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的小迪正在認真畫畫,正在收拾屋子的媽媽不小心把小迪的畫筆碰到了地上。小迪生氣地說:「媽媽,你像個傻瓜。」媽媽愣了幾秒,以為自己聽錯了,又問小迪:「你剛剛說什麼?」小迪重述說:「媽媽是傻瓜。」媽媽很生氣,小迪卻說得更起勁了,媽媽忍無可忍,打了小迪。
小迪「哇」的一聲哭了起來,一邊哭,一邊說:「媽媽長得胖,媽媽是頭大笨豬。」
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孩子都像小迪一樣出口成「髒」,即使父母教訓一頓,也無濟於事。不少父母都感到很為難,不知道該如何教育才能讓孩子改掉說髒話的毛病。
那麼,孩子為什麼喜歡說髒話呢?
孩子的模仿能力極強,但是還沒有形成正確的認知。所以,當偶爾聽到別人說了一句髒話時,他並不理解這句話的真正意思,就跟著學了起來,對自己講話是否文明也沒有概念。假如孩子發現,自己說髒話能引起其他小朋友的羨慕、大人的哄堂大笑或者來自父母的批評時,孩子便會認為髒話有一種魔力,可能很好玩、很有趣或者能夠吸引別人的注意,因此就會出現父母越不讓說,孩子說得越起勁的現象。
對孩子說髒話的行為,有一部分父母認為好玩、無所謂,還有一部分父母則會嚴厲地懲罰孩子。這兩種做法都是不合理的,父母應該掌握一定的教育藝術,糾正孩子說髒話的行為。
01. 孩子說髒話時父母不要笑
當孩子第一次講髒話時,不少父母都會笑出聲來,孩子看到以後,自然會把說髒話當作父母的正面鼓勵而說個不停。
此時,不要理會孩子。要記住:沒有反應才是最好的反應。這樣,孩子便不會將說髒話當作一種吸引人注意的方式,從而改掉這個不良習慣。
02. 父母要為孩子做榜樣
當孩子說髒話時,父母要進行自我反省,想一想自己平時有沒有說髒話,從而影響了孩子。這也是糾正孩子不良行為的關鍵一環。
如果父母偶爾沒注意,不小心說了髒話,也應向孩子承認錯誤:「爸爸剛才情緒不好,說了一句髒話,爸爸的做法是不對的,以後爸爸不說這樣的話了。」父母要教育孩子,必須嚴於律己,起到好的帶頭作用。
03. 孩子說髒話的時候要立即糾正
孩子第一次說髒話多是覺得好玩,是一種無意識的行為。此時,父母應該立即糾正,不然孩子就會覺得「說髒話也沒什麼,反正媽媽不管我,或者過幾天媽媽就忘記了。」
當發現孩子說了髒話後,父母應立即進行糾正,告訴孩子:「說髒話是很不好的行為,你可能覺得說髒話沒什麼,但是對方心裡卻很難過。所以以後不要再說髒話了!」父母嚴厲地告訴孩子,孩子就會明白說髒話是一種錯誤的行為。
04. 淨化孩子周圍的語言環境
孩子說髒話,一般跟周圍的環境有關係。因此要想讓孩子改掉說髒話的習慣,父母要做的就是切斷髒話的來源,淨化孩子的語言環境。
當父母發現孩子說髒話時,要細心觀察孩子究竟是通過什麼學的,是動畫片,還是周圍的某些人群,然後採取相應的措施。比如,父母可以有目的地幫孩子篩選一下電視節目,避免其接觸到亂七八糟的節目,家長還可以聯繫幼兒園老師,藉助老師的力量幫孩子改掉說髒話的習慣。
05. 教孩子文明用語
孩子雖然不理解髒話的意思,但是已經有了初步分辨是非的能力,也能明白說髒話會遭到父母的批評,因此,對孩子說髒話這件事,父母不必從道德層面衡量,而應該教孩子說一些文明用語,表達他不滿或者生氣時的情緒和想法。
當孩子說髒話時,父母要用禮貌且嚴厲的語氣制止孩子的行為,比如「我不希望你再說這樣的話」「請你停止講這樣的話」等,用認真的態度給孩子心理上的反差,讓他產生羞愧感。同時,也讓他明白,即便自己非常生氣,也要注意用文明得體的語言來表達。
寫在最後:
總之,父母要讓孩子從心裡明白,講髒話是一種不良行為,督促孩子從本質上改變,這樣才能改掉孩子說髒話的壞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