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星雲大師北京談幸福生活:智慧比錢重要(圖)

2020-12-20 中國臺灣網

  20日下午,星雲大師在北京國家博物館以「幸福與安樂——幸福生活與中華文化的復興」為題演講。(中國臺灣網 發)

  中國臺灣網4月20日北京消息  20日下午,國家博物館劇院中掌聲一波蓋過一波。臺灣佛光山開山宗長星雲大師在此演講,題目為「幸福與安樂——幸福生活與中華文化的復興」。

  佛法講的讓人不懂很容易,反之則很難。20日下午在國博,星雲大師以淺顯通達的講演,讓他的佛法「入眼、入耳、入心」。

  談金錢,星雲大師認為,「金錢沒有好不好,看用在什麼地方,會用,是有用之財,不會用,會引起煩惱」。他自述生於貧苦家庭,雖然家徒四壁但「自信、勤勞、樂做家事,自覺心裡富貴」,「現在大家都說我有錢,我不覺得,所有一切都是大家的」。

  數十年來,星雲大師在世界範圍內創建了200餘所寺院、16所佛學院,還創辦了23所美術館、26所圖書館、50餘所學校。

  星雲大師表示,愛情的道理與金錢一樣。

  「初結婚,回家有小狗圍著汪汪叫,太太拿拖鞋;一年後,回家小狗銜拖鞋,太太圍著汪汪叫」,鬨笑聲中,星雲繼續說「世間無常變化,世界怎麼變,我們的心、愛心不變,回家一樣有拖鞋,一樣有汪汪叫。幸福不是別人給的,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在自己身邊。」

  「小狗老打轉,它的幸福在尾巴,它在追幸福。老狗說,向前走,幸福永遠跟隨。」言簡意賅。

  有人曾比喻他為臺灣的經營之神王永慶,他笑言,「王永慶哪比得上我?」,「我的心裡有三千大千世界,世界都是我的,日月星辰、花草樹木、山河大地」,「享有比擁有好」。

  怎樣做好社會公益事業,星雲大師表示,「智慧比錢重要,我有信仰、有頭腦拉近這世界的貧富」。可以想辦法做「你訂報他看報」,「送醫療到鄉村」、「書車行動圖書館」等。

  他也提到「假奶粉」、國人海外搶購奶粉,說這是可以改變的,「不要對自己的國家沒信心,要有信心才有幸福」。

  對於聽眾婚戀難題的提問,星雲大師:「清官難斷家務事,我是一個和尚,不懂啊」,全場轟然。他又道,「天上星星千萬顆,地上的人比星星多,為什麼痛苦只為她?」

  星雲大師表示,大地眾生皆有佛性,人人是佛。他帶領現場聽眾兩念「我是佛」後笑說,以後不可以吵架、抽菸、吃酒了,因為「佛是會這樣(吵架、抽菸、吃酒)的麼?」

  出家以來,星雲大師一直提倡人間佛教。從山林走向社會,從寺廟的佛教走到家庭,從僧侶的佛教走到信眾,從玄說到為實踐服務,佛法要給人聽得懂。他最近在臺灣出書,16冊160萬字的口述歷史,一出版就一搶而空。星雲大師覺得奇怪,有讀者就告訴他,看大師的書有畫面,不談玄說妙,看得懂。

  星雲大師,1927年生於江蘇省江都縣,1938年於南京棲霞山出家,出家七十餘載以來,一直秉持「人間佛教」的理念,致力於推動佛教教育、文化、慈善、弘法事業。(記者 楊麗)

  20日下午,星雲大師在北京國家博物館以「幸福與安樂——幸福生活與中華文化的復興」為題演講。(中國臺灣網 發)

