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協作,「鐵桿莊稼」結碩果

2020-12-18 騰訊網

臺海網6月25日訊 據福建日報報導 昔日西海固,窮苦甲天下。

寧夏固原市屬於西海固地區的核心區域,固原西吉縣是國家和寧夏扶貧開發重點縣。1996年,黨中央作出東西部結對幫扶的戰略部署,福建和寧夏建立起對口扶貧協作關係。閩寧協作一開始,勞務輸出就被當成增收和轉移勞動力的「鐵桿莊稼」。乘閩寧協作的春風,一代西吉兒女跨越千山萬水,走出一條致富路。

▲如今的西吉縣城已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有女「東南飛」

「23年前,《廈門新娘》在央視播出。對於南方的概念,差不多就是電視裡看到的那樣,車水馬龍,現代繁華。」當時,陽春三月的寧夏西吉縣還是隆冬模樣,即將南下的寧夏固原西吉縣扶貧辦幹事蒙忠升的心裡卻湧動著一股興奮勁——他將帶著由西吉縣93個姑娘組成的首批勞務輸出隊,乘坐由縣裡包下的3輛大巴,「嫁」往福建打工掙錢去。

萬事開頭難,促成首次「南飛」的過程並不順利。從西北到東南,兩地除了2000多公裡的距離,橫亙在務工人員心中的,還有遠離家鄉的心理障礙。

「還是因為離家太遠,家長也不放心。」時任固原西吉扶貧辦幹事的董成璧清晰記得山區動員第一批女青年出山的情景:一想到去遙遠的東南沿海,背井離鄉,一切未知,老鄉們個個搖頭,一口回絕。宣傳動員了三個月,沒有一個人報名。為此,董成璧說服自己的妹妹和侄女帶頭,通過做通姐妹們的思想工作,1997年3月3日,西吉縣93個女青年走出大山,踏上了南下打工之路。

彼時,坐在南下的大巴裡,來自平峰鄉的張英正懷著忐忑不安混雜著些許期待的心情回想起和父母告別的畫面。「出門了,要照顧好自己,不好幹就回來。」聽著父親的話,一個勁地點頭的張英,望著老家貧瘠的土地和難以為繼的生活,打消了退堂鼓。

同樣不捨得女兒南下的還有蒲雲霞的父親蒲子儀。雲霞是自己主動報名去的,她走的那天,父親幫她背著東西,將她送到鄉裡。汽車開走看不見蹤影了,蒲子儀還杵在原地,蹲在地上嗚嗚地哭了起來。

3輛大巴上,裝著各種「張英和蒲雲霞」的故事,開了三天三夜,順利抵達福建莆田,拉開了閩寧協作勞務輸出大幕。

「勞務輸出,可以飽肚子、掙票子、換腦子、學點子、找路子,是脫貧致富的『鐵桿莊稼』。」1997年,年僅20歲的董成璧在一次動員會上,被福建掛職幹部的一席話打動了。

和姑娘們忐忑不安不同,董成璧是做好了長期待在福建的準備。第二批女工出發前,縣裡「看中」了會講普通話、人又機靈的董成璧,任命他為協調管理人員,於4月27日帶著149名務工女青年一起出發。

「下車時,大家的腿都腫了一圈。一抬頭,發現原來外面的山不是光禿禿的,長著樹,綠油油的。」南方溼潤溫暖的氣候和滿目蔥綠的景象,給董成璧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隨後,他作為「娘家人」,和務工青年一起住進莆田涵江金高威電子廠(後改名為新威集團),成為山海兩端聯絡員。

楊明(右)在給學生輔導

今年2月份,西吉縣政府包機送工人南下赴閩上班

十年潮湧南下熱

「福建氣候炎熱,語言環境、飲食習慣等都需要時間適應。」董成璧說,為了安撫大家的情緒,來莆田3個月後,他就組織大家去了湄洲島、鼓浪嶼。「大家都從來沒見過大海,特別激動,興奮地直跳。」

