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萬家超市每天倒掉的臨期食品,潛藏著百億商機!

2020-12-19 站長之家

聲明:本文來自於微信公眾號電商報(ID:kandianshang),作者:電商君,授權站長之家轉載發布。

食品的宿命

當你在商場逛著一排排琳琅滿目的食品的時候,有沒有想過這些食品一旦過期,將會到哪裡去?

無一例外,只有一個結果——被丟棄。

商超貨架上的食物,多因為臨近保質期和 「僅售當天」等規定,必須被丟棄。

一位網友曾經這麼描述她在晚上看到的大賣場情況:餐盒精美的新鮮飯菜、海鮮、甜品、飲料、點心,一批批從貨架上撤下,丟到小推車裡拉走扔掉。店員告訴我們,超時的食物必須丟棄,既不能賣給顧客,也不能由店員自己帶走。第一次遇到這種情況,感覺心都碎了。

是的,明明這些食品都還新鮮,只不過因為快過期了,商家覺得銷售出去可能有風險,所以將其扔進垃圾桶。這樣的食品,我們稱之為臨期食品。

這樣的浪費可謂是屢見不鮮。每一天夜裡,都有無數的便利店、麵包房和超市,在倒掉臨期食品。

要知道,根據中國菸草行業協會的數據,中國總共有 500 萬家小超市、百貨店、便利店。其中產生的浪費更是無法想像。

也許有人問,為什麼不提前將食品降價促銷呢?

一來,食品經常進行降價銷售,等於自降身價,可能會讓消費者認為這家商場生意不好,影響形象;

二來,食品進入打折專櫃,就等於明確告訴消費者食品即將過期,有些較高端的消費者可能不買帳。

所以商家考慮來考慮去,都覺得只能將食品丟棄了事。

聯合國糧農署數據顯示,全球每年約有 13 億噸的食物被丟棄,約佔全年生產量的1/3,成本高達2. 5 萬億。

除了食品在上架後被丟棄的浪費之外,還有一部分浪費來自於食品運輸和批發的過程中。

因為食品從生產到進入消費者手裡要經過漫長的流程,包括品牌商、經銷商和零售商等多個環節。有些食品可能流通著,就過期了。

超市和電商平臺為了減少庫存,是不會收超過保質期限1/ 3 的國產食品和超過保質期限1/ 2 的進口食品的。那這些臨期食品要如何處置呢?只能陷入了尷尬的滯銷局面。

有數據顯示,每年全國因為流通效率低下而造成的食品損耗多達上千億元。

這些現象,對於稍微有環保意識的人來說,都是十分痛心的事情。那有沒有方法來解決這種可怕的浪費現象呢?

事實上,已經有人在著手解決這件事情了,他們想到的方法是做臨期食品生意。

既然商家不知如何解決臨期食品問題,那不如將臨期食品拿去銷售吧,既減少商家損耗,又減少了浪費現象。

臨期食品,很可能會是一個擁有無限潛力的百億級市場。

電商圈的新物種

近年,線上出現了銷售臨期食品的平臺——品牌食品特賣電商「好食期」。

資料顯示,它於 2016 年創立,於 2018 年獲得阿里巴巴獨家1. 1 億元C輪融資,用戶數接近 1 億。

針對臨期食品因為流通效率的問題被處理掉的問題,好食期的做法是,回收臨期食品,將其進行線上銷售,為生產商、經銷商提供降損渠道。

別擔心沒人買。因為臨期食品價格普遍較低的原因,很多對食品有性價比要求的一類人群還是很願意購買臨期食品的。

不誇張地說,好食期堪稱電商圈的一個新物種。

它具體跟普通電商平臺有什麼不同呢?

