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級貨」只賣「白菜價」,揭臨期食品背後的百億市場

2020-12-20 天眼查

之前天眼妹加班的時候,每次晚上到便利店裡都會看到一些價格低至1折的麵包,因為臨近保質期,所以商家會把這些麵包低價出售。

其實這種現象在平日裡也非常普遍,而且不僅是麵包,像零食、飲料、生鮮...總之只要是臨期的食品,價格一般都會比平時便宜很多。

天眼妹甚至看到過原價十幾塊錢一瓶的依雲水,被商家以五毛錢的價格出售。

原本天眼妹以為這只是商家處理庫存,以減少損失的一種方式。可沒想到這個看似虧本的買賣,卻有人靠著賣臨期食品年賺百萬。

臨期食品到底有多賺錢?

在電商平臺搜索「臨期」我們可以發現,相關店鋪數量眾多,各種低價食品應有盡有。

甚至豆瓣上還有專門的「我愛臨期食品」小組,大家在裡面互相種草,分享買臨期食品的心得。

他們倡導「用打折的價格,吃到不打折的美味」,因而省錢、實惠自然成了他們選擇臨期食品的理由。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買過「臨期食品」?

所謂臨期食品,是指保質期臨近到期的食品,有些人可能會質疑這類食品的安全性,但其實臨期食品屬於仍在保質期內的食品,符合安全食品的範圍。

按照北京市工商局公布的「食品保質期臨界」標準,臨期食品一共可以分為6種。

圖片來源:北京市工商局

一般而言,不同食品的臨界期限也會不同,比如保質期一年或更長的糖果、餅乾等,保質期前45天左右為臨界期;而保質期在一年以下的方便麵、牛奶等,在保質期前20天為食品臨界期。

大家在買促銷或打折食品時也可以著重注意一下其臨界期哦。

其實不管是線下的超市、便利店,還是線上的食品店,都不可避免會在倉儲、運輸上耽擱時間,有些食品可能一不小心就拖成了「臨期」。

不過即便臨期食品在我們的生活中非常常見,但你可能也難以想像其市場到底能有多廣。

根據艾媒諮詢數據,2019年,中國休閒食品行業市場規模已經達到10556億元,預計2020年將超過11000億元。

而《2020中國進口食品行業報告》顯示,2019年,我國進口食品金額已經高達908.1億美元。

粗略估算,如果按照5%的沉澱庫存計算,臨期食品市場也超過了八百億。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瞄準這個好機會,打起了賣臨期食品的主意。

雖然看似不太起眼,但是大額的銷售流水、高利潤率和高復購率,都讓這個曾經的小眾生意逐漸變得熱門。

目前,臨期食品的貨源主要包括大型商超便利店的供貨商、大型臨期食品囤貨商、進口食品滯銷積壓庫存等等,在58同城、百度貼吧等網站上,收售臨期食品的信息不在少數。甚至一些供貨商還會自營自己的臨期食品店。

據知乎網友爆料,某專注臨期零食的平臺「有臨期」,之前拿了一批三隻松鼠的貨,一個星期就走了一千多萬流水。

圖片來源:知乎

一位臨期食品批發商在接受@豹變 採訪時也稱,以一批價值五十萬的臨期巧克力為例,批發商只要三四萬的價格就能拿下,最後能賣出十五萬。這樣一買一賣,中間的利潤可是翻了好幾倍呢。

另外天眼妹還從@新零售商業評論 了解到,一位合肥折扣店的店主在不到二十平方米的小店,就能塞下超過三百種臨期商品,單日營業額也經常可以達到一萬以上。

店主算了一下,臨期食品的毛利率在70%左右,如果去掉人工、運輸、租金等,綜合利潤率可以達到40%。這樣一來,每天的淨利潤就有4000元,年入百萬完全沒有問題。

要知道一般的食品店綜合利潤率也只有20%。

除此之外,近年來興起的社區團購APP首頁也時常會出現打折促銷的食品,很多時候它們為了促銷活動引流還會特地選擇臨期食品。

甚至很多品牌類的臨期食品如今也在通過直播帶貨的形式出貨。

不少資本也盯上了「臨期食品」市場,紛紛入局,天眼查信息顯示,以「日期越近越便宜」為賣點的電商平臺「好食期」,2015、2018年接連獲得阿里巴巴兩輪融資,其中最近一輪融資超億元。

