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龍遊中學的高三畢業生潘登如願收到了來自北京大學的錄取通知書,他被北大計算機系錄取。收到錄取消息的第一時間,潘登就想把這個好消息與龍遊中學和寧波鎮海中學的老師們一起分享,作為龍遊中學首屆山海班的畢業生,這兩所學校給他的高中三年留下了特別又美好的回憶。
2015年4月20日,龍遊黨政代表團赴寧波鎮海,深化對接「山海協作」工作,期間,兩地籤署鎮海中學、龍遊中學教育結對協議。2015年11月14日,龍遊中學牽手浙江省頂尖高中學校——寧波鎮海中學,掛牌成立了「鎮海中學·龍遊中學創新人才聯合培養基地」,兩所學校乃至兩地的教育「情緣」正式開啟。
3年過去了,首屆「山海班」高考高分段人數創歷史新高,其他學段教育也積攢著發力。龍遊、鎮海,這兩個字面上看著都帶著神話色彩的地方,因為山海的「別樣情緣」,牽手發展,共同譜寫了一曲教育合作的動人協奏曲。3年多來,當初這一教育領域頗具創新的結對項目,結出了豐碩果實,更為深化龍遊縣教育改革、加速教育事業的發展增添了強大的動力。
「山海班」勢如破竹
龍遊、鎮海兩校老師合力育人
「這3年,是我教學生涯中最特別的3年。」回想起過去的3年,龍遊中學首屆「山海班」班主任徐益民感慨萬分,3年前「山海班」開班時的場景還歷歷在目,如今首屆學生就以「華麗」的成績畢業了。
2016年1月,龍遊中學首屆「山海班」正式開班,90名學子進入龍遊中學,開啟了一段全新的旅程。
兩校建立戰略合作夥伴關係,為龍遊的學子們帶來了不少福利——從2016級高一開始,龍遊中學的優秀學生將有機會以訪問生的身份到鎮海中學學習,享受鎮海中學學生同等待遇;龍中山海班的學生與鎮海中學學生同考試、同閱卷、同資料,實現資源共享;此外,鎮海中學還利用有效平臺,每年向北大、清華等全國一流高校招生組推薦龍遊中學優秀畢業生……
「鎮海中學每年還會派名師、骨幹教師到我們學校掛職,開展導師帶徒、專題講座、示範課等活動,發揮示範引領作用,讓龍中學子足不出戶,即可聆聽名校教師的講學。可以說,我們是『一個班級,兩套老師』。」徐益民說起兩所學校老師間的交流,就興致勃勃,「鎮海中學的老師們能教出好學生是有道理的,他們的教學常規做到了極致,我們在他們身上學到了很多。」
除了「請進來」,龍中的師生也「走出去」。「山海班」的學生都要赴鎮海中學進行為期一周的深度體驗活動,深入鎮海中學課堂,讓他們充分感受頂尖高中的氣場和魅力。
「鎮中校園學習氛圍非常好,那不是只埋頭讀書,而是各有所長地沉浸在自己學習的世界裡,非常打動我們。」潘登如是說。
此外,龍遊中學每年派行政管理人員和教研組赴鎮中學習先進管理經驗和教學經驗。截至目前,兩校互訪、交流近200人次,老師們收穫頗豐。
3年來,兩校老師合力育人,成績喜人。今年首屆「山海班」高考高分段人數創歷史新高,其中,潘登以總分701的高分和北京大學「三位一體」綜合評價A+的優異成績被北大計算機類專業錄取。
互派交流200餘人次
交流互訪成兩地老師日常
龍遊中學和鎮海中學的「山海班」,為兩地合作開闢了驚喜的發展勢頭,也為龍遊和鎮海兩地更深層、全方位的教育合作,打開新的發展局面。
2016年4月,兩地政府籤訂「鎮海區人民政府、龍遊縣人民政府教育對口支援協議」。2016年以來,龍遊全縣23所學校與鎮海區一流學校結對,幾乎囊括了龍遊縣所有學校。雙方在師資隊伍建設、教育教學、課程改革、智慧教育等方面開展合作、交流。