首先,只賣臨期食品,品類極其有特色。

打開APP首頁,就能看到各式各樣的臨期食品,比如還有 30 天就過期的鴨脖,還有 47 天就過期的堅果。這樣的品類在其他任何平臺都是很難遇到的。

也許有人擔心食用臨期食品,會有食品安全問題。但其實完全不用擔心。

真正的臨期食品,不是還有三五天過期的時候才拿出來銷售,而是在過期前1- 6 個月內就得提前處理。

平臺出於品質保證,在食品保質期已經過了三分之一的就不會拿出來售賣了。

而且事實上,實際的保質期都會比商家標註的保質期要長一點。所以可以不用擔心安全問題。

其次,全世界首創,將保質期透明化,提升消費者體驗。

其他電商平臺很少會告訴消費者食品的保質期,消費者往往將商品買回家才能查看保質期,這樣一來消費體驗就不夠好。

而好食期則會在每件商品的下方標註好保質期,讓消費者購買商品的時候不用這麼憂慮食品有沒有過期的問題,提升消費體驗。

再者,讓食品按保質期倒計時動態定價,激發消費者購買慾望。

其他電商平臺的商品價格雖說也是不固定的,但很少按照保質期日期來定價。

而好食期打出的標籤是——日期越近,越便宜。

臨期食品畢竟不比新鮮食品,價格自然會便宜許多。而好食期APP首頁,飄著 2 折到 6 折的專區。折扣越大,說明該商品越臨近過期。有效期還剩 34 天的糖果打1. 8 折,有效期還剩 42 天的牛奶打4. 5 折……

倒計時定價,能夠一定程度上激發用戶購買的欲望。當用戶覺得商品越來越實惠的同時,又看到商品的有效期越來越短,就會有種緊迫感,擔心商品過了保質期,再難入手,於是便趕緊下單。

總的來說,好食期在售賣臨期食品這方面做到了極致。它最大程度地發揮了臨期食品的特色如保質期元素、價格元素,來達到促進消費者購買的目的。

好食期創始人雷勇表示,他們的月成交總額有好幾個億的水平。看來就算是臨期食品,也大有可為。

沒人要的商品也有無限商機

臨期食品的市場空間有多大呢?

2017 年,中國進口食品金額已經突破 600 億美元,按5%的庫存沉澱計算,就是上百億元人民幣的市場。

想不到吧?快過期、沒人要的商品也能成就無限商機。

首先,臨期食品生意滿足了無數商家清理食品庫存的需求,是真正在為全球的節約事業做貢獻。

雷勇聲稱,好食期一天就能為廠商清倉幾十萬單的庫存。

他還分享過一個故事。

在他創辦好食期的第一年,某跨國集團總經理特意到訪公司,向他表示感謝:「你們幫了我很大的忙,我們公司春節前有6. 8 萬箱牛奶,只剩 2 個月就到期了,你們只花了幾天時間就給我們消化了,不僅幫我們賺了幾百萬的淨利潤,還保住了我的烏紗帽!」

可見,正是這樣的臨期食品平臺,能夠讓原來的浪費變成價值。

那些原來會被倒在水溝裡的牛奶,那些原本會被丟進垃圾桶的麵包,終於也發揮了它們應有的價值,被無數消費者垂愛。

當臨期食品生意變得愈發廣泛,相信資源浪費會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

其次,臨期食品平臺還滿足了很多注重性價比的消費人群的需求。

在乾癟的錢包面前,不少人選擇精打細算地過日子。所以比起食品是不是快過期,有些人更注重食品的價格夠不夠低。

而類似好食期這樣的平臺, 200 多元的法國紅酒,只售 38 元;市場價 169 元一箱的進口品牌礦泉水,賣 99 元;原價 164 元的黑咖啡,賣 27 元。

這樣令人髮指的折扣面前,誰能不心動呢?況且這些食品並未過期,口感與新鮮食品的風味相差無幾。

既便宜又有品質的食品,能夠成功將這群人從困窘的生活中拯救出來。從這個角度來說,臨期食品生意還是很有意義的。

還記得電影《重慶森林》裡,何志武走到便利店,向店員購買一大堆快過期的罐頭,用來消解愛情的惆悵。

而如今,說不定會有越來越多的「何志武」,走到超市,或者在電商平臺上,購買臨期食品。他們表示,自己不是為了緩解失戀之困,只是在為全球的節約事業做出一點貢獻,順便過一下性價比生活罷了。