圖片來源:天眼查

另一個平臺「甩甩賣」也在去年拿到了豪鑰科技3500萬的投資。

圖片來源:天眼查

還有將校園作為首要落地場景的微信小程序「善食者聯盟」等也在開拓臨期食品市場。

可見,關於臨期食品的未來,還有非常大的想像空間。

「臨期食品」的灰色地帶

雖然臨期食品行業日趨火爆,但不得不說目前該行業也同樣存在著諸多問題。

首先就是關於臨期食品的安全問題,之前就有消費者投訴稱自己買的餅乾出現長毛變質的情況,還有消費者在點評中寫到,收到的臨期巧克力和蔓越莓都已發黴,卻被商家拒絕退貨。因為許多網售臨期食品的商家都標註了「不支持7天退貨」字樣。

而且在「期限」的壓力下,臨期食品中是否存在修改生產日期的情況,也讓人存疑。即便很多臨期食品供貨商都對此否認,但隨著行業的擴張,難免商家也變得魚龍混雜。

據人民日報報導,2019年7月,上海市場監管部門就查處了一家修改食品保質期再銷售的進口商,涉案金額達百萬。

其次,一般臨期食品的種類限制較大,貨源也不夠穩定。很多熱銷產品都不能保證隨時供應,有時候消費者還得加錢才能買到,這就不如去買正價食品了。

另外我國有些品牌對供貨商有區域保護政策,即每個區域都有各自的供貨商供貨,不允許跨區域賣貨,而這也是導致臨期食品貨源不穩定的很大原因。

天眼妹還從@豹變 了解到,一些臨期食品囤貨商甚至會自己去國外註冊一些品牌生產零食,再冒充進口食品來賣。

所以大家也不要被「便宜」衝昏了頭,省錢固然是好,但身體健康也同樣重要哈。

最後,對於「臨期食品」你怎麼看呢?會購買嗎?留言跟天眼妹說說吧~

相關焦點

  • 臨期食品:一個被忽視的百億零售市場
    許多做電商的朋友,一直在關注新品、爆款,但是少有人會關注到那些不好賣的產品,即將臨期的商品。今天村長就和大家聊聊,臨期商品,一個被忽視卻有百億規模的電商/零售市場,其中著重和大家聊聊臨期食品行業。一、被忽視的百億市場1.
  • 松友飲:一個被忽視的百億零售市場:銷售臨期食品
    許多做電商的朋友,一直在關注新品、爆款,但是少有人會關注到那些不好賣的產品,即將臨期的商品。今天村長就和大家聊聊,臨期商品,一個被忽視卻有百億規模的電商/零售市場,其中著重和大家聊聊臨期食品行業。一、被忽視的百億市場1. 市場大我國每年因流通效率問題導致商品在損耗上面多達千億元,僅零食行業,我國每年的年產值就超過2萬億元。
  • 便宜的「臨期食品」,如何撐起一個百億市場?
    而這些即將過期被扔掉的食物,正在撐起一個百億市場。是不是感覺很不可思議,來來來,小編給你細細解答:01 便宜路線的消費新寵中國人崇尚節儉,臨期食品市場的發展有一半歸功於此。「用打折的價格,吃到不打折的美味」省錢、實惠成為他們選擇臨期食品的理由。在某寶搜索「臨期食品」就會發現,相關店鋪數量眾多。不僅僅電商平臺有這類店鋪,線下也會有專門的小店。02 賣臨期食品賺錢嗎?
  • 便宜的「臨期食品」,如何撐起一個百億市場?-虎嗅網
    而這些即將過期被扔掉的食物,正在撐起一個百億市場。一、走便宜路線的消費新寵中國人崇尚節儉,臨期食品市場的發展有一半歸功於此。6盒皇冠丹麥曲奇只要19.8元,2盒36條裝的奧利奧巧克力棒只需要22.8元。
  • 摳門的年輕人,成就了上千億的臨期食品市場
    「天貓超市38元一瓶的義大利橄欖油,只賣10元」、「京東14元一罐的德國黑啤,10元3罐」......這裡還有各種低於原價四五倍的汽水、糖果、薯片,果乾,四捨五入等於不要錢。  這家店,原來是「臨期食品」的專賣店。
