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家都有「熊孩子」,家長總在抱怨「孩子亂發脾氣」,「有時候都忍不住揍他」,「感覺自己遲早有一天要被孩子氣死」,「都不知道怎麼跟孩子溝通」……總而言之,對孩子的情緒宣洩感到力不從心,無可奈何。
家長總是認為孩子在亂發脾氣,但是其實沒有什麼是無緣無故的,孩子發脾氣,情緒無法控制背後都是有原因的,家長有認真了解過嗎?
孩子發脾氣多是因為需求得不到滿足、感覺自己受到不公平待遇、渴望得到家長的關注、受到了委屈等等。
家長要正確認識孩子的情緒,然後幫助孩子去掌控情緒。不要總認為孩子發脾氣就是錯誤的行為,其實有時候孩子發脾氣是在宣洩不良情緒,有利有弊,家長要了解清楚情況,孩子發脾氣時不要一味鎮壓。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孩子發脾氣對自身的影響!
發脾氣的好處
孩子一發脾氣家長就感到頭疼,總想著有一個聽話乖巧,不發脾氣的孩子。但是不發脾氣就真的好嗎?
0-6歲的孩子正處於天真爛漫、釋放天性的時期,有各種各樣的情緒才是正常的。像那些從不發脾氣的孩子,有些很可能是因為自身或外界的原因在壓抑自己,這樣的孩子很容易出現問題。
當孩子有不良情緒的時候,發洩出來會比壓抑在心底更好一些。長期的壓抑會對孩子的心理健康產生一定的危害。
而孩子發完脾氣,哭過鬧過以後,心情往往能得到平復。適當的發脾氣能舒緩自己的情緒、釋放壓力。小時候就懂得適當發脾氣的孩子,長大後管控情緒的能力會更強。
發脾氣的壞處
孩子有情緒表達是很正常的,但是若孩子總發脾氣,那麼家長就要注意了,要及時查明原因,給予正確的引導。孩子總發脾氣對其未來的成長是很不利的,很有可能在為人處事上出現過於偏激的情況。
孩子脾氣大首先會影響親子之間的關係,傷害到愛自己的親人;其次會影響社交,人際關係會比較差,沒有人喜歡和壞脾氣的人交朋友,不管你有多優秀;
再者會影響職場生活,遇到點小事稍不順心就發脾氣,很容易得罪同事,令其疏遠你,不能管控自己情緒的人情商都比較低,老闆也不會重用。最後會影響你的身體健康,長期易暴易怒,會影響到肝臟和血壓。
那麼孩子發脾氣家長該怎麼做呢?
1、學會接納孩子的情緒
不管好的壞的,家長要懂得接納孩子的情緒,孩子需要理解,家長要有同理心。有些家長在孩子發脾氣時比孩子的脾氣還大,這是很不可取的。
面對孩子的不良情緒,家長不要給予否定、壓制。可以等孩子釋放出來,等孩子平靜以後跟孩子交流溝通,了解孩子發脾氣的原因,幫助孩子接納情緒,抒發情緒,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一下。
2、培養孩子良好的性格及品格
一般有教養,有良好品格的人往往更能控制自己的情緒。他們明白不良情緒、壞脾氣會傷害到他人。他們會調控自己的情緒,將情緒用其他方式宣洩。
每當孩子做出對的事情的時候,家長不要吝嗇自己的語言,及時地給予肯定並鼓勵孩子,讓孩子做得更好。3-6歲也是培養孩子性格的黃金期,家長要把握好。
3、親子共讀,讓孩子知道更多情緒表達的詞彙及場景
小孩子表達情緒的方法最多的就是發脾氣、哭泣,因為有時候他們不能通過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想法和心情。比如說有好吃的家長沒給自己給哥哥或妹妹了,這個時候孩子就非常委屈生氣,就會通過發脾氣來表達自己的不滿。
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閱讀一些有關情緒的繪本,讓孩子學習一些表達心情的詞彙,讓他知道這些詞彙的使用在什麼場景,時間久了,孩子自己就會對號入座。
4、教給孩子一些宣洩情緒的方法
讓孩子知道當自己不開心、生氣、委屈的時候不一定要用發脾氣來解決,這會傷害到愛他的人。
可以教給孩子幾種宣洩情緒的方法:比如找一個空曠的地方大聲喊出來,喊出自己的不滿、委屈、不開心等等;可以通過畫畫宣洩;可以寫日記記錄自己的心情;可以找人傾訴;可以通過哭泣、深呼吸來平復心情等等。
孩子發脾氣只是他們對於情緒的「自然表達」,孩子的大腦正處於發育階段,孩子還不能全控制自己的情緒,家長可以在孩子3-6歲的時候培養孩子控制情緒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