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4月14日電 今年全國兩會,「全域旅遊」被正式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使得「全域旅遊」有望成為未來5-10年旅遊業發展最大紅利。為推動「文旅融合」「全域旅遊」發展,今年蘇州創博會以「行走中的設計」為主題,特設10000平方米「文旅融合特展」,從全域旅遊的產品體系、生產體系、服務體系三個層次進行全方位展示,試圖解決旅遊產品體系當中的各個產品開發單位,旅遊景區單位等整個供應鏈的全部需求,打造全國文旅融合資源「集散地」。
以蘇州創博會為平臺 驅動文旅深度融合
景區基礎設施構建完成之後,如何吸引遊客前往?增加遊客在景點的逗留時長?通過極致體驗讓到訪的遊人成為回頭客?在全域旅遊大熱的情況下,這些問題成了景區運營方和服務方不得不思考的問題。
以蘇州網師園夜遊為例,自1990年開辦以來,作為蘇州經典旅遊項目,曾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推薦為特定旅遊項目。2016年9月全新推出的《遊園今夢》之網師園夜遊項目,更是將兩大世界文化遺產——園林和崑曲作了完美融合,為遠道而來的遊客帶來一種沉浸式、體驗型的精品文化之旅。
這一夜遊項目背後的推手,正是中國文旅景觀運營商姑蘇園林控股集團,通過為網師園定製主題演藝項目,延長遊客遊覽時間,讓原本只能白天觀光的園林,在夜晚「活」起來,實現了景區的「活化」工作。在今年創博會「文旅融合特展」的「景區活化案例展區」,姑蘇園林控股集團將展示文化演藝與景區定製服務,現場演繹如何讓景區「活」起來。
「旅遊是消費者異地生活方式體驗的過程,建立這種特殊體驗感需要旅遊產品體系、生產體系、服務體系相互協作。『文旅融合』就是把文創供應端和旅遊的整個產品需求端進行對接。」第六屆創博會總策展人王斌認為,以消費者特殊體驗為導向,文創資源既可以直接作為旅遊產品資源加以利用,創意設計、尤其是旅遊市場的產品規劃和項目策劃,又可以作為引領整個旅遊產品生產供應鏈及服務價值鏈的紐帶和引擎。「如何運用好文創的創意、設計等服務資源,正是放大旅遊產品效應的有效途徑。」
據悉,第六屆創博會特設10000平方米「文旅融合特展」。展區的「全國博物館文創聯展」有來自海峽兩岸五大博物館旅遊文博產品的集中亮相;「國家方志館聯展」展示方志文化的獨特魅力;「古建築模塊化施工體驗展」現場演示極速搭建蘇式園林,展示模塊化、標準化的古典園林;「文旅融合科技創新展」,整合17家科技型企業,展示新科技在文旅融合項目中的運用方式。
同期還將舉辦多項專業論壇與對接活動,包括首屆全國方志館館長論壇、中國特色小鎮產業建設高峰論壇、政府旅遊開發項目融資創新圓桌會議、中國全域旅遊產業交流峰會暨旅遊精英人才發展論壇等六大專業活動。
「希望以創博會為平臺,促進文旅深度融合,實現文旅的壯大發展和旅遊的消費升級,推動文創供給側與旅遊產品的結構優化。」王斌表示。
樹立品質城市標杆 打造文旅融合資源「集散地」
自2012年起,蘇州創博會每年一屆,具有專業性強、開放度高的特點。多年來,蘇州創博會堅持「專業+產業」的辦展理念,積極推進創意設計與相關產業的融合發展,發揮了很好的產業示範引領效應。
為加快整合國內外創意設計與生產服務類的優質要素資源,今年創博會組委會組建了以「資源整合、項目策劃、產業嵌入」為核心功能,80多個參展企業為創始單位的「中國蘇州文旅融合促進機構」,承擔創博會「文旅融合」展區的招展工作;整合相關資源,創新協作方式,重點對接推進各類特色小鎮建設項目。並設立「中國文旅融合促進機構」APP信息發布及資源交流平臺,作為創博會連接參展企業,保持互通互聯的工作平臺。
「中國文旅融合促進機構是文旅融合資源的整合平臺。」王斌表示,蘇州創博會將努力創新「跨界、融合、多元」的產業協作方式和工作運營模式,積極培育一系列對接全域旅遊的生產服務性項目,逐步樹立蘇州在國內外「品質城市」的標杆形象,打造全國文旅融合資源的「集散地」。
王斌介紹,為推動文旅融合創新發展,蘇州創博會將以推進特色小鎮建設為重點,集聚各類資源,籌備2018年第七屆蘇州創博會「文旅融合—特色小鎮展」;旨在打通整合特色小鎮建設全產業供應鏈的「特色小鎮建設發展研究院」也將於今年4月17日揭牌,加強項目的決策諮詢、項目策劃服務。
對於「文旅融合為何要以特色小鎮建設為突破口?」王斌表示,文旅融合跨界資源整合後要有一個承載平臺,特色小鎮正是承載文旅融合資源的綜合平臺,「一個特色小鎮的資源是全方位覆蓋的,我們要以特色小鎮建設為契機,來推動這些資源的落地。」
據悉,今年創博會的「中國特色小鎮建設供應鏈展區」,16家全國知名特色小鎮供應鏈企業將集中展示從小鎮建設的水利系統、電力系統、通信系統、汙水處理系統到規劃設計、運營管理、宣傳推廣等全產業鏈環節,描繪「網際網路+營地建設+鄉村旅遊+休閒體育+生態農園+裝配式零碳農莊」的特色小鎮經濟生態藍圖。(王莉莉 楊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