不僅有董成璧、蒙忠升、靳芳霞幾個「娘家人」在旁照應,廠裡對西吉來的員工也很照顧。為照顧飲食習慣,企業專門開辦了清真食堂。

很快,姑娘們適應了新環境,工作也慢慢上手。有的做操作工,有的做檢驗員,有的做包裝員,流水線細活,多按件計酬。認真、勤勞的張英,等來了一個月後的第一筆工資:11張100元現金。「那時候很多人都沒有見過100元面值的錢,一下子領到這麼多張,她都激動到發抖。」董成璧還記得,張英只留下一張,把剩下的錢都交給他,幫她給家裡郵回去。

那時候公務員月收入在300元左右,月薪1000元對於從大山裡出來的姑娘,無疑是一筆「巨款」。經由董成璧郵回去的錢,最後都變成了西吉老家的一輛輛「奔奔車」、一幢幢新房子。「當時一輛農機車3000多元,大部分家庭都買上了。」蒲永霞平均一個月寄回1400多元,家裡不僅蓋了房子,買了農機車,還有了存款。

「前4個月就來了近600人,每天晚上公司固定電話室都排起長隊。」董成璧說,後來公司給他配了一部傳呼機,幾乎每家有姑娘在莆田的老鄉手裡,都有他的尋呼機號碼,這串熱線不僅牽起了隔著山海的思念,也見證了莆吉兩地勞務協作的發展歷程。

「最多的時候,一次能來3000多人,後來西吉和莆田開通了專列,還有臥鋪大巴,隔天發車,走高速兩天時間就能到。」董成璧說,從1997年到2008年,整個固原市一共往莆田輸送了36000多人。

潮湧東南,一撥撥的務工人員南下,也為莆田經濟社會的發展獻出一分力。2003年,新威集團共有17000多名工人,其中固原市佔1/3。務工範圍也逐漸覆蓋莆田各縣區,產業延伸到電子信息、鞋業、食品加工業等領域。

