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島調查|臨期食品有多暴利?這屆年輕人撐起一個900億市場

2021-01-09 騰訊網

文/圖 半島全媒體記者 呂華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在每個東西上面都有一個日子,秋刀魚會過期,肉醬會過期,連保鮮紙都會過期……」26年前,王家衛的電影裡,「過期」一詞充滿著強烈的悲劇主義色彩,「臨期」也仿佛擁有著「過期」二字一半的悲傷。但是如今,在許多商家和消費者眼中,那些「大限將至」的臨期食品卻被賦予了全新的生命,涅槃重生般煥發出勃勃生機。

「樂事薯片3.5元一包,維維豆奶1元一瓶,酸辣粉2元一桶……」臨期貨物旁,天天喊窮的「打工人」們沉迷於「薅羊毛」的樂趣。「九百億市場規模、日營業額破10萬、淨利潤翻倍……」白菜價的背後,又是創造新價值的「潛藏市場」。

商超裡的臨期商品區

900億市場規模,臨期食品火了

「這包老闆仔海苔的保質期是到2021年2月26日,還有兩個月到期,所以現在的價格是原價的五折,我覺得很划算。」盒馬鮮生(CBD卓越大融城店)的臨近保質期商品銷售區旁,顧客王女士向記者展示著自己的「戰利品」,「樂事薯片3.5元一包,維維豆奶1元一瓶,酸辣粉2元一桶……50塊錢就能買一大包零食。」作為省錢一族,她迎來了自己的高光時刻:「臨期又不代表過期,價格卻比正期的便宜很多,只要別一次性囤太多,我一般會選擇臨期食品。」誠如王女士所言,在記者採訪調查過程中發現,有近八成的顧客表示會因為價格低廉而購買臨期食品。

臨期食品火了。今年9月17日,豆瓣小組「我愛臨期食品」成立,組長「花影時期」在小組簡介中寫道:「用打折的價格,吃到不打折的美味。」短短兩個月的時間,小組成員已突破兩萬;在百度貼吧,臨期食品種草掃雷、臨期酸奶打折購買攻略、臨期食品店鋪推薦……「臨期」相關貼子數超過了三萬;知乎問答平臺單單一條「臨期食品,買還是不買」的文章,熱度就達2.3萬;而在流量更大的新浪微博,「臨期」相關話題閱讀量更是達到了1.2億。「這一屆年輕人精打細算起來,還真不比父母那一代差。」青島眾匯騰貿易有限公司董事長彭湃有感而發,他表示,和父母那一代相比,當下的年輕人不會斤斤計較購買臨期食品時的面子問題,反而更加願意去探討這些食品真正能有多少實惠。

原價20多元的石榴汁折扣店只賣4.8元

臨期樂事薯片

臨期食品,是指即將到達食品保質期但仍在保質期內的食品,屬於安全食物的範圍。臨期食品到底具有多大的市場,根據一組數字便可見一斑。艾媒諮詢顯示,2020年國內休閒食品行業總規模預計將超過11000億元;《2020中國進口食品行業報告》顯示,2019年我國進口食品金額已經高達908.1億美元。如果按照業內專業人士指出的5%的庫存沉澱來計算,臨期食品的市場規模已接近900億元。

折扣倉、商超合作共贏,日營收高達10萬

既然臨期食品和正期食品的價格存在著雲泥之別,那折扣倉和商超打價格戰似乎就成了無法避免的事情。但城陽區三小優購進口商品折扣倉的銷售經理吳玉領卻跟記者做出了這樣解釋:「價格戰其實是不存在的,因為我們的臨期貨物主要是進口商品,正好可以跟各大商超形成差異化生存,他們會很歡迎我們入駐,因為我們的商品如果賣得好也可以給他們引流。」無論是差異化的進口食品、還是低廉的價格,都為商超吸引了新的客流。「2019年幾乎一整年的時間,我們都陸陸續續地在各大超市搞促銷活動,包括家佳源、利客來、維客廣場都有。」

