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宋媽說育兒(原創文章,歡迎轉載分享)
「我家的孩子剛上初中就總是嘴裡不乾不淨地說髒話。」「我家的孩子才6歲,總是學著說髒話罵人。也不知道為什麼。」「寶寶說髒話都成口頭禪,越管他越來勁。」父母在生活中常常會發現這樣的情況:自己的孩子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竟然學著說髒話。讓父母又氣又急的是,孩子往往將父母的管教丟在腦後,仍然將髒話常掛在嘴邊。
父母對孩子說髒話的心情其實並不難理解,一直以來單純可愛的寶寶竟然滿嘴掛著不乾淨的詞語,這種衝擊感對於每一個父母來說都是難以接受的。更何況,對於接受過高等教育的父母來說,說髒話更是不禮貌的行為。這對於他們來說是萬萬不能接受的。
為了「拯救」自己的孩子,父母開始「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有的父母建議狠狠地教訓孩子一頓,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還有些父母想著帶孩子到更好的環境中接受教育;還有一些家長選擇「順勢而為」,希望通過自己對寶寶潛移默化的影響讓孩子認識到自己行為的錯誤。
但是父母在採取這些措施時有沒有想過自己的乖寶寶為什麼會開始說髒話?是寶寶真的「人性本惡」,還是其實是父母一直在「誤會」孩子們?
01本以為是說髒話的「壞孩子」,誰知道是父母的誤會滋養了髒話的土壤
王哥的孩子今年8歲了,因為王哥夫妻雙方都是市場精英,在孩子的教育方面頗費心思,不僅特意花高價將孩子送到了當地最好的實驗小學,還在課下注重引導孩子懂禮貌,有素質,惹得周圍的人一片羨慕。
但是前段時間王哥卻狠狠地打了孩子一頓。
那天孩子從學校回家,嘴裡還在小聲嘟囔。王哥湊近一聽竟然發現8歲的孩子竟然嘴裡不乾不淨地說髒話。
這一下子惹怒了王哥,一把將孩子拽到身邊,大聲呵斥孩子反省。
孩子一時被嚇得不敢說話,王哥見孩子沒有反思的意思,火氣又上來了,抽出教鞭狠狠地打了孩子兩下。邊打邊說:
「我花錢教育你不是讓你說髒話的,你再說一次試試?」
孩子脾氣也犟了起來,一邊哭著嘴裡還一直說著髒話。
媽媽見狀趕緊把鬥雞似的爺倆拉開,一邊安慰一邊問孩子為什麼學會了說髒話。
孩子邊哭邊說:「同學仗著自己人高馬大,搶我的文具還打我。爸爸不怪他反而來打我。」
王哥這才明白為什麼自己的孩子會突然開始說髒話,趕緊向孩子道歉。
看著孩子手上一道道傷痕,心裡又悔又氣,都怪自己沒有問清楚情況就亂發脾氣。
02父母在因為孩子說髒話發火之前,我希望父母問自己幾個問題
1)作為父母,你說髒話嗎
如果說,說髒話就代表沒有素質,那作為父母,你有沒有說過髒話?
我想,很難有父母說自己絕對沒有說過髒話吧。
既然答案是說過髒話,這是不是就代表著父母同樣是沒有素質的呢?
答案肯定是否定的。
說髒話既然對於父母來說是一種難以避免的偶然行為,那為什麼要對孩子這麼嚴苛呢?有人會說,孩子還小,等到孩子長大了就沒問題了。但是你不覺得這是在自我欺騙嗎?
小時候說髒話=沒素質,長大說髒話=很正常。這其實是父母給自己找的一個臺階罷了。
將這個邏輯轉換過來其實就不難理解了:既然父母同樣說髒話,就不應該責怪孩子說髒話這件事本身,而是想著孩子說髒話的原因以及父母的應對之策。
有沒有想過,孩子說髒話其實是孩子模仿能力的表現。
弗洛伊德曾經將孩子的3~6歲認為是孩子天生模仿能力最強的階段,這時候的孩子通過模仿大人的表現認識社會,既然父母存在說髒話的情況,孩子學會模仿也就不難理解了。
2)說髒話真的代表著粗俗嗎
請父母冷靜想一下,說髒話什麼時候和粗俗,沒素質之間建立了聯繫?
魯迅先生曾經發表過一篇文章為《論「他媽的」》。
這篇文章不僅沒有將「他媽的」這種被現代社會中看起來的很粗俗的話認為是沒有禮貌的表現,反而通過古今中外的歷史探究將「他媽的」放在了學術研究的範疇。
管理學大師曾仕強曾經在一場講座中說道:「不要覺得他媽的不文雅,他媽的是世界上最文雅的一種表達,他媽的其實是說他媽媽的沒有教養。」
難道要說魯迅先生和曾仕強都是「粗俗不懂禮貌」的人嗎?
3)你想你的孩子別人羞辱都不能回敬一句嗎
生活中常常有一些情況逼得你不得不說一句「他媽的」。
就拿王哥的孩子遇到的來說,如果被欺負都不能允許孩子說一句髒話進行回應,那對孩子的成長也並不是一種幫助。如果有一個人當面侮辱父母,父母能夠忍受這種侮辱嗎?
還是想著讓孩子忍氣吞聲,做低眉順眼的「乖寶寶」?孩子這樣的狀態是你真正希望的嗎?我想沒有一位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這樣的人。
那麼孩子的髒話就不是不能理解的內容。
03父母應該怎麼面對孩子說髒話的現象
既然說髒話是一種自然而然的行為,那是不是說父母就應該放任孩子的這種行為?實際上這也是不合適的。
最好的應對辦法就是將說髒話看作一種生活中常見現象,合理應對就是最好的辦法。
1)冷漠處理
父母不妨嘗試著在看到孩子說髒話時冷漠處理。
孩子的髒話行為如果是對父母的模仿,冷漠處理能夠削弱孩子通過髒話獲得父母注意力的希望,逐漸地孩子發現說髒話沒什麼大不了的就會放棄說髒話。
2)合理引導
找一個合適的時機引導孩子不要說髒話。
其中,最不合適的時機就是孩子說髒話的瞬間。
等到孩子不說髒話時,和孩子通過交流的方式探究說髒話的根源,並表達對髒話的不認可和對禮貌的認同,讓孩子逐漸地學習通過講禮貌來吸引父母的注意力。
3)區別對待
髒話也分情況,對於「他媽的」「我去」等情緒表達的詞語可以適當允許,對於「cnm」等涉及攻擊屬性的詞語嚴厲禁止。
這樣是給孩子建立規矩,認識到髒話應該是作為情緒表達的工具,而不是攻擊人的手段。
ps:本文圖片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拓展一:「別讓親媽伺候月子」,八成過來人產後感觸,有據可循,別不信
拓展二:父母顏值太高對孩子是好是壞?在家是母子,在外是姐弟?很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