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意山水競芬芳——平頂山市文旅融合發展綜述

2020-12-11 河南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才別堯山紅葉,又浴暖暖湯泉。

  「十三五」時期,平頂山市把文旅產業作為一項戰略性支柱產業,用文化的理念發展旅遊,用旅遊的方式傳播文化,加快文旅融合,把文旅資源優勢轉變為經濟發展勝勢,讓文化看得見、摸得著、品得出味道,在打造近悅遠來的文旅名城的生動實踐中留下一串串鏗鏘足音。

  新型業態不斷湧現

  平頂山市是古地新城,旅遊資源豐富,文化底蘊深厚,旅遊資源單體4205個,名列全省第二,現有國家A級旅遊景區45家,其中5A級1家、4A級12家、3A級25家,其中堯山—中原大佛景區不僅是國家5A級旅遊景區,還是第一批國家級生態旅遊區,堯山溫泉景區是全省唯一的國家級旅遊度假區;現有各級各類不可移動文物5273處,名列全省第四,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1處,名列全省第三;國家級傳統村落共26處、省級傳統村落105處,均名列全省第一;有千手觀音證道祖庭香山寺、千年古剎風穴寺、國家重大考古發現汝官窯遺址、蘇軾父子三人的安息地三蘇園、全國保存最完整的明代縣衙葉縣縣署、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馬街書會等名揚中外的文化瑰寶,以汝瓷文化、魔術文化、曲藝文化、衙署文化、三蘇文化、根親文化等為代表的文旅品牌享譽省內外。豐富的旅遊資源和豐厚的文化底蘊,為文旅深度融合奠定了堅實基礎。

  「十三五」時期,平頂山市不斷豐富文化旅遊發展要素,加快推進為旅遊業提供中間產品和最終消費品的企業發展壯大,除食、住、行、遊、購、娛六大要素業態外,商、養、學、閒、情、奇等新型要素業態不斷湧現。

  市城鄉一體化示範區奧林匹克公園、寶豐縣汝瓷文化廣場、汝河溼地公園等一批主題公園成為城市旅遊打卡地,新華區怡購城片區等一批夜間經濟片區逐步發展。寶豐縣邢莊酒窖文化村、大黃魔術專業村和汝州「王灣記憶」等一批特色品牌成為「網紅」。

  堯山景區和堯山溫泉國家級旅遊度假區提檔升級。進一步完善景區、度假區設施建設,提升服務品質,拉長產業鏈條,打造引領休閒康養發展的國家級旅遊度假區。

  建設特色文旅小鎮。堅持連城帶鄉、產城融合,支持花瓷小鎮、溫泉小鎮、曲藝小鎮、香山古鎮、康養小鎮等特色小鎮發展。

  加快文化資源創新利用。促進非遺、民間藝術、影視動漫、創意設計等文化元素與旅遊相結合,推出一批體現文化內涵、契合現代審美的文創產品,打造一批沉浸式、體驗式項目。2019年8月15日至18日,平頂山市舉辦首屆文化旅遊創意產品展,展出了600多件富有特色和創意的文化旅遊產品,其中剪紙《魯山牛郎織女》、龍泉寶劍、汝瓷十二生肖、《幽蘭賦》拓片等產品讓參觀者大飽眼福。

  大力發展紅色旅遊。深挖紅色旅遊資源內涵,加強保護利用,打造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和紅色旅遊研學基地。中原解放紀念館、豫西革命紀念館被省委組織部命名為第一批河南省紅色教育基地,豫陝鄂軍政大學舊址、中原解放紀念館被中國老區建設促進會命名為「傳承紅色基因示範基地」。

  文旅產業加快融合

  「十三五」以來,平頂山市積極順應文化和旅遊消費提質轉型升級新趨勢,從供需兩端發力,堅持把文化旅遊業作為戰略性支柱產業來培育,不斷激發消費潛力,有力推動了經濟增長。目前省鄉村旅遊特色村增至49個,特色生態旅遊示範鎮增至11個,總數分別居全省第一。

  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夯實融合發展基礎。平頂山市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申報一次性通過6處,居全省第三位。目前,全市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總數達31處,居全省第三位。今年,平頂山市入圍省級第五批非遺項目名錄20多個。