三小優購進口商品折扣倉倉庫

三小優購進口商品折扣倉展廳

吳玉領把折扣倉和商超的這種關係理解為合作共贏,商超免費提供場地,折扣倉的臨期食品入駐,雙方再參與利潤分成:「我們銷了產品,他們得了流量。所以合作就順理成章。」據吳玉領介紹,折扣倉與商超合作的形式一般分為兩種:一種是在超市進出口的地方做場外特賣;另一種是直接與賣場聯合,搞買贈活動、試吃活動。「效果最好的就是場外特賣,最火爆的時候能有五六個促銷臺,七八個人不停地補貨,一天的營業額能達到10萬左右。」

據了解,三小優購進口商品折扣倉裡的臨期食品能佔到總倉儲量的80%左右,在體量、出貨量和貨物品項等方面都位居山東省首位。「我們主要還是以批發為主,目前在青島我們主要是有城陽和即墨兩家倉庫,主要服務於煙、威、青地區。在全國其他地方,比如北京、上海、天津、東北等地差不多還有幾十個倉庫,基本上全國各地的客戶都有。」

開店先交2000塊,代理商空手套白狼?

「你如果想開臨期食品店的話,先在我這裡交2000塊錢代理費用,之後我會給你對接我這裡所有的一手貨源倉庫。」來自北京市朝陽區的某臨期食品代理商向記者透露,自己掌握著北京、天津、河北的一手貨源倉庫信息,要想得到這些一手貨源,必須要先交2000塊錢的代理費用,「為什麼要收你2000塊錢呢?因為我這裡的貨源都是一手貨源,不像外面那種加盟的,要你交10000-20000的加盟費,之後你還要從他們那裡上貨,他們再從貨物上掙你的錢。」

批發商正在展廳裡挑選貨物

該代理商認為,加盟也好,代理也罷,只要你後期還從他們手上進貨,就免不了要被他們在貨物上連續「割韭菜」,最好的方式就是直接對接一手貨源,避免中間商賺差價。邏輯看似毫無破綻,但仔細一品該代理商接下來的話,竟有點「空手套白狼」的意思。「我手裡沒有倉庫也沒有貨,我只有資源,我幫你對接上之後,你跟他們聯繫就好了,剩下的我就不負責管了。」不費一兵一卒,代理商賣完資源就能「全身而退」。

無獨有偶,和代理費一樣飛升神速的,還有令人咂舌的加盟費。據一位業內人士介紹,線下臨期食品店「好特賣」的加盟費已經飆到了80萬。「很多代理商和加盟商只是一味地讓你交錢,並不提供後續服務,而且你也無從知曉他們給你對接的是不是真正的一手貨源。」吳玉領認為,與其把錢交給這種不包售後的代理商、加盟商,不如自己動手去找資源,「像很多平臺都有各地倉庫信息,你就一個擺地攤的小白,就算真給你一手倉庫貨源,你拿那麼點貨,人家老闆也未必理你。」

意識不夠強,臨期企業賽道依然小

「年輕人接受新鮮事物是比較快的,但是有很多老年人,意識仍然沒有那麼強,對臨期食品的接受度上還是差了點。」青島眾匯騰貿易有限公司董事長彭湃道出了目前業內面臨的普遍痛點,「單純只賣臨期食品的店是很難經營下去的,至少對於青島來說是這樣,所以我們會在店裡加一些其他正期的折扣商品。」彭湃表示,全品類開發是未來折扣店的發展趨勢,「像我們店,最開始的時候只賣進口臨期食品,後來發現只要有折扣顧客都很喜歡,就又增加了正期折扣,再到後來又增加了洗護用品,現在是鍋碗瓢盆我們都賣。」

