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最近一階段時間,市、縣、鎮級教師公開課接連不斷,筆者連續學習了幾節課,其中不乏許多高質量的課堂,也觀摩了幾位名師的優質課。
幾節課過後,讓我感受最深的是名師的課堂教學「機智」,他們能夠面對複雜的課堂沉著應對,使課堂如行雲流水,流暢自如。
新的課堂教學要求:教師、學生、內容、環境四因素需要整合,使課程變成一種動態的、生長性的「生態環境」,教學過程也變為師生共同參與的一個十分複雜的動態過程。
這種開發性的課堂猶如戰場,瞬息萬變。課程的生成性與開放性,教學目標的確定性與不確定性,學生對課程的多元化反應和個別差異等價值取向,使課堂教學中不可控因素增多。現代課堂對教師的課前備課和課堂現場調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更加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更多地關注學生的思維過程,更加強調課堂教學順著學生的思維走。教師不但要有敏捷、快速地捕捉教學過程中各種信息的能力,而且要能夠靈活果斷地採取恰當有效的策略和措施,推進教學發展的進程。
要想在課堂教學的預設和生成之間搭設一座平臺,使二者和諧統一,構建靈動的語文課堂,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具備良好的教學應變能力,即教學機智。
下面略舉幾例感受學情應變「機智」的精彩。
一、導入的機智
正如諸葛亮巧借東風,語文課的導人也可借他山之石攻玉。如學習《美「挑戰者號」遇難記)-文.我就借板書一句名言直接人題,強烈震撼學生心靈。「見小利面忘義非英雄也,見大利而忘命真英雄也。」
學習《音樂巨人員多芬》就直接借音樂家貝多芬自己的一句名盲「我從不向扼運低頭」,直接讓學生走進貝多芬不屈的精神世界,激起了學生對音樂巨人的關注和崇敬,周望走進文本,與作者貝多芬同學展開對話。
再如,學習(論語》十則,借「聰「字啟發學生讀書要像孔子說的那樣:心到,眼到,口到,耳到,就一定能成為大智之人,一下子將學生引入積極的情緒狀態,為做個「聰明人」而努力。
二、點拔的機智
學生在閱讀文本過程中,受自身閱歷和閱讀範圍快小的影響,難免會遇到困難思路受阻,如果困擾得不到及時有效的解決,就會大大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課堂學習效率。
此時,教師如何不顯山、不露水,輕輕一語的啟發撥雲見日.讓學生豁然開朗,化被動為主動。抓住學生發展的最近區域,給予點撥引導。精典之作《再別康橋》深情地表達了詩人對康橋的留戀不舍.詩中提及河邊垂柳,學生藉助想像和聯想是能夠再現康河康橋的美麗動人的.然而如何藉助「柳」這一意象表情達意,教師只需提醒學生藉助漢語中的諧音現象理解,「柳」,「留」也。
那隨風擺動的支支柳絲不正如康河的纖纖細手要將詩人盛情挽留嗎?那其中獲得的美感足以讓人陶醉,怎不令作者動心動情呢?小說《心聲》一文結合課文李京京讀書之感人,巧妙點化學生讀書要用愛心去明讀,就能達到聲情並茂。
三、糾錯的機智
有位教師講的公開課(黃河頌),磅礴的氣勢精美的面面、愛國的激情讓師生心潮澎湃。學生朗讀課文一不小心將字讀錯了,只見該教師鎮定自如,糾正了讀錯的字,並巧妙誘導:愛祖國首先要愛祖國的語言文字,那就從讀準寫好每一個漢字開始。這樣寬容的愛既告誠了學生,又挽回了學生的尊嚴,可謂教學機智的最高境界。
另有一生學習《孔乙已》時談到他讀課文後有想哭的感覺,卻把「哭「少寫了一點,此時老師智慧地指引:「是啊,魯迅先生對孔乙已也很同情,但「哀兒不幸,怒其不爭,欲哭無淚」井順手將那少掉的一點補上,學生流露出欣喜感激之情。教育技巧的必要特性之一就是隨機應變的能力。
四、評價的機智
開放性的課堂學生思維異常活躍,常會提出許多電越知識體系範疇或教學進度的問題。教師是如何從學生出發,以學生學習需要的滿足為歸宿,又不脫離教學目標.教師除了從欣賞學生的角度出發用愛心和普意去理解、關注學生的感受外.更需要遵循教學原則,眼觀全局,藉助評價,藉機施教,明斷暗收,為我所用。
如課堂上學生的思維定格在某一角落,糾纏不休山窮水復,此時教師可對前面的討論交流作簡要評價,並開啟一個新思路,如「剛才同學們是從文章的重要內容去賞析的.能換個角度想思,有沒有新的發現?」若加上老師期待的眼神,學生的思維定會再度活躍。
五、「選點突破"的機智
以往的課堂過於強調教師的引領,出現了「灌」,現在也有教師過於強調學生的主體作用,結果倒向了「亂」。
如何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在尊重與引領之間找到平衡,既尊重學生的主體閱讀體驗,又從審美角度給予升華,讓學生的閱讀體驗由感性上升到理性,課堂教學因緊緊圍繞學生面顯得自然流暢,尤其是當實際生成與課前預設不相符合時,教師應在教學目標的指引下臨時變卦,及時調整自己的預設,自然引導學生提升固有的認識。
如學習《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也許有學生首先關注文章的眼睛一標題.也許有學生能一下子抓住關鍵語句,尤其是文章結句「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標。"教師無論選擇哪一個契入點人手,均需在深人把握課文的基礎上.把握時機,伺機而動,投情人境,營造輕鬆而富有創造性的學習氣氛,引導學生在更高層次上展開思考。
六、突發事件的機智
曾感嘆於這樣位教師的機智:一個寒冷的冬天,學生正在教室用心學習朱自清先生的《春》,突然大風夾著雪花猛地吹開了教室的門,使學生們不約而同驚喜地叫到「哇!」,此時,老師也迅速作出反應,充滿深情地說:「同學們,春天在哪裡?瞧這潔白雪花已迫不急待地破門而人,不正是要告訴我們:冬天已經來了,春天還會遠嗎?」教室裡頓時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為教師的精彩。
這類偶發事件,對教師是一種挑戰,但經敦師敏銳地感知、靈活的思維並及時、巧妙的處理,能對教學起到烘託補充、增效的作用。
(作者:煙 柳)