  加強項目建設,厚植融合發展動能。目前,堯山溫泉旅遊度假區整改提升項目、242省道至阿婆寨景區道路拓寬及升級改造項目以及平頂山文旅會展基地等8個重大項目基本完成。寶豐縣清涼寺汝官窯遺址環境整治項目、葉縣古城立體機械停車場項目等10個項目,進入國家發改委項目庫或河南省2020年申報中央資金項目庫。

  加強信息化建設,提升融合發展實效。去年以來,平頂山市打造了平頂山全域智慧文旅平臺,包括「掌上樂享平頂山」智能便捷服務平臺、應急指揮平臺、大數據管理平臺3個子平臺,實現了遊客「一部手機遊鷹城」,推動平頂山市文旅事業邁進信息化大數據時代。

  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的統計數字顯示,2019年,平頂山市接待海內外遊客6039.2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314.3億元,創歷史新高,同比分別增長13.6%和18.2%。

  惠民工程持續實施

  在推動文旅融合發展過程中,平頂山市堅持以「創新增效」為引領,大力實施惠民工程,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多更優的文化旅遊服務。

  服務設施不斷完善。建成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2947個,覆蓋全市所有鄉(鎮、街道)和村(社區);建成圖書館、文化館總分館體系;河南省文化館平頂山分館、寶豐汝窯藝術館等4個「省級鄉村文化合作社」試點掛牌運行;建成242座旅遊公廁。

  文化活動豐富多彩。各級博物館、紀念館年接待觀眾近100萬人次;每年開展舞臺藝術送農民、中原文化大舞臺、送戲下鄉、「春滿中原」系列群文活動等公益演出1000多場,開展公益電影放映3萬多場次。

  景區優惠疊加推出。今年以來,各景區在中秋、重陽等時段推出優惠活動,向醫護、警察、教師、學生等群體和廣大市民免門票或降價開放。二郎山、燈臺架景區對全國「逆行」醫務工作者終身免門票;34家國家A級景區對全國醫務工作者全年免門票;面向全國發行「市民休閒度假年卡」;開展「雙百萬」優秀學子免費暢遊鷹城活動。