  新聞中心 兩岸 社會 國際 臺灣頻道

相關焦點

  • 寧肯消滅原子彈,也不能消滅慈悲——訪星雲大師
    人啊,哪怕生活上苦一點,你讓他信仰上自由一點,他也會覺得心裡很滿足。未來的中國要發展,對宗教要給予更多的空間談幸福人物周刊:我們注意到一個現象,中國大陸和臺灣的地鐵裡的乘客表情,是不一樣的。
  • 星雲大師:人間星雲 臺灣奇蹟
    星雲人間星雲臺灣奇蹟向沒有佛教背景的大陸讀者介紹星雲大師的志業、行誼與功德,頗不容易。進入21世紀以來,臺灣社會族群紛爭,人心動蕩,大師不時投書臺灣主要報紙,建言獻策,消泯爭議和仇恨,如2003年的《沒有臺灣人--在臺灣居住的,都是臺灣人》,2004年的《大和解,救臺灣》,2005年的《去中國化之我見》,最轟動的是2006年的《上臺下臺--論施明德「倒扁」》,他以公民身份表達「無關挺扁倒扁,只為全民幸福安樂,籲請陳『總統』下臺」。
  • 知情人士稱星雲大師贈習近平《百年佛緣》(圖)
    兩岸各界人士座談會2月19日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舉行,佛光山開山宗長星雲大師在會中發言。(圖 佛光山提供)   兩岸各界人士座談會2月19日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舉行,佛光山開山宗長星雲大師與會。   知情人士:星雲送習近平的書是《百年佛緣》   據中評社報導,兩岸各界人士座談會2月19日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舉行,佛光山開山宗長星雲大師在會中發言,針對「中國夢與人間佛教」,提出四點看法,包括1.發揚中華文化要加強軟實力的建設。2.兩岸和平要以五和為基礎。3.心靈富足要實踐三好四給。4.人間佛教有益於國家社會。
  • 87歲星雲大師雙眼幾乎全盲 用心寫就一筆字(圖)
    87歲星雲大師雙眼幾乎全盲 用心寫就一筆字(圖) 2014-08-20 13:49:2074年後,當初的男孩成為了全球佛教界最受敬仰的大師之一。他就是星雲大師。」昨天中午,央視中文國際頻道《華人世界》講述了揚州人、星雲大師的「三好人生」。  這期節目讓揚州老鄉感恩起大師創辦的鑑真圖書館《揚州講壇》,這一高端公益講座。
  • 星雲大師在北京座談會發言:所有臺灣人統統都是中國人
    星雲大師:六十年來我在臺灣,一直沒有離開揚州,沒有離開中國。(圖片來源:中新網) 2015年4月15日上午,由人民出版社推出、星雲大師總監修的《獻給旅行者365日——中華文化與佛教寶典》出版座談會在人民大會堂新聞發布廳召開。星雲大師專程從臺灣趕來,並獻上一段長達20分鐘的精彩發言,他希望弘揚中華文化,更動情地說:「我其實從未離開中國。」
  • 臺灣佛光寺開山宗長星雲大師一行參訪北京法源寺
    星雲大師與傳印長老進行親切友好的會談。(圖片來源:鳳凰網華人佛教)鳳凰網華人佛教北京訊:2011年3月31日,臺灣佛光寺開山宗長星雲大師一行前往北京法源寺訪問交流,受到中國佛教協會會長、中國佛學院院長傳印長老的熱情接待。雙方在法源寺會客廳進行了親切友好的會談。星雲大師回憶曾經三次來訪法源寺的情景並為大眾開示。他說:「來到法源寺就看到了中國佛教未來的希望。
  • 星雲大師16句經典語錄,句句人生哲理!
    ——星雲大師3.「感情像眼睛,容不了一粒細砂。」連三歲小孩子對自己母親的感情也往往不容許別人來佔有,夫妻間的感情更不許有第三者的侵入。——星雲大師4.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星雲大師5.
  • 【星雲大師動態】星雲文化教育公益基金會成立公益獎助文教活動
    人間社記者周雲攝國家宗教局副局長蔣堅永表示,星雲大師不僅創立了佛光山,還創立了佛光會,對於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長流五大洲的恢弘氣魄,積極投身社會事業,弘法利生,開創星雲模式人間佛教。今天星雲文化教育公益基金會的掛牌,正是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思想在祖國大陸在佛光祖庭的集中體現。
  • 你一定知道星雲大師,但你不一定知道他為什麼叫星雲
    佛門裡,僧相威儀非常重要。正所謂:袈裟一角,都能度眾。」駐紮宜蘭後,為弘揚佛法,星雲推出了一系列創新。隨後,星雲更是腦洞大開。成立了臺灣第一個佛教文藝社,成立了臺灣第一間佛教念佛堂,成立了臺灣第一個佛教讀書會。成立了臺灣第一個佛教幼兒園,灌制了臺灣第一張佛教唱片…………
  • 星雲大師生平
    1998年4月8日,大師率團恭迎佛牙舍利蒞臺安奉;2001年10月前往美國紐約「九一一事件」地點,為罹難者祝禱;回臺後,同年12月,受邀至總統府以「我們未來努力的方向」發表演說;2002年元月與大陸總書記江澤民達成佛指舍利來臺協議,以「星雲牽頭,聯合迎請,共同供奉,絕對安全」為原則,後組成「臺灣佛教界恭迎佛指舍利委員會
