻反其道而行,專賣過期食品,並由顧客自行決定願意付多少錢購買。其實,不止是在德國,在丹麥,只要清楚標示且不危害消費者健康,售賣過期食品是合法的。
  • 臨期食品是灰色地帶,還是下一個風口?
    兩塊錢的星巴克,五塊錢的好時巧克力,13塊錢的山姆芝士……不是白日做夢,臨期食品滿足你的消費自由。「用打折的價格,吃到不打折的美味。臨期食品可以買!臨期食品不丟人!」這是豆瓣#我愛臨期食品#小組的簡介,目前該小組已有將近3萬成員。B站、小紅書上關於臨期食品的測評視頻也越來越多,且播放量不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