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看上市公司的財報?資產負債表分析
正常情況下上市公司是象徵著一個公司的地位,所以會有很多公司想要是自己的公司發展迅速,在這裡我們上市公司的財報我們應該怎麼看懂? 在這裡就需要大家簡單的了解一下了。
企業財務人員一般都知道,資產負債表是依據總帳和明細帳等分析填列的,企業的所有資產、負債及所有者權益都可以通過這張表來呈現。
資產科目告訴我們公司擁有和控制的各種經濟資源,這些經濟資源經過公司的運用可以為公司帶來利潤和現金流入,負債科目和股東權益科目,則告訴我們公司是由哪些資本的投入才形成資產,這些資本投入可以是來自股東、借債或者上下遊經營佔款。資產科目按流動性由上往下列排,並且分為流動資產和非流動資產兩大塊。
同樣按流動性排列,負債分為流動負債和非流動負債,而股東權益排在最後。 從資產負債表在財務報表中排在最前的位置可以看出它的重要性,事實上它的訊息量在三張報表中最為豐富,你可以不看損益表和現金流量表,但你不能不看資產負債表。
資產負債表的作用:
1. 資產負債表向人們揭示了企業擁有或控制的能用貨幣表現的經濟資源,即資產的總規模及具體的分布形態。由於不同形態的資產對企業的經營活動有不同的影響,因而對企業資產結構的分析可以對企業的資產品質作出一定的判斷。
2. 把流動資產 (一年內可以或準備轉化為現金的資產) 、速動資產 (流動資產中變現能力較強的貨幣資金、債權、短期投資等) 與流動負債 (一年內應清償的債務責任) 聯繫起來分析,可以評價企業的短期償債能力。這種能力對企業的短期債權人尤為重要。
3. 通過對企業債務規模、債務結構及與股東權益的對比,可以對企業的長期償債能力及舉債能力 (潛力) 作出評價。一般而言,企業的所有者權益佔負債與所有者權益的比重越大,企業清償長期債務的能力越強,企業進一步舉借債務的潛力也就越大。
4. 通過對企業不同時間點資產負債表的比較,可以對企業財務狀況的發展趨勢作出判斷。可以肯定地說,企業某一特定日期 (時間點) 的資產負債表對訊息使用者的作用極其有限。只有把不同時間點的資產負債表結合起來分析,才能把握企業財務狀況的發展趨勢。同樣,將不同企業同一時間點的資產負債表進行對比,還可以對不同企業的相對財務狀況作出評價。
5. 通過對資產負債表與損益表相關項目的比較,可以對企業各種資源的利用情況作出評價。如可以考察資產利潤率、運用資本報酬率、存貨周轉率、債權周轉率等。
資產負債表中的資產類
上市公司資產負債表中資產類科目很多,但應重點關注應收款項、待攤費用、待處理財產淨損失和遞延資產四個項目。
應收款項
1. 應收帳款。一般來說,公司存在三年以上的應收帳款是一種極不正常的現象,這是因為在會計核算中設有「備抵呆帳」這一科目,正常情況下,三年的時間已經把應收帳款全部計提了備抵呆帳,因此它不會對股東權益產生負面影響。
但在中國,由於存在大量「三角債」,以及利用關聯股票交易通過該科目來進行利潤操縱等情況。因此,一個上市公司的資產很高,一定要分析該公司的應收帳款項目是否存在三年以上應收帳款,要結合「備抵呆帳」科目,分析其是否存在資產不實,「潛虧掛帳」現象。
2. 預付帳款。該帳戶同應收帳款一樣是用來核算企業間的購銷業務的。這是一種信用行為,一旦接受預付款方經營惡化,缺少資金支持正常業務,那麼付款方的這筆貨物也就無法取得,其科目所體現的資產也就不可能實現,從而出現虛增資產現象。
3. 其他應收款。主要核算企業發生的非購銷活動的應收債權,如企業發生的各種賠款、存出保證金、備用金以及應向職工收取的各種墊付款等。但在實際工作中,並非這麼簡單。例如,大股東或關聯企業往往將佔用上市公司的資金掛在其他應收款下,形成難以解釋和收回的資產,這樣就形成了虛增資產。因此,投資者應該注意到,當上市公司報表中的「其他應收款」數額出現異常放大時,就應該警惕了。
待處理財產淨損失