相關焦點

  • 「山海情緣」結碩果,龍遊打造山海協作教育合作升級版
    2015年4月20日,龍遊黨政代表團赴寧波鎮海,深化對接「山海協作」工作,期間,兩地籤署鎮海中學、龍遊中學教育結對協議。2015年11月14日,龍遊中學牽手浙江省頂尖高中學校——寧波鎮海中學,掛牌成立了「鎮海中學·龍遊中學創新人才聯合培養基地」,兩所學校乃至兩地的教育「情緣」正式開啟。3年過去了,首屆「山海班」高考高分段人數創歷史新高,其他學段教育也積攢著發力。
  • 「鐵桿莊稼保」為我市農村外出務工人員系上「保險繩」
    為切實解決農村外出務工人員的後顧之憂,幫助農民穩定增收,今年,市政府針對農村外出務工人員出臺了「鐵桿莊稼保」購買補貼政策,為外出人員系上「保險繩」。 人保財險靈武支公司經理任天磊說:「鐵桿莊稼保險是政府指導,在人社廳的推動下,由人保財險獨家承辦的保險。鐵桿莊稼保是政府的一項惠民工程。
  • 山海共繪同心圓 石獅政和扶貧攻堅結碩果
    2012年,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石獅市與政和縣正式結對,攜手協作,強助弱,弱輔強。自開展協作以來,石獅市和政和縣圍繞兩地發展實際,不斷創新做法、完善機制,走出了一條新時代精準扶貧、共同富裕之路。產業扶貧:增強造血能力為增強扶貧開發重點縣的造血能力,促進雙方山海協作共同發展,石獅創新協作模式,在石獅、政和分別建立產業園區和同心經濟開發區,發展「飛地經濟」,在項目招商、技術幫扶、產業鏈延伸、資金落實和用工幫困等方面實現共建。目前,石獅市政和產業園區年工業總產值約13億元,年納稅額約2300萬。
  • 甘肅臨夏從「草包莊稼」填肚子漸到「鐵桿莊稼」掙票子
    中新網甘肅臨夏12月22日電 (艾慶龍)甘肅省臨夏州扶貧開發辦公室主任張卓21日表示,近三年,臨夏新增高原夏菜、食用菌、中藥材、經濟林果等特色種植88.11萬畝,扶持11.96萬戶貧困戶發展養殖業,正在結束祖祖輩輩種「草包莊稼」的歷史。  當日,「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系列新聞發布會臨夏專場舉行。
  • 山海結盟 共奔小康——溫州打造山海協作工程升級版
    其中,進一步發揮山海資源優勢,推動欠發達地區跨越式發展,是「八八戰略」的重要內容之一。溫州市委、市政府堅定不移地貫徹落實「八八戰略」,堅持全域統籌推進,攜手五對結對縣(市、區)全方位編織山海協作幫扶網。
  • 廈門-龍巖兩地「山海協作」再出發
    近日,由廈門市旅遊發展委員會指導、思明區旅遊局、長汀縣旅遊事業局聯合主辦, 廈門音樂廣播,旅遊廣播參與媒體協辦的第四屆「山海協作」大型紅色自駕主題活動暨首屆長汀古城穿越挑戰賽在廈門思明、龍巖長汀兩地舉行,現場吸引來自廈門及周邊地區的中小學生、企事業單位黨建培訓人員、常規遊客、新聞媒體及旅遊達人等450人共同參加。
  • 福建晉江:農產品消費扶貧助力「山海協作」對口幫扶縣
    為進一步深化對口幫扶合作關係,貫徹落實消費扶貧政策,實現資源信息共享,加快形成山海協作產品互通、互惠互利、互補互促的良好格局,10月18日至19日,晉江長汀上杭三地山海協作特色農產品展銷對接活動在福建省力豪現代農業有限公司舉辦,晉江市通過組織現場採購、開闢特色農產品銷售新通道、籤訂產業合作協議等多舉措為對口幫扶縣賦能。
  • ...協作新徵程!江山市黨政代表團赴下城區開展山海協作考察交流活動
    開啟山海協作新徵程!江山市黨政代表團赴下城區開展山海協作考察交流活動 2020-12-24 20: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山海協作 龍巖迎來新發展
    如今,在閩西南經濟協作的大趨勢下,它更是迎來了新機遇和新發展。 美麗山城紅色底蘊深厚 「來武平,我氧你!」龍巖這座山城,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風景,山水秀麗,森林覆蓋率廣,多地成為「富氧區」,主題採訪團記者無不稱讚。除了開發大型旅遊景區,龍巖積極推行鄉村旅遊振興。
  • 廈門龍巖山海協作經濟區 總投資35億元項目落地生根
    ●2014年12月,《廈門龍巖共建山海協作經濟區框架協議》正式籤訂。  ●2015年4月,合作區黨工委、管委會、紀工委正式揭牌。  一年前,這裡還是大山中的一片荒地,而如今,現代化廠房拔地而起,總投資35億元的大型項目落地生根,生態山莊山清水美又極富文化底蘊——這裡,就是正在快速發展的廈門龍巖山海協作經濟區(下簡稱合作區),其覆蓋的3個鄉鎮,正朝著現代產業和生態宜居相結合的「五位一體」生態文明示範區轉型升級。
  • 攜手開啟廈龍合作新篇章 廈門龍巖山海協作工作會舉行