相關焦點

  • 便宜的「臨期食品」,如何撐起一個百億市場?
    生活中從來不缺少商機,缺少的就是我們發現商機的眼睛。從線下不斷生長的門店到線上陸續興起的平臺,近兩年來,臨期食品成了一些商家看中的「財路」。當你在商場逛著一排排琳琅滿目的食品的時候,有沒有想過這些食品一旦過期,將會到哪裡去?無一例外,只有一個結果——被丟棄。
  • 臨期食品:一個被忽視的百億零售市場
    許多做電商的朋友,一直在關注新品、爆款,但是少有人會關注到那些不好賣的產品,即將臨期的商品。今天村長就和大家聊聊,臨期商品,一個被忽視卻有百億規模的電商/零售市場,其中著重和大家聊聊臨期食品行業。一、被忽視的百億市場1.
  • 松友飲:一個被忽視的百億零售市場:銷售臨期食品
    許多做電商的朋友,一直在關注新品、爆款,但是少有人會關注到那些不好賣的產品,即將臨期的商品。今天村長就和大家聊聊,臨期商品,一個被忽視卻有百億規模的電商/零售市場,其中著重和大家聊聊臨期食品行業。一、被忽視的百億市場1. 市場大我國每年因流通效率問題導致商品在損耗上面多達千億元,僅零食行業,我國每年的年產值就超過2萬億元。
  • 臨期商品,一個被忽視的百億零售市場
    許多做電商的朋友,一直在關注新品、爆款,但是少有人會關注到那些不好賣的產品,即將臨期的商品。今天村長就和大家聊聊,臨期商品,一個被忽視卻有百億規模的電商/零售市場,其中著重和大家聊聊臨期食品行業。除了國內,我國每年還要進口大量的海外食品。根據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進口食品零售總額就突破了1萬億人民幣。就算按照每年1%的庫存沉澱計算,也是百億以上的市場了,何況遠不止1%。2、人群廣臨期食品,擔心安全,沒人吃嘛?
  • 摳門的年輕人,成就了上千億的臨期食品市場
    /Pixabay  就是這樣的看似普通的超市,每天總是擠滿了人,即便是在工作日,也時常能看到拖著簡易小拖車在店裡購物的消費者,甚至有人專門橫穿整個上海市區來這裡淘貨。  有一次,小瓊終於忍不住好奇心走了進去,貨架上低價的大牌進口零食,讓她仿佛置身於寶庫!
  • 靠賣臨期食品一天淨賺3000元,如何尋找商機?
    或許你很難想到,一家臨期食品專賣店,毛利潤能夠達到70%,有人一天就能淨賺3000元。中國人崇尚節儉,臨期食品並不是馬上就到期了,而是快到保質期了,理論上還是在保質期內。很多進口零食,價格比較昂貴,而臨期食品正好可以滿足這些消費者嘗鮮的心理。
  • 臨期食品成了熱門生意
    同樣是進口食品,因為保質期限臨近,商品會以明顯更低的價格出售,吸引了不少消費者。  從線下不斷生長的門店到線上陸續興起的平臺,近兩年來,臨期食品成了一些商家看中的「財路」,有的商家甚至直接讓剩餘的保質期限成為商品價值的折算依據。這些以往讓食品廠商、經銷商和商超門店都頭疼的問題,似乎有了新的解決辦法。  臨期食品如何被做成了一門生意?
  • 濟南「臨期食品專區」成擺設追蹤:家樂福超市做調整
    超市回應:臨期食品專區 為何成了擺設?視頻來源:山東廣播電視臺電視生活頻道《生活幫》  齊魯網2月24日訊 據山東廣播電視臺電視生活頻道《生活幫》報導,昨天節目中報導了超市臨期食品專區的事情,生活幫記者在濟南的幾家大型超市的調查中發現,超市雖然都設有「臨近過期食品專區」,但是並沒有得到很好的利用,成為了一個擺設(調查:臨近過期食品專區成超市擺設)。
  • 掘金臨期食品
    在豆瓣的「我愛臨期食品」小組,一群臨期食品愛好者甚至將臨期食品超市稱為「寶藏超市」,他們在小組裡分享各個城市的臨期食品超市地址以及臨期食品購買攻略等。 臨期食品究竟是怎麼產生的?從買一贈一到臨期食品專賣,這中間到底發生了什麼?臨期食品的未來又會怎樣?
  • 臨期食品是灰色地帶,還是下一個風口?
    兩塊錢的星巴克,五塊錢的好時巧克力,13塊錢的山姆芝士……不是白日做夢,臨期食品滿足你的消費自由。「用打折的價格,吃到不打折的美味。臨期食品可以買!臨期食品不丟人!」這是豆瓣#我愛臨期食品#小組的簡介,目前該小組已有將近3萬成員。B站、小紅書上關於臨期食品的測評視頻也越來越多,且播放量不俗。
  • 「高級貨」只賣「白菜價」,揭臨期食品背後的百億市場