「我們現在都不說』臨期』這個詞了。」吳玉領表示,相較於「臨期」這個詞,「折扣」、「促銷」的說法反而會更加吸引消費者一些,「因為『臨期』只是單純強調了日期,而』折扣』不但能包含『臨期』的意思,還能說明價格便宜,它給消費者體現的優惠是更加直觀的。」

在知乎、微博等相關新媒體平臺,單單關於「大家可以接受臨期食品嗎?」、「該不該為了便宜買臨期食品?」、「你願意購買臨期食品嗎?」3條話題的閱讀量就達到了2756萬。記者通過調查發現,仍然有48.7%的消費者表示不會購買臨期食品。「好面子」、「擔心食品安全問題」、「怕囤貨吃不完」成為拒絕臨期食品的三大熱門理由。

值得一提的是,對「臨期」一詞的偏見,還體現在資本市場。企查查數據顯示,全國範圍內,企業名稱、經營範圍含關鍵詞「食品折扣」的企業共80家,而含關鍵詞「臨期食品」的企業僅僅只有20家,其中一半又都是今年才剛完成註冊。「全國的臨期店、折扣店有很多,但是能稱得上企業的就很少,臨期企業仍然是一個很小眾的賽道。」

山東省最大進口商品折扣倉

相關焦點

  • 摳門的年輕人,成就了上千億的臨期食品市場
    上海某小區旁的臨期食品店主小唐在微信群裡發出了這條消息,立馬收到了五六十條訂貨的消息。據小唐介紹,這家小店,平均月流水超過了10萬元。  「臨期食品」,指的就是那些快要到保質期的食品。每一個包裝食品走出生產線,都會被打上保質期的烙印,這是比品牌本身更能決定它價值屬性的一串字符。
  • 便宜的「臨期食品」,如何撐起一個百億市場?-虎嗅網
    食品的宿命只有兩種:被吃掉,或者被扔掉。在豆瓣「我愛臨期食品」小組裡,有一個題為「你會覺得買臨期丟人嗎?」的帖子,發帖人表示,自己和朋友分享划算的臨期食品,可是朋友卻說快過期的東西對身體不好,於是自己就算買臨期也不會再分享,怕別人覺得自己窮酸。兩百多個人在那個帖子下面分享自己購買臨期食品的快樂。在這個臨期食品小組裡,這樣的疑問是少數,更多的人分享經驗,那裡更像是一個「臨期食品種草小組」。
  • 便宜的「臨期食品」,如何撐起一個百億市場?
    要知道,根據中國菸草行業協會的數據,中國總共有500萬家小超市、百貨店、便利店。其中產生的浪費更是無法想像。而這些即將過期被扔掉的食物,正在撐起一個百億市場。所謂「臨期食品」是即將達到保質期,但仍在保質期內的食品,所以按照字面意思來看的話,這類食品仍然可以使用。「用打折的價格,吃到不打折的美味」省錢、實惠成為他們選擇臨期食品的理由。在某寶搜索「臨期食品」就會發現,相關店鋪數量眾多。不僅僅電商平臺有這類店鋪,線下也會有專門的小店。
  • 臨期食品:一個被忽視的百億零售市場
    但是有一類商家卻專門銷售臨期食品,並且取得了不錯的銷量。本文將從四個方面對臨期食品這個「潛力股」進行分析,希望對你有幫助。進口餅乾9.9元一箱,方便麵9.9元一箱,乳酸菌7.6元一箱,這是我在朋友圈看到一個朋友發的商品價格。同品牌、同品質的商品,渠道也正規,但價格差異驚人。
  • 臨期食品有多暴利 有人靠它身價千萬,有人擺攤日賺2000
    這些被降價處理的產品就是今天二姐要說的臨期食品,一起跟著二姐看看臨期食品的背後故事。因為臨期食品的利潤太大了,所以這幾年專業做臨期食品的越來越多,從業人員稱之為「暴富項目」。前兩天跟好友去北京實地探訪了兩家做臨期食品的店,倉庫裡商品琳琅滿目,有零食、紅酒、日化等等。倉管管理員調侃說,在這裡隨便配點貨就能開個超市。