    昨日,廈門龍巖山海協作工作座談會在我市舉行,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黃強,龍巖市政府黨組副書記、副市長黃慶輝參加座談,並分別代表兩市籤訂進一步深化推進廈龍山海協作經濟區建設的補充協議。根據雙方協議,廈龍山海協作經濟區的規劃面積將擴大一倍,合作體制、開發機制將遵循市場發展規律全面完善優化。黃強表示,特區和老區往來密切、源遠流長,兩市進一步深化山海協作經濟區建設,既是貫徹黨中央支持蘇區老區加快發展的新舉措,也是落實省委省政府關於閩西南區域協同發展決策的新部署,更是兩市強化全面戰略合作的新起點。
  • 桐村梧桐兩相望 「山海協作」開桐花
    開化縣圍繞黨建示範、鄉村振興、項目建設等方面,按照「輸血與造血結合、幫扶與合作並舉」的方針,以要素合理配置、經濟文化交融為主線,推進了山海協作工程的深入開展。主要做法與成效有:互協互學——工作機制日趨完善。
  • 青田——平湖山海協作再升級 「人才飛地」開啟兩地合作新篇章
    7月25日下午,麗水青田縣、嘉興平湖市兩地繼「產業飛地」後,再一次創新飛地模式,籤訂了山海協作「人才飛地」合作協議,架起了兩地人才合作、項目合作的橋梁,為推進山海協作、助力長三角人才一體化提供了新的生動實踐。
  • 共建生態旅遊文化產業園 打造山海協作工程升級版——赴雲和、開化...
    開化,是我省26個山區縣中最早創建省級山海協作生態旅遊文化產業園的縣域。開化縣與桐鄉市共建的省級山海協作生態旅遊文化產業園,其「一園」核心區規劃面積2.61平方公裡,主要規劃有文化博覽區、山地休閒區、健康養生區等功能片區,重點項目有公共文化廣場、度假酒店、文化休閒商業街等。「多點」意向建設項目包括龍門村外山古村落、大黃山村茶葉觀光園、音坑鄉下淤村3A景區綜合提升工程等。
  • 「麗水第一高樓」在義烏開建:系浙江最大山海協作飛地項目
    作為義烏與麗水蓮都區的「山海協作」項目,「蓮都大廈」是目前浙江投資最大的山海協作科創飛地。「七山一水兩分田」,區域發展條件多樣的浙江於2002年啟動「山海協作工程」,通過發達地區與欠發達地區結對,推進區域協調發展。金華義烏市和麗水蓮都區2012年結對後聯手打造「三園三館」,累計完成基礎設施投資和企業投資超過50億元,合同引資超200億。
  • 縉雲新聞網丨山海協作促發展,乘風破浪迎開學
    原來這是實驗小學的老師們在參加由縉雲縣教育局組織的「寧波市教育局2020年山海協作遠程培訓活動」。朱志光校長表示,寧波市教育局暑期「在線培訓」活動對該校教師的政治思想、職業道德、理論素養和專業知識有很大的提升作用,希望藉助與寧波市的山海協作橋梁,乘風破浪,推動該校教育蓬勃發展,向更高處進發。來源:縉雲新聞網申明: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 廈門龍巖山海協作經濟區管委會主任邱清宇一行前往廈門「走親戚」
    11月24日-25日,廈龍山海協作經濟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邱清宇一行前往廈門火炬高新區和廈門市發改委等部門「走親戚」。在火炬高新區,雙方就進一步深化山海協作開展座談。在產業跨區域布局方面,火炬高新區管委會總經濟師倪傑提出,要積極探索「空間招商、鏈條招商、場景招商」三大產業招商協作新模式,實現信息、資源共享互通,形成招商引資雙通道、雙促進、雙循環的強大合力,全力打造互幫互補、互促共進的經濟發展新格局。會上雙方就以高水平山海協作引領兩區高質量發展達成一致意見。
  • 「中國的脫貧智慧」「鐵桿莊稼」裡養牛鴨 萬年「農光互補」照亮...
    板上光伏發電,板下農業養殖,不適合種植經濟作物的土地不僅沒有荒廢,還種上了「鐵桿莊稼」,村集體享受到了經濟效益,更惠及了萬年縣建檔立卡的貧困戶。▲散養在「鐵桿莊稼」裡的鵝群早在2018年3月,為確保項目儘早運行,陽光新能源公司作為該項目建設方,倒排工期,加班加點趕進度,保質量。
  • 「山海黨建」換來麗水仙渡平穩換屆
    麗水市蓮都區仙渡鄉借力的是「山海黨建」模式。在仙渡,所有行政村都是革命老區村,皂樹村就是其中之一。 村級換屆工作開展以來,皂樹村村委在仙渡鄉換屆辦指導下,精心部署、提前作為,通過黨員群眾大走訪,將村級組織換屆政策精準傳達到每一位黨員。開始換屆後,55名黨員全部到會參加選舉,參選率100%,在全鄉排名前列。 如何達到這麼高的參選率?黨員的向心力,主要看黨建。
  • 秋天的莊稼
    樹葉開始變黃、變紅或黃綠相間,累累碩果掛滿枝頭,激情似火,風姿華美。村莊掩映在奼紫嫣紅、色彩繽紛的樹叢中,唯有幾棟色調各異的樓房超出樹群。山頂一片松樹依然墨綠,枝頭的松針似飄在空中的綠雲。一陣陣松濤鳴響,似奏響了一曲曲旋律優美的豐收音樂。  窺視秋天的風姿,尋覓豐盈的蹤跡,故鄉這片永不褪色的風景深深地扎進我的生命中,融進我的血液中。別的不說,光莊稼的美麗就會讓你大吃一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