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間,黃山市文旅部門立足於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緊扣提供優秀文化產品和優質旅遊產品這個中心環節,堅持守正創新,依託皖南國際文化旅遊示範區、徽州文化生態保護區兩大國家級戰略平臺,推進文化事業、文化產業和旅遊業發展取得重要成果,文旅融合發展不斷向縱深推進,「夢幻黃山、禮儀徽州」的嶄新城市形象逐步樹立。
1.藝術創作生產取得重要成果。歌曲《那古道》《徽州味》入選國家藝術基金資助項目和省「五個一工程」獎,黃梅音樂劇《曙光曲》、現代黃梅戲《遠去的差距》獲省「五個一工程」獎;積極服務市委、市政府工作大局,承辦回望走過的路——黃山市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文藝演出、第十六屆皖浙贛閩四省四市民間藝術節等活動獲高度評價。
2.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不斷完善。深入推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建成公共圖書館11個、文化館8個、美術館5個、博物館12個,鄉鎮綜合文化站101個、農家書屋697個,村級(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728個,省級農民文化樂園38個,全部免費開放。宏村村級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入選國家文旅公共服務機構功能融合試點工作單位,徽之韻黃梅戲劇團有限公司、漁梁社區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入選「全國服務農民、服務基層文化建設先進集體」。每年開展「送戲進萬村」1000餘場、「送戲進校園」20餘場,放映農村公益電影近萬場。旅遊「廁所革命」、旅遊標識建設等深入推進。文旅志願服務覆蓋面進一步擴大,文明旅遊深入人心。黟縣、屯溪區先後入選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
3.文化遺產保護水平穩步提升。投資近50億實施徽州古建築保護利用工程,徽州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升格為保護區。全市新增文保單位國家級18處、省級40處、市級70處,新增非遺項目省級17項、市級30項,新增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國家級13人,省級38人,市級370人。故宮博物院駐安徽黃山市徽派傳統工藝工作站、故宮學院徽州分院、故宮博物院博士後工作站落成。頒布實施《黃山市徽州古建築保護條例》等,不斷完善文化遺產保護法律體系。
4.文旅產業融合發展成效初顯。「十三五」期間,全市共接待遊客2.87億人次、其中入境遊客1052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2547.65億元,創匯33.39億美元,四項指標均以兩位數以上或近兩位數的幅度增長(2016年至2019年),文化產業增加值年增速保持10%以上,文旅產業發展水平進一步提升。黃山市入選全國民宿產業發展示範區,發展徽州民宿2168家;出臺全國首個市級研學旅行管理辦法,建成研學基地國家級4個,省級20個;打造十條旅遊風景道,一批偏遠鄉村、革命老區文旅資源得到深入開發,5個村入選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14個村入選省百家鄉村旅遊(扶貧)示範村,超過10萬農民從事以旅遊為主的第三產業,鄉村旅遊、紅色旅遊成為發展新熱點;制發實施意見,探索發展夜間經濟黃山模式,7處入選省夜間文旅消費「四個十佳」品牌;承辦中國非遺大展、「中國旅遊日」主會場、安徽國際文化旅遊節等高規格活動圓滿成功。
5.文旅市場監管能力不斷提高。深入落實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改革,推進綜合執法隊伍建設,在全國率先啟動旅遊管理領域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試點工作,市場綜合監管能力全面提升。2016年以來,全市出動文旅執法人員4.8萬人次,檢查文旅企業5.4萬家次,市場得到有效淨化。「一部手機遊黃山」平臺上線運行,滿足遊客遊前、遊中、遊後各類需求,建成市級旅遊大數據中心,推進管理服務走向「數位化」
展望「十四五」,全市文旅部門將貫徹落實市委六屆十一次全會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個關鍵,以及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積極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格局,努力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多的優秀文化產品和優質旅遊產品,促進黃山旅遊向休閒度假複合型轉變,推動「文旅新融合,黃山再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