  • 臨期食品是灰色地帶,還是下一個風口?
    種種跡象標明,臨期食品已經一步步進入到了當代年輕人的生活中。所以,臨期食品會是下一個風口嗎?何為臨期食品?臨期食品,顧名思義,快到保質期的食品。一般情況下,晚上八點後,大型超市生鮮區的菜品會低價處理。這是因為經過一天的挑揀與售賣後,剩下的這些產品新鮮度下降,觀看性不高。臨期食品與低價處理的生鮮有相似之處。
  • 被忽視的「頂級流量」,臨期食品背後的千億市場待挖掘
    順著這一思路,國外興起了許多專門做臨期食品的超市,與以往只把價格作為賣點的粗暴銷售方式不同,它們開始倡導商品的低碳性、環保性,打出了拒絕食物浪費的口號。這些超市的消費者也不再僅限於愛買打折商品的老年群體,許多年輕人也成了超市的消費主力軍。臨期食品,顧名思義是指即將到達保質期的食品,許多人對它接受無能是因為質疑它的安全性。
  • 掘金臨期食品
    打折、促銷,這似乎就是我們認識早期臨期商品的主要方式,而在這類商品的背後,消費群體也有一個共同的特徵——以追求性價比的中老年群體居多。 打破這一規律的是這一屆年輕人。
  • 松友飲:一個被忽視的百億零售市場:銷售臨期食品
    但是有一類商家卻專門銷售臨期食品,並且取得了不錯的銷量。本文將從四個方面對臨期食品這個「潛力股」進行分析,希望對你有幫助。進口餅乾9.9元一箱,方便麵9.9元一箱,乳酸菌7.6元一箱,這是我在朋友圈看到一個朋友發的商品價格。同品牌、同品質的商品,渠道也正規,但價格差異驚人。這個看似虧本的買賣,卻有人每年因此能賺到成百上千萬元。
  • 臨期食品,買還是不買,這是一個問題
    小組裡,每天都有近兩萬的臨期商品愛好者,分享著自己的購買心得,牛奶臨期一個月打半折,蛋黃酥剩36天保質期三折....除此之外,在小紅書上,關於「臨期零食」的心得筆記有上千篇,淘寶、拼多多等平臺上,也有專門的臨期食品店鋪,不少年輕人都收藏購買。
  • 90後狂買1折臨期食品:白菜價背後,從「垃圾堆」搶回來的商機!
    值得注意的是,臨期食品不等於十天半個月內,就會過期的商品。因為商超的特殊規定,在保質期剛過了三分之一的時候,很多產品就會被歸類為臨期商品。那麼,臨期食品對當代年輕人來說,到底有多香?首先,價格方面。綜合以上兩點,購買臨期食品其實沒有太大的消費負擔。唯一的負擔,來源於周圍人的目光。小組中有個熱門討論,你會因為購買臨期食品丟人嗎?更多人表示,產品質量沒問題,價格又低,會為薅到羊毛而開心,並不丟人。此外,臨期食品消費也給這群年輕人帶來了意想不到的精神滿足,逃離消費主義的同時,還成了節約主義的捍衛者!
  • 「高級貨」只賣「白菜價」,揭臨期食品背後的百億市場
    臨期食品到底有多賺錢?在電商平臺搜索「臨期」我們可以發現,相關店鋪數量眾多,各種低價食品應有盡有。甚至豆瓣上還有專門的「我愛臨期食品」小組,大家在裡面互相種草,分享買臨期食品的心得。大家在買促銷或打折食品時也可以著重注意一下其臨界期哦。其實不管是線下的超市、便利店,還是線上的食品店,都不可避免會在倉儲、運輸上耽擱時間,有些食品可能一不小心就拖成了「臨期」。不過即便臨期食品在我們的生活中非常常見,但你可能也難以想像其市場到底能有多廣。