寧波市鎮海區中心學校大隊輔導員周曄曾和自己同事來到龍遊縣橋下小學進行為期一個月的交流活動。這一個月裡,她為一年級的學生帶來生動有趣的課堂,還走進五年級,為兩地素未謀面的孩子們開展了「手寫快樂」書信交流活動,更積極參加橋下小學語文學科的各次聽課、磨課活動,雙方老師們都受益匪淺。
「這裡的老師非常熱情,孩子們質樸純真,在這裡的一個月裡,我也感受到了龍遊小學老師們的敬業和付出,對我有很大的觸動和收穫。」周曄說。
這份感觸,對奔赴鎮海交流互動的龍遊老師們來說,更加深刻。「他們的教育做得太踏實了,每個教學常規都實實在在地做,高段教育的優秀恰恰就是來自基礎教育的紮實,獲益良多。」龍遊縣啟明小學副校長劉國平去年12月奔赴鎮海區精英小學掛職兩個月,切身體驗了鎮海老師們的紮實作風,感慨良多。
龍遊縣教育局副局長俞仲侃介紹,龍遊、鎮海兩地每學期,各校際互訪交流4次以上,雙方學科教師互派掛職累計200餘人次。
「互訪交流,已經成了兩地老師的日常,而且這種交流不僅停留在義務教育和高中段,還延伸到了學前教育和職業教育中。」俞仲侃介紹,兩地已經組建職業教育跨區域發展聯合體,推進現代學徒制試點,開展聯合辦學等;今年5月,龍遊縣職業技術學校還為鎮海龍頭企業,鎮海石化建安有限責任公司開設專業班,為省重點工程漁山島石化基地輸送高技術人才。鎮海兩所高水平公辦幼兒園也與龍遊結對,以點帶面,推動龍遊各鄉鎮、街道公辦園及民辦幼兒園辦園質量提升。
除拓寬交流廣度外,交流的深度也在不斷加深。今年5月,鎮海、龍遊兩地小學「生本課堂」教育高峰論壇在鎮海舉辦,活動邀請全國著名特級教師參與指導及現場講評,兩地共500名教師參與,下步,還將交流範圍延伸到貴州普安(鎮海對口支援地區)及四川敘永(龍遊對口支援地區)。
不僅如此,鎮海區累計籌措專項資金200萬元,援建龍遊七都小學等學校。
「讓鎮海成為攪動龍遊教育發展的『鯰魚』」
「與鎮海的教育合作,對龍遊來說,不僅僅是借力優勢教育資源這麼簡單,這對我們來說,其實是『柔性引才』,引進鎮海優質教育背後的教育態度和教育理念,打動老師、學生和家長的心,對我們來說,鎮海的教育山海協作,就像是攪動龍遊教育發展的『鯰魚』。」說起與鎮海的山海協作教育合作項目,龍遊縣委常委、副縣長楊承志如是說。
事實上,近年來龍遊教育面臨優質生源流失、基礎教育發展缺乏活力等困局,在調整教育布局、加大教育投入後,如何解決這些問題,成了龍遊縣委縣政府和龍遊教育局一直在思考的事。山海協作為打破這個困局,敲下了重重的一錘。
鎮海這條「鯰魚」,也的確攪動了龍遊教育發展的活力。就在「鎮海中學·龍遊中學創新人才聯合培養基地」成立當天,全國名校長、鎮海中學吳國平校長來到龍遊中學作專題講座,當時的階梯教室裡,坐滿了來自全縣各中小學的老師、家長代表,現場不時爆發出陣陣掌聲。
「我們首屆『山海班』就有四五名原本流失到金華讀初中的優質生源,在了解了龍遊與鎮海的山海協作項目後,回到了龍遊,來到龍中就讀,今年他們的成績也非常突出。」徐益民介紹。
「歸根結底,是老百姓對於優質教育資源的渴求。如何盤活教育資源,讓我們的教育既讓老百姓看到立竿見影的成效,又服務教育長遠的可持續發展,我們引入了鎮海這股『活水』。」楊承志表示,「我們要從鎮海模式中學習他們紮實的教育作風和先進的教育理念,讓老百姓獲得實實在在的教育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