不少上市公司的資產負債表上掛帳列示巨額的「待處理財產淨損失」,有的甚至掛帳達數年之久。這種現象明顯不符合收益確認中的穩健原則,不利於正確評價企業財務狀況和盈利能力。
待攤費用和遞延資產
待攤費用和遞延資產並無實質上的重大區別,它們均為本期公司已經支出,但其攤銷期不同。「待攤費用」的攤銷期在一年以內,而「遞延資產」的攤銷期超過一年。從嚴格意義上講,待攤費用和遞延資產並不符合資產的定義,但它們似乎又同未來的經濟利益相聯繫,而且在會計實務中,不少人也習慣於把已發生的成本描繪為資產。
資產負債表中的負債類
對上市公司資產負債表中負債類科目的分析中,重點應關注其償債能力。主要通過以下幾個指標分析:
短期償債能力分析
1. 流動比率
流動比率即流動資產和流動負債之間的比率,是衡量公司短期償債能力常用的指標。一般來說,流動資產應遠高於流動負債,起碼不得低於 1 ∶ 1 ,一般以大於 2 ∶ 1 較合適。其計算公式是:流動比率=流動資產/流動負債。
但是,對於公司和股東,流動比率也不是越高越好。因為,流動資產還包括應收帳款和存貨,尤其是由應收帳款和存貨餘額大而引起的流動比率過大,會加大企業短期償債風險。因此,在對上市公司短期償債能力進行分析的時候,一定要結合應收帳款及存貨的情況進行判斷。
2. 速動比率
速動比率是速動資產和流動負債的比率,即用于衡量公司到期清算能力的指標。一般認為,速動比率最低限為 0.5 ∶ 1 ,如果保持在 1 ∶ 1 ,則流動負債的安全性較有保障。因為,當此比率達到 1 ∶ 1 時,即使公司資金周轉發生困難,也不致影響其即時償債能力。其計算公式為:速動比率=速動資產/流動負債。
該指標剔除了應收帳款及存貨對短期償債能力的影響,一般來說利用這個指標來分析上市公司的償債能力比較準確。在企業的負債總額中,短期債務 (主要是銀行短期借款) 的比例一般較大,除短期銀行借款外,企業負債還分布於長期負債、預收帳款、應付股利、應交稅金等方面。
應該特別注意應付股利、應交稅金這兩個科目的餘額。如果歷年累計的應付股利金額已經較大,則說明公司的流動資金緊張,我們就有必要對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政策產生疑問,同時也對公司盈利狀況是否確實產生懷疑。
應交稅金的組成大部分的是應交而未交的企業所得稅,如果企業的應交稅金額較大,就說明公司的流動資金已經非常緊張的了。應交稅金數額巨大,連年欠稅,可能是因為形成企業稅前利潤的銷售收入中,應收而未收到的「應收帳款」比例過大,企業流動資金周轉困難,這種情況,說明該公司的銷售政策及財務管理水平存在較大的欠缺。
長期償債能力分析
1. 資產負債率、股東權益比率、負債與股東權益比率
這三個比率的計算公式為:
資產負債率=負債總額/資產總額。資產負債率反映企業的資產中有多少負債,一旦企業破產清算,債權人得到保障程度如何。股東權益比率=股東權益總額/資產總額。股東權益比率反映股東在企業資產中所佔份額,股東權益比率與資產負債率之和為 1 。負債與股東權益比率=負債總額/股東權益總額。負債與股東權益比率反映的是債權人得到的利益保護程度。
在看財務報表時,只要看一下資產、負債、股東權益、無形資產總額這幾項,便可大概看出該企業的長期償債能力狀況,這三個比率只有在同行業、不同時間段相比較,才有一定價值。
2. 長期資產與長期資金比率
其公式為:長期資產與長期資金比率=(資產總額-流動資產)/(長期負債+股東權益)。這一指標主要用來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及償債能力,該值應該低於 100%,如果高於 100%,則說明企業動用了一部分短期債務來購置長期資產,這樣就會影響企業的短期償債能力,其經營風險也將加大,實為危險之舉。
來源: 同花順金融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