    臨期食品到底有多賺錢?在電商平臺搜索「臨期」我們可以發現,相關店鋪數量眾多,各種低價食品應有盡有。甚至豆瓣上還有專門的「我愛臨期食品」小組,大家在裡面互相種草,分享買臨期食品的心得。他們倡導「用打折的價格,吃到不打折的美味」,因而省錢、實惠自然成了他們選擇臨期食品的理由。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買過「臨期食品」?所謂臨期食品,是指保質期臨近到期的食品,有些人可能會質疑這類食品的安全性,但其實臨期食品屬於仍在保質期內的食品,符合安全食品的範圍。
  • 臨期食品70%的毛利,是筆好生意?
    每當看到「百億」、「千億」的標題,許多人會驚訝於臨期食品也能有如此大的市場。實際上,臨期並不意味著過期和變質,他們只是被供應鏈「耽誤」的一批庫存商品,清庫存的概念在服裝行業雖被提及多年,但在食品領域,它同樣是創造新價值的「後市場」。
  • 便宜的「臨期食品」,如何撐起一個百億市場?-虎嗅網
    的帖子,發帖人表示,自己和朋友分享划算的臨期食品,可是朋友卻說快過期的東西對身體不好,於是自己就算買臨期也不會再分享,怕別人覺得自己窮酸。兩百多個人在那個帖子下面分享自己購買臨期食品的快樂。在這個臨期食品小組裡,這樣的疑問是少數,更多的人分享經驗,那裡更像是一個「臨期食品種草小組」。
  • 你會在超市購買臨期食品給孩子吃嗎?寶媽的回答,意外又現實
    你會在超市購買臨期食品給孩子吃嗎?在超市、電商等平臺,常常會有一些接近保質期的食品,商家以接近成本的「白菜價」打折出售,甚至為此建立「臨期食品專區」,一方面商家有效應對了滯銷風險、減少浪費,快速清庫存,另一方面也間接給消費者帶來了實惠與便利。
  • 90後狂買1折臨期食品:白菜價背後,從「垃圾堆」搶回來的商機!
    可現在,一向以文藝著稱的豆瓣社區,給了「臨期商品」新的生命。2020年9月17日,豆瓣用戶「花影時期」創建「我愛臨期食品小組」,初衷是用打折的價格,吃到不打折的美味。短短3個月,該小組人數已高達2.5萬,且豆瓣的用戶又以年輕人為主。現在,每天都有人在小組中分享臨期食品的話題。
  • 進口臨期食品賣白菜價,價格、保質期、渠道,你最關心哪一樣?
    四川北路上的新海食品商城裡熙熙攘攘擠滿了人,即便是在工作日,也時常能看到拖著簡易小拖車在店裡購物的消費者,甚至有人專門橫穿整個上海市區來新海食品淘貨。雖然所在城市相距10000多公裡,但新海食品與Wefood有著一個共同點——售賣臨期食品。Wefood是丹麥第一家臨期食品超市,以折扣價售賣即將過期的產品。
  • 武漢10家超市僅4家設臨期專櫃 將頒布法規
    今年2月初,國家工商總局發文,要求食品經營者對即將過期的食品,應向消費者作出醒目提示。緊接著,武漢市工商局要求,今年6月底前,所有佔地500平方米以上的大型超市,必須建立臨期食品專櫃。但如今,5個多月過去,記者連日探訪發現,江城不少大型超市並未按要求設立這類專櫃。
  • 專家:超市不妨設臨期食品專櫃 應盡到提醒責任
    原標題:德國超市賣過期食品 顧客自行決定付多少錢  央廣網北京2月14日消息(記者何源)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導,一般超市會將過期食品當作垃圾銷毀,不過本月初開張的德國超市「好食物」卻反其道而行,專賣過期食品,並由顧客自行決定願意付多少錢購買。其實,不止是在德國,在丹麥,只要清楚標示且不危害消費者健康,售賣過期食品是合法的。
  • 被忽視的「頂級流量」,臨期食品背後的千億市場待挖掘
    順著這一思路,國外興起了許多專門做臨期食品的超市,與以往只把價格作為賣點的粗暴銷售方式不同,它們開始倡導商品的低碳性、環保性,打出了拒絕食物浪費的口號。這些超市的消費者也不再僅限於愛買打折商品的老年群體,許多年輕人也成了超市的消費主力軍。臨期食品,顧名思義是指即將到達保質期的食品,許多人對它接受無能是因為質疑它的安全性。
  • 臨期食品,買還是不買,這是一個問題
    小組裡,每天都有近兩萬的臨期商品愛好者,分享著自己的購買心得,牛奶臨期一個月打半折,蛋黃酥剩36天保質期三折....除此之外,在小紅書上,關於「臨期零食」的心得筆記有上千篇,淘寶、拼多多等平臺上,也有專門的臨期食品店鋪,不少年輕人都收藏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