  文旅融合,「融」出鷹城文旅發展新天地。平頂山市將乘勢而上,加快建設文化旅遊強市,全面整合文化旅遊資源,打造更有活力、更有魅力的文旅產業,奮力書寫文旅融合新篇章。

責任編輯:祝萍

相關焦點

  • 奏響文旅融合發展新樂章——山丹縣「十三五」時期文旅產業發展綜述
    奏響文旅融合發展新樂章——山丹縣「十三五」時期文旅產業發展綜述 2021-01-13 19: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文旅融合發展 抒寫亭城畫卷
    的美景令人陶醉今天,亭城內外繁花似錦今天,皖東大地更加嫵媚 文明滁州,大街小巷,張燈結彩同為新中國71華誕慶生四百多萬滁州人攜手奮進,把理想放飛今天,滁州文旅人歡聚在此共同見證滁州文旅融合的發展履程,推介銷售「滁州禮物」打造惠民惠企雙贏局面,提振文旅產業發展信心 文旅扶貧成效顯著鄉村旅遊大有可為滁類拔萃、平臺趕集等活動新業態助力金莊村、三合村多措並舉,強勢脫貧 文化文藝持續發展優選劇本入選省戲曲孵化項目探索民營院團激勵措施力求創新鄉村春晚演出活動圓滿完成
  • 全國超級文旅IP齊聚溫州 賦能溫州文旅融合發展
    12月15日,2020中國(溫州)文化和旅遊IP創新發展大會在溫州舉辦,國內文化旅遊界的知名專家學者、行業大咖匯聚一堂,研討文旅融合IP發展,助力溫州以IP賦能國際化休閒度假旅遊城市。
  • 文旅融合發展的鄰水實踐
    ,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文旅聯動,融合提升,文旅產業迸發出喜人的發展勢頭,綻放出多彩魅力。 高位推動 激活文旅融合動力之源 鄰水有得天獨厚的自然稟賦和獨特風光。
  • 我省推進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記者從省文化和旅遊廳了解到,2021年我省從增加優質文化和旅遊產品供給、推動文化旅遊領域數位化發展、建設國家文化產業和旅遊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區等方面推動青海文旅高質量發展。2021年作為「十四五」開局之年,我省文化旅遊部門將立足新發展階段,圍繞重點工作,推動青海文旅高質量發展。為加快推進黃河文化旅遊高質量發展,我省將抓緊編制「十四五」規劃、黃河文化等專項規劃。在加強文物遺址的保護利用,提升考古能力水平的同時,實施非遺整體性保護,積極推進黃河文化旅遊帶建設。
  • 黃山市「十三五」時期文旅產業發展綜述
    ,文旅融合發展不斷向縱深推進,「夢幻黃山、禮儀徽州」的嶄新城市形象逐步樹立。宏村村級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入選國家文旅公共服務機構功能融合試點工作單位,徽之韻黃梅戲劇團有限公司、漁梁社區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入選「全國服務農民、服務基層文化建設先進集體」。每年開展「送戲進萬村」1000餘場、「送戲進校園」20餘場,放映農村公益電影近萬場。旅遊「廁所革命」、旅遊標識建設等深入推進。文旅志願服務覆蓋面進一步擴大,文明旅遊深入人心。黟縣、屯溪區先後入選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
  • 縣域文旅融合發展的創新樣本
    如何深度挖掘區內豐富的文化資源、凸顯「古韻澤州」特色,如何有效借勢「丹河新城」縣城建設契機、融入旅遊休閒業態,打造為澤州全域旅遊發展龍頭引擎,成為本項目的重點及難點。項目組在深入調研和分析的基礎上,針對澤州全域發展現狀問題,提出了文化活化、城旅融合、IP引爆三大策略,重構澤州全域旅遊發展路徑,推動澤州全域旅遊創新發展。
  • 文旅融合打造鷹城版「詩和遠方」 ——全市文化旅遊工作綜述
    今年以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我市文旅行業第一時間按下「暫停鍵」,在復工復產後及時按下發展「快進鍵」,並不斷傳來利好消息,再次見證了「老家河南·樂享平頂山」文旅融合的魅力。進入文旅融合新時代,我市堅持「以文促旅,以旅彰文」,不斷推動文旅產業轉型升級,打造了眾多優質文旅產品,激發了多層次消費,讓文化發展有活力、旅遊發展有魅力,更好地滿足了人民群眾對「詩和遠方」的嚮往。
  • 蔡達峰在晉城市調研文旅融合發展情況
    12月5日至6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民進中央主席蔡達峰率調研組深入晉城市澤州縣、陽城縣,實地察看古堡保護與開發、文旅融合發展等情況,召開「文旅融合發展」座談會,聽取晉城市匯報,與專家交流討論,聽取對晉城市文旅融合發展和崑崙丘(析城山)文化研究的意見建議。
  • 推動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靈石縣做大做強文化旅遊工作綜述
    推動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靈石縣做大做強文化旅遊工作綜述 2020-11-25 15:46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西安發布文旅融合新舉措:長安唐村榜上有名!