  • 臨期商品,一個被忽視的百億零售市場
    許多做電商的朋友,一直在關注新品、爆款,但是少有人會關注到那些不好賣的產品,即將臨期的商品。今天村長就和大家聊聊,臨期商品,一個被忽視卻有百億規模的電商/零售市場,其中著重和大家聊聊臨期食品行業。01被忽視的百億市場1、市場大我國每年因流通效率問題導致商品在損耗上面多達千億元,僅零食行業,我國每年的年產值就超過2萬億元。
  • 白菜價的臨期食品,能給孩子吃嗎?
    最近,這陣「臨期食品風」颳得很大,很多人都會囤上一箱,既滿足了味蕾,又省了錢,美哉美哉~不過,這些白菜價的臨期食品,可以給孩子吃嗎?並不是說監測了每一種食品後再去確定保質期,而是各個食品廠家採用密封、防腐劑等技術,使食品達到國家標準保質期要求。因此,健康人群吃過期天數在20%以內的食品,安全性還是有保障的。具體能不能吃,需要進行專業鑑別,並不能只靠目測和感官。所以,不建議大家給孩子吃過期食品。
  • 90後狂買1折臨期食品:白菜價背後,從「垃圾堆」搶回來的商機!
    豆瓣網友熱議背後,是百億臨期食品市場需求與供應,總是相伴而生!對消費者來說,臨期食品是一種反消費主義風潮,是一筆划算的消費支出;對食品供應者以及銷售平臺來說,臨期商品市場卻在成為新的風口,在降低庫存周轉壓力的同時,還能獲得一筆客觀的收入。豆瓣2萬多網友熱議的背後,是800億的臨期食品市場。
  • 進口臨期食品賣白菜價,價格、保質期、渠道,你最關心哪一樣?
    新海食品則是上海一家老牌臨期食品折扣店。「天貓超市賣38元一瓶的義大利橄欖油,只賣10元」「天貓超市14元一罐的德國黑啤,10元3罐」……優惠的價格、超高的性價比,使新海食品極受上海爺叔、阿姨們的歡迎。
  • 500萬家超市每天倒掉的臨期食品,潛藏著百億商機!
    事實上,已經有人在著手解決這件事情了,他們想到的方法是做臨期食品生意。既然商家不知如何解決臨期食品問題,那不如將臨期食品拿去銷售吧,既減少商家損耗,又減少了浪費現象。臨期食品,很可能會是一個擁有無限潛力的百億級市場。
  • 半島調查|臨期食品有多暴利?這屆年輕人撐起一個900億市場
    但是如今,在許多商家和消費者眼中,那些「大限將至」的臨期食品卻被賦予了全新的生命,涅槃重生般煥發出勃勃生機。 「樂事薯片3.5元一包,維維豆奶1元一瓶,酸辣粉2元一桶……」臨期貨物旁,天天喊窮的「打工人」們沉迷於「薅羊毛」的樂趣。「九百億市場規模、日營業額破10萬、淨利潤翻倍……」白菜價的背後,又是創造新價值的「潛藏市場」。
  • 臨期食品70%的毛利,是筆好生意?
    每當看到「百億」、「千億」的標題,許多人會驚訝於臨期食品也能有如此大的市場。實際上,臨期並不意味著過期和變質,他們只是被供應鏈「耽誤」的一批庫存商品,清庫存的概念在服裝行業雖被提及多年,但在食品領域,它同樣是創造新價值的「後市場」。
  • 「臨期」進口食品一折特賣,灰色地帶還是新時尚?
    因為臨近保質期,這些遠渡重洋的「高級貨」被賣出了「白菜價」:網上售價8元一盒的泰國泡麵10元3盒、7元一袋的40g菲律賓果蔬幹賣2.5元……其中,折扣最高的當屬臨期食品——即將到達保質期,但仍在保質期內可安全食用和銷售的食品。長期以來,這些「尾貨」在流通環節處於監管灰色地帶——過期了就得作為動物飼料或垃圾銷毀,但總有人想辦法讓它回流到餐桌。