  • 星雲大師談「道德的生活」
    道德,是人類社會應有的修養;如果我們的社會上,我們的生活裡,失去了道德的規範,這將是一個什麼樣的世界呢?有道德的生活,社會才能和諧、家庭才能安樂、朋友才能守信、人我才能互助。佛教和儒家相同的地方,都是重視道德的生活;孔子不言怪力亂神,真正的佛教也不標榜神奇靈異,而重視慈悲道德。人之所以異於禽獸者,也正是因為人有道德的生活而不同。所以,人生世間,人人都應該負起化導社會的責任。
  • 一生沒拿過文憑 星雲大師獲臺灣中正大學榮譽博士
    原標題:一生沒拿過文憑 星雲大師獲臺灣中正大學榮譽博士 資料圖:星雲大師 冽瑋 攝  中新網10月31日電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佛光山開山宗長星雲大師一生沒拿過文憑,卻創立美國西來大學、南華大學等多所教育機構,對教育界貢獻卓越
  • 薩蘇看臺灣之三:女弟子追憶星雲大師的「詭詐」
    著名作家薩蘇先生作為代表團中的一員,將會用作家特有的筆觸記錄這次臺灣之行的方方面面與點滴感悟,從而讓大陸的讀者更好地認識我們美麗的寶島——臺灣。  星雲法師,這個名字在今天的僧俗兩界,都有些遁出紅塵的神異感覺.
  • 星雲大師:這個字是深藏不露的大智慧,低估它的人實在可惜
    在他的同事眼裡,他就是個老實到有點笨笨傻傻的人,但是從他身上感覺不到半點煩惱,只有開心和幸福。與他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我另外一個朋友,他給人的感覺就是精明,會算計,做事情永遠不會讓自己吃虧。可是他也遇到煩惱了,同事之間產生了矛盾,他受到了排擠,每天一副鬱郁不得志的模樣。
  • 星雲大師「力挺」蔡英文 背後另有深意實為警示
    不管過去大師在臺灣的這個所謂的選舉上面來講,他立場是比較偏向於藍營的,這個大家都知道的。包括他也曾經對馬英九說,我們要給馬英九找一份工作,包括跟吳敦義副總統,還有現任的國民黨藍營的這些所謂的主要的這些重要人士,其實都是非常的要好的。 但是現在有個變數,星雲大師講這句話,反而會激勵起藍營的這撥漣漪。 程鶴麟:危機感。
  • 佛光大學未來 校長請益星雲大師
    而大師創辦佛光大學之初,即期許成為「具有現代意涵的傳統書院」,佛光山開山寮特助慈惠法師以「教學和生活在一起,老師和學生在一起」道出最適切的意涵。佛光大學的特色之一就在品德教育,如今一切步上軌道,大師除了感謝教師群的辛苦奉獻,也不忘提醒他們持續進步。
  • 星雲大師智慧:過了50歲,懂得「以舍為得」,則無處不春風
    所以說,這個時候,心應該放寬一些,凡事不應該再去斤斤計較,要懂得「捨得」2字的智慧。名滿華夏的星雲大師就十分喜歡「捨得」2個字,他曾說過:「舍,於人是慈悲,於己是精進,以舍為得,無處不春風。」01、星雲大師這句話中的「捨得」,是胸懷,是奉獻,是結善緣。六尺巷的故事,大家都應該聽說過,清康熙年間,大學士張英老家的府邸與吳姓府邸相鄰,吳姓蓋房欲佔張家隙地,於是兩家發生了糾紛,告到了衙門裡。
  • 星雲大師廈門演講 稱現代社會需要誠信、勤勞
    用禪改變心境  「只要我們能在日常生活當中,經常體會禪味,抓住禪機,我們的生活境界就和一般人的生活有不同的妙用。以喝茶為例,大人喝茶覺得清香可口,但小孩子卻覺得很澀很苦。因為每個人對口味的感受不同。同樣的道理,一旦有了禪,我們生活的感受就會改變,生命的境界也會因而提高。」
  • 星雲大師「一筆字」西安開展 大多是四字法語
    中新網西安8月21日電(記者 張一辰)「祥和歡喜」、「圓滿自在」、「威德福海」……一幅幅出自86歲臺灣高僧星雲大師的墨寶,令觀者得以細細品味「慈悲心」。20日上午,星雲大師一筆字書法展2013大陸巡迴展來到西安,展出星雲大師的墨寶、印鑑、書籍等物品共113件。  臺灣佛光山開山宗長星雲大師,1927年出生於江蘇省江都縣。大師出家70餘載以來,一直秉承「人間佛教」的理念,致力於推動佛教教育、文化、慈善、弘法事業,陸續於世界範圍內創建兩百餘所寺院、16所佛教學院,全球信眾達數百萬之眾。
  • 星雲大師: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
    資料圖:星雲大師 星雲大師簡介: 釋星雲(1927年8月19日-),俗名李國深,法號悟徹,其信徒常稱之為星雲大師。1949年春,組織僧侶救護隊來臺灣。1967年創建佛光山,並出任佛光山寺第一、二、三任住持。 先後在世界各地創建200餘所道場,並創辦美術館、圖書館、出版社、書局、中華學校、佛教叢林學院及大、中、小學等數十所。曾主編《人生》、《今日佛教》、《覺世》月刊等佛教刊物。 曾任中國國民黨黨務顧問、中央常務委員。現任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會長,南京大學中華文化研究院名譽院長等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