    12月12日上午,西安市委、市政府召開加強文化建設促進文化旅遊融合發展大會。、農旅融合的探索之路。柳青作家村揭牌儀式 ◎TANG通過建設古寨區、唐田園生活藝術民宿區、唐村市集區、唐道藝術中心、濛溪書局、詩意田園體驗區等不同主題功能區域,以詩、酒、花、茶的藝術氛圍重現長安田園文化的雅趣,以文化復興的理念推動區域整體發展。
  • 無為市文化惠民工程激活文旅融合發展
    近年來,無為市緊緊圍繞文旅融合發展理念,依託文化惠民工程,精心打造文旅品牌,助力鄉村振興戰略。挖掘利用文化資源,打造文旅融合品牌。以「濡水情」民俗文化展演活動、「鄉韻無為」地方戲曲展演為兩大品牌活動為載體,結合文化惠民活動,著力挖掘文旅資源,打造特色文旅隊伍,以文化惠民文藝演出、鄉村春晚,新創劇目展演、廣場舞比賽等文體活動為主體,在鄉村旅遊景區、省級美麗鄉村、旅遊集聚地廣泛開展文旅融合活動。
  • 高質量發展成效顯著 「十三五」文旅融合激發發展新活力
    「十三五」期間,臨沂充分挖掘歷史文化和生態環境資源,突出文旅融合發展,創新文旅發展新業態,「親情沂蒙」品牌影響力不斷提升,文化旅遊產業高質量發展成效顯著,文旅發展新活力進一步被激發。遊客在景區遊玩。(資料圖)市民在臨沂市博物館體驗拓片製作過程。
  • 文旅融合走出民族地區高質量發展活棋
    近日,民族地區文旅融合與鄉村高質量發展學術研討會在廣東省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舉行。廣東財經大學嶺南旅遊研究院副教授桂拉旦運用區域經濟學中的梯度轉移理論分析了民族地區文旅產業發展的內在機理。他指出,文旅融合既非單一的技術轉移,也非單一要素融合,既非單一方向的要素流動,也難以依靠單一理論來支撐,而是呈現出一定的「跨梯度」特徵,「要用好政府引導的有形手和市場培育的無形手,以優質服務為核心,找到民族地區土地、公共設施與旅遊、文化創意要素的有效結合方式和長效連接機制。」
  • 鄭州市二七區:以文旅融合賦能高質量發展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張莉娜  德化步行街成了網紅打卡地,櫻桃溝裡藏著「淘寶村」,瑞光舊工廠變身文創園,華僑城文旅項目呼之欲出……  11月12日,鄭州市二七區文化旅遊局舉行「媒體人看二七、文旅融合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採風活動,各級主流媒體走進二七區
  • 【省文化和旅遊廳】我省推進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
    記者從省文化和旅遊廳了解到,2021年我省從增加優質文化和旅遊產品供給、推動文化旅遊領域數位化發展、建設國家文化產業和旅遊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區等方面推動青海文旅高質量發展。  省文化和旅遊廳黨組書記、廳長張寧表示,2020年,我省文化事業、文化產業等方面呈現出穩中有進的好態勢。
  • 東臺「文旅融合」登《新華日報》
    這是文旅融合促進東臺旅遊高質量發展的縮影,「東臺堅持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創新發展思路,夯實發展舉措,推動文化和旅遊的功能要素『宜融則融、能融盡融』。用文化的理念發展旅遊,讓旅遊富有『詩意』;用旅遊的載體傳播文化,讓文化走向『遠方』,『詩和遠方』的完美結合,促進了東臺文化旅遊事業的高質量發展!」東臺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黨委書記、局長王曉光說。
  • 四川省文化和旅遊廳召開「十四五」文旅融合發展規劃專家座談會
    會議圍繞文旅發展新態勢,四川文旅發展的優勢、短板和未來發展方向進行深入交流探討,聽取大家對編制《四川省「十四五」文旅融合發展規劃》的意見和建議,推動「十四五」規劃編制順應人民意願、符合人民所思所盼。座談會上,與會人員結合國內外發展新形勢,就文化和旅遊融合的內在邏輯和規律、資源保護與利用、文旅產品優化、鄉村振興、人才培養等方面提出諸多寶貴意見與建議。
  • 且以詩意共遠方——文旅融合的長春探索
    從深挖文化創意資源到培育文旅融合新業態,從打造特色旅遊產品到賦能全域旅遊發展,從冰雪、避暑休閒兩大品牌效應凸顯到公共文化服務惠及群眾……「十三五」期間,長春文旅優勢疊加,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在文化和旅遊工作各領域、多方位、全鏈條深度融合上作出有益探索,新業態、新模式、新項目如雨後春筍,全面激發發展活力,叫響長春文旅品牌,讓民眾樂享
  • 同程文旅榮登「2018蘇州文商旅融合發展旅遊品牌榜」
    11月25日下午,「2018蘇州文商旅融合發展品牌價值評價發布」活動頒獎典禮在蘇州工業園區國際博覽中心B1館順利舉行。經過為期兩個月的專家評審、線上投票環節,從企業信息、財務指標、品牌影響力、管理指標等角度綜合評估,同程文旅從眾多品牌中脫穎而出,榮登「2018蘇州文商旅融合發展旅遊品牌榜」。文商旅融合,是當前最具市場熱度的話題之一,文化、商業、旅遊三大元素的碰撞,激發出千變萬化的實體形態與線上體驗。在國家「一帶一路」政策的大力推進下,中國文商旅的發展引起了世界的矚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