  • 進口食品折扣店有不少臨期食品,進貨渠道複雜,選購也有「門道」
    近來,北京各區出現了多家進口食品折扣店,網絡上一些臨期食品app也備受關注。由於臨近保質期,原本售價不菲的進口零食,以「白菜價」出售,成了一門單獨的生意。北京晚報記者走訪多家折扣店或者折扣櫃檯發現,在人流密集的地段臨期店銷量可觀。不過,有些折扣食品背後存在進貨貨源不明、來路複雜的情況。專家提醒消費者,購買臨期食品時,除了看保質期,還得關注食品的儲藏條件。
  • 掘金臨期食品
    打折、促銷,這似乎就是我們認識早期臨期商品的主要方式,而在這類商品的背後,消費群體也有一個共同的特徵——以追求性價比的中老年群體居多。 打破這一規律的是這一屆年輕人。
  • 最低0.5折,臨期食品憑什麼賣得比白菜還便宜?
    題圖源自電影《三個金幣》作者:田巧雲,新零售商業評論高級編輯「是灰色地帶,還是一門好生意?」最近,臨期食品在年輕人群體中成了熱詞。火到什麼程度呢?豆瓣有小組,知乎有回覆,B站還有UP主專門開箱測評。此外,一些超市也會不定期推出一些由臨期商品擔任主角的折扣優惠活動。打折、促銷,這似乎就是我們認識早期臨期商品的主要方式,而在這類商品的背後,消費群體也有一個共同的特徵——以追求性價比的中老年群體居多。打破這一規律的是這一屆年輕人。
  • 臨期食品商:與時間賽跑的人
    圍繞這一話題的核心,其實是破圈的臨期食品。 每當看到「百億」、「千億」的標題,許多人會驚訝於臨期食品也能有如此大的市場。實際上,臨期並不意味著過期和變質,他們只是被供應鏈「耽誤」的一批庫存商品,清庫存的概念在服裝行業雖被提及多年,但在食品領域,它同樣是創造新價值的「後市場」。 臨期食品有著許多驚喜與意外,一群喊著「窮」的消費者沉迷於「薅羊毛」的快樂中,但其實被商業化的臨期食品並不是下沉市場的專屬,它的目標客戶更是那些樂於嘗新的年輕「打工人」。
  • 被忽視的「頂級流量」,臨期食品背後的千億市場待挖掘
    順著這一思路,國外興起了許多專門做臨期食品的超市,與以往只把價格作為賣點的粗暴銷售方式不同,它們開始倡導商品的低碳性、環保性,打出了拒絕食物浪費的口號。這些超市的消費者也不再僅限於愛買打折商品的老年群體,許多年輕人也成了超市的消費主力軍。臨期食品,顧名思義是指即將到達保質期的食品,許多人對它接受無能是因為質疑它的安全性。
  • 臨期食品有多暴利 有人靠它身價千萬,有人擺攤日賺2000
    這些被降價處理的產品就是今天二姐要說的臨期食品,一起跟著二姐看看臨期食品的背後故事。因為臨期食品的利潤太大了,所以這幾年專業做臨期食品的越來越多,從業人員稱之為「暴富項目」。前兩天跟好友去北京實地探訪了兩家做臨期食品的店,倉庫裡商品琳琅滿目,有零食、紅酒、日化等等。倉管管理員調侃說,在這裡隨便配點貨就能開個超市。
  • 臨期食品成了熱門生意
    同樣是進口食品,因為保質期限臨近,商品會以明顯更低的價格出售,吸引了不少消費者。  從線下不斷生長的門店到線上陸續興起的平臺,近兩年來,臨期食品成了一些商家看中的「財路」,有的商家甚至直接讓剩餘的保質期限成為商品價值的折算依據。這些以往讓食品廠商、經銷商和商超門店都頭疼的問題,似乎有了新的解決辦法。  臨期食品如何被做成了一門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