  • 臨期食品70%的毛利,是筆好生意?
    每當看到「百億」、「千億」的標題,許多人會驚訝於臨期食品也能有如此大的市場。實際上,臨期並不意味著過期和變質,他們只是被供應鏈「耽誤」的一批庫存商品,清庫存的概念在服裝行業雖被提及多年,但在食品領域,它同樣是創造新價值的「後市場」。
  • 臨期商品,一個被忽視的百億零售市場
    許多做電商的朋友,一直在關注新品、爆款,但是少有人會關注到那些不好賣的產品,即將臨期的商品。今天村長就和大家聊聊,臨期商品,一個被忽視卻有百億規模的電商/零售市場,其中著重和大家聊聊臨期食品行業。01被忽視的百億市場1、市場大我國每年因流通效率問題導致商品在損耗上面多達千億元,僅零食行業,我國每年的年產值就超過2萬億元。
  • 價格低至兩折,你會為臨期食品買單嗎?
    三湘都市報1月17日訊(記者 黃亞蘋 實習生 周珈萱)離保質期僅剩2-3個月、被貼上「骨折價」促銷標籤的臨期商品,孕育了一個新的消費市場。
  • 「點石成金」挑選得當,臨期食品也挺「香」
    ——老子今日熱點「挑選得當,臨期食品也挺『香』」。在豆瓣平臺上,「我愛臨期食品」小組自今年9月創建以來,不到3個月就吸引了兩萬多網友加入。但網上與臨期食品相關的傳言也不少:吃臨期食品會影響身體健康、千萬不能給孩子吃臨期食品、臨期食品都是被挑剩下的……這些說法到底是真是假?
  • 臨期食品成了熱門生意
    不少細心的消費者發現,在普通商超,經常會有保質期臨近的商品放在專區打折銷售,或者作為贈品。而現在,臨期商品被做成了一門生意。  在線下,飴食貨倉、悠品食惠、T3進口食品等折扣店陸續多了起來,有些品牌旗下門店已經有十幾家。這類門店主要售賣臨近保質期的進口食品,包括零食、酒水、飲料等,價格往往比同類商品的市場價低出一大截。
  • 「臨期」進口食品一折特賣,灰色地帶還是新時尚?
    2019年以來,進口臨期食品線下店鋪開始在北京、上海、河北等地不斷湧現,加盟開店模式最受推崇,甚至給出加盟費2萬元、保證金2萬,2019年7-8月間籤合同,贈送1萬元貨物的優惠條件。靠近居民區、學校、商圈,是臨期進口食品折扣店選址的特徵,常客有學生和年輕白領,也有精打細算的大爺大媽。這是一線城市消費升級趨勢裡的下沉市場。
  • 最低0.5折,臨期食品憑什麼賣得比白菜還便宜?
    最近,臨期食品在年輕人群體中成了熱詞。火到什麼程度呢?豆瓣有小組,知乎有回覆,B站還有UP主專門開箱測評。當然,線上的熱度仍屬於小眾,和線下層出不窮、大大小小的臨期食品折扣店相結合,才能讓臨期食品由小眾人群轉變成大眾關注的焦點。上周三中午,在上海靜安區大寧音樂廣場的地下一層,一家專營臨期食品的店鋪裡人來人往。
  • 500萬家超市每天倒掉的臨期食品,潛藏著百億商機!
    臨期食品,很可能會是一個擁有無限潛力的百億級市場。電商圈的新物種近年,線上出現了銷售臨期食品的平臺——品牌食品特賣電商「好食期」。因為臨期食品價格普遍較低的原因,很多對食品有性價比要求的一類人群還是很願意購買臨期食品的。不誇張地說,好食期堪稱電商圈的一個新物種。它具體跟普通電商平臺有什麼不同呢?首先,只賣臨期食品,品類極其有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